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各种岩浆岩之间存在着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产状和成因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过渡关系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地球化学研究资料表明,差不多地壳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在岩浆岩中出现,但其含量却很不相同,含量最多的是:O、Si、Al、Fe、Mg、Ca、Na、K、Ti等元素,这些元素称为造岩元素,其总和约占岩浆岩总重量的9925%,其次为P、H、Mn、B等元素,氧的含量最高,占岩浆岩重量4659%,占体积942%
在研究岩浆岩的化学成分时常常用氧化物重量百分比来表示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对于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生成条件,以及岩石成因都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别的主要依据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常见的不过20几种,这些构成岩石的矿物通称为造岩矿物
例如花岗岩有五种共生矿物:钾长石约50%,石英约25%,酸性斜长石约14%,黑云母约5%,角闪石4%
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岩石中浅色矿物含量增加,而随岩石中FeO、MgO含量升高,则暗色矿物的含量增高,可划分出下列六种典型组合:
(1)、橄榄石—辉石组合:相当于超基性岩,钙、铁、镁多而硅少,且贫碱,故构成大量铁镁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等),不出现石英和长石
(2)、基性斜长石—辉石组合:相当于基性岩,Al2O3和CaO多,FeO、MgO和SiO2均较充分,主要形成基性斜长石和辉石,二者近于1:1,不出现石英
(3)、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组合:相当于中性岩,Na2O和K2O略有增加,Al2O3、SiO2、CaO、FeO、MgO均较充分,主要形成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可能出现少量石英和钾长石,浅色矿物同暗色矿物之比约2:1
(4)、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组合:相当于酸性岩,Na2O、K2O和SiO2含量高,FeO、MgO和CaO含量低,因而大量出现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等浅色矿物,暗色矿物很少,浅色矿物同暗色矿物之比一般大于十比一
(5)、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该组合按SiO2含量相当于中性岩,Na2O和K2O多,FeO和MgO低,因而大量出现钾长石
(6)、霞石—钾长石组合:按SiO2含量较接近于基性岩(SiO2平均为5336%),Na2O和K2O含量高,所以出现霞石,因Na2O过多,故常出现碱性暗色矿物
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而岩浆的形成又是如何的呢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岩浆怎么形成的。
岩浆形成的过程
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
原生岩浆是地核俘获的熔融物质形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这些物质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岩浆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壳。
我们所见到的各类侵入岩,如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等,以及火山喷发出的各类岩浆,它们都是再生岩浆,只是来源深度、通道物质成分及分异程度不同而已。
再生岩浆包括原生岩浆变异出的岩浆和重熔岩浆。
地球液态层是由原生岩浆经变异形成的再生岩浆组成的——经过温度、成分和物态的改变而形成的。
岩浆岩的形成原因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聚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黏度也是岩浆很重要的性质之一,它代表着岩浆流动的状态和程度。岩浆中SiO₂的含量对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Al₂O₃,Cr₂O₃,它们的含量增高,岩浆黏度会明显增大。酸性岩中SiO₂,Al₂O₃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可以降低岩浆的黏度、降低矿物的熔点,使岩浆容易流动,结晶时间延长;此外,岩浆的温度高,黏度相应变小;岩浆承受的压力加大,岩浆的黏度也增大。
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岩浆岩不论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它们和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如果岩浆沿着层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类似岩盆、岩床、岩盖等形状的侵入体,它们和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和层理、片理平行,在地质学上称为整合侵入;如果岩浆不是沿着层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断裂、裂隙贯入,这种情况形成的侵入体被称为不整合侵入体。人们通常所说的岩墙,就是穿过岩层近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厚度一般为几十厘米到几十米,长度可以从几十米到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
由于岩浆岩和围岩有很密切的接触关系,因此,围岩的碎块常被带到岩浆中,成为岩浆的捕虏体。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在岩浆岩中是不存在的。
