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石榴 21 地石榴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3 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石榴 31 地石榴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地石榴的药理作用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石榴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石榴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石榴 1 拼音
dì shí liú
2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石榴地石榴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地瓜藤之别名[1]。
21 地石榴的别名地枇杷、地石榴、地板藤、霜坡虎[1]。
22 来源及产地桑科植物地瓜Ficus tikoua Bur的茎叶[1]。分布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和广西西部、陜西南部[1]。
23 性味苦,凉[1]。
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利湿,止咳,消肿[1]。
1治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黄疸,水肿,尿路感染,白带,风湿痹痛[1]。煎服:15~30g[1]。
2捣敷治痈肿疮毒,跌打肿痛[1]。
3 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石榴地石榴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菍地[质疑]地菍?之别名[1]。
31 地石榴的别名地茄、地稔、地石榴[2]。
32 来源及产地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全草[2]。分布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地[2]。
33 性味甘、微涩,凉[2]。
3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2]。
1煎剂喷喉、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
2治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肺脓疡,尿路感染[2]。
3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盆腔炎[2]。煎服:9~15g(鲜品30~60g)[2]。
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2]。鲜品捣敷[2]。
35 化学成分叶含鞣质74%[2]。根含酚类、鞣质、糖类、氨基酸[2]。
36 药理作用连州溪黄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连州溪黄草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优质道地中药材产品。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等功效,对防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有奇特疗效。2007年9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第145号公告:连州溪黄草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广东省连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溪黄草
梁代道家廖冲给百姓煎汤饮用“溪黄草”是民间草药,各地俗名很多,主要有风血草、手擦黄、黄汁草、香茶菜等。“溪黄草”古籍中未见记载,但作为清肝利胆药,在连州地区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连州居民至今还保持着夏天将溪黄草煲水作“凉茶”饮用的习惯。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深棕**液汁而得名。近代出版的《常用中草药手册》、《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等均收载了本品,并配上植物图。
据《佛家经典》记载,梁代道家廖冲,曾在天下第49福地连州市保安镇福山炼丹修道,后得道入仙。相传,南北朝某年,连山郡(现连州市)怪疫肆虐,廖冲用福山附近溪边的茎方型苦草给百姓煎汤饮用,喝过这种苦草煎熬汤水的人,面黄肿胀症状很快消失,身体也慢慢地恢复。于是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方园几十里的居民都知道这一种神奇之草叫作“溪黄草”。
由于溪黄草功效比较独特,且对乙型肝炎、黄胆性肝炎、热毒、目赤、尿黄、尿痛、咽喉肿痛、心烦肋痛、口苦、口臭等多种症状有疗效,渐渐成为当地居民居家必备的保健品。连州溪黄草茶在明清时期就因其风味独特而远销南洋各地,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
连州溪黄草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连州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质道地中药材经久不衰的发展历史。连州自清末开始就已经掌握了连州溪黄草的栽培种植技术。建国以来,当时的县0和县委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当地中草药的开发应用。七十年代实行合作医疗站,站内建有采药队,育药场,加工厂,在村民中普及中草药知识,成为连州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面旗帜。近年来,连州市委市0在调整农业结构上,把溪黄草等中药材确定为连州山区的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溪黄草生产由自然生长转为有组织的规模种植和开发。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生产管理技术标准,规范了溪黄草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效控制了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残留,实现了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提高了溪黄草的药材品质。
