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棱岩、大理岩、矽卡岩、蛇纹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片麻岩等都属于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一般变质岩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下产生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出露地表。
变质岩常具有某些特征性矿物,这些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称为特征变质矿物,特征变质矿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硅灰石、石榴子石、滑石、十字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等。
变质矿物的出现就是发生过变质作用的最有力证据。
除了典型的变质矿物外,变质岩中也有既能存在于火成岩又能存在于沉积岩的矿物,它们或者在变质作用中形成,或者从原岩中继承而来。
属于这样的矿物有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等。
这些矿物能够适应较大幅度的温度、压力变化而保持稳定。
变质岩在地壳内分布很广,大陆和洋底都有,在时间上从古代至现代均有产出。
在各种成因类型的变质岩中,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
区域变质岩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石、麻粒岩、榴辉岩。
角闪石族矿物的总称,角闪石属闪石族中一员。镁、铁、钙、钠、铝等的矽酸盐或铝矽酸盐。与辉石族形态、组成相近,而以含OH为区别。单晶体比较常见,为长柱状,横切面为六边形。集合体常呈纤维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0~65。发育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解理夹角为56°。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角闪石 外文名 :hornblende 类别 :铝矽酸盐矿物 颜色 :绿黑色或黑色 光泽 :玻璃光泽 透明度 :半透明至不透明 条痕 :灰-绿色或灰-棕色 晶系 :单斜晶系 解理 :柱状解理完全 断口 :不整齐 比重 :30-34 名称来源,分类,成因产状,矿物特性,主要产地,经济用途,晶体结构,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相关区别,其他信息, 名称来源 角闪石(hornblende)这个名称来自源于德语,是矿工的术语,horn可能指号角的颜色,blende意思是欺骗者。这种矿物呈黑色,并发光,属于含金属矿物,可其中并不含有价值的金属。 缩写:Hbl 分类 据晶系可分斜方角闪石、单斜角闪石和三斜角闪石亚族。单斜角闪石更多见,斜方角闪石亚族主要有直闪石和铝直闪石(gedrite);三斜角闪石亚族主要有散斜闪石(enigmatite)和褐斜闪石(rhoenite)等 主要的有透闪石、阳起石、普通角闪石和钠闪石、蓝闪石等。是含(OH)的镁、铁、钙、钠、铝的链状结构矽酸盐,类质同象普遍。晶体呈长柱状,集合体呈粒状、纤维状、放射状等。一般为深色,从绿色、棕色、褐色到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 6 。两组发育中等的解理面交角为124°和56°。密度30~35。直闪石、钠闪石、透闪石、阳起石有时呈具丝绢光泽的纤维状集合体,统称为角闪石石棉,是工业上的绝缘、绝热材料。隐晶致密块状的透闪石、阳起石为软玉,是工艺美术品材料。角闪石是分布很广的造岩矿物。 各种不同的角闪石 成因产状 普通角闪石是分布很广的造岩矿物之一。在火成岩中,尤以中性岩中最为常见,是其中的最主要暗色矿物。在酸性火成岩和正长岩中普通角闪石常为黄绿色;中性岩中以黄绿色为主,但也有褐色角闪石;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中多为褐色角闪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普通角闪石也有大量产出。变质岩中角闪石的颜色与变质作用的强度有关,一般情况下,较低级变质岩石中多蓝绿色角闪石,而中高级变质岩石多褐色角闪石,黄绿色角闪石分布较广,在不同变质程度的岩石中均有产出。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普通角闪石也有大量产出。 矿物特性 普通角闪石为角闪石群(Amphibole group)矿物中最常见之矿物,化学成分主要为(Ca,Na)2-3(Mg2+,Fe2+,Fe3+,Al3+)5[(Al,Si)8O22] (OH)2,属单斜晶系的双链状结构,长柱状近乎不透明之晶体,其横断面为菱形的六边体,集合体常呈粒状、针状或纤维状。外观为绿黑至黑色,但条痕则为浅灰绿色,具玻璃光泽,且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和56°,此点可用来与辉石两组几乎呈现直交的解理面作为区分。摩氏硬度5-6,比重30-34。角闪石于变质岩及火成岩中极普遍存在,多由富含铁镁矿物的岩石变质而成,在作用发生时,常有矽铁镁等物质加入。 