首先是注重成分功效的科学护肤方式逐渐成为流行,而抓住这一趋势的高性价国货品牌也脱颖而出。数据显示,成分功效以及性价比成为消费者购买美妆护肤品主要考虑的因素。他们通过玻色因、水杨酸等功效化学成分实现“精准护肤”,山茶花等天然植萃成分则助力“安全护肤”,益生菌等微生态成分帮助“科学护肤”。
在高增长成分护肤品的消费中,国货品牌占比超五成,并且件单价低于国际品牌,展现出较大的成分功效与性价比优势。
除了对成分功效的关注,消费者在护肤品信息上对皮肤科医生和专家意见的信赖度也显着提高。皮肤学级护肤品的销售规模逐年扩大,且增速高于护肤品整体。除了科颜氏、理肤泉等国际品牌,以薇诺娜、玉泽、润百颜为代表的国货品牌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养肤彩妆的消费规模三年间翻了超过6倍,而养肤底妆占比超9成,其中BB霜/CC霜的增速最高。消费者对养肤彩妆的功效需求当中,保湿是核心需求,草本、古方、精华是养肤彩妆对成分的主要宣传点。
此外,男性的养肤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其消费规模增速超过女性。而地域上,北方的消费者养肤意识渗透率相对更高,引领养肤消费浪潮。
头部护理更是越来越精细化,近八成消费者表示关注自己的头发健康。线上头部护理市场消费规模近三年增长了约2倍。在洗发水和护发素之外,精油、营养液、发膜等精致洗护也加入消费者的护发流程,尤其是头皮预洗产品和精油,以突出的增速展现出较大的增长空间。对于头部护理的功效,不同代际有着不同的诉求,85前注重防脱,95、90后则更关注抗老抗氧和舒敏功效,而Z时代更在意头皮清洁。
包装形态上,护肤个护品类的便携小包装广受欢迎。线上小包装护肤个护消费规模逐年提升,且小包装的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包装。就不同品类而言,面部护肤产品的小包装消费规模占比最高,而头部护理的增速较高。
面部护肤产品当中,小包装精华发展最为成熟,同时小瓶防晒、片装卸妆等细分产品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速。而小包装的头部护理产品当中,精华也是消费占比最高的细分品类,且增速也遥遥领先,其中安瓶形态最受欢迎。
消费者购买小包装多是为了旅行时使用或看中其便携特性,而不同的品类间也有一些差异。比如小包装的面部护肤也可能是为了锁鲜,而便携的身体洗护产品则有卫生方面的考量。
2022年,美妆行业的开局之问。这个问题本站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2021年开局,化妆品行业就迎来最强监管:行业基本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下半年,更理性的投资也让美妆行业过去几年的火热氛围降温。
但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是美妆行业必争的巨大市场。在这个规模5、6千亿甚至更大的市场里,宝洁184年企业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中国本土培养的CEO许敏,雅诗兰黛集团新晋的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也是第一位完全本土的中国区领导者。
这些变化也从消费者端得到印证。在近期天猫快消领航社联合数据合作伙伴清渠数智举办的生态招标会上,天猫美妆行业总经理Cindy表示,尽管主流大牌还是占据很大一部分市场,但新品牌在通过新品类渗透更年轻的人群。看似杀成红海的美妆行业,也不断因为技术上的创新和来自消费端未被满足的需求,涌现出新机会。2021年下半年,由于美妆保鲜技术的革新,冻干面膜成为新趋势。线上消费持续升级,购买的客单价也更高了。
包括珀莱雅、百雀羚在内的国货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Colorkey等新锐品牌,雅漾、纽西之谜等大众线品牌,以及爱马仕香水美妆、纪梵希、迪奥美妆等奢美品牌,参与其中,共同讨论的命题是,2022年,美妆品牌将去向何方?
美妆行业,还有哪些机会?
