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形成与成分: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为研究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目,我们利用选择培养基,以便在土壤水溶液中选出目的菌种,在用分浓度梯度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出但菌落,以便计数。计数时可以根据不同菌种的不同形态学特征来分辨,如果出现与上述三种以外特性的菌种可以用革兰氏染色鉴别。
一、主要的实验药品与仪器
(1)实验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 NaOH, 1mol/L HCl, 可溶性淀粉 , KNO3 , K2HPO4, MgSO4 ,FeSO4,KH2PO4,葡萄糖
(2)实验仪器: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棒,培养基分装器,扭力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 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
二、实验方法
1、细菌分离:取土样1g,加入99ml无菌水中,震荡10min,制成10-2 土壤稀释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释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制成10-3 土壤稀释液,以此类推··· ···。取10-5 ,10-6 ,10-7 土壤稀释液01ml加入相应编号培养基中,涂平板,每个稀释度两个平板。在30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2、放线菌分离:取土样1g,加入99ml无菌水中,震荡5min,制成10-2 土壤稀释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释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制成10-3 土壤稀释液,以此类推··· ···。取10-3 ,10-4 ,10-5 土壤稀释液01ml加入相应编号培养基中,涂平板,每个稀释度两个平板。在28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7d后观察结果。
3、霉菌分离:取土样5g,加入95ml无菌水中,震荡5min,制成10-2 土壤稀释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释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制成10-3 土壤稀释液,以此类推··· ···。将以灭菌的培养基融化,加入链霉素溶液,但培养基凝固后,取10-2 ,10-3 ,10-4 土壤稀释液01ml加入相应编号培养基中,涂平板,每个稀释度两个平板。在28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d后观察结果。
三、结果与讨论 当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由于本次试验的各种经济,效果,作用等等方面的原因,培养基并不能完全分离土壤中的各种菌类,例如,土壤中除了细菌,霉菌,放线菌外还有大量的杂菌,如:酵母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如:各种寄生虫(卵)等,所以我们要根据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宏观物理特性来分别。当进行显微观察时,霉菌不用染色,放线菌、细菌要进行简单的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研究土壤的成分如下:
1、土壤是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2、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3、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使用土壤成分测试仪。
(1) 可检测土壤、植株、化学肥料、生物肥料等样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
(2)可测PH值(酸碱度)。
(3)可测土壤盐量。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预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上:感悟有顺序的科学认知程序,同时强化记录,这一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知道土壤里的成分构成。
(2)从过程与方法上: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愿意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土壤,同时渗透自主和合作意识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综合认识土壤的成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托盘一个、烧杯一个(内装水)、玻璃棒、抹布;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环、铁罐头盒、火柴。
学生准备:
各自从家中采集到的土壤标本,放在塑料袋中封好袋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1、师生谈话:水稻的种子种到哪,才能生根、发芽、结果?(板书:土壤)
(目的: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2、提问:那什么是土壤呢?
(目的:让学生用书本的定义回答,便于研究的准确性。)
3、课件出示:3幅农作物及一幅花卉的,这反映了什么?
(目的:使学生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从而激起学生想要探索“土壤里的成分”的求知欲!)
4、猜测
土壤里可能有什么呢?
(目的:猜测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学习新课:
土壤中可能有(水、空气、沙、粘土、腐殖质),那怎样来验证呢?
(目的:思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出实验方法。)
一、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并认识土壤的成分
1、认识土壤中含有水分:
让学生分组观察带来的土壤标本,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看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填写实验报告,汇报观察结果:(有的塑料袋上有凝结的水珠)
(目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方法。)
教师小结:土壤中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干湿程度不同。(板书:水)
2、认识土壤中含有空气:
讲述:土壤中除了含有水分之外还有什么其它成分吗?让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实验——把它放在水中进行观察。
学生分组活动,填写实验报告,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土壤中含有空气(板书:空气)
3、认识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小棒搅拌烧杯中的土块,然后让它慢慢地沉降,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分组实验,观测并填写实验报告,汇报观察结果
师生共同讨论:细腻的是粘土,粗糙的是砂
教师小结: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不同土壤中含有的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展示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对比要明显)
4、认识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讲述: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的原因,除了与土壤中的水分、空气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土壤中(腐殖质)有着重要关系。请看老师的实验。请你们认真观察,一会儿把你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大家听。
讲解实验用具及操作步骤,进行酒精灯加热土壤的实验演示。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怎么有的同学在捏着鼻子?你有什么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进行反馈,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小结: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土壤中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体腐烂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它是黑色的,土壤颜色越黑,说明含有腐殖质越多,也就越肥沃。
二、综合认识土壤的成分
1、 谈话: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下面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
播放动画“土壤的成分”
2、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由不同成分构成,土壤的成分搭配的合适,土壤才能肥沃。
三、巩固应用:
师生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自己又增长了哪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水 空气
沙 土壤 粘土
腐殖质 等
习题精选
1土壤的成分有( )、( )、( )、( )。
2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
A翻耕土地 B种植树木 C施用化肥 D乱仍费弃物
五色土
你听说过劳动人民文化宫内的五色土吗?为什么会有五种不同颜色的土?用五色土铺成的祭坛有什么象征意义?请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查找资料,进行说明。
土壤
的
化学成分
复杂,检验项目多,而化验方法无外乎
容量法
和
仪器
法这两种。比如用仪器法分析土壤中的镁,
钾离子
含量
,可用
王水
先溶解土壤
试样
,再用火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进行测定,它是利用呈
气态
的原子对由同类原子辐射出的
特征谱线
所具有的
吸收现象
来测定
元素
含量。还有容量法测土壤的
有机质
,就可以用过量的重铬酸钾来与试样中的有机质进行充分反应,然后再测定剩余的重铬酸钾,间接的得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总之方法是很多的,采用哪一种就要看是什么试样和检测项目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