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睡眠日,温馨小贴士,治疗失眠的有误区,洗完热水澡体温高,反而不易再睡着;睡前运动太剧烈,大脑兴奋失眠夜;数绵羊不可取,大脑工作无睡意。世界睡眠日,请科学治疗失眠!
2、世界睡眠日,睡眠很重要,人人离不了,工作再忙也要睡,睡眠充足更充沛,放下烦恼与压力,安安心心来睡眠,愿你多做好梦,健康永远。
3、559世界睡眠日,温馨贴士:“坐要如钟,睡要如弓”;“白天多动,夜里少梦”;“睡前洗脚,胜吃补药”;“晚上开窗,一夜都香”。祝福你身体棒棒,工作愉快,天天开心,夜夜好梦。
4、世界睡眠日来到,请你烦恼的时候睡一觉,忧愁全部都忘掉;麻烦的时候睡一觉,心情开阔阳光照;慵懒的时候睡一觉,精神振奋心情好。世界睡眠日,愿你睡好觉,心情妙!
5、世界睡眠日,送你四季睡眠法:“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春睡防寒,夏睡防湿,秋睡防潮,冬睡防风。祝福你睡眠好好,健康逍遥,幸福快乐,永远永远。
6、世界睡眠日,让我们共同卸下白日的妆容,缓下紧凑的脚步,来杯热牛奶,伴着薰衣草的香味,进入梦乡,共同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吧。
7、睡眠好,精神好,睡眠质量最重要,仰卧侧卧睡的香,姿势正确身体棒,睡前喝杯奶,快速入梦乡,世界睡眠日,祝大家天天好心情,夜夜有好梦。
8、世界睡眠日到了,送上四季睡眠贴士:春天莫要露肚脐,夏天莫要睡凉石,秋天莫要睡木板,冬天莫要蒙头睡,晚餐记住少喝水。世界睡眠日到了,祝你天天睡的香,快乐又健康。
9、烦恼时睡一觉,忧愁琐事全忘掉;踌躇时睡一觉,七彩梦想常照耀;慵懒时睡一觉,精神振奋心情妙。世界睡眠日到了,愿你睡掉压力多彩的梦想在照耀;慵懒的时候睡一觉,精神振奋心情妙。世界睡眠日,愿你睡掉压力生活更甜蜜。
10、蓝天为纸,清风为笔,祝福为星,问候为云,世界睡眠日,让闪耀的星伴你入眠,祝你幸福每一天!
11、临睡前,送你一条快乐短信;看下它,轻松入睡美梦连;转发下,睡眠甜蜜梦成真。世界睡眠日到了,祝睡得好、身体棒、精神好。
12、604风动无声,叶落无声,又是一天悄然而过。世界睡眠日又到,虽然每年只有一年,但是睡眠却要每天,祝你睡得好,吃得香,身体棒!
13、睡眠日到,关怀送到,睡前清理,烦恼远离,心情放松,酣然入梦,充足睡眠,健康永远,祝你天天睡好觉,晚晚美梦伴,幸福度百年。
14、睡眠重要莫小瞧,睡眠不好易衰老,皮肤干燥心疲惫,虚晃度日工作扰。世界睡眠日来到,祝愿大家足睡眠,保持身强体又健。
15、世界睡眠日又到,今天别再熬夜,让黑眼圈消失,让疲惫隐退,愿你身体健康,幸福加倍!
16、一戒睡前抽香烟,二戒晚上喝醉酒,三戒睡前吃夜宵,四戒晚上饮浓茶,五戒睡前喝咖啡,六戒晚上食辛辣,七戒睡前不泡脚,八戒晚上常熬夜。世界睡眠日到了,告诉你八戒,你可要切记哟!
17、宁静的夜晚,短信祝福送你,愿你安心入眠,平静的夜空,开心快乐送你,愿你好梦连连,世界睡眠日到,愿你睡眠充足,美梦甜甜,青春常在,健康永远。
18、世界睡眠日,没睡醒的接着睡,在家的躺着睡,走路的站着睡,上班的爬着睡,收短信的看完再睡,总之要睡出水平睡出风格睡得开心睡得健康!
19、睡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睡中自有黄金屋,睡中自有颜如玉,睡中自有千钟粟,睡中自有车辚辚。世界睡眠日,愿你在睡得快乐,睡得幸福。
20、卸下肩上的包裹,放下心里的担子,静听窗外风雨声,独享灯下昏**。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好好睡吧!
21、白天紧张的工作,晚上请放松下心情好好睡一觉;昨日烦恼的心情,今天请你抛开失落好好睡一觉。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发条短信你,请多睡一个小时。
22、请睡前喝十杯牛奶,以便更能熟睡;请睡前用100度开水泡双脚,以便驱散疲惫;请睡前大声朗诵十遍我给你的短信,以便恶梦连连。世界睡眠日,开心一刻,愿你晚安。
23、b3d看到老人跌倒你去扶,看到孩童失学你捐助,看到有人落水你搭救,看到有人犯错你劝阻,世界睡眠日,你比我们睡得都好,因为你是一个正直的人,好人便有好梦。
24、无声无息,祝福一直在心底,世界睡眠日,托春风把问候送给你。愿你幸福如昔,事事如意!
25、世界睡眠日,祝福早送去,愿你今日好好休息,别再劳累,把幸福留住,祝你事事皆如意!( -&
26、充足睡眠=身体康健,身体康健=快乐无边,快乐无边=幸福永远,幸福永远=美梦连连,世界睡眠日,愿你心情好,睡眠香,一觉睡到大天亮。
27、界睡眠日又到,温馨短信送给你,愿你舒服好好睡,美梦连连醒成真。祝睡眠舒舒服服,节日快快乐乐,生活幸幸福福。
28、太阳落了,是为了迎接月亮,月亮落了,是为了衬托星星的闪烁,星星睡了,是为了迎接明天的太阳,我们睡了,是为了把疲惫赶走,迎接好的开始,世界睡眠日要睡好,开心快乐。
29、晚上睡得好,明天精神好,晚上睡得好,疲劳都赶跑,晚上睡得好,工作起来才精神好,世界睡眠日到了,忧愁烦恼全抛弃,开开心心幸福快乐。
30、睡眠日到,送你轻松一刻,愿你安心入眠;送你开心快乐,愿你安然入睡;送你短信一条,愿你美梦相伴;送你真心话语,祝你晚安好梦连连。
31、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睡眠是第一要务;保护大脑精力旺盛,睡眠是第一要务;强身健体增强免疫,睡眠充足是第一要。世界睡眠日来到了,舒舒服服睡一觉是第一要务。祝快乐开心、无人打扰。
32、要想健康身体好,充足睡眠很重要,晚不熬夜早上床,轻松愉悦入梦乡。世界睡眠日,愿你睡前静心时时,睡得安心踏实,身体健康壮实,生活快乐舒适!
