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丸MDMA于1912年由德国的Merck公司在合成另外一种药物时作为副产品而发现的,该公司于1914年申请了专利。起初试图作为食欲抑制药物或战时发给士兵的兴奋剂。但因其有恶心、高血压甚至肌肉坏死等副作用,药厂并没有将其作为食欲抑制剂生产,也从未正式进入过药物市场。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MDMA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对其开展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1953年美国陆军情报机构出于情报工作的需要,进行了MDMA的动物实验。1953年的志愿者试验出现死亡而中断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有小量的地下加工厂生产,但几乎没有发现滥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Berkley分校的Alexander Shulgin(亚历山大·舒尔金,摇头丸之父)的研究组发现此药能减轻严重口吃者的症状。他本人服用并描述服药后的感受是“一种带有情绪和躯体密切联系并容易控制的意识状况改变,伴有少许幻觉作用”。1978年Shulgin和Nichols报道了MDMA对人体的心理效应,激起了人们对这类化合物可能有助于心理治疗的兴趣。随后一些精神病学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MDMA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心情,增强病人与医生之间沟通的能力,帮助患者解除精神危机造成的痛苦,增加心理治疗效果,与其他精神药物合用时可减少其他药物的用量。MDMA 致幻作用的医学报告导致医学专家将其作为治疗酒精依赖症和忧郁症的工具,并称之为精神医疗方面的优异药物。故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作为心理治疗中的辅助药物,以至于有人声称“MDMA是治疗灵魂的青霉素,一旦你看到它的治疗效果,你就不能放弃它”。
在MDMA用于治疗精神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者发现MDMA具有精神致幻作用和快感作用,因此很快出现在街头,成为吸毒者喜爱使用的药物。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新闻媒体的作用下,MDMA在社会上传开。当时美国西部某些大学校园内MDMA成为替代可卡因的一种消遣药。心理治疗医师称它为“Adam”,以表明服药后的“纯朴天真和与所有的人和睦相处的状态”。为了利于销售,不久,药商们将其冠以“迷魂药”(Ecstasy,也有译为致幻药,狂喜)的美名,并一直沿用至今。从1983年起,MDMA已经成为美国非常流行的新型毒品,特别是在大学校园,据美国禁毒署称,当时美国至少有21个州出现了MDMA滥用现象。在加拿大校园内的学生及年轻职员中MDMA更为流行。
由于大学生中MDMA的使用不断增加、媒体的宣传以及MDMA的毒性及滥用潜力,迫使美国政府对MDMA制定管制措施,1985年美国禁毒署(Drug Enforcement Agency, DEA)召集听证会。媒体则报道互相对立的两种观点,热情的支持者要求得到MDMA,而反对者担心此药会对青年一代造成危害。1986年美国药监局(The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将MDMA列入第一类非常药物,作为具有高度滥用潜在性、不能应用于医疗使用的药品,这意味着MDMA在美国不能作为医疗用药,此后用该药做临床试验的申请均未获批准。但MDMA仍然在非法毒品市场上走俏,青年人非医疗目的的滥用呈逐步升级状态。美国药物滥用研究所的各种监测发现,中学生和大学生中滥用MDMA等所谓舞会药的人很多。更为严重的是MDMA不仅在晚间俱乐部和疯狂舞会上出现,而且在中学和大学的校园及其他社会场所传播,滥用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就在此时,一种MDMA的衍生物MDEA出现在毒品市场上,MDEA和MDMA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效用,被吸毒者称之为“Eve”(爱娃),但没有被美国药品管制局列入管制药品之中。
20世纪80年代末期MDMA的滥用从美国扩散到欧洲。在欧洲的“马拉松式”舞会(称作“疯狂舞会”,Raves)此药成为首选的消遣药物。尤其是立体音乐俱乐部、摇滚(咆哮)聚会、通宵舞会。1995年,美国的1名女生服食摇头丸后在药物的影响下饮水过量致脑肿胀死亡轰动全美,美国开始加强对此类药物的管制。
20世纪90年代,MDMA滥用加剧。1991年美国查获生产MDMA的地下加工厂仅1家,但1992年就达到9家。同年德国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在拉脱维亚一家制药公司查获了准备运往比利时和荷兰的3吨MDMA药片。根据UNCP的统计,近二十年,各国MDMA的使用均有较大增加,其中,最大的“净增长”在亚洲,其次是欧洲和美国。
MDMA在1992年流入香港,随后迅速在吸毒者之间传播。1993年香港警方仅查获6粒摇头丸,但在1996年却猛增至11076粒。1996年前后传入中国内地。1996年11月25日,联合国禁毒署在上海开会,一致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将逐步取代流行的鸦片、***、可卡因、大麻等传统毒品,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
现在到了夏季,是耳螨的多发季节,我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治疗耳螨的方法
1、确认是耳螨后,先将耳毛拔掉,再将耳道用棉棒清理干净(注意不要伤到耳道)
2、人吃的增效联磺,取出两片弄成粉末,到近耳朵里,剂量是一只耳朵一片,
注意到的时候尽量往里到,到的越深越好,然后轻柔1——2分钟,
这样是为了药末能够更往耳道深处去
3、一个星期后,用棉棒将耳道清理干净,这时你会发现有很多咖啡色的东西,
清理干净后,再像第一次那样用药
4、再过一个星期,还是像第一次那样用药,也是先清理,再用药,这次清理时的
