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死后谁继位
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古帝国的可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那么他死后把汗位传给了谁呢?
孛儿只斤·蒙哥(1209-1259),元宪宗。
成吉思汗孙、托雷长子。1251-1259年在位。即位前曾参加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俄罗斯等地。1251年,被拔都拥立为大汗。即位后,以忙哥撒儿为断事官;以孛鲁合掌宣发号令、朝觐贡献及内外闻奏诸事;以海云掌佛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以帖哥?、阔阔术等掌帑藏;孛兰合剌孙掌斡脱;阿忽察掌祭祀、医巫、卜筮;以只儿斡带掌传驿所需;以孛鲁合掌必?赤写发宣诏及诸色目官职。
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蒙古军攻入大理,段兴智东逃善阐,高太样被斩。
公元1255年(元宪宗五年)蒙古军平定云南全境,赦段兴智,封摩河罗峻。仍管原八府。
平息窝阔台孙失烈门、脑忽、忽秃黑三王之乱,处决了坐诱诸王为乱者七十余人,把反对派的诸王、诸皇后分迁到各地,贵由的海迷失哈敦(皇后)和失烈门的母亲合答合赤被处死。针对窝阔台以来汗廷重臣和诸王贵族以权谋私情况,蒙哥大汗对中央 的官吏规定了严格的纪律,禁止中央 官吏勾结商人放高利贷,不准他们贪污受贿,也不允许他们直接逮捕人;既不允许官吏私设公堂,鱼肉百姓,又要求他们对了解到的案情及时上报大汗,将刑法大权收归中央 和大汗。为了加强法治,根除诸王、官吏特权,颁布诏书:凡朝廷及诸王滥发牌印、诏旨、宣令尽收之;诸王驰驿,只许乘三匹马,远行者不得超过四匹;诸王不得擅招民户;诸官属不得以朝觐为名赋敛民财;民粮远输者,许于近仓输之。
停止了由一千五百人修建哈剌和林的工程。设置燕京等处行尚书省、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等三个行省,分别由牙剌瓦赤、赛典赤、讷怀三人主事。1252年,命其弟忽必烈经甘肃、四川至云南,从背后攻打南宋。次年,忽必烈灭大理,招降吐蕃,占领了云南和 。同年,令其弟旭烈兀西征,灭木剌夷、 帝国。为一举消灭南宋,1258年命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大将兀良合台攻潭州(今湖南长沙),亲率大军入四川。次年七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战斗中一说中流矢致死,一说城下病死。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九年。"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元史·宪宗本纪》)。蒙哥汗挽救了将要崩溃的大蒙古国。
大家都知道蒙古帝国分裂后出现了元朝和四大汗国,而钦察汗国就是其中之一。按理说这是成吉思汗分封给大儿子术赤的,所以有些人认为这是术赤建立的国家,不过说起来他只是打下了基础,真正建国的是他的儿子拔都。
钦察汗国是在术赤兀鲁思(封地)基础之上,在拔都西征之后建立起来的。没有拔都西征,就没有真正世界史意义上的钦察汗国。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1223年)结束之后,但是,端平三年(1236年)以前术赤兀鲁思的势力范围仍被限制在伏尔加河以东的钦察草原地区。
窝阔台即蒙古大汗汗位后,为完成其父遗愿,端平二年(1235年)召集忽里勒台,决定再次举行大规模西征,目标是钦察人、俄罗斯人、不刺儿人、马札儿人、巴失乞儿惕人、阿速人等民族之地区。西征军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前锋,各支宗王和各万户、千户、百户及十夫长等皆派其长子出征。端平三年(1236年)春,蒙古西征军首先抵达喀马河流域,彻底征服了不里阿耳人;其后,嘉熙元年(1237年)秋,蒙古军攻入罗斯,梁赞、科罗姆纳、莫斯科、符拉基米尔等重要城市先后陷落。
拔都