伴随着连州溪黄草种植的规模化发展,连州溪黄草开发体系也不断完善。1986年,县0筹建了连县中药厂,把连州溪黄草列入研究开发计划;1988年8月,成功研制连州溪黄草代用茶并开始推广;1989年3月,县0批准了《关于建立连县中草药基地的报告》,成立了县中草药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为连州溪黄草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1992年,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看中了连州溪黄草等优质道地的中药材资源,与连县中药厂实行联营,改名为白云山制药总厂连州分厂,连州溪黄草的开发利用出现了新的转折点,此时的连州溪黄草早已因其药用疗效显著而声名远扬;1999年,药厂改制,部分技术骨干抓住机遇开始自己创业,并取得成功,连州溪黄草深加工企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渐转入现代化加工生产。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专家对连州溪黄草进行了研究检测,发现对抑制乙肝病毒的有效成分含量非常高,连州溪黄草的药用价值非常明显,进一步推动了连州溪黄草规模化、基地化的发展步伐。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10000亩,年产量30000吨,产值5000万元,产销两旺。同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连州市0合作发展,以连州溪黄草为重点的中医药种植技术项目,为连州溪黄草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十几年来,随着制作工艺和产品包装不断改进,产品逐步朝品牌化发展,全市已有四家颇具规模的生产企业。占全市溪黄草茶产量65%以上的连州市豪爽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豪爽牌”连州溪黄草2006年还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清香气味,滋味苦
溪黄草植株地上部分干燥品,形态包括整株、切段和碎末。并具特有的清香气味,滋味苦。
整株:茎呈四方形,长15~2m,表面绿带紫色,密被微柔毛;叶片展平后呈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两面通常呈墨绿色。
切段:茎呈四方形,表面绿带紫色,断面有空心髓部,木部白中带**;叶破碎、皱缩,呈墨绿色。
碎末:为不完整的茎碎片和叶碎片共存,茎碎片呈棕**,叶碎片呈墨绿色。
连州日照强,光合作用充分,温差大
连州溪黄草属长日照植物,喜光照,怕渍水,怕泥土板结,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低洼积水土壤容易引起烂根,常野生在溪边湿地、村边、沟边、田边及林下。连州溪黄草栽培历史悠久,其品质与连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因素密切相关。采用同样的连州溪黄草种子,在广州种出来的溪黄草植株明显矮小,其苦味也明显淡于连州本地种植的溪黄草。
连州素有“连万山为一山,连众水为一水”之谓。万山丛中,白云缭绕,瀑泉众胜,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市内主要河流星子河发源于大东山脉,发源地近处建有1个17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水资源丰富,无工业“三废”污染,水质纯净,大多数溪黄草种植基地可以用天然水进行灌溉。
此外,连州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山区市(县),耕作区面积较连片、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以沙壤、壤土为主,较为疏松。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土壤占全市自然土壤面积的72%,氮、磷、钾、钙等微量元素较多,特别有利于溪黄草中有效成分的积累。
与此同时,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春雨、夏暑,秋旱、冬寒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力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98℃,光、温、水自然条件能较好地满足连州溪黄草生长的需要。由于日照强,光合作用充分,昼夜温差大,便于植物代谢成分的形成和蓄积。
还有的是,其他地方在采收溪黄草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每年的春季到入冬前植株停止生长时均有采收。连州市民间素有溪黄草在开花前枝叶繁盛时采收的习惯,此时植物已经完全长成,而且生命力最旺盛。为确定溪黄草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为按中药材GAP原则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并实施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连州委托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种植与采收季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溪黄草药材中其抗乙肝成分2α-羟基熊果酸的含量以8月份为高,即开花前期。并提示2α-羟基熊果酸在叶中的含量较高。
相关链接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熊胆草、血风草、黄汁草、溪沟草、香茶菜、土黄连等,主产于长江以南的湖南、四川、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溪黄草在广东各地临床应用普遍,并开发出多种以之为主要原料的防治肝炎的保健产品,如溪黄草冲剂、溪黄草袋泡茶等,市场潜力非常大。