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
形成火成岩的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通常由硅酸盐液体组成,也有碳酸盐和硫化物的熔体。岩浆或在深处运移,或到达地表喷出,成为熔岩。悬浮的晶体和未熔融的岩石碎片可以在岩浆中搬运,溶解于其中的挥发分可以析出成为气泡,有些液体在运移过程中可以结晶。有几种相互关联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岩浆的特性,包括化学成分、黏度、溶解的气体、温度。岩浆冷却时,有顺序地形成晶体,可以最简单地用鲍恩反应系列的形式表示出来。早期的高温晶体在低温时往往可以与液体反应形成另一些矿物。
通常认为反应系列有两种︰1不连续反应系列,从高温到低温由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2连续反应系列,以高温的富钙斜长石到低温的富钠斜长石为代表。结晶过程中可以发生各种变化而影响最终形成的岩石。这些变化包括︰早期晶体从液体中析出,而阻止了一种反应;岩浆冷却太快,来不及发生反应,形成这种矿物。
岩浆岩的形成条件在今天的地球上,如果没有板块运动,火山不会喷发(早期地球的情形除外),地球内能仅通过岩石传导缓慢散发。随着地球自转越来越慢,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会逐渐平息,就像今天的月亮。(这是个更复杂的板块驱动力问题,这里暂不讨论)
今天的岩浆活动发源于大陆30km,洋壳6km以下。即软流层。但软流圈的物质并不是岩浆。软流圈在巨大的岩石静压力下呈半塑性状态。只有当压力降低,如地壳裂开时才转变为岩浆并朝着压力低的方向移动,如大洋裂谷。其二,当温度升高时也能形成岩浆,并把上覆岩层熔透而形成火山喷发。
所以岩浆作用的发源地的地质条件是
地壳(包括洋壳)开裂处。即洋中脊大裂谷。这里因压力降低导致火山喷发。
板块俯冲消亡带,即海沟岛弧系。这里因板块剧烈摩擦,压力、温度升高,导致火山爆发。这种火山能量极高。如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爆发。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也有岩浆活动,不过这里的地壳很厚60公里左右,岩浆以侵入岩的形式冷却,很少有火山喷发。
岩浆岩的特征岩浆岩有别于变质岩和沉积岩,其主要特征有。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
2: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白榴石等矿物和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等。
3:岩浆岩体和围岩间一般有明显界限,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或片理,多具淬火边。
1造岩矿物
岩浆岩除少数由玻璃质组成外,都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成分既可反映岩石的化学成分,又可反映岩石的特征和成因,并常作为岩浆岩分类、定名的主要依据。组成岩浆岩的矿物,一般统称为造岩矿物(rock-forming minerals)。常见的造岩矿物只有十多种,如表1-1所列。
表1-1 常见岩浆岩平均矿物成分(%)
(据Larsen,1964)
从表1-1可知,除了纯橄榄岩之外,各类岩浆岩中长石分布最广,其次是石英,因此这两种矿物是岩浆岩鉴别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造岩矿物的含量及其在岩浆岩分类和命名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它们分类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三类。
主要矿物(essential mineral) 是岩石中含量较多的矿物,一般都在10%以上。它们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如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和石英,其含量很低或不含时就不能定名为花岗岩。
次要矿物(subordinate mineral) 是岩石中含量不多的矿物,一般都在10%以下。它们对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种属的依据。如石英闪长岩中的石英,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由此可见,同种矿物在不同的岩石中随着含量的多少变化,它们可以是主要矿物,也可以是次要矿物。
副矿物(accessory mineral) 是岩石中含量很少的矿物,通常不到1%,偶尔可达5%,如磷灰石、磁铁矿、榍石、锆石等。它们在岩石的分类和命名中一般不起作用,但偶尔可用作定种属名称,如榍石花岗岩。副矿物能反映岩浆岩的含矿性和生成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对确定岩浆岩形成的时代也可提供某些依据。
2造岩矿物的成因类型
岩浆岩中的造岩矿物都是随着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先后结晶出来的,形成之后还会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按照岩浆岩中矿物的形成阶段和形成时的物化条件,将矿物分为如下成因类型:
岩浆矿物(magmatic mineral) 是岩浆冷凝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也称原生矿物。其中由岩浆中直接结晶出的矿物叫做正岩浆矿物(orthomagmaticmineral),如橄榄岩中的橄榄石,火山岩中的透长石斑晶等。先生成的正岩浆矿物可与残浆发生反应而形成新矿物,这种新矿物叫做反应矿物(reaction mineral),如橄榄石受到残浆的反应而生成的辉石。如果这种反应进行得不彻底,原来的矿物还有部分残留则叫做残余矿物(relict mineral),如具反应边的辉石内部的橄榄石。
岩浆期后矿物(post-magma mineral) 是岩浆已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残余流体影响而形成的矿物。它们往往可交代岩浆矿物或充填于矿物空隙中。其中包括一些气成矿物,如电气石、萤石、黄玉等;也包括一些自变质矿物,如橄榄石变成的蛇纹石,斜长石钠黝帘石化形成的钠长石、黝帘石和绿泥石等。
成岩矿物(diagenetic mineral) 岩浆完全凝固成岩后,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原来处于高温下稳定的矿物就变得不稳定,向着更稳定的状态转变,而形成一些新矿物,如火山岩中的高温β-石英转变成低温α-石英,透长石转变成正长石等。
