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 组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克。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纳化失常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疼痛、腹泻、浮肿,舌胖苔白滑,脉沉迟等症。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溃疡病以及胃肠痉挛性疼痛等而具有脾胃虚寒之证者。 附子理中汤,就是在上四味里再加3-9克熟附子。 理中汤有补气健脾之能,但主要方法是,取干姜之热,以直接温脾之寒凉为开解。 附子理中,是增加了附子,以加强温热之功。一方面增加直接温脾之功,另一方面,有些提相火之能,以期功效更宏。 我增提出来,以辣椒代干姜组方,而去掉甘草,拟成党参、白术、辣椒三味为方的“新理中汤”。以期和网友共同商量,但无一人回答。我的意思是,干姜守而不走,无走窜之功。而辣椒温热之功强于干姜,且作用于气分,能走窜。对于,脾在气分的寒凉当有更对证的效果。 只是,那样作来,可能味道不好吧。呵呵 四神丸 组成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煨肉豆蔻60克,吴茱萸30克,生姜120克,大枣50枚,制丸。每服6~9克,每日1~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证见久泻或五更泄泻、食少乏力、腹痛肢冷,舌淡,脉沉迟无力者。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肠结核腹泻而见有脾肾虚寒之证者。 四神丸温脾之道,主要用补骨脂提相火以温脾寒。而其他品药,皆为佐助。 它与理中汤,思路不同。呵呵。但提相火,要有好的肾充基础。肾不充而提相火,有阳强耗肾阴之嫌。呵呵。 所以,建议健健每每先补肾而后,用些方。呵呵 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 功用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用于脾肺气虚,湿痰不化之食少乏力、便溏或泻,或咳嗽痰多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慢性肠炎久泻,结核病之身疲乏力、痰多食少以及慢性肾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此方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却没有温脾之品。用主于合适于脾弱脾滞而无寒凉证者。呵呵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 功用益气升阳:用于脾虚气弱重症,如身倦自汗,及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小便频急(如慢性泌尿系感染);气虚不能摄血之便血、崩漏等证。也用于低血压头痛眩晕、或气虚嗜睡、气虚发热等证。 此方升麻可提升中气,黄芪补气力强。主要对证中气陷而的诸证。也不含温脾之品药。 呵呵
目录 1 拼音 2 《直指小儿》卷五 21 组成 22 主治 3 《医略六书》卷三十 31 组成 32 主治 33 木香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34 各家论述 4 《伤寒全生集》卷三 41 组成 42 功效 43 主治 44 木香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木香理中汤 1 拼音
mù xiāng lǐ zhōng tāng
2 《直指小儿》卷五 21 组成理中汤加木香、甘草、干姜。
22 主治小儿疮疹。
3 《医略六书》卷三十 31 组成白术3钱(炒),炮姜钱半,木香8分,楂肉3钱(炒),泽兰3钱,肉桂钱半(去皮),茯苓3钱,荆芥钱半(炒炭),赤芍钱半(醋炒),砂糖5钱(炒炭)。
32 主治产后泄泻不止,脉紧细者。
33 木香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34 各家论述产后脾土有亏,寒邪凝滞,故身热腹痛而泄泻不止,势甚危急焉。白术健脾土之虚,炮姜逐中寒之寒,木香调气醒脾胃,茯苓渗湿和脾胃,赤芍破血泻瘀以除腹痛,荆芥散邪和血以解身热,楂肉化滞血,泽兰通经脉,肉桂温经暖血,最通血闭,砂糖去瘀和血,专主调经也;水煎温服,使寒滞化而脾土强,则经脉通而腹痛止,身热泄泻无不自己,何危急之有哉。
4 《伤寒全生集》卷三 41 组成陈皮、半夏、甘草、木香、白术、砂仁、枳实、青皮。
42 功效调和中气。
43 主治气痞,伤寒不因下早而心下痞满,按之软。夹痞伤寒,经治痞满虽解而胃脘胀痛者。
44 木香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45 加减气痞,大便秘实,加槟榔、大黄;有烦热、加姜炒黄连。
古籍中的木香理中汤 《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诸血门]诸见血证,宜乌金丸、散止之,法宜上用散,下用丸,次以木香理中汤和大七气汤,入川芎煎,调苏合香丸温之。《仁斋
《丹溪心法》:[卷五]痘疮九十五枳壳汤;烦渴者,甘草散、乌梅汤;下利呕逆者,木香理中汤、甘草干姜汤。陷入者,加味四圣散,更以胡荽酒
《杂病广要》:[诸血病]大便血,固当然尔。其或阳虚阴走,正气不得归元,则用木香理中汤、附子理中汤、震灵丹、黑锡丹辈,如之何而废之
《医宗金鉴》:[卷五痘中杂证]厥逆爪自便清厥属寒,木香理中汤可痊,爪紫便赤为热厥,金花承气乃良煎。[注]痘中厥逆之证,有因气血虚寒发
《医学正传》:[卷之八小儿科]痘疹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