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有催红剂的西瓜,西瓜皮上的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新鲜,瓜子呈白色,有异味。打了催红剂的水果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市民应该学会不要“以貌取果”,才能不给黑心商家做坏事的机会。
扩展资料:
专家认为,膨大剂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鬼才相信,我认为激素对人体肯定没好处),但是如果过多使用,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使人们无法摄取到水果中原本含有的营养,同时也不利于保存。
膨大剂常用的果蔬有猕猴桃、西瓜、草莓、樱桃、西红柿等,此种方法使果蔬细胞非正常膨大,形状变得非正常膨大,比较奇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瓜课题组组长张思远认为,膨大剂和催红素实际上是为了稳定生产而发明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有些瓜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膨大剂,造成果实看起来很大但是干物质比较低。普通的瓜期是四十五天到五十天,用了植物激素催熟剂以后不到三十天,二十七八天就熟了。大大缩短了瓜期。催熟剂的主要成分是乙烯利,人如果常吃催熟剂超量的水果对身体是有害的。
目前对于这种乙烯利,膨大剂,这类植物生长激素,没有明确限制使用,但是必须在生长期使用的,不能在收获期,马上要上市,再往底边上抹药,这抹了药,吃了以后,那当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在采摘的时候保证这个药物都挥发干净了,不能残留在果实上头。
同时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不过,目前在化肥店,膨大剂、催熟剂等不但非常好买,而且价格相当便宜。 而这些药剂大部分都没有生产厂家和日期,有的甚至连使用说明都没有。
参考资料:人民网-防腐芒果催熟西瓜催红苹果 医生永远不会吃的水果
水果催熟剂就是乙烯或乙醇等物质,是植物当中天然存在的生长激素,对人体无害,能调节植物的成熟和衰老。
市场上有不少水果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这些水果往往很容易变质,如果要等到完全成熟了再运输,运到目的地时可能已经腐烂了。要想让这些水果能“承受”长途运输,只能在它们还未变成熟的时候,就采摘下来,这时的水果往往又涩又硬,不能食用。让它们成熟往往需要催熟剂,而乙烯就是最常用的催熟剂。
乙烯只需少量添加就能起到催熟作用,多余的乙烯会释放到大气中,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被催熟的水果跟自然成熟的水果一样,对身体无害。此外,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只能催熟水果,而影响人身体发育的是人体内的激素,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可放心的食用。
很多人认为使用催熟剂的果蔬成熟快,属于“揠苗助长”,营养价值会降低。其实,使用催熟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果蔬生长,增加产量,果蔬的营养价值也并不是都会降低。
在深色果蔬中,被催熟的果蔬营养价值的确会有所降低。在番茄的催熟研究中人们发现,使用乙烯催熟的番茄其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低于自然成熟的番茄。这是因为番茄未成熟时是青**的,几乎没有番茄红素。催熟过程中,由于缺乏阳光照射,番茄红素的产生受到一定影响,而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会受到氧化而减少。
不过,其他浅色的使用乙烯催熟的果蔬,营养价值并不会减少。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显示,在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使用乙烯可使绿豆芽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251%、6607%和1639%;在蒜枝、梨的研究中发现,使用乙烯催熟的果实总糖含量有升高,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维生素C的含量,营养价值均有增加趋势。
