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
1 主要成分: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开采、裂解和精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液化石油气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和丁烯(C4H6)。它还含有少量的甲烷(CH4),乙烷(C2H6),戊烷(C5H12)和硫化氢(H2S)。从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液化石油气的组成是不同的。
2 常压下,液化石油气的C3和C4组分的沸点低于常温,容易汽化成气体。由于C5以上组分的沸点较高,C3和C4在汽化后仍以液体的形式留在容器中,故称为残液。中国民用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含量较高。
3主要物理性质:相对密度: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混合物,其相对密度随组成而变化。一般认为液化石油气的相对密度是空气的12~20倍;液体相对密度约为051。
4 液体体积膨胀系数:液体LPG在相同温度下的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因此,在向容器内注满液化石油气时,应使液相不满,而应在加热体积膨胀时留下一定的空隙以供占用。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液化石油气的含水量。它的特征是温度和溶解度的增加。由于液化石油气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在储罐、钢瓶等液化石油气容器的底部往往会沉积一定的水,需要定期排放。
6 液化石油气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浓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和燃烧热值随组分的变化而变化。但一般认为,空气中液化石油气体积浓度的爆炸极限约为15%~95%,最小点火能量小于03 mJ,燃烧热值为92092~12139 kJ/m3。
7 电阻率:LPG的电阻率约为1011~1014 Ω cm。据测量,液化石油气从集装箱、设备和管道喷出时产生的静电位可达9000V。
石油的成分
石油中碳氢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成分很复杂,并且随产地不同而异按其结构又分为烷烃(包括直链和支链烷烃)、环烷烃(多数是烷基环戊烷、烷基环己烷)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烃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产物中还含有硫化氢(H2S)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环烷酸和酚类(以苯酚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脂肪酸环烷酸是指含有11~30个碳原子的羧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骈合脂环,羧基可以在脂环上或在侧链上如:
在炼油生产中常把环烷酸和酚叫做石油酸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类(RNH2)等因吡咯在空气中易氧化,颜色逐渐变深,这踉汽油久存颜色变深有关
石油的化学组成是没有一定的,随产地不同而异根据含烃的成分不同一般将石油分为烷烃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烃基石油等几大类但许多产油国家常根据本国的资源情况而有不同的分类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石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碳和氢。
石油指的是液态、固态以及气态的烃类混合物,是具有天然的产状,又可以分为天然气、天然气液、原油以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然会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使用。石油是一种深褐色且黏稠的液体,被称之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是有石油储存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芳香烃、环烷烃的一种混合物,也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油的颜色较为丰富,我们看到的石油大部分颜色都是黑色的,其实还是有的别颜色,有深红、褐红、金黄、墨绿,至透明,石油的颜色是根据它本身所含的沥青质以及胶质的含量来决定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深。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
元素组成
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石油的分子结构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石油中碳氢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成分很复杂,并且随产地不同而异。按其结构又分为烷烃(包括直链和支链烷烃)、环烷烃(多数是烷基环戊烷、烷基环己烷)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烃。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产物中还含有硫化氢(H2S)。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环烷酸和酚类(以苯酚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脂肪酸。环烷酸是指含有11~30个碳原子的羧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骈合脂环,羧基可以在脂环上或在侧链上。如:
在炼油生产中常把环烷酸和酚叫做石油酸。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类(RNH2)等。因吡咯在空气中易氧化,颜色逐渐变深,这踉汽油久存颜色变深有关。
石油的化学组成是没有一定的,随产地不同而异。根据含烃的成分不同一般将石油分为烷烃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烃基石油等几大类。但许多产油国家常根据本国的资源情况而有不同的分类。
经过分析,石油主要是由碳和氢构成。其中碳占84%~87%左右,氢占12%~14%左右。余下的百分之一是极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碳和氢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按它们的原子数从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这些化合物组成的。
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复杂,它们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十到几千的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除烃类之外,石油中还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的化合物以及一些胶状沥青质。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
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6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