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除有机食品外,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有机定义
1939年,Lord Northbourne在《Look to the Land》中提出了有机耕作的概念,意指整个农场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组织,而相对的,化学耕作)则依靠了额外的施肥,而且,不能自给自足,也不是个有机的整体。
1、有机的含义
从物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所有食品都是由含碳化合物组成的有机物质,都是有机的食品,没有非有机的食品,因此,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把食品称做“有机食品”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食用油、菌类、蔬菜、水果、瓜果,干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有机食品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国外最普遍的叫法是ORGANIC FOOD 在其它语种中也有称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联合国粮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将这类称谓各异但内涵实质基本相同的食品统称
2、有机标志
中国有机产品标志释义“中国有机产品标志”的主要图案由三部分组成,既外围的圆形、中间的种子图形及其周围的环形线条。
标志外围的圆形形似地球,象征和谐、安全,圆形中的“中国有机产品”字样为中英文结合方式。既表示中国有机产品与世界同行,也有利于国内外消费者识别。
标志中间类似于种子的图形代表生命萌发之际的勃勃生机,象征了有机产品是从种子开始的全过程认证,同时昭示出有机产品就如同刚刚萌发的种子,正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
种子图形周围圆润自如的线条象征环形道路,与种子图形合并构成汉字“中”,体现出有机产品植根中国,有机之路越走越宽广。同时,处于平面的环形又是英文字母“C”的变体,种子形状也是“O”的变形,意为“China Organic”。
绿色代表环保、健康,表示有机产品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完美与协调。橘红色代表旺盛的生命力,表示有机产品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有机区分
有机食品是有机产品的一类,有机产品还包括棉、麻、竹、服装、化妆品、饲料(有机标准包括动物饲料)等"非食品"。我国有机产品主要是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包括乳蛋肉及相关加工制品)、水产品及调料等。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依据的是农业部绿色食品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对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通常比无公害标准要严格。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有机农产品
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产品(例如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有机奶粉、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羊奶粉、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
判断标准
1、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2、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3、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这个转换过程一般需要2-3年时间,才能够被批准为有机食品。
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农村
[ nóng cūn ]
[rural area;countryside;village] 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在农村散步
不违农时
[ bù wéi nóng shí ]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司农仰屋
[ sī nóng yǎng wū ]
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屯农
[ tún nóng ]
犹屯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汉高帝 十一年,封 靳疆 为侯国,后立屯农,积粟在斯,谓之 羊肠仓 。”
农土
[ nóng tǔ ]
1神州的别名。 2蒙古语译音。牧地;地域;经界。
良农
[ liáng nóng ]
1善于耕种的农夫。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下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若己所自亲者也。”《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汉 徐干 《中论·民数》:“今之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无田而欲树艺也,虽有良农,安所措其疆力乎!” 2占田较多的农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使一夫占田五十亩以上者为良农;不足五十亩者为次农;其无田而为闲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隶农。”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顾其间将使隶农耕良农之田,纳租视其俗之故,经赋出於良农,而隶农出军赋,疑非隶农所利。”
农本
[ nóng běn ]
1谓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语本《韩非子·诡使》:“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洪诚等校注:“本务,本业。法家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吴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三章六:“自韩非始,方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形成农本工商末的简明口号。” 2指生产农产品所用的本钱。如:旱地育秧便于管理,省农本。
