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稀土涨三毛赚钱:由于国内的稀土矿产量都按照指标量走,所以指标配额大的企业,赢利就会更大,稀土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大大提升。已有多家稀土产业链上市公司公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测情况,情况很好。
截止2020年2月16日,稀土矿一吨要20万元左右。
稀土矿物主要以矿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主要有三种稀土矿物。这些矿物通常被称为稀土矿物,如独居石和氟碳,作为矿物中的杂质元素,以均相置换的形式分散在造岩矿物和稀有金属矿物中。
扩展资料:
稀土矿冶炼方法有两种,即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属化工冶金方式,全流程大多处于溶液、溶剂之中,如稀土精矿的分解、稀土氧化物、稀土化合物、单一稀土金属的分离和提取过程就是采用沉淀、结晶、氧化还原、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化学分离工艺过程。
火法冶金工艺过程简单,生产率较高。稀土火法冶炼主要包括硅热还原法制取稀土合金,熔盐电解法制取稀土金属或合金,金属热还原法制取稀土合金等。火法冶金的共同特点是在高温条件下生产。
-稀土矿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技术标准在不同时间空间实施的一致性日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REFERENCE MATERIAL(我国国内比较普遍地称为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以下简称为RM)作为能够校准计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以及给材料赋值的特定产品,在确保技术标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实施的一致性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RM 在 ISO 导则 30 中的定义为“RM 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足够好,确定了特性的材料或物质,它用于对仪器的校准、对检测方法的评定和对材料的赋值”。RM 在工农业生产、国际贸易以及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实验室通过广泛采用RM作为证明其实验室能力的依据。这就要求涉及 RM 生产、使用与管理的人员应对 RM 的概念有正确、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RM在相关应用领域中的作用。
但笔者认为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给人们在认识、使用和管理RM上造成一些影响,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关于 RM 的称谓问题
目前我国文献上对 R M 的称谓不统一。如将 RM 称为标准样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等。我国在计量领域习惯将 RM 称为标准物质,而标准化领域习惯将R M 称为标准样品。中文本身内涵丰富,因此称谓不统一就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甚至造成名称的滥用。如在化学分析中经常接触到的“色谱标准物质”其实该类样品只是纯度较高、杂质含量较低的试剂(如:只标明纯度不低于 99.5% ),因为它并不具备量值的准确性,当然不能作为 RM 使用,但却仍以标准物质命名。另外,我国对国产RM 的编号也不统一,既有GSBххх又有GBW ххх。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水泥生料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编号为GB W03203,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水泥熟料 成 分 分 析 标 准 样 品 编 号 为GSB08 - 1355 -2004。笔者认为标准样品概念的外延要大于标准物质,因为标准样品不仅包含可用于定量检测的 R M ,其量值可溯源到SI基本单位或其导出单位,而且包含那些量值无法溯源到 SI 基本单位或其导出单位的RM,例如用于定性检测(感官性质的定性定级)的标准样品以及生物性质的标准样品等就属于后者。而计量领域中的标准物质是特指那些特性值可以采用定量检测技术测定,并且可以溯源到SI基本单位或其导出单位的 R M ,因此将应用于计量领域中的标准物质等同于 R M 的认识是错误的。目前 RM 称谓的不统一就容易造成人们对 R M 认识上的混淆,而且不利于 RM 的使用和管理。
二.有关 RM 的选择问题
许多文献中建议RM 的使用者应从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准物质目录”中选择与预期应用测量量值水平相适应的RM。但实际上该目录收录的 RM 只是编号为 GWB 或GBW (E)的 RM,具有 GSB 编号的 RM 在该目录中并没有摘录。另外,目前有些检测所要求使用的RM 国内厂家无法提供,只能依赖进口。所以仅仅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准物质目录”查找RM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关部门是否能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国际范围内的RM的相关信息,从而方便广大 RM 使用
方法一:使用橡皮筋
1、将墨盒朝下。墨盒是标签上呈圆形的凸起部分,在钉子的对面。
2、定住防盗标签并将衣服没有被夹住的部分往外拉。要尽量拉远一点,这样检测器破裂时,夹住的布会弹开,溅到的墨水就比较少了。
3、将橡皮筋勒进防盗标签内,套住钉子。所用的橡皮筋最好粗一点结实一点,但是也不能粗到嵌不进标签内,将橡皮筋嵌进去的目的就是要松动钉子。
4、用一只手抓住防盗墨水标签较大的一端。
5、用另一只手拔掉钉子。一定要非常用力钉子才会弹出来,也可能只是硬生生地与另一端分开。
如果一根橡皮筋不足以松动钉子,那么就多套几根橡皮筋。
