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清代官秤的一两重量确实是在37克左右,这个数字按照当时的数据正常换算就能得到,网上也能搜到,但实际上官府所铸成的一两银币却没有这么重,周业勇的那枚一两银币的重量,只是造假者根据正常数据想当然伪造的。清代一两类型的银币一般都在35克左右,几乎是没有达到36克的,更别说重量超过36的接近37克的了。
再说直径,就目前银币市场上以及博物馆收藏的各种类型一两银币:湖北一两、云南大富、云南鹿头、新疆饷银、新疆湘平一两等一两银币来看,直径均在41毫米左右,厚度为25毫米。绝没有直径在45毫米的。
这样综合来看周叶勇的那枚吉字库平一两银币的数据就很好理解了,用超过真品重量且成分和真品不同的材料要压制成和真品厚度一样的银币,那这枚银币的直径可不就得比真品的直径大得多吗?
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长须龙是其中之一。新币刚试铸成功,正逢武昌起义,于是大部分新版银币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样币。长须龙因背面龙首之须特长而得名,属于试样性质,因图案精致、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视。
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近年新仿品。具体步骤是先按银币图录上的长须龙图像刻成原模,然后再翻铸伪品。由于摹刻银币远较摹刻古钱困难,假如不依靠高科技电脑仿制,而是用手工的话,肯定漏洞百出。此仿品正面的左右花草毫无立体感,背面的龙鳞杂乱无章,云纹严重变形,左下爪处还添加了英文GI签名,冒充签字版。币身粗糙,翻砂痕迹随处可见。
A、听声音。就是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轻脆,柔和
,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一般假银元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
B、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是否私版银元等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假银元的直径比真银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C、验边齿。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 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头”边齿的两条粗齿里有一条细齿 而假“袁大头”的细齿则模糊不清。
D、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
E、酸检验。在银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发现银元冒绿泡或变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银元。而铜芯银元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银,镀银表层很容易脱落,且脱落部分极易生锈。
总之,鉴别真假银元应记住这句口诀:“掂重、观色、滴硝酸,轻轻碰击听声音”。
鉴别银币的真伪有几个方面:
1、大小(包括厚薄)。有些粗制滥造的假银币连大小都没有过关,对于这样的低级赝品。普通爱好者也不难区分。
2、成色。与其它收藏品的作伪一样,质地的作伪是极为困难的一环,因为即使作伪者搞清楚了仿制对象的主要成分,他也无法弄清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更不知道这些微量元素如何添加、铸人,而真品的外观却常常决定于这些微量元素,使赝品露出马脚。
一般来说,普通的伪造银巾银色略偏黄,而一些档次较高的赝品银色偏白。
3、分量。大小做像了,由于成色等原因,分量不定仿得相同,各种传统机铸银币的分且之间虽有一些差别,但确仍有规律可寻,用秤称,真伪立辨。比如袁世凯头像一元银币,般含银89%,含铜11%,重量为267克,而赝品重量一般在25克以下。
主要特征
1、采用红铜(或称紫铜),这主要是因为紫铜铜质纯而较软,尤其是其延展性好。机制冲压能得到更好压制检验效果,以便检验调试冲压机力量,模具位置等等理想指标和效果等。
2、由于试机铜样,属于冲压机器调试阶段的产品。因此,其试样深浅并不一致,即:几枚同类铜样,其字口齿边图案等,会有深浅不一的现象。
一般来说,普通的伪造银巾银色略偏黄,而一些档次较高的赝品银色偏白。
3、铜样均较重,直径略略大于正铸银币,重量反重于正铸银币或和正铸银币重量相当,这就是为什么铜比重小于银,反而铜样币重量重于或等于银币的重要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