济农
[ jì nóng ]
汉语“亲王”的蒙古语译音。也写作吉囊、吉能。意为“副王”或“副汗”。 明 代 蒙古 贵族首领称号之一。一般由汗王的兄弟或儿子充任。 明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 脱脱不花 被立为 岱总汗 后,以其弟 阿噶巴尔济 为济农辅政。至 清 代,凡任 伊克昭盟 盟长者均有此称,其它 蒙古 各部贵族则不再使用这一称号。《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封爵》:“ 天聪 七年,长子 巴达礼 授济农袭 图什业图汗 。”
农樵
[ nóng qiáo ]
军民和樵夫。
贫农
[ pín nóng ]
完全没有土地或只占有极少土地和一些小农具的人,一般依靠租种土地生活,也出卖一部分劳动力。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
农膜
[ nóng mó ]
农用塑料薄膜的简称。《新华日报》19901224:“据统计,各地全年安排化肥总资源比上年增加约200万吨;农药、农膜基本做到保证供应。”
大农
[ dà nóng ]
即大司农。
务农
[ wù nóng ]
从事农业劳动
农殖
[ nóng zhí ]
亦作“ 农植 ”。 劝民种植。后泛指种植。《书·吕刑》:“ 稷 降播种,农殖嘉谷。”《汉书·食货志上》:“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后汉书·刘虞传》:“ 虞 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 上谷 胡 市之利,过 渔阳 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晋书·陶侃传》:“是以百姓勤於农殖,家给人足。”
贫下中农
[ pín xià zhōng nóng ]
贫农和下中农的并称。
寓兵于农
[ yù bīng yú nóng ]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羲农
[ xī nóng ]
伏羲氏 和 神农氏 的并称。
泽农
[ zé nóng ]
指在水泽地区耕作的农夫。
农赋
[ nóng fù ]
农业税。
汉族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普遍出土的石制农具和一些遗址中发现的农作物遗存都证明了这一点。汉族祖先种植谷子、黍、黍、米、糯米、蔬菜、狍子、麻等。发明了养蚕、缫丝,驯化了猪、鸡、狗等畜禽。后来又引进了小麦、玉米、棉花、红薯、马铃薯、花生、烟草、甜菜等作物。
汉族先民首先发明并使用双齿木凿、铲形石凿和骨凿来耕种土地。周代就有金属农具了。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铁犁,公元前2-1世纪设计安装了犁壁,大大提高了挖掘和挖掘的效率。与此同时,铁锄头已被广泛使用。公元前2世纪,发明了钹和独轮车。公元1世纪,发明了龙骨水车。这些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农业的面貌,从而为建立庞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族传统农业属于东部集约型农业。其特点是注重土壤深耕熟化,广泛积累和施用各种有机肥,实行分株栽培,合理密植,轮作复种,套种套种,注重栽培管理。这与西方休闲农业从粗放型农业发展到单一种植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几千年的农耕经验,韩的祖先在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农业著作。很多先秦典籍都有农学章节,如《管子帝子原》、《商虞书公》、《李周直方》,记载了各地的土壤分类和产品。记录春夏秋冬的特殊事件和农事活动。陆、《礼记月令》、《春秋》、《上农》、《人地》等四部农学专著论述了重农、精耕、施肥、灌溉、不违农时的原则和具体做法。
在汉代,农学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最著名的农业著作如《辩土》,总结了关中地区农民的经验,其特点是提倡精耕细作的“区域种植法”和播种前用化肥农药处理种子的“种植法”。当时农业工作的“四人月令”描述的是每月例行的农事活动。《审时》北魏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农业书籍,讲述了从农业到各种食品加工的技术知识。
是宋代出版的农学专著,专门研究南方稻区农业。元代王镇的《毕_书》全面总结了北魏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突出了对农业技术和工具创造的描述。明代徐光启所著《齐姚敏书》,详细论述了农具、农技、土壤、水利、施肥、选种、插秧、栽桑养蚕、果实嫁接等问题。特别介绍了棉花和甘薯的种植技术。此外,还有许多不同朝代、不同地区刻的农书。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洋务派的李鸿章、张之洞,维新派的梁启超、谭嗣同,革命派的****孙中山,都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翻译了大量外国农业科技著作,创办了农业学校,高薪聘请外国农学家为教师,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努力培养自己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努力h
中国新农业研究注重发现自己的优良农业传统,调查推广前人总结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总结“土、肥、水、种、密、安、管、业”八字方针,大力倡导科学种植。同时,要努力发展农机、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生产,有条件的要采用西方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基因工程、现代细胞培养技术、高光效育种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
我国制定和发布的《良好农业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基本内容有:
(1)食品安全危害管理要求: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识别、评价和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畜禽生产方式和特点,对养殖场选址、畜禽品种、饲料和饮水的供应、场内的设施设备、畜禽的健康、药物的合理使用、畜禽的养殖方式、公路运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记录、追溯员工的培训等提出了要求。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要求。
(3)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福利要求。
(4)动物健康、舒适等福利要求。
1家畜粪尿的成分家畜粪尿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经堆沤熟化后的肥料称为圈肥(厩肥),是良好的有机肥,是我国农村的主要有机肥源之一。家畜粪尿的成分因家畜种类、饲料成分和收集方法等因素不同而有差异(表2-4、表2-5。)