方法二:使用螺丝起子
1、将防盗标签的墨盒朝上放。
2、找一个头很小的螺丝起子,然后找到一个像小金字塔一样的突起部分,将螺丝起子嵌进其方形底部的边缘。
3、用力往里面楔,以撬动金字塔状的塑料块,然后往上拔。
4、继续撬动塑料块的边缘。
5、取出银色内衬。你会看到下面的金属片。
6、金属片固定着钉子,用螺丝起子将金属片撬开来。
7、将钉子从标签中取出。没有了金属片的固定后,钉子会很容易从标签中取出,然后标签也就能轻易移除了。
扩展资料:
商场防盗扣及防盗装置的工作原理:
检测天线放在门口处,在出售的商品扣上软或硬标签。在没有通过收银台解码或开锁而走出店铺门口,检测天线会自动发出警报声,从而通知店员,店铺商品发生被盗。
它不会像监控系统那样,会让顾客有不自在的感觉和不能装在试衣室的弊端,而且还起到威慑的作用,使小偷不敢进来。
eas防盗标签里面有一颗锁芯。锁芯由3颗钢球,弹簧等多个配件组成。钉子插进标签后,钉子被锁芯锁住了。(就是被3球钢球卡住,锁芯的结构是上面小下面大)。
所以是越拉越紧,除非是把塑料外壳拉破,要是塑料外壳足够牢固的话,是根本拉不出来的。这就需要用开锁器,开锁器的磁力会将锁芯里面的钢球往下面吸过去,钉子跟钢球之间就有了空间。钉子就能从标签里分离出来了。开锁器说白了就是一块磁铁,叫磁钢。磁性非常强, 遇到检测器是不会报警的。
-eas系统
磁性
最强的
磁铁
是
钕铁硼磁铁
。
钕铁硼中含有大量的
稀土元素
钕、铁及硼,其
特性
硬而脆。由于
表面
极易被氧化腐蚀,钕铁硼必须进行
表面涂层
处理。表面化学钝化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之一。钕铁硼作为
稀土永磁材料
的一种具有极高的
磁能积
和
矫顽力
,同时高能量
密度
的
优点
使
钕铁硼永磁材料
在现代工业和电子技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从而使仪器仪表、
电声
电机
、磁选磁化等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薄型化成为可能。钕铁硼的优点是性价比高,具良好的机械特性;不足之处在于
工作温度
低,温度特性差,且易于粉化腐蚀,必须通过调整其
化学成分
和采取
表面处理
方法使之得以改进,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钕铁硼
磁性材料
,作为稀土永磁材料发展的最新结果,由于其优异的磁性能而被称为“磁王”。钕铁硼磁性材料是镨钕
金属
,
硼铁
等的
合金
。又称
磁钢
。钕铁硼具有极高的磁能积和矫力,同时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使钕铁硼永磁材料在现代工业和电子技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从而使仪器仪表、电声电机、磁选磁化等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薄型化成为可能。
徐光宪结合国家建设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在量子化学、配位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化学键理论和串级萃取理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20世纪50年代,徐光宪提出了配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60年代,他改进和提出了几种测量萃取常数的方法;70年代,提出最优化串级萃取设计方案,建立了新的串级萃取理论;80年代,提出原子价的新定义及其量子化学定义,并首次合成了一系列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四核双氧基稀土配合物。他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提出了适于稀土溶剂萃取分离的串级萃取理论,可以“一步放大”,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促进了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向高纯稀土生产大国的飞跃。 发展串级萃取理论并用于稀土工业生产 1971年底,徐光宪返回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当时化学系在搞稀土元素的分离提纯。他认为,萃取法用于稀土分离提纯是大有可为的,于是他积极参加这项工作,运用过去在络合物平衡和萃取化学基础研究中得到的成果和积累 的经验,很快就对稀土萃取分离工艺做出了突破性的改进。镨钕分离是稀土元素分离中的难点,当时又是一项急需完成的军工任务。他通过选择萃取剂和络合剂,配 成季铵盐——DTPA“推拉”体系,使镨钕分离系数从一般萃取体系的14—15高到4以上,这是当时国际上最高的数值。但这类体系直接用于工业生产有困难。美国曾有过一个专利报道,提出用推拉体系萃取分离稀土,但从未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因为无法实现串级萃取过程。当时国际上流行的串级萃取理论是L.阿尔德斯(Alders)提出来的,徐光宪仔细分析了在串级萃取过程中络合平衡移动的情况,发现阿尔德斯串级萃取理论的基本假定:“在串级过程中萃取比保 持恒定”,在稀土推拉体系串级萃取过程中是不成立的。于是他精心设计出一套化学操作流程,并导出与此相应的一套串级萃取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回流串级萃取新工艺。
1974年9月,他亲赴包头稀土三厂参加这一新工艺流程用于分离包头轻稀土的工业规模试验,获得成功,从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用推拉体系高效率萃取分离稀土的工业生产。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他随后陆续提出了可广泛应用于稀土串级萃取分离流程优化工艺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极值公式,分馏萃取三出口工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建立了串级萃取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与计算程序,回流启动模式等。这些原则和方法用于实际生产,大大简化了工艺参数设计的过程,减少了化工试验的消耗;特别是能适应原料和设备不同的工厂,因而能普遍使用。