分泌物应该比上周少,一般持续3——4次用药后,就会痊愈
5、如何分辨宝贝的耳螨是否痊愈呢?就是看看耳道里清理出来的分泌物,如果没好,
清理出来的分泌物就是咖啡色的物质,如果好了,那么清理时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1995年11月9日。
1995年11月9日广东省发现第一起摇头丸,最高院给出的解释。
以下为回复函部分内容
关于办理毒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几个问题的答复文号:法函(1995)140号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实施时间:1995年11月9日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高法刑二〔1995〕5号“关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几个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三)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文号:法释〔2000〕13号
为依法严惩毒品犯罪,根据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的规定,现就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其他毒品数量大”:
1、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一百克以上;
2、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叶及大麻烟一百五十千克以上;
3、可卡因五十克以上;
4、吗啡一百克以上;
5、度冷丁(杜冷丁)二百五十克以上(针剂100mg/支规格的二千五百支以上,50mg/支规格的五千支以上;片剂25mg/片规格的一万片以上,50mg/片规格的五千片以上);
6、盐酸二氢埃托啡十毫克以上(针剂或者片剂20μg/支、片规格的五百支、片以上);
7、咖啡因二百千克以上;
8、**壳二百千克以上;
9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扩展资料:
1996年前后传入中国内地。
MDMA(即摇头丸)在1991或1992年流入香港,随后迅速在吸毒者之间传播。1993年香港警方仅查获6粒摇头丸,但在1996年却猛增至11076粒。
1996年前后传入中国内地。1996年11月25日,联合国禁毒署在上海开会,一致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将逐步取代流行的鸦片、***、可卡因、大麻等传统毒品,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
当前滥用的“摇头丸”,是多种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混合物,常见的为MDMA和MDA等,而且掺杂了大量的其它物质。
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精神损害作用。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最常出现的后果是精神病样症状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甲基苯丙胺和MDMA、MDA等可以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二、生理(主要是对心脏)损害作用
苯丙胺类兴奋剂能对心血管产生兴奋性作用,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萎缩、变性、收缩带坏死、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小血管痉挛,从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病和心律失常,成为吸毒者突然死亡的原因。
而一旦染上了苯丙胺类毒品的毒瘾,要根治就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苯丙胺类兴奋剂由于没有确定的身体依赖性,其戒毒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
面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的戒毒治疗主要是停止吸毒,进行心理治疗。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 :1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和**植物等最危险的毒品;2可卡因和可卡叶;3大麻;4安非他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5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6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毒品:
** (Papaver Somniferum) 原产于小亚细亚,适应性很强,从非洲最南端到地球北部莫斯科的气候,它都能生长。**为一年生植物,植株高1米到5米,花为蓝紫色或白色,叶子为银绿色,分裂或有锯齿。 **花落后,在顶端结成椭圆型的果实——**果。取**果划破表皮,会流出乳白色的果汁。果汁暴露于空气后干燥凝结,即变成褐色或黑色,这就是生鸦片。生鸦片经过提炼生成吗啡,吗啡再经化学药物提炼即生成***。
鸦片( 品名或常用名:Laudanum, Paregoric;俗称:Opium) ——取自**的生鸦片以圆块状、饼状或砖状出售,以后再粉碎或进一步加工。鸦片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最主要的是吗啡。使用鸦片成瘾后,可引起体质衰弱及精神颓废,还会缩短寿命。过量使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因呼吸抑制而造成死亡。