嘉熙四年(1240年)底,除诺夫哥罗德公国外的罗斯诸公国被蒙古军彻底征服。淳祐元年(1241年),蒙古军兵分两路,一路侵入波兰,一路由拔都率领,越过喀尔巴吁山脉,从韦列奇关进入匈牙利。该支军队在摩拉维亚受阻后,改道进入马札儿。拔都率蒙古军主力在穆希之战中击败匈牙利国王别洛四世所率的七万大军。是年秋,蒙古军主力驻营于多瑙河东岸,其游骑直至维也纳城附近,追击国王别洛之蒙古军至亚得里亚海沿岸。整个欧洲为之震惊。拔都西征对东欧等广大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西欧天主教地区亦为之震惊,但是,拔都西征完成了从额尔齐斯河至多瑙河流域地区的政治整合,拔都及其后裔利用钦察草原和罗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资源,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钦察汗国。从钦察汗国建立和拔都西征的过程可以看出,钦察汗国之领土是在术赤兀鲁思基础上形成,并且随着蒙古西征的成功而逐渐向西扩张。
但是,自从景定元年(1260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之间爆发了争夺蒙古大汗汗位的战争之后,蒙古帝国彻底分裂,钦察汗国的疆域和势力范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东部和东南部,原属钦察汗国的花刺子模和中亚草原部分地区为察合台和窝阔台后王占据。钦察汗国的势力被逐出河中地区。察合台汗阿鲁忽曾将玉龙杰赤占领,但是旋即被钦察汗国夺回,从此“金帐汗国的势力不再向东发展”。在正南部,谷儿只成为伊利汗国的属地气在高加索地区,钦察汗国的疆域“南部辖有克里木及北高加索直到打耳班为止”等地区,而南高加索地区始终为伊利汗国所控制。
在西部,钦察汗国的蒙古统治者极力向西方发展。钦察汗王秃剌不花和权臣那海曾多次率军向欧洲进攻,钦察汗国的影响遍及巴尔干国家和保加利亚等欧洲地区,但是它并没有统治这些地区,蒙古统治者“他们的活动仍局限于金帐汗国内部”。钦察汗国的建立,将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国家统治之下,使亚洲与蒙古元朝时期在政治地理上延伸至多瑙河流域。
虽然钦察汗国的疆域历经变迁,但是它始终牢固地控制着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广大地区。故而钦察汗国的建立,冲垮了从额尔齐斯河至多瑙河流域之间广阔地域内自然的和人为的障碍,使中西交通变得轻松和容易了许多。但是,钦察汗国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不仅仅决定于其广阔的疆域,钦察汗国对广阔国土的有效统治及其对外政策,对其时之中西交通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可汗与大汗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叫法,都是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可汗、大汗都是“合罕”。在蒙古语中是皇帝,大汗只能有一个,是全蒙古的共主。汗,在蒙古语中的国王,可以有多个,从海都开始,不仅孛儿只斤黄金家族,草原上也有过诸如札木合、王罕这样的汗。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浑、铁勒、高昌回鹘、铁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后流传到中亚、西亚的突厥系国家。
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史书称“可寒”,原意是“国王”。
可汗更接近于国王的意思,也就是商周时期的王的意思,突厥、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虽然不是分封,但是他们建立的国家往往都是松散的,是由一个个部落组成的,最高专统治者都是通过战争然后推举产生的。
成吉思汗,就是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实际上每个部落首领都可以称可汗,只是有个共同的可汗而已,从这个层面来说,可汗与属国王的地位等同。
他是成吉思汗的曾祖父,生活在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在海都蒙古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被尊为“全体蒙古人”的领袖,并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他与当时的金朝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成吉思汗之前留下了蒙古历史上的巨大辉煌。
