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1L是粘贴的,甘菊环就是薁环,另外网上只要说薁磺酸钠命名是1,4-二甲基-7-异丙基甘菊环-3-磺酸钠或1,4二甲基-7-异丙基薁-3-磺酸钠的,那就是错的(虽然结构一样,LZ往下看就知道了)另外谷氨酰胺化学式给错了,他写的那是5—酰胺-1-戊酸,根本没有α—氨基。
谷氨酰胺(2-氨基-5-羧基戊酰胺,LZ会写的)作用,化学式在链接上很详细,不说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6236htmfr=ala0_1
薁磺酸钠是一种药物,分子式C15H17NaSO3(作为药物可能有结晶水)适应症为胃炎、胃溃疡和口腔杂症除,治疗胃炎、胃溃疡外,还治疗口腔杂症(含漱方式治疗咽炎、扁桃炎、口腔炎、急性齿肉炎、舌炎及口腔溃疡创伤等病症)
薁磺酸钠学名是3,8-二甲基-5-(1-甲基乙基)—1-薁磺酸钠
(注意网上它还有一个学名是1,4二甲基-7-异丙基薁-3-磺酸钠,这个跟之前那个结构是一样的,但是它命名上出了问题,既然以磺酸基作为母体,那自然要使磺酸基的编号最小,磺酸基所连的碳当然应该是编为1号)
(薁学名是双环[530]癸五烯,也就是一个七元环并上一个五元环,单双键交替,有10个P电子,符号4N+2休克尔规则,因此具有芳香性。单独薁的编号就是从五元环靠近4级碳处的那个碳开始,沿五元环编号,直到8,注意2个4级碳不编号,关于薁的百度上应该能搜到)
要看这个白色物质首先需要分析药片的成分,一般情况下药片主要都是由两个常见的部分组成的,就是药品的主要有效成分以及除了有效成分之外的药用辅料。一般药片里的有效成分其实只有几毫克,其余的成分都是辅料。其实药片本身呈现出来的颜色就是辅料的颜色,因为辅料最多嘛。而药品的辅料基本都用的是淀粉,淀粉大家都认识,就是白色的,比如家里的土豆、大米洗过之后沉在盆底的那一层就是淀粉了。之所以会用白色的淀粉做辅料也可能与白大褂的白色有关,因为医生的圣洁以及医学的神圣和生命的纯洁,药片是白色也象征着医学生命的纯洁,白色也给人干净、安全的感觉。
分子的大小在纳米级,而显微镜(特别是光学显微镜)是不可能看到纳米级的,所以显微镜看不到分子。目前看分子一般要用到光学显微镜以及红外隧道式显微镜,都是国际型研究所里才有的。
要知道化学药品的成分,目前大致两种方法:一是化学分析,就是用试剂一种一种的加来鉴别,比较原始,因为需要很大的样品量,现在基本不怎么用。
另一种是仪器分析,目前应用很广泛,比较好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我在研究所里用过,可以非常快速的分析未知的样品组分,不过个人肯定是买不起的,100多万一台。
顺便告诉你对于一未知样品的标准分析方法:
1用质谱仪分析,可知道分子量以及分子式。
2用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知道官能团和印证结果(分别通过特征区和指纹区辨认)
3用紫外光谱分析,可以知道其共轭体系的大小或是否有共轭体系。
4用磁共振,可以得到核磁共振氢谱,得知氢核位置和分子结构。
目前这些用得是比较多的,但是估计都得到某个研究所去才能接触到,我现在正好在做分析这块所以可以告诉你一下目前的简要状况,如果楼主目前还没有读大学而对这方面有兴趣,到时候选专业可以往这方面考虑一下,当然这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