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互变规律
mutual change of quality and quantity,law of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又称量变质变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前者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在古代,一些思想家已经注意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老子》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战国策》中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等,包含着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古希腊哲学提出了某种元素的“凝聚化”和“稀薄化”导致形成不同质的事物的思想,在“谷堆论证”、“秃头论证”中讨论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概括大量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中的合理因素,对于质量互变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地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内因是事物的根据,首先依我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第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必须坚持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地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加以消化和吸收,使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⑴ 带土的成语有哪些,含有土字的四字成语
1-本乡本土、
2-不习地土、
3-水来土掩、
4-不习水土、
5-粪土不如、
6-太岁头上动土、
7-软红香土、
8-分茅赐土、
9-寸土不让
10-泰山不让土壤、
11-土豪劣绅、
12-土崩鱼烂、
13-苴茅焘土、
14-土鸡瓦狗、
15-分茅胙土、
16-广土众民、
17-桑土之谋、
18-西方浄土、
19-水土不服、
20-土偶蒙金、
21-土洋结合、
22-率土归心、
23-茅茨土阶、
24-大兴土木、
25-安土乐业、
26-画土分疆、
27-不便水土、
28-飞土逐害、
29-积土成山、
30-土鸡瓦犬、
31-寸土尺地、
32-人非土木、
33-土扶成墙、
34-面如土色、
35-率土同庆、
36-土穰细流
37-安土重居
38-土生土长、
39-土木形骸、
40-视如土芥、
41-离乡别土、
42-赐茅授土、
43-面色如土、
44-挥金如土、
45-率土之滨、
46-衣冠土枭、
47-绸缪桑土、
48-开疆辟土、
49-土崩瓦解、
50-分茅列土、
51-皇天后土、
52-灰容土貌、
53-西方净土、
54-溥天率土、
55-苴茅裂土、
56-根生土长、
57-开疆拓土、
58-太歳头上动土、
59-簸土扬沙、
60-飞土逐肉、
61-负土成坟、
62-寸土尺金、
63-灰头土脸、
64-土龙沐猴、
65-怀土之情、
66-半截入土、
67-面如灰土、
68-一片焦土、
69-桑土之防、
70-离乡背土、
71-捻土为香、
72-朽木粪土、
73-卷土重来、
74-分茅锡土、
75-土壤细流、
76-裂土分茅、
77-守土有责、
78-开疆展土、
79-寸土必争、
80-安土重旧、
81-撮土焚香、
82-累土至山、
83-捻土焚香、
84-土牛木马、
85-率土宅心、
86-猕猴骑土牛、
87-入土为安、
88-风土人情、
89-视如粪土、
90-列土封疆、
91-故土难离、
92-灰头土面、
93-食毛践土、
94-一抔黄土、
95-析珪胙土、
96-累土聚沙、
97-土龙刍狗、
98-瘴乡恶土、
99-普天率土、
100-播土扬尘、
101-土阶茅屋、
102-寝苫枕土、
103-不习水土、
104-安土重迁、
⑵ 土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安土重迁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寸土必争 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寸土不让 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寸土尺地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撮土焚香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粪土不如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风土人情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根生土长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
广土众民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怀土之情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皇天后土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挥金如土 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灰头土面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⑶ 土的成语有哪些
首页 成语词典 成语谜语 歇后语 成语故事 成语文章
成语名称 出处 成语解释 成语简拼 近义词 反义词 所有 开头 结尾 按拼音索引
搜索“ 土 ”,找到 114 个成语
成语(详解) 解释
本乡本土 土:乡土。本地或家乡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簸土扬沙 簸:扬。指虚张声势
不习水土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
积土成山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开疆辟土 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安土重迁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寸土必争 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寸土不让 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寸土尺地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撮土焚香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粪土不如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风土人情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根生土长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广土众民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皇天后土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灰头土面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怀土之情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挥金如土 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卷土重来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列土封疆 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裂土分茅 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累土至山 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茅茨土阶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猕猴骑土牛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普天率土 普天:整个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
软红香土 形容都市的繁华。
视如土芥 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不放在眼里。
食毛践土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水来土掩 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水土不服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土鸡瓦犬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守土有责 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
土崩瓦解 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太岁头上动土 比喻触犯 有力的人。
土龙刍狗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泰山不让土壤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土扶成墙 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瓦解土崩 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土豪劣绅 土豪:乡里的豪强,即仗势欺人的地主。劣绅:地方上的恶霸或退职官僚中的恶劣者。旧社会有钱有势、横行乡里的人。
土生土长 当地生长的。
土穰细流 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土阶茅屋 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一抔黄土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一片焦土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鱼烂土崩 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安土乐业 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安土重旧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安土重居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不便水土 同“不服水土”。