在赫布贝尔汗时代,北亚和蒙古高原的部落纷争不断,一些氏族和部落组成了自己的部落联盟来巩固自己的权力。11世纪上半叶,蒙古人的首领,领海的首都,征服了强大的部分,河南省的扎莱尔部分。此后,“各地部落纷纷归之,受百姓欢迎。”统治者初期,蒙古各氏族、部落结成大联盟,推举海都长子的孙子赫布贝勒为“蒙古部落之一的首领”,统治黑芒霍勒。你尊敬的名字不会让人流汗。此后,蒙古***正式使用可汗。
由于统治者竭尽全力要征服南方的宋朝,没有时间回望蒙古高原,这就给了蒙古各部喘息的机会和发展的机会。蒙古部落越来越强大,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自从赫布贝尔被选为蒙古大汗后,他带领人民开拓疆域,实力与日俱增。他建立了早期的蒙古吾鲁思,史称祖元帝。这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在布赫汗勒的领导下,蒙古各部形成了大规模的团结,并形成了一些氏族和部落联盟。161年,金朝在给宋高宗的公文中说:“蒙古和北方的鞑靼人保存得很好,有几十万人。”可见蒙古各部的实力和地盘是巨大的。
赫布里汉的事迹记载在《蒙古秘史》和《历史文集》。当时人口众多,在蒙古高原各部的声望很高。统治者得知消息后,派使者前往蒙古,邀请赫布汗进入朝鲜。如果不喜欢可汗,就带几个人和你一起坐车进入统治者的首都,这样可以亲自探听统治者的虚实。金主为了博取草原霸主的芳心,命仆从从府库中取出大量金银财宝,送给乐和可汗,并答应他归还。如果乐和可汗表示感谢,他会赶回蒙古。可汗离开后,大臣徐金国说,可汗有邪恶的意图,不应该轻易释放。金师傅听了谗言,立即派人去追赶他们,但他拒绝回去。之后,统治者派使者到蒙古,这些人被赫布里汗杀死。此后,金朝与蒙古的关系恶化。10多年来,金朝数次出兵征讨蒙古,均以金朝彻底失败告终。
第一批征服蒙古的游牧民族开始于1135年的冬天。金接掌蒙古叛乱,派重兵与之作战,但被蒙古人击退。139年,金兵第二次征服蒙古,派千女召胡沙率领大军征服蒙古。金兵突入蒙古。他没有让单于带领他的部队避开埋伏在山里的金兵主力。他没有攻击城墙。游牧民冲向空中。时间长了,粮食用完了,人被困住了,部队被送回来了。他们在出国时相遇。他取得胜利后,继续进行战争准备,以防止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征服。143年,蒙古游牧民族的第三次进攻彻底失败。金第四次派重兵征服蒙古,以失败告终。
146年8月,金主第五次将英雄黄书兀术从松南线调回朝鲜。他奉命率领八万精锐部队从中原打到蒙古,在那里打了几十场仗。147年3月,他不得不与蒙古媾和,切断西平以北的27个团,进入蒙古,每年为蒙古提供充足的牛羊和粮食,被封为“布尔汗”蒙古王。
赫布贝尔汗生前指定其安巴子女来自太极武学部,为蒙古可汗第二代。我家孩子说,可汗初期,蒙古还是老样子。为了保证大后方的安全,统治者总是对蒙古人采取分、挤、杀的政策。在金世宗实行“减员”的残酷政策,每三年派兵到蒙古剿灭,迫使蒙古每年都要进贡大量物品。“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引发了蒙古与周边部落、民族的冲突。蒙古高原上的部落、民族利用奖励、封闭、分裂、疏远部落、民族的政策,各行其是,成为敌人,互相攻击、互相残杀,消耗自己的力量。
布赫汗有七个儿子。我巴哈伊可汗被钉在木驴背上的统治者杀死后,蒙古部落联盟在南河的霍纳黑主之地召开了全体大会,选举了合部鲁汗的第四子为蒙古第三代可汗。为了报死仇,他突然想刺可汗,攻打金人,而高垒来的金人士兵坚持下来,多次进攻却未能截断金人,并攻打塔塔的儿子。
161年,徐金国和塔塔的联盟在玉湖地区打败了蒙古人。从此蒙古衰落,部落战争连年不断,蒙古高原再次陷入混乱和分裂。
出身于蒙古草原的贵族家庭,但幼年时父亲被杀,于是他走上了一条复仇之路。
事实上,人生在世,至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生而竞争,人们通过组建家庭来取得竞争的优势。在人的潜意识里,当自己的亲人被杀害、财富被剥夺,必然想去追讨损失,这在古代社会很普遍。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铁木真为何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而铁木真在踏上这样一条路后开始了他个人的崛起。他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部落,终于在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成了蒙古大汗。在克鲁伦湖畔召开的一次蒙古大会上,他被冠以“成吉思汗”的尊号,意为“拥有海洋四方”,蒙古族伟大的组织者和统一者。
