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ài cǎo
物种名称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
拉丁学名 Artemisia princeps
英文名称 Asiatic wormwood
科属分类 菊科, 艾属
出处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或淡裼色。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栽培要点
目前郎溪县生产的艾草都是通过加工后出口日本,该国用作食用。生长主要以采收鲜嫩株头及嫩叶为目的。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 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 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获4~5茬。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粪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生产中要保持土壤湿润。企业收购合同价为每千克065元,一般农户每公顷纯收入达22500 元左右。郎溪县生产的艾草经加工的成商品艾及艾草茶出口日本。该县有较多的岗地,因其生产水稻取水困难,所以在岗地生产艾草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植被,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郎溪县艾草生产已有十年历史,现有品种6个,生产面积100公顷。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现拟再建200公顷的艾草生产基地,扩大加工流水线,以达到扩大日本市场和国内部分市场的需要。
首先准备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细越好,艾草准备多些,芝麻、花生适量,猪油适量,黄片糖和白糖适量,柚子树叶或者芭蕉叶若干。
艾草用清水洗净后,入大锅里煮开,其间加一点点苏打粉一起同煮,这样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烂,煮好艾草后,捞出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挤干水分备用。
把花生和芝麻洗净后,分别入锅里炒香,然后放入搅拌机搅碎备用,黄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馅里,再加入适当的猪油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制成艾糍粑的馅备用。
用适量的黄片糖放入锅中煮成水状,然后把糯米粉置入大盆,加入黄糖水及处理过的艾草,一起搓揉,尽量揉久些,以便艾草能充分的和糯米粉搅拌均匀,水不可一次加太多,慢慢加入,因为艾草也带有水分,揉好的面应该不干不湿,就象做包子似的面那么样便可。
抓一团面,揉圆后,在中间挖开个洞,装入芝麻花生馅,然后轻轻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圆形状,蒸笼里垫上柚子叶,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轻轻置于柚子叶上,置炉上旺火蒸20分钟即可。
艾绒
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由菊科植物艾蒿的干叶制成。其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适合灸用。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质地以陈年者为佳。
冰台
艾的别名。见《尔雅·释草》。《本草纲目》:“陆佃《埤雅》云:《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故名。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含挥发油,对皮肤有刺激,可使局部发热、潮红,皮肤吸收后则使肢体末稍神经麻痹;口服对咽喉及肠胃道有刺激,产生咽喉部干燥、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反应,并有头晕、耳鸣、四肢震颤、痉挛、谵妄、惊厥、甚至瘫痪。艾中毒能引起肝脏细胞的代谢障碍,出现黄疸型肝炎。艾油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大剂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小鼠灌胃LD50为 2.47ml/kg,腹腔注射LD50为1.12m1/kg[17]。艾叶药用不得超过10g,对人致死量为100g
艾叶可以用来医治妇科病霉菌性阴道炎:用水慢慢的熬煮,沸汤和渣盛在小桶里,再小桶上放点坐的东西直接在上面蒸半小时。要尽量把水煮沸,窗户关牢,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
**台湾公视人生剧《艾草》
故事介绍:片子改编自真人真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母亲与一对子女在观念上的冲突,重点塑造了一个母亲逐渐包容子女、日益冲破束缚的坚强成长励志故事。
母亲吴艾草,成长在保守排外的某个闽南村落,年轻时为了跟大她20岁的外省籍教师谈恋爱,不顾老母亲反对,只身嫁到台北。38岁时丈夫去世,独自抚养一儿一女,时常照顾乡下的老母亲,一直耿耿于怀儿子的高龄未婚。留学法国的女儿回来,带回了非婚生外孙女,冲突展开。母亲由最初怒不可遏地排斥,到后来转变自己的人生观,打开心结,慢慢接受了儿女们违背所谓社会传统道德的行为。虽然剧情最末没有明确让儿子向母亲出柜,但事实上知子莫如母的母亲早已知道儿子是同志的事实,加上姐姐在其中的斡旋,相信最终这会是幸福美满的团圆之家
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
