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过程中的基本步骤:
(1)提出决策目标;
(2)确定方案标准;
(3)划分方案标准(限制标准和合格鉴定标准);
(4)制定若干备选方案;
(5)比较备选方案;
(6)预测风险;
(7)估价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8)决策。
答案:D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是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先进信息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但是,DSS不可以代替决策者。DSS基本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推理部分和用户接口子系统。
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是从各个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作为未来行为的指南。而在决策以前,只是对计划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没有决策就没有合乎理性的行动,因而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而计划工作的是进行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等的基础。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2)决策是各级、各类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决策不仅仅是“上层主管人员的事”。上至国家的高级领导者,下到基层的班组长,均要作出决策,只是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的范围不同而已。“管理就是决策”。
(3)决策是执行的前提,正确的行为来源于正确的决策。组织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执行力是体现一个组织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是良性发展、有效管理的重要指标。正确的决策是组织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正确的事、创造最大价值的前提,让组织少走、不走弯路。
(4)决策能明确目标,统一行动,让组织成员明白工作的方向和要求。民主的决策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改进管理水平。民主的决策由于是大家的共识,更加易于执行,更为有效。
决策学的基本要素 :
所谓决策学的基本要素,就是指构成一切决策系统所巩固的同一的成分。
1、决策者:即决策系统主观能力的体现者,它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决策机构。决策的本质是人们将要见之于客观行动的主观能力(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对未来实践的驾驭能力)。
2、决策对象:决策对象横跨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它们所具有的共性是人的行为能够施加影响,并且都有明确的内涵及外延(边界)、可控、可调且处于某一层次的元,即在人的意志指导下能对之施加影响且具有明确边界的系统。
3、信息:内信息决定了该系统的功能,即决定系统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据;外信息则是决策系统运动、变化、发展的条件。信息的收集、传递的真实性和分析、推理的无误性是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的最根本前提。
4、决策理论与方法:在决策活动中,必须应用决策理论与方法对正确的前提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推理,才能得到科学的正确的判断即决策。主要是指:决策学的科学结构、决策的方法论基础、决策的一般模式、科学预测的定量方法与技术、决策的常用定量方法与技术、决策的潜在问题分析、技术评估等等,这些理论的应用离不开数学和计算机。
5、决策结果:一切决策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决策结果(软)。决策结果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精神能力--人的意志,这多用于表现简单的结果;另一种是游离出人脑之外,用语言、文字、图表、计算机软件等表示出来的,多用于表示较复杂的决策结果。
□——决策点,是对几种可能方案的选择,即最后选择的最佳方案。如果决策属于多级决策,则决策树的中间可以有多个决策点,以决策树根部的决策点为最终决策方案。
○——状态节点,代表备选方案的经济效果(期望值),通过各状态节点的经济效果的对比,按照一定的决策标准就可以选出最佳方案。由状态节点引出的分支称为概率枝,概率枝的数目表示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数目每个分枝上要注明该状态出现的概率。
△——结果节点,将每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取得的损益值标注于结果节点的右端。
概述来源
(1)环境因素。①环境的稳定性。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组织过去针对同类问胚所做的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为过去决策时所面临的环境与现时差不多。这种情况下的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②市场结构。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决策重点通常在于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而在竞争性的领域,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③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的需求情况,市场或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2)组织自身的因素。①组织文化。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带来变化的行动方案将遇到很大阻力。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被最终选出并付诸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决策者选定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②组织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决策者通常掌握着较先进的决策手段。③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对一个组织而言,对环境的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方式趋于稳定,形成组织对环境特有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①问题的紧迫性。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问敏感型决策。对决策速度的要求高于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因为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必然提高。②问题的重要性。重要的问题可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决策可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
(4)决策主体的因素。①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决策者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影响行动方案的选择。②个人能力。决策者个人能力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上。③个人价值观。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④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决策是由群体做出的,群体的特征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在关系融洽的情况下,较好的方案容易获得通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