溪黄草是我国民间的习用抗肝炎草药,国内已开发出10多种溪黄草制剂。估计溪黄草制剂的销量约在1亿~2亿元。国内已有企业利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加工成复方成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
国内外学者掀起溪黄草研究热潮,并已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据报道,溪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对肝炎病毒有显著抑制复制作用,临床效果高达84%,甚至优于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剂。专家预期,一旦溪黄草类制剂作为正式药品开发上市,其国内市场年销售额将达几亿元。
主治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
②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
③治湿热下痢: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
④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
⑤治瘙闭:鲜香茶菜二两,鲜石韦、鲜车前草各一两。水煎服。
⑥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黄草50~100克。田螺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溪黄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
连州溪黄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连州市《关于申请划定连州溪黄草产地范围的函》(连府函〔2007〕8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连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一,野牡丹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野牡丹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来源于《中山传信录》,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学名为MelastomacandidumDDon,是在1823年正式命名发表的;别名还有山石榴、大金香炉、猪古稔、豹牙兰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野牡丹科野牡丹属灌木。
2,分布和生长环境
野牡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通常生长在海拔120米左右的山坡松林下、开阔的灌草丛中,在酸性土壤中常见。
3,外形特点
一是为灌木,高在15米以下,多分枝,茎四棱状或圆柱形,表面密生鳞片状糙伏毛。
二是单叶对生,叶片硬纸质,卵形或宽卵形,长4-10公分,叶边全缘,基脉7出,两面有糙伏毛,背面叶脉隆起,叶柄长5-15毫米,密生鳞片状糙伏毛。
三是伞形花序生长在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花萼长2公分左右,5裂,裂片卵形,两面有毛;花瓣5个,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雄蕊10个,5长5短,5-7月开花;
蒴果坛状球形,长1公分左右,表面密生鳞片状糙伏毛,种子生长在肉质胎座中,10-12月果实成熟。
二,野牡丹的主要用途
第一,野牡丹的根、叶可药用,其味酸、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血功效;主要含有酯类、甾醇类、色素、有机酸类、氨基酸类、黄酮苷类、酚类、糖类、鞣质等有效成分。药用时请遵医嘱。
第二,野牡丹的名字虽有“牡丹”二字,却与牡丹非亲非故,两者没有亲缘关系。野牡丹是常绿小灌木,单叶对生,伞形花序,花朵玫瑰红色或粉红色,中心有金**的雄蕊,观赏价值尚高,可用于庭院点缀栽培,也适宜小型盆栽。
第三,野牡丹的成熟果实可食用,据研究,它的果实中含有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矿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糖类等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1、首先土壤要进行严格消毒,可以用腐霉利,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杀菌剂,按照说明书进行调配使用。如用外来栽培的小苗容易携带致病菌金线莲富含黄酮、氨基酸、生物碱、多糖、皂苷、甾体化合物、三萜类、挥发油等多种营养成分,全草均可以入药,性甘、味平,具有很好的保肝、抗病毒、降血压、抗氧化、降血糖定植要选砂壤土来为栽培介质最好,能够不影响它的药用。砂壤土透气性还可以,同时灌水的渗透性低,能够留住水,养根。
2、金线莲比其他草药成活率低,因为它喜阴凉、潮湿,喜欢在常绿阔叶林下土质松软潮湿的沟边和石壁地带生长,忌阳光直射。产量少,药用价值高,让金线莲的种植前景变得非常好。所以,很多人将金线莲种植当作是农村创业致富的一个渠道。那么,摆在金线莲种植户当前的莫过于如何种植的问题。
3、保持充足水分,金线莲喜湿润环境,水分对于金线莲的生长至关重要,在干燥、缺水的情况下很难存活,在养殖过程中,应保持盆土湿润,另外还要注意屋子的相对湿度,太干的时候,可以用加湿器加湿或在植物周围喷洒水,平时还应多往叶面上面喷水。
4、金线莲(属野牡丹科),别名很多:金丝草;金丝小还魂;金线丝调;石花芯等。金线莲是草本植物茎细小,嫩枝有毛。单叶互生,卵形,有叶尖,全层析成像尺寸缘,叶面有金**网状丝脉。叶柄基部扩大靠近株茎。花生株顶,**,托有一片粉红色的膜质鞘翅状叶。将其种子泡在氯酸钾溶液10分钟后,把它洗干净,撒到土里面,保持温度在25度让它尽快发芽。
季风常绿阔叶林通常是指分布于中国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日本西南部也有分布。本类型上层树种均以喜暖的种类为主,如橄榄、木莲、红木荷等;中下层则有较多的热带成分,如山龙眼、野牡丹科和柏拉木等。位于沟谷中的群落还具有雨林植物的一些结构特征,如乔木具有板状根及林下具有雨林下层的大型草本植物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