33、蓝天为纸风为笔,祝福点点星美丽,描上云霞奉月辉,温馨短信送给你,不言吉祥和富贵,一段美梦心头起,舒舒服服好睡眠,快快乐乐度节日。睡眠日快乐。
34、神话里有柳梦梅的梦浪漫,童话里有睡美人的梦甜蜜,现在有健康美丽好身体在你的梦里等你,世界睡眠日,祝你好梦。
35、消除疲劳复体力,保证睡眠是第一;保护大脑有精力,睡眠适当增记忆;增强免疫康机体,促进生长和发育,维护健康护身心,良好睡眠不能离。
36、世界睡眠日,有个问题想问你,何时入睡最合理?答案短信告诉你,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睡眠质量最好,世界睡眠日,请抓住黄金7小时,睡个高质量的好觉!
37、世界睡眠日诚心为你祈祷:祝你闭上眼是好梦,睁开眼是好运,投资能有暴利,身体健康帅气,既使一不小心摔倒也能捡到一捆人民币!
38、“一夜不宿,十夜不足;一夜不睡,十夜不醒”;“早睡早起,清爽欢喜;迟睡迟起,强拉眼皮”。睡眠如宝,珍惜就好。世界睡眠日,祝福你睡眠好好,身体棒棒,幸福快乐,一直到老。
39、321世界睡眠日,让我们把棘手的工作撂一撂,生活的琐事抛一抛,啥也不想的好好睡一觉!保你美梦成真,醒来开口笑!祝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
40、睡眠日到,健康报道。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蔬果多吃,养肝清肺。幸福报道,烦恼遮蔽,安然入睡,睡前洗澡,消除疲惫。世界睡眠日,快乐无比,舒服睡眠。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一曲之中有务头,则全曲皆活。”所谓“务头”,即曲中最紧要、最精彩处。上引《牡丹亭·惊梦》〔步步娇〕〔醉扶归〕两支曲子,为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所唱,其中“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一句,无论是唱腔还是曲文、曲情,都可谓点睛之笔,是本曲的“务头”所在。但历来注评家、习曲者对“一生爱好是天然”的确切含义,却有十分迥异的理解。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杜丽娘形象、性情以及汤显祖文艺思想的认识,故略作浅论如下。
一、 是崇饰还是天然?
“一生爱好是天然”,最通行的理解,是读“好”为上声。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解释此句说:“天然,天性使然。爱好,犹言爱美。”并引《紫箫记·下定》〔懒画眉〕“小生从来带一种爱好的性子”为证,谓二句“用法正同,现在浙江还有这样的方言”。诚然,“爱好”解作“爱美”,明代小说也有这样的语例,如《金瓶梅》卷九:“恁点小孩儿他也晓得爱好。”卷十八:“他性儿又好,年纪小小,又倜傥又爱好。”可见,“爱好”指爱美,确是当时流行的俗语或方言。
在舞台表演上,“好”字也作上声读。梅兰芳在《我演〈游园惊梦〉》一文中讲解此句说:
这是杜丽娘听到春香对她的赞美,抱着一种欣慰的情感,道出自己的爱好,“爱好”就是喜爱美丽的意思。“一生儿爱好”,两手捧胸,冲春香看一下,表示她从小就是爱美。“是天然”,背着双手微微点头,显出愉快的样子。
与徐、杨注同。另,在唱腔上,今天舞台上《牡丹亭》唱腔遵的是叶堂《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所订曲谱,昆曲度曲讲究依字行腔,“好”字工尺谱作“四上尺”,上行,确是上声腔格。周秦主编《寸心书屋曲谱》谓:“‘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为精神所萃。……‘好’字上声,‘爱好’犹爱美,亦一时习语,‘天然’言天性也。”
以上诸说都读“好”为上声,将“一生爱好是天然”理解成杜丽娘自述天 美。但从文献和曲唱上,“好”之读上声,也还未是定论。清人文献中,引用“一生爱好是天然”就有读“好”为去声的,如清初王士禛、邹祗谟编选的《倚声初集》,评严绳孙《春闺》谓:“临川‘一生爱好是天然’可与参证。”清末王韬《淞滨琐话》载:“郾城董月喜独异,其貌秀而洁,其神婉而静,其衣服妆点皆有姿态,殆所谓‘一生爱好是天然’者欤?”都是读“好”为去声,借用“爱好天然”一词来形容闺秀少女清纯脱俗,天然本色。在曲唱上,昆曲泰斗俞振飞先生在《习曲要解》“同字异读”节举“好”字为例,谓:“《游园》‘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爱好,去声。”就是读“好”作去声。又张允和《译〈游园〉》一文,翻译此句作:“你可知道,我一生的爱好,却是自然的美。”张允和精习昆曲,主持北京昆曲研习社多年,其见解与俞振飞一致,也可看出昆曲界对“爱好”一词的一般理解。
综上,“好”字读上声或去声,各有各的文献和曲唱依据,难有定论。但无论是叶堂订谱、名家曲唱,还是后世的文献征引、注释,都属于后人的理解,若要理解“一生爱好是天然”的确切含义,追问汤显祖笔下杜丽娘的真实性情,我们还得回到《牡丹亭》文本,结合剧中杜丽娘的完整形象,以及汤显祖的文艺思想,才能有做出更准确的理解。
二、 闺门旦的“天然”本色
在昆曲家门里,杜丽娘属于闺门旦,又称“五旦”。闺门旦多是未出阁的大家闺秀,一般举止端庄,性情淡雅,气质娴静,与花旦或贴旦迥然有别。结合上下文,在“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之前,有“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两句,是杜丽娘回应春香“今日穿插的好”而说的。那么,如果在春香一个劲儿夸**穿戴得多漂亮华艳时,杜丽娘顺杆爬地回了一句:对啊,我就是这么美,我生来就是这么爱美啊!虽说爱美是少女天性,但也多少有些自恋、矫情,与闺门旦蕙质兰心、内秀含蓄的形象气质不符。而且按常理来说,当有人夸你今天穿戴、妆容如何好看时,若是对自己相貌蛮有自信的人,应该“自谦”一番,说自己“志本不在此”,而不会再得意于自己那些个浓妆繁饰。在中国古人的审美里,真正少铅华、多本色的美人,才是真美人,此夫子所谓“绘事后素”也。这倒让我们想到李渔的《风筝误》,韩世勋对所谓“美女”作的一番高论:
但凡妇人家,天姿与风韵两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没风韵,却像个泥塑美人;有风韵没天姿,又像个花面女旦。须是天姿、风韵都相配,才值得稍低徊。就是天姿、风韵都有了,也只算得半个,那半个还要看他的内才。倘若是蓬心不称如花貌,也教我金屋难藏没字碑。
杜丽娘可算得上天姿、风韵、内才兼具了,但若仅以外在、后天的“风韵”自诩,也就太等而下之,自比于“花面女旦”,离《风筝误》中的詹爱娟也就不远了,奇丑如詹爱娟不也还爱个脂啊粉啊,自认标致吗?