不习地土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赐茅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寸土尺金 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飞土逐害 抛掷土丸以逐禽兽。
飞土逐肉 见“飞土逐害”。
分茅赐土 亦作“分茅锡土”。分茅列土。
分茅列土 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茅锡土 见“分茅赐土”。
分茅胙土 分茅列土。
负土成坟 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灰容土貌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灰头土脸 谓面容污秽。
践土食毛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开疆拓土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开疆展土 同“开疆拓土”。
离乡背土 见“离乡别土”。
离乡别土 同“离乡背井”。
列土分茅 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面如灰土 同“面如土色”。
面色如土 见“面如土色”。
捻土焚香 同“捻土为香”。
捻土为香 捏泥成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
溥天率土 谓整个天下、四海之内。语本《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寝苫枕土 同“寝苫枕块”。
入土为安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桑土绸缪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桑土之防 喻防患于未然。
桑土之谋 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
视如粪土 看得如同秽土那样 。比喻极端蔑视。
土崩鱼烂 土崩溃,鱼腐烂。比喻溃败不可收拾。
土鸡瓦狗 见“土鸡瓦犬”。
土阶茅茨 见“土阶茅屋”。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土偶蒙金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土壤细流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土洋结合 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析珪胙土 谓封爵分土。
瘴乡恶土 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不习水土 〖解释〗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画土分疆 〖解释〗指划分疆域而治。
累土聚沙 〖解释〗比喻积累收聚。
率土归心 〖解释〗率土:四海之内。指天下归心。同“率土宅心”。
率土同庆 〖解释〗犹言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率土宅心 〖解释〗率土:四海之内。宅心:归心。指天下归心。
率土之滨 〖解释〗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
人非土木 〖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西方净土 〖解释〗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一掊土 〖解释〗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衣冠土枭 〖解释〗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土包子
土里土气
土头土脑
⑷ 含有土的成语有哪些成语中含有“土”的,只需要五个
土崩瓦解、
卷土重来、
一抔黄土、
安土重迁、
太岁头上动土、
土生土版长、
风土人情、
入土为安、
寸土权必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土不服、
大兴土木、
太歳头上动土、
方土异同、
西方净土、
累土聚沙、
率土归心、
列土封疆、
身为粪土、
⑸ 土成语有哪些成语
撮土焚香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回香炉,烧香敬神。答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粪土不如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风土人情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根生土长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
广土众民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⑹ 带有土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寸土必争 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寸土不让 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寸土尺地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撮土焚香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粪土不如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风土人情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根生土长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广土众民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怀土之情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皇天后土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挥金如土 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灰头土面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⑺ 关于土的成语有哪些
土崩瓦解、
卷土重来、
一抔黄土、
安土专重迁、属
太岁头上动土、
土生土长、
风土人情、
入土为安、
寸土必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土不服、
大兴土木、
太歳头上动土、
方土异同、
西方净土、
泰山不让土壤、
累土聚沙、
率土归心、
列土封疆、
身为粪土、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⑻ 带有土字的成语有哪些
土崩瓦解、
卷土重来、
一抔黄土、
安土重迁、
太岁头上动土、
土生土长、
风土人情、
入土为安、
寸土必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土不服、
大兴土木、
太歳头上动土、
方土异同、
西方净土、
泰山不让土壤、
⑼ 含有土的成语有哪些
土崩瓦复解、
卷土重来、制
一抔黄土、
安土重迁、
太岁头上动土、
土生土长、
风土人情、
入土为安、
寸土必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土不服、
大兴土木、
太歳头上动土、
方土异同、
西方净土、
泰山不让土壤、
累土聚沙、
率土归心、
列土封疆、
身为粪土、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⑽ 土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多少?安土重迁、半截入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服水土、寸土必争内、寸土不让、寸容土尺地、撮土焚香、大兴土木、分茅裂土、粪土不如、风土人情、根生土长、故土难离、广土众民、怀土之情、皇天后土、挥金如土、灰头土面、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卷土重来、累土至山、裂土分茅、列土封疆、面如土色、茅茨土阶、普天率土、食毛践土、软红香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读音是jiǔ céng zhī tái,qǐ yú lěi tǔ。
释义:
解释 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出处:
《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相近的成语及释义:
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积羽沉舟: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聚少成多: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积水成渊: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
铢积寸累:铢是我国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汉代以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的赏析和例句:
赏析: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老子用了三个比喻: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而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土堆的积累砌筑而起的;漫长的路程从脚下开始出发,远大的目标从当下开始行动。
例句:
1、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华硕的辉煌业绩让世人瞩目,可华硕的每一个员工都依然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
起于累土。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该则表现了细微积累,认真踏实的重要性,激励人们踏实付出,积极行动。
《道德经》主题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指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引喻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2、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起于累土”的“累”通假字是“蔂”。
起于累土的解释:
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出自《春秋·楚·李耳》中《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