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输血前必须由家属或患者签署的输血知情同意书,不是说输血就一定能传染梅毒艾滋。而且血站把关很严,不会让含有输血传播性疾病的血液进入血站,总体来讲,目前输血还是比较安全的。
之所以告知输血的风险,因为有好多疾病都有窗口期或潜伏期,比如艾滋潜伏期大约是1-3个月,此时通过目前的检测手段是无法检测出来的,所以谁也无法保证经过多重检测的血液百分百安全。还有一些未知的输血传播性疾病,根本无法检测。所以医院一般要把输血可能产生的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决定是否输血。
对于输血我个人一致认为是一个高风险的治疗行为,不是万不得已,尽量避免输血。 输血的原则是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不多输,能输成分血不输全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大量失败血或重度贫血,此时输血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血液之所以会干,只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血小板与各种凝血酶。一般情况下,液态的血液会在3至5分钟后凝固。你朋友的血显然已经超过3至5分钟了。
血小板与凝血酶的作用下会形成条索状纤维蛋白,这样一来,就算血液中有艾滋病毒的存在,但是却已经失去了自游活动的能力了。凝固的血液相当于是用众多的纤维蛋白把艾滋病毒给捆绑了起来。再说了,艾滋病毒外界的抵抗力是非常弱的,也就相当于是说艾滋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就如同是林妹妹是非常容易得病的。再说了,艾滋病毒要想完成感染人的重任是需要一定数量的。打个比方吧,氰化钾也就是间谍被抓时自杀用的剧毒药物,可是间谍要是吃的量有限,没有达到至死量,那么这位间谍可就会受到皮肉之苦了。何况一个士兵也是不可能攻取下一座城池的。这样一来,三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就使得你不可能会被感染上艾滋病毒了。
你所补充的问题那可是对于专家来说也是超纲的问题哟。专家只认实验数据,没有具体的实验数据支持,那么就不会有答案。可以说目前没有如你所说的传染的具体的实验,所以你的补充是无解的。
不会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2、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3、血液传播
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也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纹身、穿耳、针灸、与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播。
共用被HIV污染的注射用具,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移植被HIV污染的组织、器官等都属于经血液传播。在美国及西欧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成为HIV感染的第二主要部分,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市,经静脉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一个主要途径。HIV的传播是由于共用血液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及可注射的随身用具。同时药瘾者又多是性活跃的群体,其中的许多HIV感染是由于性行为所至。他(她)们进行性交易或卖*,以换取毒品或钱财。有研究发现,在医院一般条件下,使用被HIV污染的针头和针尖,单纯一次性刺入皮肤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3%。静脉注射毒品者常反复抽吸血液以冲净管内的毒品,HIV污染的血液就残留在针管内。一般在室温条件下血液中的HIV可存活15d,其他吸毒者再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时就受到感染。随着与之共用注射器的人数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性也升高。另一方面,吸毒后常增加对性接触的欲望,如果再以性交易换取毒品,将进一步增加HIV感染的危险性。
经输血或血液成分是艾滋病流行初期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或血液制品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输了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是将HIV直接输入了血液循环。血液成分如VⅢ因子浓缩剂是从许多供血者的血浆中提取的,因此污染HIV的机会更大。美国供血者中约6%带有HIV,故80年代早期美国生产的VⅢ因子浓缩剂曾在世界各地的血友病患者中引起感染。法国一个血液中心被HIV污染导致几千名健康受血者感染艾滋病,对这些沉痛的教训必须警种长鸣。现在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对供血者的检筛工作,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对供血者和血液制品的管理。如果供血者感染HIV后,供血时处于窗口期,则查不出HIV抗体。目前尚不能对所有供血者检测HIV抗原,因为检测HIV抗原设备复杂,费用昂贵。鉴于此,加强和完善对供血者的筛检制度非常重要,输血和输血液制品一定要慎重。
器官移植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发展,很多终末期心、肺、肝、肾等器官的疾病,通过器官移植可使患者获得新生,但是损献的器官有潜在的危险性,对捐献器官者进行常规HIV抗体检测,可明显减少因器官移植传播HIV。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曾报道过多例接受肾、肝、骨髓等移植者感染了HIV。对这些医源性的传播,在至今仍有HIV流行的发达国家逐渐减少。尽管通过该传播方式患病的人数很少,但影响却很大,因为它关系到公共健康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