所以,“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好”作去声读,似更贴切。本色自然,不假修饰,这才是杜丽娘的“天姿”之美;“爱好天然”,也才更见出她本性的纯真无伪。也只有这样,杜丽娘独标“天然”,对春香的夸赞不以为然,前文“你道”、“可知我”转折之意,才有了着落。
再从《牡丹亭》全剧来看,杜丽娘的“天然”形象,也是始终一贯的。如《 》一折中,杜丽娘描画自家春容,唱道:
〔雁过声〕轻绡,把镜儿擘掠。笔花尖淡扫轻描。影儿呵,和你细评度:你腮斗儿恁喜谑,则待注樱桃,染柳条,渲云鬟,烟霭飘萧。眉梢青未了,个中人全在秋波妙,可可的淡春山细翠小。
〔倾杯序〕宜笑,淡东风立细腰,又似被春愁着。谢半点江山,三分门户,一种人才,小小行乐,捻青梅闲厮调。倚湖山梦晓,对垂杨风袅。忒苗条,斜添他几叶翠芭蕉。
这样一幅女子行乐图,素淡娴雅,洗尽铅华,真真是“远观自在若飞仙”。当然,即便如此,丹青也还难完全描摹闺秀的天然风神。《 》〔玉芙蓉〕春香唱道:“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似空花水月。”徐、杨注:“真色,佛家语,在这里和下文‘本色’的意思相近。空花水月,形容真色难以捉摸。”“本色”,即下文〔鲍老催〕“这本色人儿妙”句,钱南扬校云:“文林本、朱墨本俱作‘天生本色人见妙’。”可见,“天生本色”才是杜丽娘的真粹所在,此中精神,也非丹青描摹所能及。故柳梦梅在《玩真》〔莺啼序〕中唱道:“总天然意态难模。”《幽媾》〔隔尾〕又道:“敢人世上似这天真多则假。”也都是以“天然”“天真”形容杜丽娘。可知,“爱好天然”不仅是杜丽娘的自许,在春香、柳梦梅等旁人眼里也是如此,真是担得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
从游园到寻梦、从 到离魂、从幽媾到冥誓,不论生死哀乐,这种去伪存真的“天然”,在杜丽娘那是一以贯之的。“天然”,可以说是杜丽娘性情和风神的素地。我们熟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所独标的“情”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之不知所以起,即发乎本心,不知其所以然而自然也。“天然”与“至情”,二者在意旨上实是内外相通,都是汤显祖所认为最可贵的精神。
三、 “至情”与“天然”
此种精神,在明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知道,由于受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明末士人普遍追求“求真任情”。李贽的“童心说”,徐渭的“本色说”,袁宏道的“性灵说”,都崇扬本心的真诚无伪。汤显祖与他们有直接往来或思想交流,他对李贽尤表敬仰,谓“听以李百泉(即李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答管东溟》)。在文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上,二人也多有契合。如李贽《童心说》谓:“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读律肤说》又说:
盖声色以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唯矫强乃失之,故以自然之为美耳……然则所谓自然者,非有意为自然而遂以谓自然也。若有意为自然则与矫强何异?
“自然之为美”,在于不刻意为之,不矫揉造作,自然而然,这不正是汤显祖笔下杜丽娘所爱好的“天然”吗?我们看《玉茗堂文集·尺牍》中随见的“灵气”“灵性”“真品”“真龙”等概念,不论是指行世立身,还是指文艺创作,与《牡丹亭》所追求的“至情”“天然”,在精神上都是一脉相通的。想到钟嵘《诗品》记载:“汤惠休曰:‘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二者境界高低,不言自明。所以,崇尚“至情”“灵性”“真品”如汤显祖者,若要追问他笔下杜丽娘的形象气质,“爱好天然”或许更符合汤公本意。
其实,杜丽娘是“天 美”,还是“爱好天然”,都难免受到后世接受者的重新塑性,本文所作的理解,也只是个人所偏好的杜丽娘而已。退一步讲,即使爱美是少女天性,即使杜丽娘确实“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生小婵娟”,我们也希望她能免于珠光宝气、俗脂艳粉,与阎婆惜之流有所不同——后者艳俗矫饰,而且,不也上演了《水浒记·活捉》的人鬼情深嘛,但那与杜、柳之情,又何啻天壤!我们相信,杜丽娘爱好“天然”,与她“情之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一样,至真至诚,这才是《牡丹亭》四百年来久演不息的真正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中国古代男人也化妆,请看:
中国男人爱美史
汉代:《汉书·佞幸传》中载有:“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汉代还流行帽子上插鲜艳的羽毛,脖子上博白粉,被称为羽林郎。那时的公务员好像没有一个不化妆的。古代的粉,其实就是磨碎了的米,再加一点铅,其实铅不能加太多,中国古代的审美观是要整的很白,比如魏晋时期的 何晏,被人称为傅粉何郎。。“美姿仪而色白”,行步顾影,好服妇人之服”。服散,称“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说明脸涂的白白并非古代女子的专利
南北朝:男人爱美的黄金时代,公务员头顶金冠,那时开始流行小冠,露出黑油的鬓发,涂白粉并修眉,眉用螺黛,与女子一样,说话温雅又轻柔,穿宽袖的大衫,露出胸膛,用金革带束腰,谓之“沈腰”堪比“柳腰”,以细腰宽胯为美,主创者是南朝沈约,他“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潘鬓指的是潘安容貌,沈腰是指细腰,盖当时男子服饰裁剪皆以收腰修长为美。上穿大袖服,如飞鸟振翅,宽敞的交领,腰处紧收,下穿白纱做的宽褶皱纹大口裤子,是何等的潇洒飘逸!如同舞台上的舞者,南北朝时期还好熏香,“服丹行散后,香飘万里”,“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连皇帝也不例外,《魏志·朱建平传》记载曹丕:“帝将乘马,马恶衣香,惊啮文帝膝。”韩寿被情人赠以奇香,更衬托出风雅,后人一语双关,韩寿借来香又得到了情人,这就是“韩令偷香”典故。那时的人,天生一副好容貌,便可为官为宰,或者说举孝廉或选官,更看重风度和仪容,翻开史书,到处见某某“美姿仪,美容仪,姿容绝美”说明不仅光看脸蛋,如果你脸蛋好,但举止粗俗,没有礼仪,也没用,所以姿仪要并存,这个仪,比起貌来就更重要了,看重的是举止礼貌优雅得体等等一些。士族贵胄弟子更好如此,“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穿女装也不觉得过分,如何晏,如名士。