完成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并没有停止扩张步伐,继续向四方拓展,一直到公元1227年去世时,他已经征服了中亚大陆腹地,为一个广阔的欧亚大帝国奠定基础。
公元1226年,西夏的背信弃义,让成吉思汗十分恼火,他决定灭掉西夏。蒙古铁骑一路势如破竹,西夏处于崩溃的边缘。不过就在蒙古和西夏的最后的关键时刻,伟大的成吉思汗突然病倒,不久就去世了。
一代天骄,英雄陨落,草原雄鹰似乎鸣叫,大漠的蓝天似乎不再湛蓝,都在默送这位英雄。关于成吉思汗的死亡,正史记载语焉不详,寥寥数字。
《元史》上记载:“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
“不豫”,也就是生病,身体不舒服的意思,是什么病呢?怎么得病的呢?并没有记载清楚,相较之古代其他帝王死因记载十分详尽,这就引起了猜疑,死因成谜,至今众说纷纭,目前存在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得的是痛风病,痛风病而死。
据《世界征服史》上载:“成吉思汗从西方返回他的东方老营后,他就讨伐唐兀(西夏)以遂他的夙愿,他把该地敌人的劣行肃清,把他们全部征服。这时他得了由不良气候引起的不治之症。成吉思汗的病情愈来愈厉害,他便与世长辞。”
这个跟正史记载比较一致,但也没说明得什么病,不过《蒙古黄金史》上却有确切的记载。
“可汗进军西夏,哈萨尔回宫请李氏汉人医治腿脚之痛风病,虽有好转,但浑身乏力,逐渐衰弱,于丙戌年冬天殡天。”
意思是在北还进军西夏的途中,成吉思汗患上了“痛风病”,经李氏汉人医治无效而殡天的。
《蒙古黄金史》是蒙古族的编年史,蒙古族学者罗卜藏丹津着,成书于明末清初,与《蒙古秘史》《蒙古源流》一同成为蒙古民族世界三大巨著之一,闻名于世。主要记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并登上汗位,以及其子孙统治蒙古的历史,是一部承上启下较为完整的古代蒙古史。
所以说这部史书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但“痛风病”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我们翻阅其它史书,并没有关于成吉思汗得痛风的记载,得不到史料的佐证。
痛风的说法很低,但下面这个说法可信度很高。
第二个原因是坠马跌伤,病发而亡。
据蒙古人自己撰编的《元朝秘史·卷十四》上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
“唐兀”刚才说了是“西夏”,“狗儿年”就是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这段的记载跟正史十分一致,成吉思汗当年的确是征讨西夏。
大冬天的,成吉思汗在一个叫阿尔石不合的地方打猎。不想他骑的一匹红沙马,却让一匹野马惊了,导致没有防备的成吉思汗坠落马下受伤,当夜就发起了高烧。所以当时诸将都建议班师回朝,但成吉思汗坚持战斗。次年,也就是公元1227年的秋天,所遭受落马旧伤复发并引起并发症,导致他的死亡。
这个说法目前是绝大多数正史采纳的说法,可信度极高,但有一个疑问是:为何一次坠马伤重成这样?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60多岁,大冬天的从马上摔下来,疼痛是很正常的,毕竟年纪大了,而且当时流血很多。
关于这段史料我们也可以找到其它佐证。当然,为了提高可信度,我们很有必要看看另外两个说法。
第三个说法是中箭而死。
这个说法是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上的记载,马可·波罗是13世纪的一个意大利商人,公元1275年到达中国,与元朝有过长达17年的交往。马可波罗说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由于他年事已高加之行军作战身心疲惫,最终毒发身亡西夏。
这说说法也存疑,成吉思汗中箭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晚年的成吉思汗基本不直接上战场,而是坐镇后方。
第四个说法是被西夏刺杀而亡。
西夏第七任君主李安全得知成吉思汗要来后,十分恐慌,他自知自己无力跟成吉思汗作对,于是改变以往依附金的策略,改为依附成吉思汗,还把自己的女儿献给了成吉思汗。实际上李安全此举除了联姻,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趁机刺杀成吉思汗。
而成吉思汗虽然得到了西夏公主,但雄心勃勃的他是不可能放弃对西夏的进攻的,所以,当这位公主得知成吉思汗依然要灭西夏后,于是为了保住西夏国,在夜间侍寝时乘机刺杀了他。
这种说法向来为坊间所流传,可信度不高,主要原因是西夏公主是如何藏住武器的呢?如何刺杀的呢?
