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中除了毒素成分以外,还有许多复杂的成分,其中就含有促进消化作用的多种酶。当蛇毒注入敌对动物体内,这些酶就开始先期分解动物组织。有关科研人员曾做过试验,毒蛇捕食鼠后3~7天即完全消化和吸收,仅排出毛与爪的残渣部分;而采毒后捕食的,则2~3天即排出完整的鼠。鼠仅仅是发酵而未被其很好地消化吸收。因此可证明毒蛇的毒腺是重要的消化腺,在毒蛇的消化过程中起着促进消化的作用,这也是与无毒蛇生理机能明显不同的地方。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蛇毒可谓是一种富有药理宝藏的物质,很多成分具有很强且有趣的药理作用。为了探求其作用机构,必须具备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甚至物理化学等知识,因此人们能不能了解蛇毒的复杂作用,端视人们在基础科学及医学上的进展,这是一种有力的考验。相反的,精制毒素可为研究神经肌肉的传导及细胞膜等生理作用的工具,例如α-bungarotoxin就是广泛的被应用来研究乙酰胆碱感受体的工具。
蛇毒在临床医学的应用上也越来越广,自古就有人使用饭匙倩蛇毒做镇痛药。其他有的用蛇毒治风湿性关节炎或癌症等,不过这些应用尚待科学研究证实后,才可相信。现在于临床上确实有用的蛇毒精制成分有两种,一是自巴西蛇毒分离的一种促凝血成分名叫reptilase,用于防止内出血,另一种是自马来西亚蛇毒分离所得的成分名叫arvin,用于防止血栓病的形成。相信不久的将来由于更多研究蛇毒的成果,蛇毒在临床医学的应用也会更多。
土斑蛇有毒的。
土斑蛇又叫腹蛇,腹蛇是我国十大毒蛇之一,每年都有很多人被咬伤,是造成我国蛇伤患者最多的毒蛇品种之一。
虽然腹蛇毒性比较大,但它们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喜欢在黄昏和晚上出来活动觅食,阴雨天白天出来的一比较多,白天它们都会躲在草丛里。
腹蛇毒性比较大,是混合毒性,但以血循毒为主,咬伤症状会出现患肢高度肿胀,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注射蝮蛇抗蛇毒血清,如果短缺就需要找有经验的蛇医用中草药治疗了,需要内服和外敷相结合,不能单一的外敷了事。
蝮蛇个体大小与排毒量的关系更为明显。通常情况下,个体较大的蝮蛇的平均排毒量是个体较小者的5倍左右。
如体长30~399厘米的,平均每条每次排毒为624毫克;体长40~499厘米的,平均每条每次排毒量为1745毫克;而体长50厘米以上者,平均每条每次的排毒量多达3198毫克。
扩展资料:
腹蛇毒:
蝮蛇毒是一种略带**透明的液体,黏性大且有一些小颗粒状物。
经生化部门测定其含水量为50%~75%,比重在103~110之间。蝮蛇咬伤1次放出的干物重量是25毫克。被蝮蛇咬伤后,应立即注射抗生素毒血清,此药对该蛇咬伤有特效。
蝮蛇的毒液是其捕食、消化和自卫的秘密化学武器,也是临床上良好的镇痛、止血药品。蛇毒的镇痛作用虽慢但持久,安全范围大,长期应用不会成瘾。蛇毒中还含有多种溶细胞素,目前有关科学家已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以期攻克癌症。
主要成分:
蛇毒是毒蛇从毒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主要成份是毒性蛋白质,约占干重的90%至95%。
酶类和毒素约含二十多种。此外,还含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类及金属离子等。蛇毒成分十分复杂,不同蛇毒的毒性、药理及毒理作用各具特点。
蛇毒的特点是成分复杂,不同的蛇种、亚种、甚至同一种蛇不同季节所分泌的毒液,其毒性成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将蛇毒分离提纯,目前已知有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凝血毒素、出血毒素及酶类等主要成分。
此外,还含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类及金属离子;其中一些具有生物活性,或与生物活性有一定关系。蛇毒经纯化后,其毒性成分可比粗毒大5~20倍,毒性成分亦是各有不同。
—腹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