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πf。w的单位是rad/s,表示单位时间内转的弧度,1弧度=1/(2π)圈。f的单位是Hz,表示单位时间内转的圈数,1Hz=1/T=1/second,(秒的倒数)。所以1rad/s=1/(2π) Hz 。
扩展资料
HZ常识: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以符号Hz表示。赫兹(H·Hertz)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87年,是他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赫兹”定为频率的单位。
常用的频率单位还有千赫兹(kHz)、兆赫兹(MHz)、吉赫兹(GHz)等。
在载带信息的电信号中,有时会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将所有这些成分在频率轴上的位置标示出来,并表示出每种成分在功率或电压上的大小,这就是信号的“频谱”。它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就叫做信号的频带范围。
在电话通信中,话音信号的频率范围是300~3400赫兹;在调频(FM)广播中,声音的频率范围是40赫兹~15千赫兹,电视广播信号的频率范围是0~42兆赫兹等。
--赫兹
是不是应当这么说:“模拟信号抽样后包含哪些频率成分?”
首先是抽样信号的基波和它的各次谐波,其次是原有模拟信号的频率成分,接着是分布在抽样信号的基波和它的各次谐波两侧的,原有模拟信号的频率成分。
信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类型,可参考教科书,最基本的分类有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周期信号:周期信号的含义不言自明,按照傅里叶级数理论,满足狄里赫利条件(实际我们遇到的自然界的信号大都满足这一条件)的任何周期信号都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正弦信号之和,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的幅值有所不同。
非周期信号:当信号不是周期信号,比如在桌面上锤击一次(注意只锤击一次)后的振动信号,让该振动信号自然衰减完毕,该信号就不是周期信号。但是可以设想:当上一次振动信号衰减完毕后再次锤击,并把两个信号连接起来,如此循环进行周期性拓广,其两次锤击的时间间隔可以认为是信号的周期。这样非周期信号就变成“周期”信号了,不过这时不用级数理论来分析信号的频率与幅值之间的关系,而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进行,傅里叶变换也把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分解出得出信号各频率(正弦波频率)对应的幅值。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模拟信号抽样必须首先明确信号的频谱范围,采样频率一定要大于信号中最高成分频率的两倍,实际使用时,采样频率不止是信号中最高成分频率的两倍,还要高才行。这样按信号处理理论,抽样后的离散信号包含了原模拟信号的所有信息,也就是可以用抽样后的离散信号完全复原抽样前的模拟信号。
实际时,如傅里叶变化,首先要把模拟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滤波,再采样。这是还要注意采样深度。采样频率,采样深度决定了频率分辨率和分析带宽。
如果没有使“采样频率一定要大于信号中最高成分频率的两倍”,就会出现频谱折叠,模拟信号中的高频成分被误认为低频成分,造成频谱不准。自然也不能实现“抽样后的离散信号完全复原抽样前的模拟信号”。
两个正弦函数相乘,利用积化和差公式。
u(t)=[-cos(314t+157+15700t+314)+cos(314t+157-15700t-314)]/2
角频率314对应频率为50Hz,角频率15700对应频率2500Hz。
因此,u(t)包含2500±50Hz,即2550和2450两种频率成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