颜色为深绿至黑色,其化学成分不定,常随其母岩之类别而改变,角闪岩常具片理及线构造,依其构造可分为: 粗粒种 等粒、片理不明显外观颇似辉长岩 中粒种 等粒、片理显著 细粒种 等粒、片理甚发达 斑状种 含斜长石变斑晶 主要产地 角闪石为一重要且分布广泛之造岩矿物,不论火成岩或变质岩内都可发现它的身影。以火成岩来说,不论酸性或是中性的火山岩及深成岩,它都是其中最主要的铁镁矿物成分,而台湾岛上的火成岩又是以安山岩质为主,因此北起大屯火山区,东北方包含基隆火山区,东至离岛的兰屿、绿岛,再加上西部零星的火成岩分布区,角闪石的足迹几乎可说是全岛走透透。 角闪石产地 至于变质岩的部分,它特别是某些中度变质岩,即所谓之角闪岩、角闪石片岩内的特征矿物,于是被用来作为仅次于粒变岩相的中等变质岩相,所代表的变质环境约在摄氏500-600度,压力则为十几个kbar以内的温压条件。综合以上所述,其形成方式有二:1由辉石经后期岩浆分化之结晶作用形成;2变质作用。 南澳北溪及大浊水北溪、角闪岩直接与片麻岩相邻。片麻时含角闪片岩,又在角闪岩中常见煌斑岩、伟晶花岗岩、石英脉等之发育。 台湾之角闪岩的原岩多为基性火成岩及其碎屑岩,小部分原岩为变质岩。 宜兰县南澳、枫树山、东澳西帽山、粉鸟林乌岩角。 产状 以大凸镜体夹于大南澳片岩中,其片理与围岩之片理相同。围岩多为黑色片岩,此外尚有绿色片岩或结晶石灰岩。 经济用途 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以矿物学的眼光来看,中国人所常使用的玉材大约可分成两种,即角闪石类和辉石类。角闪石类称软玉(或称闪玉),摩氏硬度为6-65,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角闪石群矿物中的透闪石(Tremolite),它跟我们上面提到的普通角闪石,算是化学成分跟结晶构造都很相似的兄弟喔。闪玉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角闪石工艺品 辉石类则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摩式硬度为65-7,比重32-33,辉石类则以矽酸钠和矽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辉石类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制品。这是矿物学上的玉。 台湾玉属上述之闪玉,主要产于东部接触变质之蛇纹岩中,是从民国五十四年起,正式于花莲县寿丰乡的丰田开采,颜色为墨绿、翠绿、黄绿或淡黄灰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因为其中亦有少量之铬铁矿,因此常有黑色斑点或条纹。而台湾玉内因含呈平行之石绵,若经过适当之切磨工作,会呈现猫眼光(cat’s eye)现象。 晶体结构 结构对称特点: 单斜晶系,点群2/m;空间群C2/m 成因 地壳下面的岩浆熔体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当温度低于某种矿物的熔点时就会形成该矿物结晶。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岩浆中所有的成份会形成一系列的矿物,例如形成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与云母等多种矿物。当火山爆发产生的岩浆与熔岩流遭遇空气后冷却。 如果冷却过于迅速,来不及形成结晶态的矿物,则会固结成非晶质的火山玻璃。 火山作用除岩浆外,也会喷出硫气,硫气因温度骤降可直接升华成自然硫,例如台北大屯火山群与基隆外海龟山岛的自然硫。 晶体形态 常有完好的单晶体出现,呈柱状。 物理性质 硬度: 5~6比重: 30~34 角闪石特性 解理: 柱状解理完全,二向解理,交角56度(124°) 断口: 不整齐,易碎 颜色: 除不含铁的角闪石外,其它颜色均较深,绿色至墨绿色。 条痕: 灰-绿色或灰-棕色 透明度: 透明 光泽: 玻璃光泽 化学组成 闪石族矿物的一般化学式为A 0-1 B 2 C 5 T 8 O 22 (OH,F,Cl) 2 。其中 角闪石化学组成图 A=Na、K(碱性角闪石类); B(M4)=Na、Li、Ca、Mn、Fe2+、Mg; C(M1-3)=Mg、Fe2+、Mn、Al、Fe3+、Cr、Ti、Li; T=Si、Al、(Fe3+、Ti)。 相关区别 比重 透闪石:29 ~ 32 角闪石:328 ~ 341 外型》 透闪石:通常会形成长刃状晶体 角闪石:通常会形成横截面为六边型的棱柱状晶体 颜色》 透闪石:无色、白色、灰色、绿色、粉红色或棕色 角闪石:绿色、绿棕色、黑色 透明》 透闪石:从透明到半透明 角闪石:从半透明到不透明 此外角闪石的解理通常夹 60 度或 120 度角,也是一个特征。 其他信息 辉石和角闪石 辉石是一种矽存在的重要矿物形态,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是由矽分子链组成的单斜方系或正交晶系的晶体,主要成分为XY(Si,Al)2O6。角闪石族矿物的总称,角闪石属闪石族中一员。与角闪石这个单字本身反映出两种独立的矿物:铁角闪石和镁角闪石,若不用化学试验无法将两者区别开来
值钱。
蓝闪石是有价值的,一般来说,品质优良的蓝闪石才有收藏价值,蓝闪石的颜色靓丽透明,可用作宝石,其中以深蓝色的蓝闪石最好,收藏价值最高,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就出产有深蓝,绿色的宝石蓝门人石,蓝闪石可磨制成刻面宝石或珠状,但很难琢磨和抛光,不过这样的蓝闪石的收藏价值极高,因此很多人都入手这样的蓝闪石来收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