他和李标国、严纯华等共同研究成功的“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一步放大”技术,是在深入研究和揭示串级萃取过 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以计算机模拟代替传统的串级萃取小型试验,实现了不经过小试、扩试,一步放大到工业生产规模,大大缩短了新工艺设计到生产的周期,使中国稀土分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溶液络合物化学研究的先行人 徐光宪对学科发展前沿的生长点很敏感,能把握国际学术发展的新动向,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及时选择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和课题。1951年,他回国初期仍在继续从事量子化学研究。当时,国际上对溶液中络合物平衡的研究正在兴起,他敏锐地感觉到这将发展成为无机化学的重要分支,中国国内也有条件做这方面的工作。于是他迅速抓住这一时机,率先在中国国内开展溶液中络合过程物理化学的研究。首先是测定溶液中的络合物平衡常数。他通过改进仪器设备,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改进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因而能从测定结果得出更多的信息,加上用新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就更多和更精确,对弱络合体系也可给出较准确的分级络合常数。他在络合平衡常数测定方面的工作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带动了中国国内有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他根据络合平衡与吸附平衡的相似性提出络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可以简便地描述溶 液中弱络合物平衡过程。这一时期的工作成果对他后来成功地开展核燃料萃取化学和稀土化学研究有很大帮助。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注意到生物无机化学的兴趣,立即意识到研究生物分子配体络合物的重要意义。他鼓励、支持和指导科研组的同志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例如研究胆结石的生成机理,稀土羊毛染色机理,抗癌药物分子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等。80年代以来,他在固体络合物的合成、结构测定和谱学研究等方面,指导助手和学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稀土元素的多核、异核络合物方面,例如在国际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一系列四核稀土双氧络合物,引起同行的重视。 探寻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和原子簇化学迅速发展,有大量新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它们的结构及性质的研究也随之发展,因而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规律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徐光宪通过总结大量实验资料和已有的各种理论,提出了一个更普遍的,同时适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原子簇化合物和一般分子的结构规则,取名为(nxcπ)格式。与此相关,还提出了原子共价的新定义。利用(nxcπ)结构规则,只要根据分子结构式即可估计分子的稳定性,从而可以预测可能存在的新化合物。这一结构规则和定义,已经通过了大量实验结果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的检验,显示出正确性与广泛适用性。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徐光宪主持开展了对稀土量子化学和稀土化合物结构规律性的研究。在建立适用于稀土元素电子结构研究的方法和计算程序的基础上,他对不同类型的稀土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量子化学计算,结合(nxcπ)结构规则和共价的新定义,对其成键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化合物并不总是离子性的,在金属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是带有离子性的共价键,而在很多无机化合物中存在带有很大共价成分的离子键。共价键主要通过其5d轨道生成,4f轨道贡献相当小,因此稀土的簇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服从推广的十八电子规律。 徐光宪共发表期刊论文560余篇,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2200余次,出版有10本教科书及专著,包括《物质结构》和《量子化学》等许多重要教材。其中《物质结构》自1959年出版以来,已经修订再版印刷了20余万册,是化学领域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著作 《物质结构讲义》(徐光宪编,暑期综合大学教学研究座谈会,1954)
《》(徐光宪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12月)
《物质结构》(徐光宪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物质结构简明教程》(徐光宪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65)
《量子化学 : 基本原理和从头计算法》(徐光宪著/黎乐民著/王德民著,科学出版社,1980)
《萃取化学原理》(徐光宪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New Frontiers in Rare Earth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徐光宪著,科学出版社,1985年1月)