盖那时比较讲究男女平等,南北朝流行女装与唐朝流行女穿男装都没什么值得惊讶之处,女人拿着高价买香粉来打扮自己男人也不足为异, “魏明帝著绣帽,披縹紈半袖。”“好衣刺文袴”,男人们穿着绣花的裤子,手臂上涂满白粉,穿着襦裙,半臂衫,看《北齐校书图》《高士图》满脸胡子的名士,也好高腰襦裙,头上梳着总角,脑海中翩翩一个梳着丫环头,络腮胡子的汉钟离,“尚总角,容貌艳丽,纤妍洁白“螓首膏,自然娥眉",男人起名也爱用些,如什么飞鸟异珍之类,还衬托自己的优雅。魏晋南北朝是著名盛产帅哥的时代,只要有姿色的人都被青史留名了下来,如潘安,小名叫“檀郎”,卫阶,“掷果盈车”“观之者倾都”活活被粉丝看杀了,周小史,韩子高,人们看到他们连仗都不打了,纷纷放下武器,魏晋人身高普遍高,长记载“手臂过肩”“身长七尺”男的普遍在180以上,女的很多也在170,南朝皇后柳敬言,身高就在170以上。真是个优雅绝美的时代,不过以为那时男人都中性化就错了,个个也都“有臂力,好骑射”,兰陵王穿着拖地的大口绔戴着面具舞一曲《入阵曲》,独孤信征战沙场,侧帽风流,优雅与尚武并存,外柔内刚,是那个时代特点,漆木壁画里,侍郎们上身穿着婀娜的大袖衫,绵绵纱裤下竟是一矫健的黑漆皮靴,这种艺术特征,大概也只有在巴洛克时代花边领,长皮靴的剑客可见。当时追求美,与玄学,神仙不无关系,故讲究飘逸。潇洒,霏迷,好宽衣博带,细纹流水,大袖开口,袒露衣襟,都是这种理念的文化产物,也不要以为尚武只在北朝,南朝很多两档,大口绔,皮靴佩剑的名士,阴柔与刚济并存,更不要以为男人爱美受什么北朝影响,其实也只有五胡受汉族影响,从没有汉族受五胡影响,君不见敷粉修面汉朝已有?君不知更早邹忌和徐公比美?偏偏先秦,汉朝又是最尚武,国力最强之是时代,所以说这是汉族很早的传统,一直到清朝才被视为异类了,汉族本身是个追求力与美,阴柔平衡的民族,所以发展到南北朝,又尚武又阴柔颓靡,真是两个极端的对立统一啊
隋唐时期:隋唐完全继承南北朝,公务员用面药(增白霜),还发紫雪,红雪(祛斑祛痘),发口脂(润唇油),发澡豆(沐浴露)……其实口脂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军用品,尚药局还专门整俩人来管这个,当时大臣动不动领了东西写文章来感天谢地一番……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题为《腊日》诗中写道:“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四时纂要》载:“面药,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桃花末,涂面及身,二三日后,光白如素。”口脂有点像今天的口红,不是大家想象的明清的一张红纸,而是拿牛骨髓牛油猪油石蜡等等,加上N种香料做成的,放在竹管里,整成一条一条的,按寸来卖……不要以为隋唐男人就不爱美,隋唐起家于北朝,这种文化,从汉到隋唐一脉相承,隋唐文化有着大量的南北朝文化遗风,比如沐野,郊游,障幄,男人化妆更不例外,爱美,赞扬美之心也不绝于笔“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应羡此间少年,轻歌曼舞落花前”并带着南朝那种潇洒“长安游侠多少年,相逢一笑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好弹剑歌,好饮酒,头戴乌纱折上巾,或幞头,身穿圆领玉带,下仍穿裤,服饰之美不亚于前者。
宋朝:人们想象中宋朝男人大概都成了理学家,与美绝缘了,其实差异,从唐时期流行的簪花习俗宋代一直发扬光大,那时士大夫,也白面玉唇,科举后,头顶乌纱并插鲜花,谓之“探花郎”官员在乌纱帽,士人在幞头上簪花已成了习俗,圆领又添上宽大振袖,或斗茶,或插花,优雅如白鸟,看日本平安时期**大概觉得那时贵族风雅吧,其实涂粉大袖熏香簪花等也都是跟宋朝士大夫来的,剧中源氏公子衣服上涂满了香水,随风而逝,实际上比起南北朝等也是小巫见大巫了。光说宋朝男子的幞头,就好多种,不亚于女子的发式变换,而且都是朝着“俏”迈进,什么“花装”什么“曲翅”光听名就够艳了,把帽子飘带编成好多花样,盘在头上,个个都成个“花样美男子”
明朝:明清明清,到了明朝该绝缘了吧,其实也不。明朝男人爱美其实比女人还甚,或者说打扮的比女人还漂亮,锦衣卫这名字都响亮,锦衣锦衣,名副其实,上面堆满了金织刺绣,连衣的裙子,也叫曳撒成了最爱,裙袍细褶流动,要说中性化又不是,下面一双皂靴,每次列队出行时,大概都裙摆飘飘,雷声振动。出角的帽子,也够别致,民间男子把头发扎起来戴上网巾,保住头发的平整,可见明代男子很重视自己的形象仪表,如果风吹乱了哪怕一根头发丝,估计都是不雅。“三天一沐发,五天一沐浴”,保持头发的黝黑油亮,与洁面修须一样被重视。大家的公子们,穿着艳丽花纹的衣服,精美的湖绸丝绣,腰间别着香囊,拿着扇子传统招摇过市的形象。明代男子服饰颜色一改宋朝的清雅,清秀艳丽,经常着粉,鹅黄等女孩家颜色的衣服,戏曲中更是流行“彩衫‘就是现在戏曲中常看到小生穿绣花的直身,色泽清雅又艳丽,俨然一出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刺绣的帽子,也是粉黛白脸,可见明代的审美不比前朝差在哪,这些戏曲的元素,应该都是明朝男子爱美的佐证和遗存。另外在白话文小说中也常见到对男子重视相貌仪表的描写,如《三言两拍》里”钱秀才错占鸳鸯筹“中,两个兄弟,一个叫颜俊,一个叫钱青,颜俊长得丑,但看上了美丽的**,因为自己相貌不被人接受,就叫钱青冒充自己骗婚。结果钱青由于相貌优雅,被丈人看上。结果因为穷,但长得好,不仅得了媳妇,当颜俊告官后连知县也向着他,“令其二人成婚姻”,说明当时不仅女人,男人之间对相貌和仪表的看重已成了社会共识,相貌好的处处占便宜,连官员都向着他,当时男人打扮的自然也不差,“次日,颜俊早起。。。时常用龙誕庆真饼熏的扑鼻之香,交付钱青,行时更换”“过了一夜,钱青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不仅熏香,还流行时装。就连宫中选驸马,也要先看外貌才行,当时有些子弟因为长得标致,很多朋友都起浑号叫其“驸马”可见明人的爱美之心了。
可见,历代男人也都是爱美的,但什么时候打扮,修饰就变成另类了呢?可能我想与清朝有关,正像有些学者说的,改变了服装,梳了辫子,自然没什么爱美之心了,审美肯定也会下降,因此打扮女人成了司空见惯。自己却不再打扮起来,以至越到后来,越觉得“此女人事”自己反而是不正常了,再加上后期大男子主义盛行,觉得女人就该打扮给男人看,凭什么男人要给女人欣赏,自尊心受不了,其实原本不是华夏的理念。因此,当今时代,男人爱美,其实也不是什么罪过,美和阴柔,完全是两回事。只是现在人一觉得稍微修饰修饰,都恶心的不行,实在是满清审美观。不是常类。而且古人化妆也不是就成了女人,除了一些特殊的朝代,大多还是向着俊美方向发展,敷粉,虽然脸涂的白,是因为古代没有今人自然的技术,因此男女化妆都会白的不自然。但就如同今天的粉底液一样,很多男演员上妆也没什么奇怪。口脂就是润唇膏,又不是涂的血红,这与今天润唇但又不画口红是一个道理。就算古代化妆,也是男女有区别的,这和今天的某些潮男也差不多。所以男人美吧美吧不是罪。