综上所述,可以判定的是“刺杀说”不可信,极有可能是后人编造的野史;中箭而亡虽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不符合实际,而且就算中箭而亡,这有什么好隐瞒的?战死沙场不是对战神最好的归宿吗?
所以说,最可信的是坠马旧伤复发。也正是这个原因,正史不愿意记载,因为成吉思汗一生骑马四处征讨,却坠马而死,实在太尴尬,因此史书只好避而不谈,模糊处理。
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和他的妻子索鲁和铁尼有四个儿子,蒙哥是长子。也是继养父窝阔台之后继承汗位的蒙古部落首领。
公元1251年,平定了贵由残余势力的叛乱后,蒙古被氏族族人推举为大汗,从而充分揭示了蒙古军队南下入侵宋朝的历史。
据《元史》年的记载,蒙哥少年时期跟随养父窝阔台四处征战,直至完成蒙古部落统一大业。一路虽有挫折,但总体还是顺利的。只遭遇了一次伐宋大爷的败仗,却在贺州一个叫钓鱼城的小镇上遭遇了来自宋军的迎头痛击,苦战半年未果,这对于曾经的无敌一代天骄来说是奇耻大辱。为了迅速解决河州战事,蒙哥身先士卒,亲自在钓鱼城督战。不料被南宋大炮飞来的石头打死。临终之际,他说:若日后此城破,城内军民尽皆屠戮,不留一人。
可见蒙哥对这次一举灭宋的军事行动抱有很大的希望,失败后又是多么的不甘心。
但是,你仔细想想,蒙哥的死,对南宋汉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蒙古可汗虽然有很强的领导才能,但是性格刚愎自用。他本质上是蒙古保守主义者,他仍然奉行传统的游牧政策。如果蒙哥一举灭了南宋,他一定会为了统治而屠杀汉人。在这方面,元世祖的忽必烈要好得多。不可否认,忽必烈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推崇南朝文化的开明人士。与他的兄弟蒙哥相比,忽必烈更宽容,更会利用外来文化。因此,在钓鱼城守将投降后,忽必烈并没有按照哥哥的遗愿屠杀南宋军民,而是赦免了所有军民,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战争和流血,或多或少地纠正了元朝统治阶级的暴虐形象。
孟可汗哥哥为什么会死?
熟悉金庸武侠巨著《神雕侠侣》的读者,对蒙格汗一定不会陌生,蒙格汗是元朝著名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哥哥,也是与郭靖夫妇在襄阳城外苦战16年的老对手。但是襄阳城破的那一天,蒙哥可汗已经去世多年,没有机会见证大元帝国灭亡南宋,最终登基的那一天。
孟可汗哥哥的死因是什么?对于这一点,历代史家说法不一。虽然金庸在《神雕侠侣》给出了蒙哥被杨过飞石打死的解释,但毕竟没有相关证据,只能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
众所周知,《神雕侠侣》只是金庸老师根据南宋历史虚构的作品。不过杨过在历史上确实是有原型的。据说是金庸老师根据南宋末年元初名将张珏的形象加工而成的。
宝佑六年,新蒙古大汗蒙哥率数十万大军南侵,年横扫长江中下游,中原富庶之地。大军到了贺州,想在钓鱼城与南宋军队展开激战。
此时,正在等待休息的南宋军民早已囤积粮草,准备与蒙古军队决一死战。
消息传来,原本决心速战速决的蒙哥顿时感到十分不安,于是赶紧与本部召开紧急战前会议,商讨如何尽快拿下钓鱼城。
但钓鱼城之战旷日持久,十几仗打了半年。同年七月,蒙哥突然死在城下,所有的追随者都很惊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南宋灭亡的命运被拖延了十几年。
据《元史》说,蒙哥的死是因为水土不服和生病
蒙哥是铁木真的小儿子拖雷的长子,也是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哥哥。根据《合州志》年的记载,蒙哥继承可汗的位置早于忽必烈,所以真正意义上,他应该是大元王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但是,为什么历史学家普遍认定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呢?原因一言难尽。
也就是说,他的前任汗窝阔台在去世之前,已经把蒙哥收为养子,有心培养他为接班人,将来继承汗位。萌哥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即位前,多次与养父窝阔台出征,战功卓著。曾在部落战争中活捉钦察首领八尺满,因其勇夺三军之冠而得到部落民众的广泛认可。