总体来看,对于那些深色的水果来说,催熟后的某些营养成分的确会降低,但是,对于那些果肉部分没有多少颜色的水果,催熟剂反而会提升它们的营养。
不过,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的问题依然是果蔬的食用量不够。一般营养学推荐每人每天要吃200~400克水果、300~500克蔬菜,而目前60%以上的人连一半的果蔬量都无法达到。相比担心催熟果蔬的营养问题,我们更应该关心自己所吃的果蔬总量是否达标。
催熟剂的主要成分是:乙烯。
充分发育的果实,能合成乙烯,促进本身的成熟与着色,如香蕉、苹果 、柑桔、梨等,均有此现象。不过其它的器官也会放出乙烯,乙烯是健康细胞的代谢产物,任何生活部分都能产生乙烯。
早在20世纪初就发现用煤气灯照明时有一种气体能促进绿色柠檬变黄而成熟,这种气体就是乙烯。但直至60年代初期用气相层析仪从未成熟的果实中检测出极微量的乙烯后,乙烯才被列为植物激素。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在高等植物体内,并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 加速呼吸作用。
膨大剂
1、泡打粉Baking Powder
泡打粉又称"速发粉"或"泡大粉",简称BP,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经常用于蛋糕及西饼的制作。它是由苏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并以玉米粉为填充剂的白色粉末。
泡打粉虽然有苏打粉的成分,但是是经过精密检测后加入酸性粉(如塔塔粉)来平衡它的酸碱度,所以,基本上,虽然苏打粉是带碱物质,但是市售的泡打粉却是中性粉,因此,苏打粉和泡打粉是不能任意替换的。
至于做为泡打粉中填充剂的玉米粉,它主要是用来分隔泡打粉中的酸性粉末及碱性粉末,避免它们过早反应。泡打粉在保存时也应尽量避免受潮而提早失效。
泡打粉在一般菜市场超市都有卖,用完一定记得密封防潮。
2、苏打粉Baking Soda
苏打粉又称"小苏打"、"梳打粉"或"重曹",化学名为"碳酸氢钠",英文名 Baking Soda,简称BS,也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它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碱性粉末,在与水结合后开始起作用释出二氧化碳Co2,在酸性液体中(如果汁)反应更快,而随着环境温度升高,释出气体的作用愈快。
苏打粉在作用后会残留重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苏打粉与油脂直接混合时,也会产生皂化,强烈的肥皂味会影响西点的香气和品质,使用时需留意。
苏打粉也经常被用来做为中和剂,例如巧克力蛋糕。巧克力为酸性,大量使用时会使西点带有酸味,因此可使用少量的苏打粉做为膨大剂并且也中和其酸性,同时,苏打粉也有使巧克力加深颜色的效果,使它看起来更黑亮。
西点中加入过量的苏打粉,除了使西点有上述破坏风味或导致碱味太重的结果,食用后会使人有心悸、嘴唇发麻、短暂失去味觉等征状。
苏打粉在一般超市都有的卖。
3、酵母Yeast
酵母 (Yeast) 是西点常用膨大剂之一,但非化学膨大剂。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使面团膨大,同时将壳类或葡萄中所含的糖转换为酒精成分。二氧化碳及酒精是酵母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糖类则是它的原料。单糖类的葡萄糖及果糖最先被消耗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陈代谢之后,酵母开始以多糖类为食。因此,糖份的加入可以增加酵母的活动力。酵母在活动力同时也取决于温度,在摄氏35度时,活动力最旺盛。酵母在低温时呈休眠状态,温度升高活跃力愈高,但温度若高于摄氏40C时,酵母细胞受到破坏而开始死亡。
所以,在做面包的时候,建议先用适量温水或者温牛奶与所需酵母混合静置10分钟,以让酵母充分发挥其活性,然后再和其他材料混合揉面团。
再次友情提示:
1)苏打粉与泡打粉虽然同时西点常用的化学膨大剂,但因膨涨力及酸碱度不同,最好不要相互任意替换的。