《物质结构》(徐光宪编/王祥云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稀土的溶剂萃取》(徐光宪著,科学出版社,1987)
《物质结构》(徐光宪/王祥云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
《徐光宪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徐光宪著,北京大学化学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1990)
《徐光宪论文选集》(徐光宪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北京大学一九五五—一九五六学年科学讨论会,化学分会论文》(徐光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稀土》(徐光宪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神奇之土:稀土科学基础研究》(徐光宪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徐光宪文集》(徐光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论文 《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1951年)
《超越化学前沿的探索—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园地》(2005年5月) 重视教学工作 徐光宪重视教学工作,认为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将来献身祖国科技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1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讲授物理化学课,同时在燕京大学化学系为研究生开设量子化学课。院系调整后在北京大学开出《物质结构》新课程,并担任了1954年的物质结构暑期进修班的讲课。
1957年,国家要求北京大学迅速培养原子能科学技术方面的人材。徐光宪当时虽对原子能化学并不熟悉,但在被任命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以后,日夜备课,充分准备,于两个月后就讲授放射化学、原子核物理导论等课程。他很注意让青年教师、研究生及时掌握学科最新成就,站到学科发展最前沿。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际上配位场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迅速扩展,萃取化学研究刚刚开始,他及时在技术物理系给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开设了配位场理论和萃取机理等课程。打倒“四人帮” 以后,中国国内恢复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当时,量子化学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在化学各分支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并已渗透到与化学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内,他抓住时机开设了量子化学、分子光谱、高等无机化学等课程,直到1986年他还亲临教学第一线。他讲课内容丰富,注意启发学生深入到物质变化的微观层次运用基本规律分析复杂纷繁的化学现象,以求深刻理解这些现象的微观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能预见一些新现象。 重视教材建设 徐光宪很重视教材建设工作,认为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0世纪50年代,他根据自己在北京大学几年中使用的物质结构讲义,加以修改补充,精心整理,编写成《物质结构》一书,于195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由高教部规定为全国统编教材。
1965年,为了适应工科、师范类院校的教学需要,他又编写了一本《物质结构简明教程》。《物质结构》一书,内容丰富,安排得当,条理清楚,概念表述准确、深刻,有关化学键理论的两章写得尤为精采,因此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成为在全国使用多年的教材,曾先后五次再版,发行了十余万册,在物质结构课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1月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 “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该书还在香港被翻印,受到港台读者的欢迎。
20世纪80年代初,他根据物质结构学科发展的情况,在王祥云协助下对原书进行了修改补充,于198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了修订版,很受读者欢迎。
1978年,徐光宪在给研究生开设量子化学课时,针对化学系本科生数学、物理基础较薄弱的情 况,和黎乐民等合作编写了一部研究生用的量子化学教材《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从头计算法》(上、中、下二册),分别于1980、1985、198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教材内容比较丰富,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这一学科发展的现状,在基本原理的叙述和公式推导方面又相当详细,较易为数学、物理基础较薄弱的读者理解,因而得到读者的好评。
此外,他还在《化学通报》等杂志上发表过不少教学经验交流或专题讲座性质的文章,也使很多教师和学生读后受益不浅。