2021年9月,香水、男士和宠物及潮玩从原有行业中拆分出来独立运营,成为天猫的独立类目。事实上,这几大类目的上升趋势,绝非草灰蛇线,早已有目共睹。
曾经只知香奈儿、巴宝莉等几大“免税店”香水的消费者,在2021年双11,将祖玛珑、梅森马吉拉、Diptyque、潘海利根、BYREDO等原本被视作“小众”的香水品牌都送进了天猫千万俱乐部。野兽派和线上起家的冰希黎,是其中销售额超千万的中国选手。
这不光体现了沙龙香水或小众香水进入大众消费者视野的变化,国内的香水玩家们也正被这个百亿级赛道吸引,入局其中。除了更早诞生、已进驻不少商场的气味图书馆,2019年诞生的Scentooze三兔,走进喜燃等线下美妆集合店,观夏和闻献则分别在上海湖南路和淮海中路开出了更注重体验的旗舰店。
左:闻献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旗舰店;右:上海湖南路的观夏闲庭
此外,化妆品集团伽蓝推出旗下首个香水品牌ASSASSINA莎辛那,字节跳动孵化自有香氛品牌Emotif即将在近日开售。更早涉足电商生意的服务商们也在以代运营的方式,将国人尚不熟悉的国外香水品牌引入,悠可集团是号称“英国皇室御用香水品牌”Creed天猫国际店的背后操盘手,水羊股份也代理运营了法国奢侈品香水MEMOPARIS的海外旗舰店。
香水香氛的使用场景也在被拓宽,根据不同场景推出的卧室香氛、空间香氛、车载香氛、浴室香氛等,以及结合使用对象、使用目的推出的衣物香氛、助眠香氛等,也正在占领消费者的嗅觉。
除了香氛香薰,Cindy预测,男士护理和美容美体仪器也会成为2022年彩妆护肤的趋势类目。
天猫美妆行业总经理Cindy
她发现,男生也开始“悦己”了,“原本男生买香水,很可能是送给女生,但从2020年618开始,男生自购香水的比例更高了”。
男士护肤品牌理然和亲爱男友的天猫旗舰店中,香水一直都是店铺销量最高的品类之一;国产香氛品牌“野兽青年”的男女用户比例达到了4:6。
而且这些新品牌们似乎相当懂中国男人要的“男子气概”究竟是什么。男人们想遮瑕,又不能被人看出来自己化了妆;他们嫌麻烦怕油腻,希望不靠美妆蛋就能抹匀粉底,更不愿意花大力气卸妆;他们的心理障碍甚至影响到自己对粉底、BB霜的接受度——这些品类过去主要由女性主导。因此,JACB、理然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男士素颜霜,主要解决的都是男生们要讲究又嫌麻烦的需求。
专为男士推出素颜霜的新品牌,都拿捏住了男生们“要讲究又嫌麻烦”的需求
尽管“香水教父”尼尔·查普曼在《香水圣经》中说,大多数小众香水制造商都在为个人而设计,不分性别。但在当下阶段,国内那些专为男士而生的香水或护肤品牌,依旧需要打出“男士香水”或“男士护肤品牌”的宣传,以亮明自己的新消费品身份,与过去的品牌做区隔。
而美容美体仪器的红利,在消费者被美妆品牌教育多年后来临。这个高客单、更专业的类目,面对的是一批对护肤有更高要求、更愿意接受新理念的“技术流”,或是对医疗美容还处在观望期,暂时以家用美容仪过渡的消费者。
但过去这个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高端护肤品市场,开始逐渐被国货品牌打开。创办不到3年的新品牌听研,就用家用院线级护肤产品、仪器打开了年轻市场。去年双11,它的精华品类跻身天猫TOP20。
在天猫上,像听研这样的新锐国货品牌不在少数,基于对国内消费生态的洞察,深挖用户的细分需求场景,实现弯道超车。最关键的是,它改变了过去不少国货品牌“平替大牌”的路子,而是直接从重资产重研发的仪器领域切入。
竞争激烈的化妆品行业,实际上依旧有相当多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用户需求差异化越大时,越难形成垄断”,朱翔骅表示。
从0到1、1到10之后,品牌该往哪里走?
过去几年里,不少国产美妆新品牌做到了用户、需求、场景和定价的统一,依靠几款爆品到达了一定生意体量。但爆品只是品牌短期增长或是被看见的手段,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品牌需要依靠更多商品,甚至更多产品线或品牌保持继续发展的增速。
因此,摆在很多品牌面前的问题是,“我要新开一条产品线,还是再造一个新品牌?”
