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反映,20、45都属于亚共析钢,组织组成都是铁素体加珠光体,但是由于含碳量的不同,铁素体与珠光体的相对含量不同,45钢含碳量比20钢高,所以45钢的珠光体含量比20钢高。
实验原理:根据铁碳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加热、保温、冷却的方式,时间对材料组织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组织,其力学性能尤其是硬度也就不同。故可以尝试不同的加热温度,冷却方式,回火温度得到不同的组织,并测试其硬度加以验证。
一、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特点:
1、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2、共析反应: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的反应。
二、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区别:
1、反应物的物理状态不同:
共晶反应是一种液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共析反应是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共晶反应的反应物是液相,而共析反应是固相。
2、产物组织不同:
由于共析反应是在固态合金中进行的,转变温度较低,原子扩散困难,因而易于达到较大的过冷度。所以同共晶体相比,共析体的组织要细致均匀得多。
扩展资料:
相关表示方法:
1、共析反应是指由一个固相生成与之完全不同的另外两个固相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S1→S2+S3。
2、最简单的共晶反应是在二元合金系统中,具有共晶成分的液体L,在共晶温度下同时凝固形成两固体相α和β共晶组织。通常用公式L→a+β表示。在此共晶反应温度下,出现L、α及β三相共存。以此方式凝固的合金为共晶合金。偏离共晶成分的合金组织为亚共晶或过共晶。
-共晶反应
-共析反应
为什么亚共析钢随着温度降低奥氏体含碳量沿GS线变化?
1.C曲线的形状与位置
是亚共析,共析,过共析碳钢的C曲线,比较三图,不难看出,三者都具有A转变开始线与转变终了线,不过亚共析碳钢的C曲线上多出一条先共析铁素体曲线,
过共析碳钢曲线上多出一条先共析渗碳体曲线。通常在热处理加热条件下,亚共析碳钢的C曲线随含碳量的增加向右移,过共析碳钢的C曲线随含碳量的增加向左移,因此碳钢中共析C曲线的鼻尖离纵坐标最远,过冷A也最稳定。
2.先共析相的量与形态
随过冷度的增加,亚共析碳钢和过共析碳钢的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的量在逐淅减小,当过冷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种先共析相就不在析出
,而由过冷奥氏体直接转变成极细珠光体(屈氏体),这种P的含碳量已不是共析成分(C=077%),这种非共析成分获得的共析组织称伪共析体。
转变温度越低,先共析相的量越少,珠光体量越高,因此钢的性能也就不同。举例:同一成分的亚共析钢,正火比退火后珠光体量多,且片层间距离小,因此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韧性也有所改善。
魏氏组织:当奥氏体晶粒特别粗大(过热的钢或铸件中),并且在一定的冷却条件下,先共析相(F,Fe3C)以一定位向呈片状或针状形态在A晶粒内部析出,我们称这种组织为魏氏组织。
亚共析碳钢的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使钢的塑性,特别是韧性大为降低,因此生产中常用退火或正火来消除钢中的魏氏组织。
因为非共晶或非共析型合金在一定的条件和外部条件下,不能呈现出异常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组织)条件(如晶体粒形状及尺寸,相变等)和外部(环境)条件下(如温度、应变速率等),呈现出异常低的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列如大的延伸率)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