您好,问问团队[理化走天下]团队长很高兴为您解答: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 只含碳氢称为烃,结构成链或成环。 双键为烯三键炔,单键相连便是烷。 脂肪族的排成链,芳香族的带苯环。 异构共有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 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羟醛羧基连烃基,称为醇醛及羧酸。 羰基醚键和氨基,衍生物是酮醚胺。 苯带羟基称苯酚,萘是双苯相并联。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羧酸都比碳酸强,碳酸强于石炭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 消去一个水分子,生成烯和氢卤酸。 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变酸。 醇加羧酸生成酯,酯类水解变醇酸。 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色变蓝。 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 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双键相串联。 电化学: 电化学,好学习,理解原理和定义,两极相加得总式,弄清电子的转移。 原电池,发电机,电子流出是负极,负极反应被氧化,两极溶液回路闭。 电解池,用电器,电流流进是阳极,惰性电极阴离子,放电顺序要牢记。 电镀池,是特例,镀层离子溶液里,溶液浓度终不变,镀层金属作阳极。 蓄电池,真神奇,充电放电可互逆,哪里流入哪里出,若是停电好应急。 氢氧电池污染低,用于航天之领域,神舟六号饮用水,电池提供正适宜。 四类电解水第一,二类生碱把氢析,三类放氢生成酸,电解质走水不离。 钢铁虽硬有天敌,害怕遇到氧化剂,酸性溶液置换氢,中性碱性把氧吸。 金属防腐没问题,外加电源保阴极,改变成分保护层,牺牲阳极不可惜。 溶液导电两微粒,化学反应伴一起,金属导电靠电子,发生变化属物理。 元素周期表: 第一个周期:氢氦(轻咳)即背诵它很轻松。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 氮氧氟氖(狸皮捧炭 蛋养弗奶):前一句是用狐狸皮捧木炭,后一句是说凡是从蛋里养的都不吃奶。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拉美旅归,林柳路呀):一个人从拉丁美洲旅行回来,道路上有很多柳树 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砷硒溴氪(贾盖扛袋烦搁猛,铁箍捏从新家者,身洗臭壳):名字叫贾盖的人扛袋子心里烦,搁在地上很猛,铁箍是从新来的人那里捏来的,从身上洗去臭壳吧。 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锑碲碘氙(如思已告你目的,镣铐把人隔音息,涕地点三):如果让你思考已经告诉了你目的,镣铐把人隔绝了音息,眼泪落到地上三点。 第六周期:铯钡镧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铊铅铋钋砹氡(塞坝拦河但勿来,俄依铂金供他钱,必破挨冻):塞住大坝拦在河上就不要来了,俄国依靠铂金供他钱,必然会国破挨冻。 第七周期:钫镭锕(防雷啊):要防范打雷 镧系: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南市普女颇煞有钆特敌火耳丢一了):南市有个普通的女人很富有和一个叫钆特的敌人开火耳朵丢掉一个了) 锕系:锕钍镤铀镎钚镅锔碚锎锿镄钔偌铹(阿土扑油拿布抹锔被开开废门若牢):名字叫阿土的人扑灭油火用布抹,锔(就是锁)被开开了,废门好像是牢固的。答案kosikiこすき专署,禁止抄袭,一经发现马上举报 氢锂钠钾铷铯钫 (清理拿甲如设防):清理敌人,拿起铠甲,就像设防一样简单。 铍镁钙锶钡镭 (披美盖是贝类):披着美丽的盖子的都是贝类。 硼铝镓铟铊 (朋女嫁因他):朋友的女人出嫁了都是因为他 碳硅锗锡铅 (探归者西迁):探险归来的人去西方支援西部大开发 氮磷砷锑铋 (淡鳞身剃毕):鱼鳞淡了是因为全身被剃完了 氧硫硒碲钋 (羊流西地坡):羊都去西边吃草 氟氯溴碘砹 (佛绿锈点唉):铜佛身上长出了绿色的铜锈,唉 氦氖氩氪氙氡 (咳!奶伢克山东):咳!一个吃奶的孩子就把山东攻占了! 请认准回答者kosikiこすき 欢迎快来加入理化走天下团队哟!团队地址为: http://wenwensosocom/t/TeamHomeesp=66532
一、分光光度计:又称光谱仪(spectrometer),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测量范围一般包括波长范围为380~780 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为200~380 nm的紫外光区。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发射光谱,因此可采用不同的发光体作为仪器的光源。钨灯的发射光谱:钨灯光源所发出的380~780nm波长的光谱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可得到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连续色谱;该色谱可作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原理:
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
A=-lg(I/I。)=-lgT=kLc
式中 :A 为吸光度;
I。为入射的单色光强度;
I 为透射的单色光强度;
T 为物质的透射率;
k 为摩尔吸收系数;
L 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即比色皿的边长;
c 为物质的浓度;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以及相应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当已知某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后可用同样条件将该供试品配成溶液,测定其吸收度,即可由上式计算出供试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称比色分析。由于显色时影响呈色深浅的因素较多,且常使用单色光纯度较差的仪器,故测定时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操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