功效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禁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
孟子曾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七年之久的病,用其他方法治不好,可以用三年的艾来治疗。可见艾叶是不可忽视的药物。
艾叶叫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艾叶的功效
性味:艾叶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主治: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的作用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止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
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2、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说明艾叶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3、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消毒止痒、避邪
除此以外,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5、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艾叶药膳
1、 艾叶煲鸡蛋
艾叶12克,鸡蛋2只,用陶器文火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煮。此膳主治习惯性流产。有流产史的孕妇在孕后第一个月可每日1次,连服5日;第二个月每十日服1次;第三个月每半个月服1次;第四个月及其以后每月服1次,至妊娠足月。已证明此方疗效确实。此方亦可治疗妇女白带。
2、 艾姜汤
干艾叶120克(炒焦存性),白姜30克(炮),共研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0丸,温米汤送服。此方主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等。
养生经验方
艾枕
取细软熟艾1千克,用布包做成艾枕。每天晚上枕用艾枕,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头重有良好效果。如果长期枕用,可以预防感冒、颈椎病及面神经麻痹等。
艾袋
用布缝成15厘米×25厘米的布袋,内装500克细软熟艾。将艾袋敷于脐腹部,可以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脐腹冷痛,或妇女寒性痛经;敷于肩部,可以缓解肩周炎之痛;敷于腰部,可以预防和缓解寒湿性腰痛。
艾垫
将细软熟艾制成鞋垫,厚度为3~5毫米。将艾垫垫在鞋内,能治疗和预防寒湿脚气、足癣、冻疮等。
灸疗
用艾条灸治穴位或病变部位,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常用的灸法穴位如下:①足三里:调理脾胃,补益中气,通达经络,增强体质。 ②三阴交:补益肝肾,调理月经,聪耳明目,固齿坚骨。③关元:补益脾肾,升阳举陷,温暖子宫,调理月经。④命门:温暖肾阳,祛风散寒,壮腰强骨,固精止带。
艾附温中丸
艾叶、吴茱萸、川芎、白芍、当归各 90克,制香附180克,续断45克,生地30克,肉桂15克,共为细末。米醋打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此丸具有益气补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于妇女子宫虚寒,白带增多,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少腹冷痛,久不受孕等。
灸治呃逆
艾条点燃,放于床头,熏10分钟,可治顽固性呃逆。
艾叶泡足治咳嗽
艾叶50克,放入1500毫升沸水中,煎15分钟,待水温稍低,将双足置于药液内浸泡,每晚睡前1次,每次15~20分钟,治疗因风寒所致的咳嗽,3~5天即可治愈。
艾能治各种疾病
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
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
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
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别名:艾草、艾叶、艾蒿、家艾。为菊科艾属,学名为Aremisia argyi。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或淡裼色。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药用特性: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多年生草本,揉之有香气;叶子羽状分裂,背面有白丝绒毛;对祛湿消毒、止血驱寒、镇静安神都有良好的效果,另外艾叶也可以驱赶蚊虫。
一、艾叶的功效和作用:
1、祛湿消毒:艾叶自身所含有的特殊物质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艾叶虽然具有祛湿消毒的功效,但治疗湿疹效果一般,不太明显,用艾叶对治疗湿疹只是一个表面了。
2、止血驱寒:艾叶是一种温补性食物,食用艾叶能够起到驱寒的功效。别外,艾叶对女孩子的温经止血的效果也有很大的益处。
3、镇静安神:我们大家常用艾叶来泡脚能够起到活血的效果,还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并能够提高睡眠质量哦。
4、驱赶蚊虫:艾叶本身附带着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使蚊虫非常害怕,夏天在皮肤抹点艾叶水能够起到驱赶蚊虫的效果。
