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林试剂原理是:不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其颜色变化顺序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1、斐林试剂的来源:斐林试剂又称菲林试剂,是德国化学家Hermann von Fehling1849年所发明。 菲林试剂与本尼迪克特试剂相似,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斐林试剂(Folin-Ciocalteu reagent)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用于测定物质中的总酚类化合物含量。
2、斐林试剂由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碱性铜离子和磷钼酸。当斐林试剂与酚类化合物发生反应时,会产生蓝色化合物。这个蓝色化合物的颜色与酚类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可以利用光谱分析或比色法来检测和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使用斐林试剂的步骤如下:
1、准备样品:将待测物质溶解或提取出来,使其适合测定的条件。
2、配制斐林试剂:将斐林试剂按照指定比例配制好。通常是将试剂稀释到合适的浓度。
3、反应:将待测物质与斐林试剂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反应。
4、比色测定:使用光谱分析仪器或比色计测定反应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或计算公式,推算出样品中的总酚类化合物含量。
斐林试剂在测定总酚类化合物含量方面具有以下的作用优势
1、宽泛适用性:斐林试剂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酚类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包括单酚、多酚、酚酮和酚羧酸等。因此,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和样品的分析。
2、高灵敏度:斐林试剂能够通过与酚类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强烈的颜色变化。这种颜色变化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或比色法来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酚类化合物。
3、可靠性和稳定性:斐林试剂的反应稳定性较好,反应产物的颜色稳定性也较高,使其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测定,并且结果可靠。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Cu2+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将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将4~5滴CuSO4溶液滴入2mlNaOH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斐林试剂中还有酒石酸钾钠)和CuSO₄溶液组成,但二者溶液浓度不同。
CuSO₄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CuSO₄溶液称为双缩脲试剂B,其浓度为001g/mL。
2、使用方法不一样。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等体积混合甲、乙两液,而后立即使用,反应需要加热(有时不加热也反应);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1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₄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扩展资料:
反应原理:
1、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²⁺络合成紫红色的化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搜狗百科-斐林试剂
菲林试剂:就是新制氢氧化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得到),氢氧化钠要过量;用来检验醛基,如葡萄糖,醛类物质等。
双缩脲试剂也是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做试剂,但要先把等检物加入氢氧化钠,再加硫酸铜,出现紫玫瑰色,证明蛋白质的存在; 不要先制氢氧化铜。
斐林试剂是用于检验和可溶性还原糖(单糖:葡萄糖)(双糖:麦芽糖,果糖)的试剂,医药上用于检验糖尿病。
一般认为,斐林试剂是由01 g/mL的氢氧化钠和005 g/mL的硫酸铜试剂为有效试剂的,在高中生物中,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步骤为: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摄氏度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除此之外,斐林试剂还有一剂成分:酒石酸钾钠。
变质太快,斐林试剂的成分之一,酒石酸有一定的还原性而自发地缓慢产生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
斐林试剂,是由含量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含量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含量为02g/mL的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溶液。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斐林试剂与单糖中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拓展
斐林试剂(Fehling's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von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
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性糖还原为氧化亚铜。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在与脂肪醛或还原性糖共热时,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主要成分是新制Cu(OH)2、用于检测还原性糖
其实是与化学物质中的醛基发生氧化反应
方程式:2Cu(OH)2+R-CHO==加热==Cu2O+R-COOH+2H2O
用量一般只加1mL
双缩脲试剂能在碱性条件下和含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紫色反应、和Cu2+络合生成紫色化合物
用量一般是先滴加2mlNaOH、再滴加4-5滴005 g/mL的CuSO4溶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