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可以在110℃的情况下,恒温加热,使硝酸铵分解,生成了氨气和硝酸。氨气逸出,剩下的就是硝酸。硝酸铵不可加热到400度以上,否则爆炸,更不能暴露地加热在185~200℃之间,生成了氨基。
由于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并且在低温下溶解度又比较小,因此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是最好的方法。将硝酸钾肥料加入到80℃的少量热水中,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将溶液降温到10℃,硝酸钾过饱和而析出晶体,洗涤即可获得纯净的硝酸钾。
扩展资料:
硝酸铵钙的特性与施用硝酸铵钙是用熔融的硝酸铵和石灰石粉按60∶40的比例混合熔融而制成的,也有用白云石(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和硝铵制造的。约含20%的氮素。至于详细组成成分。
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会有些差异。现以德钾集团公司狮马牌硝酸铵钙为例,含27%的氮(N),其中分铵态氮135%,硝态氮135%,钙(CaO)12%,平均颗粒粒径30~36mm,容重量约10吨/立方米。硝酸铵钙的外观颜色一般为灰白或灰褐色颗粒。
也有绿色的。其中铵态氮和硝酸态氮各占一半,含氮量比原来的硝酸铵少得多。但是它的吸湿性小,不易结块,分散性好,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
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铵盐,呈无色无臭的透明晶体或呈白色的晶体,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1659年,德国科学家格劳贝尔首次制得了硝酸铵,含氮量比尿素略低,但更加稳定,所以主要被用作化肥,还能用来制造笑气。
硝酸铵是一种爆炸性物质,氧平衡为+1999克/100克,按CHETAE氧平衡判定爆炸危险标准,属危险性大的一类。虽引爆作用敏感性差,对传爆作用极不敏感,对机械作用完全不敏感,(一支工业8#雷管(起爆c4只是用6#就可以了)都不足以起爆混合了敏化剂的硝酸铵。撞击感度是:50kg锤50cm落高,0%爆炸。相比起著名炸药硝化甘油的200g锤,20cm落高,100%爆炸的感度,可见硝酸铵的钝感。而且硝酸铵一旦溶于水,起爆感度更是大大下降,根本是人力不可能撞击引爆的)
但有一种危险特性——不耐高温:如不导出热分解产物,就可能发生爆炸,也可能因其它系统局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而传爆。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或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爆炸事故。
除此之外,硝酸铵转化为气体时有膨胀作用,若膨胀的气体受到压力,压力愈大,反抗力也愈强,再配合适当成分的其他化学品,熔融的硝酸铵在铜、锌、锑、镍、镉、铅等金属粉末作用下,会转化成不稳定的亚硝酸铵而容易引起爆炸,所以可以配制成成极具威力的重型炸弹;在中和生成硝酸铵溶液时,甚至因氧化氮肥没有除尽,生成硝酸铵而发生爆炸的事例曾不止一次地发生过。
以30公斤装的肥料,可提炼出三至四倍的硝酸铵(Ammonium Nitrate),而一公斤的硝酸铵若放入压力制成炸弹,足以摧毁一个约60平方米的厨房,破坏力巨大。正是由于这个特性,这种化肥曾经引发过一次超级大灾难。差点把美国的德克萨斯城给平了
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有硝酸铵、硝酸钠、硫酸二甲酯等。
1硝酸铵(NH4NO3)
硝酸铵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肥,其结构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其中,氨根离子(NH4+)与硝酸根离子(NO3-)之间通过离子键相连,而氮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则通过共价键连接。
2硝酸钠(NaNO3)
硝酸钠也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和爆炸物,它的结构同样包含离子键和共价键。钠离子(Na+)与硝酸根离子(NO3-)之间形成离子键,而氮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则通过共价键连接。
3硫酸二甲酯(H2SO4)
硫酸二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其结构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其中,硫酸根离子(SO4^2-)与甲基离子(CH3+)之间通过离子键相连,而硫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则通过共价键连接。
化合物的特点:
1成分稳定性
化合物的成分在一定条件下通常是稳定的,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比例。例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成分稳定。
2物理性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和溶解度等。这些性质取决于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3化学性质
化合物会表现出特定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反应类型。
4离子键或共价键
化合物的结构通常由离子键或共价键组成。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电子转移产生正负离子;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电子共享连接。
5性质可预测
根据元素的位置和化合物的组成,可以预测许多化合物的性质。例如,氯化钠是盐类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
6化学式和结构
化合物通常用化学式或分子结构来表示。化学式显示元素的比例,如H2O表示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的水分子。分子结构显示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7反应活性
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可能表现出反应活性。这取决于其成分、键的强度和化学键的稳定性。
8定性和定量分析
化合物的存在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检测和确认。这些分析方法基于特定的化合物特征和性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