二、艾叶的禁忌。
1,用艾草叶泡脚的话需要注意频率,一周2到3次即可;
2,阴虚血热者人群需慎用;
3,血燥生热,阴虚火旺,及宿有失血病者禁用;
扩展资料: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叶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中医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附方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
前者为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冷不孕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后方主治出血不止,此二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艾用于灸法医病的历史同样很早。在《五十二病方》、《灵枢经》中都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对艾叶的研究更趋深入,在化学成分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
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艾叶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等。
人民网——食“艾”好时节 三月艾草的食用良方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
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叶脉明显,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
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10月。
本种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述,称“白蒿”(一部分),历代古本草书记述的 “白蒿”或“白艾”,其陆生种的大部分植物实际上是包括了本种及其近缘种,如宽叶山蒿 A stolonif era (Maxim) Komar、湘赣艾A gilvescens Miq 、野艾蒿A lavandulaefo1ia DC: 、南艾蒿A verlotorum Lamotte,白叶蒿A leuco phylla (Turcz ex Bess) C B Clarke、蒙古A mongolica (Fisch ex Bess) Nakai、红足蒿A rubripes Nakai,五月艾A indico Willd、魁蒿A princeps Pamp及歧茎蒿 A igniaria Maxim等多种“复合种”的名称。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薪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 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 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 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 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 据本所植物化学分析报道,艾蒿(野生种)与蕲艾(栽培品种)挥发油中的成分基本一 致,均含有乙酸乙醋 (acetate ester) 、1,8一按叶油素、水合莰烯 (camphene hydrote) 、 樟脑、龙脑(borneol)等,另外艾蒿含蒿酮,而蕲艾含侧柏酮(见《云南植物研究》,7(4): 443-4451985)。药理分析挥发油对多种霉菌、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平喘、镇咳作用。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 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药典》。佤药艾蒿,青蒿子:根用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心腹热痛,扁桃体炎《中佤药》。傣药哈牙敏:根和叶治小腹扭痛,尿中夹杂有砂粒《傣药志》。水药尼艾:叶治崩漏,月经不调《水医药》。瑶药棵卡艾,偶月艾:全草治闭经,惊风,胎动不安,胃寒痛,崩漏,痈疮,淋巴结核。胃寒痛,关节扭伤《桂药编》。端午艾:用于痛经,崩漏,胎动不安,痢疾[4]。侗药本虽:功用同瑶族《桂药编》。把哀Bar nach:叶治便秘[25]。京药艾叶:功用同瑶族《桂药编》。毛南药发埃:功用同瑶族《桂药编》。景颇药春布:全草用于月经不调,痛经《滇药录》。Qun-bu zvai:治子宫功能性出血,先兆流产,痛经,月经不调,湿疹《德傣药》。阿昌药咪:治子宫功能性出血,先兆流产,痛经,月经不调,湿疹《德傣药》。叶配伍治月经过多《德宏药录》。哈尼药阿哈节朵:叶治肾绞痛《版纳哈尼药》。蒙药荽哈:治内“奇哈”,皮肤瘙痒,痈,各种出血《蒙植药志》。达斡尔药qigaan suaig:治荨麻疹,风湿疼痛[64]。彝药黑可尼,蒿子:根主治跌打伤腹有死血,慢性肝炎,肺结核喘息症,慢性气管炎,急性菌痢,间日疟,妇女白带,寻常疣等《彝植药续》。苗药野艾,堕落艾,黑*崴:叶用于痛经,崩漏,胎动不安;外治关节酸痛,腹中冷痛,皮肤瘙痒《湘蓝考》。土家药 克西(kex xi)茎或叶主治心腹冷痛, 腹胀,外用制缄供灸用《土家药》。基诺药敌低:叶治肚子热结疼痛; 外治湿疹,皮肤瘙痒《基诺药》。
叶(艾叶、陈艾):苦、辛,温。散寒,除湿,温经,止血,安胎。用于崩漏,先兆流产,痛经,月经不调,湿疹,皮肤瘙痒;外用于关节酸痛,腹中冷痛,湿疹,疥癣。 果实(艾实):苦、辛,热。明目,壮阳,利腰膝,暖子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