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受西方文化影响极深的人,还如此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化,真的是难能可贵。友人在听了他的《盖世英雄》,和他这一时期写的其他歌之后说:“王力宏疯了。”因为里面的许多歌都有着浓烈的“中国风”元素。《在梅边》这首歌一听歌名,我就想起了《红楼梦》里薛宝琴的纨扇谜:“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而这原来却是《牡丹亭》里的曲文:“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接着往下看歌词,“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谁闻秋蝉谁知冬来,冷秋千笑声似犹在,剪不断思念欲理还乱”,这几句写的倒是很有那《牡丹亭》原来的风格,高潮部分的调调总是让人挥之不去,词也写的不错,“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看来这词作者倒是深得汤显祖的真传啊。不过接着来看,词的目的倒不是为了写古典而古典,在后面王力宏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说的的rap中,作者倒是也表达了一些自己对《牡丹亭》,对古典文化的想法:“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怎样才能够满足,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的确是如此,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谁还能够静坐下来,轻声相和、扣案为节地去听昆曲,甚至一字一句地看那泛黄的书呢?便是到了“所有观众老了”,是心也老了,只能寄托于梦,像那柳梦梅一般。
跌跌撞撞,落得这一身伤,就当是为青春,画下的残妆,什么意思
青春年华,正当拼搏。即使经历挫折,饱受创伤,又奈何。
经历过的风雨多,说明人生是充实而富有挑战性的。
就像航海家,宁愿葬生波涛,不愿甘死床头。
泪融残妆是什么意思
残妆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唐 张谓 《扬州雨中观妓》诗:“残妆添石黛,艳舞落金钿。” 明 陈所闻 《当垆美人》词:“只见残粧半闪篝灯下,妒杀芙蓉两岸花。”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褪了,眼圈显得微黄,眉毛的黛色也仿佛两边不一样。至于“泪融”应该是眼泪吞噬了,打溼了,融化了的意思吧!
我画了个浓妆,家底比我厉害的同学看我偷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领导材料室友给我擦掉口红残妆我很感动
下次随身带个小镜子
有什么办法可以彻底清洁残妆吗?
如果卸妆不干净不彻底,化妆残留物堆积会阻塞毛孔,毛孔粗大,我们的肌肤会变得粗糙干燥,所以卸妆是清洁肌肤的第一步。直接用手洗很难完全清洁残妆,个人比较推荐FOREO LUNA洁面仪,通过高频振动,让洁肤品与毛孔内的污垢充分结合与乳化,对皮肤的伤害是很小的。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出自什么什么意思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阀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将光斜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拾这一抹残妆的另一个是什么
爱上漂亮女毒枭结局
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受西方文化影响极深的人,还如此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化,真的是难能可贵。友人在听了他的《盖世英雄》,和他这一时期写的其他歌之后说:“王力宏疯了。”因为里面的许多歌都有着浓烈的“中国风”元素。《在梅边》这首歌一听歌名,我就想起了《红楼梦》里薛宝琴的纨扇谜:“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而这原来却是《牡丹亭》里的曲文:“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接着往下看歌词,“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谁闻秋蝉谁知冬来,冷秋千笑声似犹在,剪不断思念欲理还乱”,这几句写的倒是很有那《牡丹亭》原来的风格, 部分的调调总是让人挥之不去,词也写的不错,“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看来这词作者倒是深得汤显祖的真传啊。不过接着来看,词的目的倒不是为了写古典而古典,在后面王力宏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说的的rap中,作者倒是也表达了一些自己对《牡丹亭》,对古典文化的想法:“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怎样才能够满足,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的确是如此,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谁还能够 下来,轻声相和、扣案为节地去听昆曲,甚至一字一句地看那泛黄的书呢?便是到了“所有观众老了”,是心也老了,只能寄托于梦,像那柳梦梅一般。
这厢是 梦梅恋上画中的仙 那厢是 丽娘为爱消香殒碎
为了爱 不吃不喝不睡 但穿过千年爱情不再流行生死相恋
爱是什么 什么是爱 接近以后就电 喜欢以后就追 腻了以后就飞
但亲爱 我为你狂 我为你变 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
春水望断 夏花宿妆残 谁闻秋蝉 谁知冬来
冷秋千 笑声似犹在 剪不断思念 欲理还乱
前缘 等待 再续 后爱 梦梅 丽娘 还魂 归来
岁月 摧残 发白 就叫我白了头 铁了心去等去爱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不停歇 不恨不怪不怨尤谁 只等待 牡丹开成灿烂的天
让传奇 永远被人看见 让红尘世人能够感动能够深深了解
爱是什么 爱并不是 接近以后就电 喜欢以后就追 腻了以后就飞
就让这隽永传说为你重演 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
春水望断 夏花宿妆残 谁闻秋蝉 谁知冬来
冷秋千 笑声似犹在 剪不断思念 欲理还乱
前缘 等待 再续 后爱 梦梅 丽娘 还魂 归来