公元1251年,蒙哥以其母卢梭何铁妮的雷霆之势,迅速平定了贵由的部落叛乱,处死了贵由的遗孀,一向不听话的卧乌力海输皇后,最后被养大为大汗。在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蒙哥随即展开了征伐南宋的军事行动,率领三路大军南下征伐宋朝。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南侵失败,这个天下英雄就这样死在了战场上。
孟戈死后,汗位空空。对权力垂涎已久的四哥忽必烈和弟弟阿里布格展开了汗位高低的较量。转眼间,蒙古草原又开始冒烟了。直到五年后,忽必烈一举消灭了阿里不哥的党羽,这场旷日持久的汗位争夺战才告一段落。
1266年10月,元世祖忽必烈登基三年后,祠堂建成,并以此命名。忽必烈遂尊其弟蒙哥为宪宗,谥号桓苏。所以孟戈的帝王称号被追授了。严格来说,他活着的时候应该叫大汗。元朝在中原的第一个皇帝还是忽必烈。
说起蒸蒸日上的大元王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绝对是不得不提的人物。然而他的哥哥宪宗孟格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这个蒙哥无论是政治能力还是军事实力都不逊于他的四哥忽必烈。
创作较早,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普遍强调故事情节,所以即使在今天,作者依然印象深刻。讲的是南宋末年,蒙古蒙古可汗率军南侵宋朝的故事。途中被飞来的枪炮阻挡,身受重伤,不得不撤军。忽必烈在归途中遭到偷袭,逃入雪山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剧情曲折离奇,蒙哥以背负屈辱的英雄形象出现,而忽必烈在更大程度上被塑造成反派。且不说这是否符合真实历史,但是,就收视率而言,这部古装剧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更接近现代大片,是北京阳光盛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著名制作人、明星云集,前期火热的宣传工作已经注定这部电视剧一经推出就会受到热烈追捧。剧组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多伦等地实地拍摄,展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风光,视觉效果相当震撼。剧中高法塑造的蒙哥形象也是高大雄伟,还原了历史真实,值得一看。
萌哥一生有几个女人?
被称为“草原之鹰”的元宪宗蒙哥汗一生中有五个女人,相继成为王后。据历史文献《建元风云》记载,蒙哥汗称帝后,先后有五位皇后,其中第一任妻子呼都台最受尊敬,是一位非常贤惠的皇后。
苏代女王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她原是弘治初布德学禅的孙子。她是忙哥陈的女儿,在政治上给了蒙哥很多协助。所以蒙哥娶她后,夫妻二人非常恩爱。胡图爱她老公一辈子。在与蒙戈共同生活的那些年里,她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多次为蒙戈解决政治危机。可以说,在生活和政治上,胡图都付出了一个妻子对蒙哥的大爱。
宝四年后,杜太皇后病逝,临终前将丈夫托付给妹妹照顾。于是蒙哥遵从女王的意愿,娶了第一任女王的妹妹,并很快继位。
苏叶家世显赫,温柔美丽,智力超群,深得兄长宠爱。据说她新婚时,突然传来哥哥忽必烈要造反的消息,蒙哥为此非常苦恼。反复权衡利害关系后,他私下劝蒙哥不要轻信谣言。忽必烈汗一直爱他的兄弟,反叛他。肯定是有人造谣挑拨兄弟感情。萌哥应该主动去修复兄弟关系,而不是动不动就打。
这时候忽必烈把妻儿送去当人质,主动和哥哥修好。
至此真相大白,兄弟之间并无嫌隙。
直到忽必烈称帝,每次提到这位贤惠善良的嫂子,都忍不住夸奖她,说她哥哥能得到这种善良的帮助,真是天大的福气。
蒙宋之战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