他生矿物或混染矿物(allothigeni cmineral,contamination mineral) 是岩浆同化或捕虏围岩而形成的一些岩浆中难以晶出的矿物,如花岗岩浆同化泥质岩石后形成的铁铝榴石、堇青石、红柱石等,这类矿物常分布于岩体的边部。
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 岩石在表生作用下形成的新矿物,又称表生矿物,如长石在表生作用下形成的粘土矿物等。
根据矿物的颜色还可将矿物分为浅色矿物(leuco mineral)和暗(深)色矿物(mela minerals)两类。常见的浅色矿物,如石英、长石类和似长石类等,它们的化学成分中含SiO2和Al2O3较高,不含镁、铁成分,故又称硅铝矿物(salic mineral)。暗色矿物,如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和黑云母类等,它们的化学成分中富含镁、铁成分,SiO2含量较低,故又称铁镁矿物(ferromagnesian mineral)。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称为岩石的色率(colour index),又称颜色指数。它是肉眼鉴定岩石的重要指标,可大致判断岩石的类别和推知岩石的化学性质。就钙碱性岩石(这是表示岩浆岩系列碱性程度的术语,见岩浆岩的分类一节)来说,色率越高,岩石越基性。表1-1最后一行列出了不同大类岩石的色率。
1、岩浆是地壳深处一种高温、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这种熔融体的物理性质很特别,它既像坚硬的固体,又像柔软的液体。它如同烧红了的玻璃那样,既可流动弯曲,却又十分坚硬致密。因此,在希腊文中,岩浆的原意是指可以揉搓的“面团”。在这种“面团”里,包含 着种类众多的金属、非金属以及其他气体成分等。地球上所有的化学元素,在岩浆里几乎都能找到。
3、这种高温熔融状态的岩浆,主要集中在离地表几百公里以下的上地幔层内活动。它原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物质,只是由于受到沉重的上覆岩层的压力,才使它处于一种强烈的压缩状态之中,不能像液体那样自由自在地流动。尽管如此,由于地壳内部压力的差异,岩浆仍像人体内的血液那样,在地球内部上下流动着,只是它的流动速度非常缓慢而已。一旦地壳出现裂缝,岩浆会沿着外压力较弱的裂缝和地层浅薄处猛烈地喷发出来,这就是火山喷发。
根据
SiO2
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即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52%~65%)、
基性岩
浆(45%~52%)和
超基性岩
浆(<45%)。
随着SiO2含量减少,岩浆中MgO、FeO含量增多,岩浆的
颜色加深
,相对密度增大,粘度变小。
岩浆是在地壳深部或
上地幔
的局部地段中存在的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并且富含
挥发分
的硅酸盐熔融物质。这种处在1000℃左右高温下的物质在常压下将呈液态,但在几千兆
帕斯卡
的压力下很可能处于潜柔状态,具有极大的潜在
膨胀力
。
一旦
构造运动
破坏了地下平衡使局部压力降低时,炽热物质立刻转变为液态,同时体积膨胀形成岩浆。可见,岩浆(magma)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含挥发分的
熔融体
。
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这一复杂过程称为
岩浆作用
(magmatism),所形成的岩石称为
岩浆岩
(magmatic
rock)。
根据岩浆是侵入地壳之中或是喷出地表,岩浆作用可分为
侵入作用
和
喷出作用
;相应地,所形成的岩石分别称为
侵入岩
和
喷出岩
(或火山岩)。
(一)岩石的成分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决定于岩浆的化学成分。组成岩浆岩的最主要的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等。
2沉积岩的组成物质:沉积岩的物质组成是原先形成的三大类岩石的碎屑和溶解物质,共有四类:第一类是碎屑物质,大部分是原岩经物理风化后继承下来的抗风化能力强的矿物,如石英、白云母等矿物颗粒;一部分是岩石的碎屑;还有其他方式产生的一些物质,如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等。第二类是含铝硅酸盐类的原岩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后产生的粘土矿物,如高岭石等。第三类是化学沉积矿物,从溶液中沉淀结晶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第四类是有机质和生物残骸,如贝壳、泥炭及其他有机质等。此外,还有把沉积物颗粒胶结起来的胶结物。胶结物的性质对沉积岩的抗水性和力学强度以及抗风化能力有很大影响,常见的有:硅质的(Si02),钙质的(CaC03),铁质的(FeO或Fe203,黄褐色或砖红色)和泥质的(粘土矿物)。这四种胶结物中以硅质胶结的硬度最大,抗风化力最强;钙质、铁质次之;泥质胶结物硬度最小,且遇水后很容易软化。
3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组成变质岩的矿物有两类,第一类是与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方解石等;第二类是变质岩特有的矿物,如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它们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变质矿物。
(二)岩石的结构
1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岩浆成分和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的综合反映。按照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可将结构分为三类:
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其中同一种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称为等粒结构;如结晶颗粒大小悬殊,则称为似斑状结构。全晶质结构主要为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