岁月 摧残 发白 就叫我白了头 铁了心去等去爱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昆曲)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在梅边不知爱何时出现 在现实生活还是只能在梦里面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议 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新新人类
尤其是对我们 生活太忙乱 没有时间吃饭 上网到眼睛酸
科技发达好有效率 而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 怎样才能够满足
小朋友哪有时间 坐在那里看牡丹亭 花十九个小时唱到 所有观众老了
作火车 地铁 飞机 高速公路 又在堵车 聪明的人知道时间就是钱要把握
失控之前 要喘一口气 汤显祖让我向你学习
这么梦幻 没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传 我只能说赞
我的世界 一切越来越方便 但奇怪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爱
我不要跟你们赛跑 因为我知道 生命是个礼物 不希望这一辈子
没有爱而马不停蹄 好想掉进那故事里 步骤慢点儿 气氛神秘
柳梦梅的美梦里 汤大师带我们回去 充满爱的牡丹亭
一、情圣
(一)艺术化人格
林黛玉也许是你最喜爱的美女形象,因为她是虚构的。
你一定听人说过,倘若真的娶妻,他不会要黛玉,而会要宝钗。你不必真的不信。语言在假设情景中没有意义,只是一种行为,表明他在说话。你可以让他轻轻地在心里唤一声“林妹妹!”不必问他,你明白这会在男人的心里漾起什么样的感觉。
仔细想想,林黛玉究竟给你留下多少姣美的印象和情愫的记忆?也不过是荷锄葬花,共读西厢,结社吟诗,泣焚诗稿。你不觉得这些都太像是舞台情景而不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怪不得一再被搬上戏剧舞台,几乎都不用解读。再就是那些散见在琐碎的生活场面里的一串串晶莹的泪珠,不饶人的嘴巴和使小性子了。幸亏这不是生活,你能从从容容地隔除现实的烦扰去品味这艺术化了的人格。于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呕气斗嘴,悲切鸣咽,便都具有了美的价值。
艺术化生活中的艺术化人格,这恐怕正是林黛玉倾倒天下男人之心的奥妙所在。男人被生活粗糙了的心由此得到了滋润。怨不得你把林黛玉当作文学塑造成的情圣。
(二)长不大的女孩
我曾用心计算过林黛玉究竟活到多大。
第二回冷子兴说元春与宝玉“隔了十几年”,九十五回写元春死时“存年四十三岁”,接着宝玉结婚,黛玉闻讯病逝。如此推算,此时宝玉最小也二十四岁,黛玉小他一岁,应当活到二十三岁。不过这年龄与那时代全不相符。
我想这差错可怪罪于续书不周全。但我发现,曹先生写的章回里,年龄也不可靠。黛玉五岁开蒙,由贾雨村教授一年有余便带往贾府。此时黛玉六岁多,宝玉应七、八岁。但书中接着便有宝玉梦遗,与袭人做爱的描写,与男子生理上不通。故“程乙本”改作“十来岁”却又与黛玉年龄相抵牾。可见小说中的年龄原不可信。
语言叙述只是凭感觉而已,所以黛玉有多大也只在读书人的感觉之中。
我因此而感到林黛玉其实是个长不大的女孩,作家在年龄上的模糊也许是故意的。细读文本,我惊讶林黛玉在贾府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其性格和诗才竟一丝儿未变。她与宝玉之间的情份,总让人觉得亲情大于爱情。十九回写两个同卧一床,编说“耗子精”取乐,亲密无间,却没有恋爱之痕迹。我百思不解宝玉此时的心理。他和袭人初尝性爱之甘美,想来不会一次罢休。以他成熟的男子性心理,与黛玉笑闹成一团,竟无一丝骚动,只能说明他以兄妹之情来对待她。有一细节更能显示宝玉对钗黛的不同心理。宝玉此时拉黛玉衣袖“笼在面上,闻个不住”,只是追问是什么香,而在二十八回宝钗为他褪下左腕上的香串子,因“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傍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竟觉得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甚至想摸一摸这个雪白丰腴的膀子不能而恨自己没福,明显的是对女性的性渴慕和性骚动。
这当然可以用男女之间亲疏而引起感觉不同来解释。我却认为这是黛玉尚未成人的暗示。小说一再写到黛玉体弱多病,“从会吃饭时便吃药”,“有不足之症”。这样的女孩发育一定很迟,即使进入青春期,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上有诸般不足。宝钗大她两岁,又健康丰满,自然早熟,青春性感。宝玉的不同反应似可作证。由此我想黛玉是长不大的女孩竟然依据十足。
我忽然想到纳博科夫的《洛莉塔》。小说中男主角汉勃特把那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却又情窦初开、美如天仙的少女称为“宁芙”,着迷地追逐她们。洛莉塔也被汉勃特当作“宁芙”追求,因而笼罩着神圣的光晕,但当汉勃特终于占有了她的肉体之后,他却发现她已不再是她的青春之神了。
无独有偶。宝玉不是一再地赞美女儿是水做的,却又对女儿嫁人感到悲哀,说是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清净人”。这里是否有某种相通之处?要不一个中国作家,一个美国作家;一个生活在十八世纪,一个则生活在二十世纪,为什么都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出对女人同样的看法?
什么才是男人心目中的情圣?——长不大的女孩。保持童贞的女孩。林黛玉不正是如此吗?
(三)流不尽的眼泪
你一定还记得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专门写了一章《眼泪赞》。“借助泪水,我叙述了个故事,我敷设了一个悲痛的神话”。于是你想起了林黛玉和她的还泪神话。
不必讳饰你对小说中这段描写的疑惑。作家为宝黛悲情铺叙了一段前世之缘: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使其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为何说“仅仅”?那意思是不是倘若修炼更多时日,或可成男体?于是,这里分明又有法国西蒙·波伏娃称女人是第二性的意思然而,“绛珠仙草”又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细读再三,你不免惊讶自己的发现。中国文化历来把“雨露”当作某种符号,这里身为女体的绛珠仙草又说她并无此水可还,岂不是一种暗合?男人的雨露,女人的眼泪,虽然同是人体的分泌物,却终究是一个浊,一个清;一个是欲,一个是情。此层含义,又与宝玉所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不谋而合。由此,你感叹不已,还泪的神话竟然还对应着这一个深层结构:林黛玉以女儿泪来还宝玉的男人欲,不是情圣,谁还配当情圣?
