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 SiO3
三斜晶系
Ng=1631~1653
Nm=1628~1650
Np=1616~1640
Ng-Np=0014~0017
(-)2V=38°~60°r>v
图4-88 硅灰石光性方位
a∧Ng=34°~39°,b∧Nm=3°~5°,c∧Np=28°~34°,光轴面近于‖(010)
化学组成 成分中常含有一定量的Fe,Mn,Mg等,并混有Al和Na。
结晶特点 沿b轴延伸的长柱状、针状、杆状(照片312,313)和板状(照片310),横切面近长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纤维状。解理{100}完全,{001}、{102}中等,{100}∧{001}=84°30',{100}∧{102}=70°。
光性特征 白,有时略带浅灰和浅红色,薄片中无色,含铁较多时则具浅黄多色性。正中突起,折射率随Fe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近垂直b轴的平行光轴面切片上可见最高干涉色为一级橙,斜消光,消光角c∧Np=28°~34°(该切面可见三组解理,其中最完好的一组解理缝方向为c轴);其柱面的干涉色为一级灰白、黄白(照片311,313),该切面平行消光或近于平行消光(<5°),延性可正可负(干涉色呈一级暗灰的柱状切面为负延性,干涉色呈灰白、黄白的为正延性)。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40°左右,随Fe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有的硅灰石具有环带,核部的折射率、光轴角和消光角比边部小些。(100)结合面的简单和聚片双晶常见。
变化 硅灰石可变为方解石、石英、蛋白石、绿高岭石和锰土等。
鉴别特征 硅灰石以其近于平行柱面的低干涉色、柱面近平行消光、延性可正可负及横切面上有三组解理、解理之间的夹角大于60°、且光轴角较小等特征与其十分相似的透闪石区分开。
产状及其他 硅灰石见于灰岩与火成岩的接触带中,它是矽卡岩早期矿物之一,与其共生的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钙铝榴石、符山石、方解石和白钨矿等。在区域变质岩石中,硅灰石是低压高温的特征变质矿物,形成硅灰大理岩和硅灰石英岩,也见于富钙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中。某些火山渣、高炉炉渣、硅酸盐砖中有时也见到。据报道,产于陨石中的硅灰石是单斜晶系的针状晶体。硅灰石主要用于陶瓷、涂料工业中,在塑料工业中用作填充剂。
硅灰石:三斜晶系,通常呈片状、放射状或纤维状集合体。白色微带灰色,玻璃光泽。主要产于酸性侵入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变质带,为构成矽卡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此外,还见于某些深变质岩中。硅灰石属于一种链状偏硅酸盐,又是一种呈纤维状、针状的岩石。其特殊的晶体形态结晶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同时具有很高的白度、良好的介电性能和较高的耐热性能。用作造纸、陶瓷、水泥、橡胶、塑料等的原料或填料、气体过滤材料、隔热材料、冶金的助熔剂等。
1、成分含量不同: 微珠粉的含硅量比较高,基本都在99%以上。 硅粉的含硅量一般都在80-92%,94%以上都属于很不常见的。
2、物质不同:微珠粉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于它具备耐温性好、耐酸碱腐蚀、导热系数高、高绝缘、低膨胀、化学性能稳定、硬度大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用于化工、电子、集成电路、电器、塑料、涂料、高级油漆、橡胶、等领域。微珠粉也叫硅灰或称凝聚硅灰,是铁合金在冶炼硅铁和工业硅(金属硅)时,矿热电炉内产生出大量挥发性很强的二氧化硅和Si气体,气体排放后与空气迅速氧化冷凝沉淀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