吗啡 (Roxanol) ——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是鸦片的主要生物碱,从鸦片中提炼而成。吗啡通过注射及口服可产生欣快感,并产生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肠胃系统的副作用。吗啡是一种全身抑制药,使用后容易成瘾。
*** (商品名或常用名:二乙酰吗啡;俗称:Horse, Smack, H, Stuff, Junk)——由吗啡经化学药物提炼而成,呈白色粉末状,俗称“白粉”。它是强烈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会对人的生殖、神经和肠胃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极易成瘾,且难戒断。过量服用会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是被吸毒者广泛滥用的一种毒品。联合国禁毒署1998年公布的数字表明,吸食***的人数为8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0.14%。
可卡因 (俗称:Bump, Coke, Flake, Snow, Candy) ——是一种微细、白色的结晶粉状的生物碱,性粉末,味苦,具舌麻痹感,由古柯的叶子提炼而成,又称古柯碱。古柯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的山坡或高地上。在拉美地区的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是古柯叶的主要种植国以及可卡因的主要生产国。可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即脊髓、髓质、大脑等系统的兴奋剂,可刺激大脑皮质,麻痹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从而产生欣快感及视、听、触等幻觉。可卡因鼻吸后很快为鼻粘膜吸收,因刺激性及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故容易形成鼻腔溃疡。可卡因可在服用数周后即可产生习惯性,使服用者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因而成为一种特别容易使人上瘾的毒品。服用可卡因后,会逐渐发生偏执狂型精神病,并日渐加剧,使精神衰退。大剂量服用后可刺激脊髓.引起惊厥,乃至整个神经系统抑制,引起呼吸衰竭造成死亡。在毒品交易中,可卡因被称为 Snow 或 Coke 。
大麻及其衍生物——大麻是一种粗大、直立、芳香的一年生雌雄异株的灌木。大麻原产于中亚,在北温带地区种植较为广泛。大麻里含有大麻酚、大麻二酚和四氢大麻酚等数种生物碱。其中四氢大麻酚是服用大麻后产生致幻作用的主要成份。大麻服用后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欣快感,并引起倦睡。大剂量服用可出现幻视、焦虑、抑郁、情绪突变、妄想狂样的反应。大麻主要是在心理上而不是在生理上引起成瘾。长期使用者在停止使用2-4周可消除其影响,而不会象停止服用鸦片那样出现生理症状。大麻的衍生物主要是大麻脂和大麻油。
摇头丸——主要成分是冰毒,是冰毒的一种。冰毒的成分是甲基苯丙安,纯品很像冰糖,贩卖者为了便于吸食者使用,制作成各种规格的片剂、丸剂,就是“摇头丸”——人服食后为释放能量会不停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冰毒是一种精神类毒品,吸食后透支人体的能量,对内脏器官伤害很大。吸食者有暴力攻击倾向,易引发暴力攻击、性侵害、抢劫等事件,成为社会治安隐患。有人曾诉说吸食冰毒后的感觉:“血液沸腾,敢干平时最不敢干的事。”有报章透露,冰毒吸食一次即可成瘾。冰毒对吸食者和社会的危害性,远甚于***。
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鸦片、***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的有兴奋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枢抑制作用。
又因为是近二十年才在中国出现滥用,并且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 “新型毒品”和“俱乐部毒品”。
常见分类如下:
1、冰毒(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冰”(Ice)。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依赖性。是我国流行较多的毒品之一。
2、麻古,一种冰毒片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
3、摇头丸(MDMA),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
4、K粉(氯胺酮),分离性麻醉剂。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产生意识和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幻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同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损害。
此外,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的K粉,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易让人产生性冲动,所以又有“迷奸粉”之称。
5、三唑仑,又名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一种镇静、催眠药物,长期服用极易导致药物依赖。
扩展资料:
防止吸毒之思想防止:
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应该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毒品
-合成毒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