在众麟资本合伙人朱翔骅看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把一个品牌从0做1,从1做到10之前,不要先去做第二个品牌。因为一个创业项目,资源、精力都有限。”
不过品牌可以考虑的方向是,寻找自己的技能拓展点。看似在各个领域没出什么爆款的美的和无印良品,走的都是大而全的“全品类之路”:美的渗透了几乎所有白色小家电,而且成为很多类目的头把交椅,把自己做成了行业专家;而无印良品则覆盖了家居纺织、文具、服饰等类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只是它们的品类拓展方向对品牌要求极高,“可遇不可求”。
向戴森和云南白药这种“特长生”学习,更适合长短板明显的新品牌:戴森对“风”做了透彻研究,从空气净化器、电扇到吹风机,都非常符合消费者对于它专业技能的认知;从跌打损伤药跨界到牙膏,云南白药也没有脱离“消炎去肿”的专业领域。
跨界做美妆的马应龙
纽西之谜的电商运营总监范维良表示,那些在10-100阶段寻求突破的品牌,需要推出适合品牌调性的形象款、引流款、利润率、趋势款等产品线矩阵。同时,必须重视老用户流量池的搭建和重视会员复购营销,也必须重视企业数据中台的搭建和应用,从产品研发到上市推爆,从新客入会到老客复购等都以数据为依据驱动,杜绝拍脑袋。
国货品牌如何焕新?
近几年大国自信的社会思潮中,2016年就开始翻腾的“国潮”非但没有消退,反而从潮流服装的概念延展到消费品。
百雀羚、佰草集、林清轩等一众国货品牌也在国潮大势中翻红。这些过去更依赖线下传统业务的品牌,触网时间短,离年轻消费者也很远。
但天猫美妆国货线运营总监亦放表示,去年双11之后,国货品牌们的消费人群发生了几个重要变化:
1、国货品牌的年轻消费者占比达52%以上。相比以往大促,国货消费者开始年轻化。
2、国货品牌消费者从原本的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迁移,这意味着国货品牌在美妆主力人群中拥有了更好的品牌形象。
3、相比以往,国货消费者是更“资深”的美妆购买者,说明消费者更认可国货品牌的品质了。
抓住新渠道和新人群的老牌国货们
当国货美妆品牌以更专业的品牌形象和商品品质走进消费者心里,它们更应该做好自己的产品创新,“不是什么火就做什么”,朱翔骅说。对于中国文化的挖掘,也不应只停留在表明,“并不是在包装上雕龙刻凤,而是在产品审美、物料表达,甚至场景上更贴合中国人的审美。”
最重要的一点,是品牌们的数字化进程。即便“数字化转型”已经被提及多年,目前国际品牌还是走在相对靠前的位置。少有国货品牌,会系统地管理营销物料、效率工具和投放工具。
当天猫在2021年10月提出自己要成为一个D2C平台时,也同时抛出了品牌要以消费者运营和货品运营为核心的“双轮驱动”方法论。美妆行业就是一个以消费者运营为驱动的典型行业,看重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也需要挖掘那些具有潜力的趋势赛道。在多平台经营成为常态的当下,一个美妆品牌会同时在天猫、小程序、京东等线上渠道及线下各渠道开店,也会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各处种草,如何让一个对自家商品还处在陌生阶段的潜在用户成为自己的消费者、会员,并不断复购,是所有品牌的命题。
“数据与营销的结合是品牌新品内容种草的核心增长点,通过数据洞察优化Nickname打造、场景化内容生产、高价值达人合作及淘内联动的完整链路,将极大提升品牌新品内容种草效率。”清渠数智副总经理Olivia表示。
尤其是那些已经颇具规模的大品牌们,相当重视消费体验在各个渠道的一致性。但一个消费者的“行踪”不定:他们可能会在线下逛街时试用下单,在天猫上完成复购。线下的BA们往往会告知消费者积分的使用方法,以此不断刺激消费者购买、攒分。如果消费者面对的是一套尚未打通的会员积分系统,很可能容易失去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也会因此失去拉高客单价的机会。因此,操盘品牌的服务商们,不光得做好会员系统的打通,还得让线上客服“变成”线下BA的角色,让消费者在线上线下获得的服务更一致。
在实现这些方法论的过程中,需要有数字化运营工具的支持。而这些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光靠品牌自己并不一定能完成。这中间,除了由平台提供基础设施之外,不少品牌选择了已有成熟品牌操盘经验和更具电商运营能力的服务商帮忙。
如今,不管是新品牌的创始人,还是国货品牌的操盘手,都深知“品牌”的价值:消费者面对一个已知品牌时,决策链路会更短,花的时间更少。品牌带来的溢价和毛利,能帮助品牌向上倒逼供应链做持续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也延长了品牌的生命周期。但在成为一个长青品牌的路上,补齐短板、巩固长板的修为,以及数字化经营的方法论,始终会是品牌的必修课。
行业主要企业:上海家化(600315)、拉芳家化(603630)、珀莱雅(603605)、
青岛金王(002094)、国药现代(600420)、朗姿股份(002612)、青松股份(300132)、名臣健康(00291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化妆品发展历程、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行业概览
1、定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GB/T4754-
2017)中,将化妆品定义为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撒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化妆品行业产品主要分类如下:
2、产业链剖析:商品分销渠道较为多样
化妆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行业(包括油脂、粉质、胶质、活性剂等)和包装原材料行业(包括纸质、玻璃、塑料、铝包装等),行业下游则主要为商品流通行业(包括线上分销商和线下零售商)。
行业发展历程:国货品牌正在崛起
1931年,我国第一个国产品牌,百雀羚成立,但受制于经济体制,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缓慢。直至上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化妆品本土品牌才正式起步。但在国门打开的同时,外资品牌也涌入中国,本土品牌一度处于弱势。直至互联网普及带动电商兴起,综艺及社交媒体等新营销当道,我国本土品牌才抓住机会破局崛起。
行业政策背景:化妆品监管逐步规范化