知道你忘不了罗兰·巴特:“恋爱中的一点点起伏波动,不管是喜是悲,都会引得维特潸然泪下。维特动不动就哭泣,经常流泪,并且是泪如泉涌。维特究竟是作为一个恋人落泪,还是作为一个浪漫伤感者掉泪?”因为这段话几乎可以照搬来形容林黛玉。不同的是,德国大诗人歌德创造的情圣是男人,中国大作家曹霑创造的情圣是女孩。这里究竟可以发掘出多少关于中外文化之异同,中外情圣观之异同呢?你已经无暇顾及了。你只是深深地铭记一点,情圣是与流不尽的眼泪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重新发现并认可了自身中婴孩的身体”。
于是你竟然想数数《红楼梦》里究竟描写了多少次黛玉的哭哭啼啼。你终于没有这么做,因为你更愿意品味黛玉的绵绵无尽的眼泪和她哭泣时的意境:黛玉“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凡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原来这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二十六回)这便是情圣,感时花溅泪,一哭鸟惊飞。
二、爱与死
(一)爱的死吻
将一痕秋水引向颈项,我用生命完成了献给爱的死吻。
多日的等待和期盼,竟凝成了一团挥之不去的焦灼。我把它和定情之剑一起挂在了我的闺床绣帐。我对我自己说,尤三姐和柳湘莲从此便和这柄“鸳鸯剑”一样不可分开。谁知他忽然返悔……
我把焦灼留给了他们。飘逸在空中,我不再叹息。瞅着他们围着曾有万种风情的玉体急救不迭,我却已从佳人绝色中解脱出来,就象意义从语言构成的句子中浮出,再也无法挽留。
二姐儿为我拭去血污,颤颤儿的指头触摸到我的冰肌。我毫无知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刺激使我选择了自杀。湘莲的托词笨拙到明眼人一看便知。可我当初跟二姐说,若他死了,我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再不嫁人。现在他悔约,只当他死了,我也只该剃了头,怎么倒割了颈?倘若当时我多些时间去考虑死亡的后果,我会不会让自杀停留在句子中?爱和死便会遥遥相对,一如地球上的南北两极。
我选择死,就像我选择爱那样毫无理性。我在贾氏兄弟前的轻狂豪爽、调情斗口,原是我维护我女儿真情的妆幌。我金子一般的心五年前便系着柳湘莲,不知他是否爱我。我爱得毫无理由,毫无希望。从那时起,我便把死带到了离爱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只不过那时我死了心地爱着他,现在我死了身来为此痴情划上句号。
我死而复生。看着“冷心冷面”的柳湘莲终于为我大哭一场,吐出“是我没福消受”的真情话,我感到了窒息后的欢畅。然而这仅仅是一瞬间,我竟怜悯起方才被我无所顾忌地放逐的如花似玉般的女儿身体。我祈祷死而复生的真正实现。我渴望流亡的灵魂重新安居在酥胸雪脯之中,以求与柳郎共度枕席之欢。死亡重新肯定了爱的真实含义,但死亡却不能使爱变得真实起来。不忍相别,终须离别,“从此再不能相见矣!”死亡撕毁了一切护照,将爱与被爱统统拦在了国境线之内。
一百年之后,我遇见一位金发碧眼的吉卜赛女郎。她说她叫卡门,或者叫嘉尔曼。名字怎么写都无所谓,反正是个符号。我问她如何把死亡引到了爱情的身边?她挺着胸,微笑着说,卡门永远是自由的。她的眼光依然是野性十足的。她不再爱比才,她宁愿死在他的刀下来了结这一切。我知道死亡并不能向她证明爱的真实含义,她早在快活地活着的时候便已尝遍了爱的滋味。死亡只向他证明了不爱的无可动摇。在她,我想也许证明了她对斗牛士吕加的爱。
我和她相对而视。一方成了另一方的诠释者。风情体态,在我是为了拒绝不爱,在她是为了享受所爱。死亡,在我是为了证明我爱,在她却成了证明不爱。所以,我和她都选择了死亡,但死亡的方式却不同:我选择了自杀,她选择了他杀。
我不知道死亡究竟给爱增添了什么,死亡又给爱减损了什么。我只希望卡门向我承认死亡也证明了她对吕加的爱。但卡门微笑不语。
(二)情偶缺席与肉体缺席
你侃侃而谈。你滔滔不绝。你被你话语的对象深深吸引。
杜丽娘。一个以死而复生的方式刮起爱情旋风的美人,竟使你想到爱与死的不可逆性如何被话语的叙述彻底地解构。
她的故事可一分为二,以死亡为界:一边是走向死亡,另一边是死而复生。走向死亡的动机是情?你深表怀疑。杜丽娘养在深闺,从未接触过父亲和冬烘老学究之外的青年男子,情从何起?情由何生?你说汤显祖把杜丽娘放置在情偶缺席的舞台上演一幕催人泪下的爱情戏,这比曹雪芹让尤三姐五年前一见钟情于柳湘莲而今遭拒刎颈自杀更难。杜丽娘只能回视自己的深藏体内的欲望。那欲望因少女进入青春期而起。那欲望因情偶缺席而无所附丽。一团飘飘悠悠的云雾,分明在眼前袅动却无法揽进心怀的恍惚。《关睢》以诗歌语言的不确定性和能指所指关系的漂浮不定来满足杜丽娘对欲望的无以言说。春之神一面悄悄地驱动杜丽娘体内的性欲暗涌,一面华彩般地勾勒出“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同在的春景,明媚与阴郁恰好构筑起少女怀春的对应象征。于是你颇为得意地下结论:游园惊梦实现了杜丽娘从性苦闷到性幻想的心理转变。少女无言以对的生理性欲一旦成了允许虚构的心理情欲,缺席的情偶形象便由想象来填补。杜丽娘由此而迈出了走向死亡的爱之舞蹈。
你不想对杜丽娘死而复生后的事件絮絮叨叨。你把那称作另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按照摹本重构的后《西厢》。一个被现实的茧丝纠缠住想象的蝶翅而成的婚嫁蚕蛹。你斟字酌句地表述着这样一个意思:爱在死亡中是自由的,因为她只被要求倩魂与君共枕。而复生后的杜丽娘却是不自由的,她无法逃避让家庭和社会接纳这个占有和使用自己身体的男人。情偶不再虚化,他有了一个确切的名称:丈夫。爱情故事渗入了社会性的话语,便无可挽回地发散出婚姻的平庸叙述。
在走向死亡和死而复生两个故事的连接外,你发现了一个奇迹:爱与死的不可逆性在这里被消解。在死亡的冥河上,杜丽娘的一缕香魂乘着爱之幽舟四处游荡。你并不在意冥界描述中积演的文化一般模式。你感到惊讶的是,在这另一种时间和空间中的旅行,肉体已不再参与,因而旅行成了真真实实的游荡,灵魂的游荡。然而,杜丽娘却在这种游荡中寻找肉体的交欢。当缺席者终于出现,心造的幻影成为血肉之躯的柳梦梅时,杜丽娘却成了缺席者。肉体的缺席并不能阻拦她投入交欢的搂抱之中。于是,爱与死在另一种逻辑中变得互逆。你坦言你的发现;在走向死亡的故事中,叙述的中心是性爱,汤显祖却将它化为情爱的话语;而在香魂游荡的过程中,杜丽娘的肉体缺席使叙述转为爱的缤纷异彩,汤显祖却反而再三地迷醉于性爱的语境之中。一个最有力的佐证是,那个弥漫着强烈性欲臊腥的石女道姑的性爱故事,恰恰是被汤显祖安插在这里。石女的无门可入,与丽娘的无形求欢,构成了对应的象征。由此,杜丽娘要求柳梦梅挖坟开棺以求肉体的复生便水到渠成。
你戛然而止你那小河淌泻一般的语流。你开始眯细着眼睛端祥这位被你的话语所激活的杜丽娘。
(三)殉情
殉情是爱与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当祝英台坐在一团喜气的花轿被抬往马文才家成亲的路途上,她的思绪是否随着花轿的悠然起伏而被颠回过去的时光?他不需要别人来回答。他只需要听众。祝英台一定想到她本来有很多机会去阻拦梁兄的死亡。同窗数载,爱在悠悠的岁月中滋生。为什么不露出些破绽让梁兄明白英台的女儿身,却反而在梁兄疑惑时百般遮掩?为什么十八相送时直截了当地表白内心的爱情竟这样困难?他竖起一根食指贴在肥厚的嘴唇中间。嘘!他知道这是女子的娇羞。然而,祝英台其实是在男人指定的形象里含情脉脉,吞吞吐吐,欲说还休。她只能充当爱情的俘虏,等待梁兄的主动掳掠。不幸的是,梁山伯多少有些女性化。他的愚钝不敏,他在恋爱上的被动态势,最终使这场难以言传的爱情被悬置起来。男人指定的女子形象,反过来将男人推向死亡的悬崖。
他当然不会忘记祝英台在楼台会时的女儿装。在无望的爱情行将闭幕时,她陷入了一个仪式的迷惑之中。一方面她将告别与梁山伯的师兄弟关系,浪漫将从此被放逐出心灵的绿地。另一方面她忍不住要揭开初恋的秘密,梁兄究竟爱不爱她?她将以此祭奠自己的悲哀。于是,女儿装成了有力的符号出现在仪式的系统之中。但她没有料到,符号的过于强烈的信息会震撼原有的生命结构,梁山伯终因不堪忍受的性别借代而被消解结构。爱与死的联结再次被实现。它的不可逆转使祝英台看清了爱与死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纵身跃入裂作两半的梁山伯坟墓。
殉情是无法更改的过去的一个弥补。殉情是痴情的一种极端表达。殉情使爱与死的逆转在想象中得到实现。
一双美丽的带着不可解花纹的蝴蝶翩翩飞舞。他说,这是一个永恒的迷。哪一只蝴蝶是祝英台的精灵幻化?在男人的蓝天下,祝英台是否永远是一只不可解花纹的蝴蝶?
