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质,能够使人头脑清晰,有调理消化系统、消除胸膈胀满、解渴健脾、补肾止泄、益气生津的功效。在夏天多吃一些豆角可以有效消暑,并起到青口的作用。
豆角所含B族维生素能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功能,抑制胆碱酶活性,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豆角中所含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人体抗体的合成,可以提高人体的抗体病毒作用,还可以防止急性肠胃炎,呕吐腹泻。
豆角提供了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补充机体的招牌营养素。
豆角的营养成分很高,每100克豆角里就含有以下多种营养素:
营养素名称
含量
营养素名称
含量
营养素名称
含量
热量 3000(大卡) 钾 20700(毫克) 磷 5500(毫克)
维生素E 224(毫克) 铜 015(毫克) 镁 3500(毫克)
碳水化合物 670(克) 钙 2900(毫克) 维生素C 1800(毫克)
钠 340(毫克) 蛋白质 250(克) 膳食纤维 210(克)
铁 090(毫克) 硒 216(微克) 维生素A 3300(微克)
锌 054(毫克) 胡萝卜素 20000(微克) 脂肪 020(克)
锰 041(毫克) 烟酸 090(毫克) 维生素B2 007(毫克)
维生素B1 005(毫克)
这两种豆类都含蛋白成分,但都不是高蛋白豆类,豇豆和红小豆具有功效、口感等区别。豇豆含有较多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补充机体的招牌营养素。豇豆具有解渴健脾、补肾止泄、益气生津等功效,红小豆具有利尿消肿、祛压降脂、解毒抑癌等功效。缸豆较适合炒菜食用,红小豆易煮软烂较适合煮粥食用。含有较多皂角甙可刺激肠道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
高蛋白豆类或豆制品如下:
1豆腐:豆腐含有蛋白质,是一种优质蛋白质。一般来说,100g豆腐含有10g左右的蛋白质,是身体补充蛋白质的良好食物选择。
2大豆: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35%-40%。除蛋氨酸外,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且富含谷物蛋白所缺乏的赖氨酸,是谷类蛋白质的天然理想补充食品。
3蚕豆:蚕豆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蔬菜。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在日常食用的豆类中仅次于大豆。它还含有大量的钙、钾、镁、维生素C等。而且氨基酸种类齐全,特别是赖氨酸丰富。
4豌豆:豌豆属于高蛋白食物。适当吃一些豌豆,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其中还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肯定不一样啊。。
豇豆
化学成分种子含大量淀粉、脂肪油、蛋白质、烟酸、维生素B1、B2。鲜嫩豇豆含抗坏血酸22毫克%。
性味甘,平。①《滇南本草》:"味平。" ②《纲目》:"甘咸,平,无毒。"③《本草从新》:"甘涩,平。"
归经入脾、肾经。①《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胃。"
功用主治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①《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②《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③《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④《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⑤《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肾,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宜忌《得配本草》:"气滞便结者禁用。"
选方①治食积腹胀,嗳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绒泡冷开水服。(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②治白带,白浊:豇豆、藤藤菜。炖鸡肉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蛇咬伤:豇豆、山慈姑、樱桃叶、黄豆叶。捣绒外敷。(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营养分析
1豇豆提供了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补充机体的招牌营养素。
2豇豆所含B族维生素能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功能,抑制胆碱酶活性,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3豇豆中所含维生素C能促进抗体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毒的作用。
4豇豆的磷脂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参加糖代谢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适合糖尿病、肾虚、尿频、遗精及一些妇科功能性疾病患者多食;
2 但气滞便结者应慎食豇豆。
食疗作用
豇豆性平、味甘咸,归脾、胃经;
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
主治呕吐、痢疾、尿频等症。
红小豆
又名赤豆、赤小豆、红豆。英文名:Red adzuki bean。红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红小豆含多种营养成分,每100克红豆中含蛋白质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钙76 毫克、磷386毫克、铁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黄素016毫克、烟酸21毫克。红小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宜与谷类食品混合成豆饭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点原料。李时珍称红小豆为"心之谷",其功用为"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上吐",并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热痛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
红小豆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药性本草》说可“治热毒、散恶血”。《本草纲目》记载,红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它对痈肿有特殊疗效。例如《朱氏集验方》称:“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现代医学还查明,红小豆对金**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旧社会,有些医生用它作药治病时,常常在病患者面前给它蒙上一件“神秘”的 外衣。清康熙时期,医药家汪昂在《本草备要》里写道:“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本草纲目》说七十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亲见。后任自患恶疮,付永投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医惊拜曰: ‘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这说明赤豆外敷,是治“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恶疮”和“胁疽”等病症的良药。古医书中关于红小豆治病的神奇疗效,有许多记载,有些虽近玄虚,但说明它药用价值很高,有广泛的疗效。
赤豆内服外用,都未见有副作用。祖国医学提示:“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可见使用时,也得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红小豆经济价值居五谷杂粮之首,故有“金豆”之美称它出口换汇率高,是国际市场的紧俏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