2)这一类的膨大剂虽然都有使西点膨松的特性,但是过量的使用反而会使成品组织粗糙,影响风味甚至外观,因此使用上要注意份量。
4、发粉
严格说来,这个分类也不科学,因为发粉并不是专指某一类膨大剂,而是一般食谱对于膨大剂的俗称,尤其是泡打粉及酵母粉两种膨大剂。
在蛋糕或饼干制作时使用的发粉指的是蛋糕发粉,也就是泡打粉,以搭配低粉及中粉较多,主要作用是促进膨松口感,以不出筋(不宜过度搅拌)的糕饼类为主。
而面食类的发粉主要是指酵母,如面包制作或包子馒头,以搭配中粉及高粉较多,主要作用是扩展面筋筋度及增加面团体积,做出来的成品口感较Q、有嚼劲。多用于需要将面团搅拌至出筋的成品。
因此,当食谱上书明为"发粉"时,需要以对成品口感的了解及成品本身的类别去判断一下,就可以决定要使用泡打粉或酵母了。
5、阿摩尼亚Ammonia
奶油空心饼(即泡芙)使用的化学膨大剂是阿摩尼亚。
阿摩尼亚因有类似厕所般的气味,因此又有个俗名叫"臭粉",也叫"氨粉"。 家庭烘焙很少买这种原料,而且自己家里做泡芙也不需要泡打粉,完全是依靠奶油和面粉支撑的,这个一般是点心坊才会用到,所以就省略少讲一些咯。
葡萄打催红剂一般在葡萄生长期的最后一个月打,最佳时机是葡萄果实半熟的时候,这时候的葡萄果实颜色仍然偏绿,但是果实的大小和重量已经达到了最大。打催红剂的方法是,在晴朗的天气中,将打催红剂的溶液均匀地喷洒在葡萄果实上,以促进葡萄果实变红,增加光泽。最佳的打催红时机是葡萄果实半熟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打催红剂虽然可以促进葡萄果实变红,但是也会影响葡萄的品质和口感,而且打催红剂的成分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建议过多使用。
在逛菜市场和超市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本能反应地去拿长得更大,更好看的那个。毕竟,谁不喜欢bigger than bigger呢。
膨大剂名为氯吡脲,别名为KT30,属苯脲类物质。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我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
它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以此影响果蔬大小。
过量使用膨大剂,会降低水果的口感和品质。因为水果个头增大,却并没有增长水果发育的时间,营养成分和甜分并没有增加,降低了水果的口感和品质。
膨大剂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呢?
果实在适当的时期喷洒适量的膨大剂对人体健康并无大碍。
膨大剂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种植过程中正确使用膨大剂的瓜果对人体没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很多无良商贩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不按规定过量过度使用膨大剂,导致现在市场上很多水果都被膨大剂充斥着。
正常生长的水果和膨大剂水果有什么区别?
正常生长的瓜果个头是正常大小,果实的本味更加浓郁,果皮的颜色也更加均匀,而使用了膨大剂的瓜果个头则偏大很多,相较于正常种植,这样的果实吃起来寡淡无味,果皮会出现色泽不均匀的情况。
除了蔬果本身会因为生长、种植等因素造成品质不好,有时可能是因为打过膨大剂才会造成“葡萄没有葡萄味,芒果没有芒果味”的现象。
如何判断
1西瓜
正常西瓜外形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整光滑,而使用了膨大剂等激素的西瓜,因吸收不均匀,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
过度食用膨大剂,西瓜还会容易炸裂,当然像有料姐家的小乐西瓜完全是因为瓜皮太薄才裂开的,这和因内心膨胀而炸裂的西瓜有着本质区别。
2葡萄
如果每一颗葡萄颜色都很深而且亮度很好,就很有可能是催熟的。相反,如果一串葡萄中,能区分出熟的和不熟的葡萄,则说明这串葡萄没有经过催熟。如果葡萄上有一层一擦就掉的薄薄白粉,这是果粉,是正常生长体现。
3猕猴桃
要是猕猴桃个头比一般的明显要大很多,且果实肥厚,果毛粗硬易脱落。口感大不如正常的猕猴桃。就要警惕这是不是催熟的了。
4草莓
有的草莓个头奇大,形状太怪,色泽不均,甚至出现空心,这些都要谨慎,有可能打了膨大剂!正常的草莓是圆锥形,并且很少空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