表2-4各种新鲜家畜粪尿中主要养分的大致含量(%)
表2-4各种新鲜家畜粪尿中主要养分的大致含量(%)(续)-1
表2-5家畜鲜粪尿中微量元素含量(毫克/千克)
种类水分有机质氮(N)磷(P2O5)钾(K2O)钙(CaO)镁(MgO)硫(S)猪粪807170058043044009022010猪尿96715034011092微量010007马粪7652100510300270210132010。
种类水分有机质氮(N)磷(P2O5)钾(K2O)钙(CaO)镁(MgO)硫(S)马尿89680125001145045031093牛粪817139030022017041011007牛尿86848046微量106001005004羊粪619331068051027046025015羊尿86393144004203016。
种类铜(Cu)锌(Zn)铁(Fe)锰(Mn)硼(B)钼(Mo)猪粪尿6972008700217281142020马粪97752811622141322300035牛粪57022619426913931317026羊粪14245174258128268361033059。
2家畜粪尿沤制熟化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沤制熟化的肥料称为厩肥(圈肥)。厩肥平均含有机质25%、氮05%、五氧化二磷025%、氧化钾06%。新鲜畜粪尿含难分解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化合物,碳氮比(C/N)较大,氮大部分呈有机态,当季作物利用率低,只有10%,最高也只有30%。如果直接用新鲜畜粪尿,由于微生物分解厩肥过程中会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与幼苗争水争肥,而且在厌气条件下分解还会产生反硝化作用,促使肥料中氮的损失,所以新鲜畜粪尿需积制腐熟。
农村沤制是将畜粪尿放入猪圈里经猪不断踏踩、压紧,使粪尿与垫料充分混合,并在紧密缺氧条件下就地分解腐熟,经3~5个月满圈时,圈内的肥料可达腐熟程度,即可施用,上层的肥料如没完全腐熟,需再腐熟一段时间方可施用。家畜粪尿也可用坑圈、堆腐等方法进行腐熟,然后施用。圈(厩)肥一般养分含量见表2-6。
表2-6圈(厩)肥养分含量
家畜粪尿还可采用发酵法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料,其发酵工艺类似秸秆发酵方法。
家畜粪尿厩肥在果树上的安全施用技术厩肥含有丰富腐植质,肥效较迟缓但持久,具有保肥改土作用。腐熟好的畜粪尿厩肥可做基肥和追肥,施用时应因土壤状况与其他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对质地粗重、排水不良的土壤应浅施,用量大一些;对沙质土壤应深施,用量不宜太大。一般每亩施用量1000~1600千克,施后盖土。应注意配入的氮肥和磷肥要适量,还应配入少量钾肥。因为厩肥中的氮素利用率一般30%左右,磷利用率不超过50%,钾的利用率70%左右。
农药残留及其原因
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农药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以及农药的使用方法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
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
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在。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农药的内吸性、挥发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响其在植物、大气、水、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
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降解速度,影响农药残留。
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
一般来讲,乳油、悬浮剂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要大一些。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
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使用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而不加节制地滥用农药,必然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农药残留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对农药残留 的定义为,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GAP)规范,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在食品和饲料中形成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首先根据农药及其残留物的毒性评价,按照国家颁布的良好农业规范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规范,适应本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在严密的技术监督下,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在取得的一系列残留数据中取有代表性的较高数值。它的直接作用是限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今天,农药最高残留 也成为各贸易国之间重要的技术壁垒。
农药残留问题
世界各国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会导致以下几方面危害。
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药害影响农业生产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导致药害事故频繁,经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土壤中残留的长残效除草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药残留影响进出口贸易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药残留问题高度重视,对各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都规定了越来越严格的 标准。许多国家以农药残留 为技术壁垒,限制农副产品进口,保护农业生产。2000年,欧共体将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残留 从10毫克/千克降低到01毫克/千克,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