近年来,我国化妆品产业迅速发展,但也存在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认可度低、非法添加等问题,针对此,我国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发展。2020年,我国出台了新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这是自1989年之后首次对化妆品相关行业监管规章制度进行的改革,条例中创新性提出对化妆品实行分类管理,对风险程度较高的特殊化妆品及新原料实行注册管理,对普通化妆品及其他新原料实行备案管理;除此,条例也首次提出注册人和备案人,并对其所负责人进行清晰界定,强化了主体责任,规范了监管体制,并加大了处罚力度,有利于促进化妆品行业规范化发展。
行业发展现状:
1、化妆品直播带货实现大爆发
中国线上零售规模位居全球之首。2020年,中国线上零售增长率达到275%,接近线上销售总体水平,市场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线上销售榜首。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已经达到了78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9%。2020年3-12月,我国网购用户从71亿人次增长到78亿人次,3个季度增长率达到986%。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400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36%,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零售仍能保持增长,尤其是年底“双十一”与“双十二”的推动,零售额增长更快。2021年1-10月,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达到3097亿元,同比增长167%。
注:“限额以上企业”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2、跨境电商兴起拉动美妆出口市场逐步繁荣
2020年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出口量为999019吨,同比增长43%,出口金额为42439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12%。在出海的美妆产品当中,口红、眼影、腮红是最热门品类,睫毛膏、粉饼则有较大发展潜力。
3、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22%。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市场规模仍能保持683%的正向增长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企业最多
化妆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华东和华南地区,集中度达到8416%,其中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人口超过5亿,部分省市城镇化率达到65%,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妆品生产企业行业布局。另外一个因素,华东和广东等地区由于原料和装备供应比较集中,化妆品产品生产成本整体较低,有利于行业生存,但也面临同质化产品激烈竞争压力。
具体来看,截止2022年1月13日,我国登记备案拥有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共计5714家,其中广东省获得生产许可企业共计3224家,在全国范围内占据绝对优势,占比为5642%。
2、企业竞争:不同市场主导企业不同
国际品牌在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国际品牌注重产品营销、研发投入,产品品质有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国内化妆品企业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出,也阻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基于Euromonitor的数据来看,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排名前三的品牌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路易威登,市占率分别为184%、144%和88%。高端市场中,市占率排名前十品牌的国有品牌仅有广州阿道夫和云南贝泰妮,分别排名第七和第九,市占率分别为3%和23%。
在大众化妆品市场,宝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为121%,其次是欧莱雅,占比约为89%。本土品牌百雀羚、珈蓝集团、上海家化、和上海上美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9%、37%、23%和19%。
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趋势预测:男性护肤与香氛市场受到消费者追捧
2、规模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
综合来看,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市场规模较大,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会持续保持全球化妆品行业领军市场的地位。而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未来,在即时性美容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对个性展现的追求,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2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577亿美元,2022-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