三、慵倦
(一)女人的体态
我必须面对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美女,但我怀疑我面对的杨贵妃果真是历史的真在。
于是我寻求符号表述的杨贵妃,却惊诧自己处在各种文本发出的喧嚣中。在“祸国”和“爱情”这两个文本里,我无法自拔。这都是男人的文本,交织着男人对美女的复杂情感。不全是爱。不全是恨。不全是恋。不全是惜。我因此而看见他们在自造的情理胶粘的泥潭里深陷。
弱水三千,我独取一瓢饮。相殊的东西在话语的叙述中不停地消逝,而众多文本的迭印处则凸现出贵妃之美的共识:慵倦。
我不知道白居易是不是第一个发现杨贵妃的慵倦之美。当他宽袍拢袖、长歌吟哦:“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他却当之无愧第一个成功塑造起杨贵妃的慵倦之美。女人的体态永远是男人对美的具体理解。品味这重彩浓墨的诗句,我仿佛想到曾经观赏过的许多西洋浴女题材油画中,并没有一幅制造过慵倦之美。语言的不透明性把女体的肉感刺激摈弃在审美眼光之外,慵倦这一与情欲有着密切关联的女人体态从而有可能升华为一种永恒的美,而白居易的全知全能型叙事视角,则加强了审美应有的距离感,给这幅语言涂抹成的浴女画镶上了镜框。我由此而不欣赏陈鸿在《长恨歌传》里取的叙事视角:“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令人想到唐玄宗掩身于重重帷帐后的窥视,全然破坏了杨贵妃的慵倦之美。
慵倦,意味着女人一任身体的自然放松而处于的无力状态。对丑女而言,这构成了男人对丑陋的印象。对一般女性来说,慵倦常常会被看着懒散的同义词。而对杨贵妃,出浴后的慵倦之态则凝固成中国传统审美经验中的永恒之美,尽管这审美经验往往会因距离感的丧失而滑向情欲那一边,但白居易的“娇无力”却永远是对慵倦之美的最佳陈述。
慵倦与占有欲毫不相干。它成了男人的无休止的渴望。它构成男人性心理中的集体无意识。它因此而成为杨贵妃的文学形象美之主语代词。
(二)想象空间
人们称她为杨贵妃远远超出于直呼芳名杨玉环。他非常乐意从独特的发现开始他的语言创造活动。这与等级观念无染。同为中国四大美女的西施和王昭君,都有贵为王妃的地位,人们却习惯于称呼她们的姓名。杨贵妃已不再仅仅是历史上“实在”的美女,在民间的转述和文人的创造性话语中,她已成为无数“缺席”的雍容高贵之美的具像,而将“缺席”纳入“实在”的正是慵倦。
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灼热性爱情语境里,他说他看到了一个处于雍容高贵地位的绝代佳人沉浸在永不魇足的爱河之后的慵倦。如胶似漆、情投意合这类符号已无法表述备受宠爱的杨贵妃。爱得太多,爱得太深,爱使双方将各自的自我完全投射到情侣身上。爱成了永无休止的献出自己所能给予的,却又觉得够不着自己想得的东西时的精神上的慵倦。诗人的充满诗意的话语,将这种感觉不定永远地定格在杨贵妃的“文本”之中。
是的,慵倦之美在他看来已不再仅仅表现在杨贵妃出浴后的体态上,也不仅仅是贯穿在她沉浸爱河之后的疲惫心态上,他以为这是两种状态的不可分割,是心体合一的结晶,当然更主要的是人们在历时性的审美过程中的“缺席”聚焦。一个为人熟悉的例子是,梅兰芳在京剧《贵妃醉酒》中创造的贵妃形象,唱腔迤逦宛转,气声若断若续,体态婀娜恍惚,舞姿惆怅飘悠。表面上演的是美人的醉态,骨子里却写尽了雍容高贵女性的慵倦之美。酒与华清池的温泉水一样,使杨贵妃尽展体态之慵倦。酒力不胜而娇躯无力,酒后解脱致心乏毕露。酒毕竟不同于水,所以杨贵妃借酒浇愁,在里比多从恋偶型收回到自恋型的疲惫不堪的过渡中,心体合一地显露出美女的慵倦。
他若有所思地说,慵倦绝不是困倦、困乏、疲倦、疲惫、有气无力、精疲力竭之类语符的同义词。慵倦已成为人们对美女的想象空间的一种确认,是审美意象系列中的一个单项。由此,他更在意白居易对寻访太真的叙述:“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分明着意刻画出杨贵妃睡梦惊觉时的慵倦之美。他当然知道诗句中表现杨贵妃听到玄宗遣使造访时的急迫心情,以致未能整衣妆容出迎。但如果仅到此为止,诗情诗意便不足以支撑起。唯有慵倦之美,才是诗人的审美中心,才能将杨贵妃在天上除了等待,什么事都不干的慵倦写尽。他说谁若不信,不妨去看看陈鸿在《长恨歌传》中的描写,虽然杨贵妃仍在睡觉,却要等睡醒后“冠金莲,披紫绡,姵红玉,曳凤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才出迎方士,慵倦之态全然消失殆尽,而贵妃之美又在何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