半晶质结构 岩石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分未结晶的玻璃质组成,结晶的矿物如颗粒粗大,晶形完好,就称为斑状结构。半晶质结构主要为浅成岩所具有,在部分喷出岩中有时也能看到。
非晶质结构 又称为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熔岩冷凝的玻璃质组成。非晶质结构为部分喷出岩所具有。
2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按其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一般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 是由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一种结构。通常按碎屑的大小、形状和胶结形式可细分为各种碎屑岩,如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等。
泥质结构 是主要由小于0005mm的粘土矿物组成的、比较均一致密的、质地较软的结构。是泥岩、页岩等粘土岩的主要结构。
结晶结构 由溶液中沉淀或经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由沉淀生成的晶粒极细,经重结晶作用晶粒变粗,但一般多小于1mm。结晶结构为石灰岩、白云岩等化学岩的主要结构。
生物结构 由生物遗体或碎片所组成,如贝壳结构、珊瑚结构等。是生物化学岩所具有的结构。
3变质岩的结构:大多数变质岩是经过重结晶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几乎都含有结晶的颗粒,因此其结构常与岩浆岩的晶粒结构相似,所以其结构命名上加“变晶”一词以示区别。根据变质作用进行的程度,可以分为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 它是变质岩最常见的结构,一般分为:等粒变晶结构,它与岩浆岩的等粒结构近似,如大理岩和石英岩等;斑状变晶结构,它与岩浆岩的斑状结构近似,如片麻岩等;鳞片变晶结构,它是由鳞片状矿物沿一定方向平行排列而形成的,各种片岩都具有这种结构。
变余结构 由于变质作用进行不彻底,在变质岩中的个别部分残留着原来岩石的结构。
例:某种岩石的结构特征为全晶质结构,据此可以推断该岩石属于(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答案:A
(三)岩石的构造
1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最常见的构造有:
块状构造 岩石中矿物晶粒无定向排列,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具有等粒结构和斑状结构的岩石常呈块状构造,如花岗岩、花岗斑岩等深成岩石或浅成岩石。
流纹状构造 岩石中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或有拉长气孔以及有长条状矿物沿着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外貌特征,称为流纹状构造。这是因为喷出地表的岩浆是在缓慢流动过程中迅速冷凝而成的。这种构造仅出现于喷出岩中,如流纹岩。
气孔状构造 岩石中分布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称为气孔状构造。 这是岩浆喷出地表降压时,由于其表层散热迅速而凝成硬壳,遂使部分气体无法逸出而占据空间形成的。气孔状构造常为玄武岩等喷出岩所具有。
杏仁状构造 岩石中气孔若在后期为硅、钙等物质充填,便形成了杏仁状构造。如某些玄武岩和安山岩等喷出岩的构造。气孔状构造和杏仁状构造多分布于熔岩的表面。
2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它是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条件下先后沉积下来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物质成分、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反映了沉积岩的形成环境,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岩类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形成层理的条件不同,层理有各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常见的有水平层理(图1
岩浆是地壳深处形成的熔浆流体。
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黏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前者被称为挥发性成分(volatilecomponent)和火山碎屑物质(volcaniclasticmaterial),后者则叫做熔岩流(lavaflow)。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聚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
扩展资料岩浆喷发的原因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
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岩浆 (地壳深处形成的熔浆流体)
-火山喷发
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是地质学专业术语。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
还有一种解释为,岩浆是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则被称为熔岩。喷出地表的岩浆成为喷出岩;侵入地壳中的称为侵入岩。
扩展资料:
岩浆来源:
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
原生岩浆是地核俘获的熔融物质形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这些物质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岩浆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壳。
再生岩浆包括原生岩浆变异出的岩浆和重熔岩浆。
地球液态层是由原生岩浆经变异形成的再生岩浆组成的——经过温度、成分和物态的改变而形
-岩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