蒙古汗,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大哥,是蒙古草原上有名的英雄。早在元世祖之前,他就是窝阔台之后蒙古部落的首领。据《天龙奇侠》年的记载,蒙古可汗骁勇善战,一生致力于元朝入主中原的大业。所以他用余生攻打宋朝,为忽必烈后来的占领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宝_六年,刚继位可汗的蒙哥急于建功,于是率领三路大军沿巴蜀地区一路南下,攻打南宋。此时,宋元之争已经白热化。蒙古军势如破竹,攻下四川以北大部分地区,战至贺州钓鱼城。遭到早已做好准备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战争一度进入胶着状态。
哥说,急召赵各部将领商讨对策,均告失败。这一仗,双方打了半年多。
蒙古侦察兵了解到,南宋军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囤积粮草,准备迎战蒙古军队。目前城内粮草充足,不怕打持久战。此外,蒙古人从沙漠远征南宋是一支疲惫的军队,而宋军则在等待休息。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只会对蒙古军更加不利。
想到这里,心急如焚的蒙哥决定亲自上阵,与渔门口守城的军民决一死战。
一瞬间,火炮轰鸣,杀声震天。在两军激战中,蒙戈不幸被炮火击中,最终因伤势过重死亡。也有说是被南宋的专家张爵所杀。真相是什么?很难核实。毕竟元朝的文献和南宋的史料不一样。
无论如何,蒙哥的结局不过是在他还没来得及征服之前,他的死延长了南宋十几年的寿命。
1251年初,蒙哥继位时43岁,他是继成吉思汗之后最杰出的蒙古大汗。他沉默寡言,生活节制,不讲求奢华,打猎是他唯一的乐趣。他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领袖和严厉公正的管理者,也是一位头脑冷静,处事理智的政治家。
他恢复了札撒和祖先的严厉戒律,并加强了行政管理,恢复了成吉思汗时的强力机器。在他的统治下,蒙古正在成为正规的大帝国。出于感恩,蒙哥让拔都独立统治了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地区。拔都去世后,他又恢复了蒙古世界的唯一君主的统治地位。
兀鲁思们认为他们有权享受免税权,或者是与中央政权的代理人一起分享国家的税收,这是不被蒙哥所允许的。
受信仰聂思托里教的母亲、克烈部公主唆鲁禾帖尼的影响,蒙哥也倾向于聂思托里教,他任命克烈部的聂思托里教教徒勃鲁合为丞相。同时,他也倾向于道教和佛教,并任命道士李志常和佛教国师那摩喇嘛为贴身随从。
1255年,蒙哥出席了佛教和道教在和林举行的辩论会。1256年,在哈拉和林宫中的一次佛教会议上,蒙哥将佛教喻为掌,将其他宗教喻为指。不管是聂思托里教还是道教或佛教,都是用来服务于这位大汗的统治的。为此,蒙哥特意任命海云和尚为佛教徒的首领,把同样献身于蒙古利益的人派到道士中去。
在蒙哥统治期间,法兰西路易九世派遣方济各会会士卢布鲁克出访蒙古。1253年5月7日,卢布鲁克从君士坦丁堡出发,于5月21到达苏达克城。进入钦察汗国境内后,他感觉自己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此时的俄罗斯草原在经历了蒙古人的洗劫之后,已经变成荒凉之地。
卢布鲁克描述了当时这些游牧民的生活:“他们居无定所,从多瑙河到远东的整个斯基泰人地区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酋长们根据其管辖人数的多少来确定管辖区域。游牧民们就像候鸟一样,每到冬天都要迁徙到温暖的南方。
他们用马拉着架在车上的毡帐,很像流动的村子。"此外,卢布鲁克还描述了这些游牧民的外貌:“男人在头顶剃光一小块,把头发梳成辫子,从两边下垂至耳部。”冬天,他们毛皮裹身,夏天,中原的丝绸则成了他们的最爱。发酵的马奶和葡萄酒是他们的主要饮品。
7月31日,在聂思托里教教徒科亚特的引见下,卢布鲁克拜见了拔都的儿子撒里达,二人就欧洲事务进行交流。随后,卢布鲁克离开撒里达营帐,在伏尔加河东岸受到钦察汗拔都的接见,拔都派他前往蒙古宫廷觐见蒙哥。经过艰难的跋山涉水后,卢布鲁克来到大汗蒙哥的斡耳朵。
1254年1月4日,卢布鲁克正式受到蒙哥的接见。他为此作了详细的记载:蒙古人带着我们进入帐殿,卷起挂在门前的毛毡走进去,我们唱起赞美诗。整个帐幕的内壁都被金色的布覆盖着。帐幕中央是一个小火炉,人们把树枝、苦艾草的根和牛粪放在里面生火。蒙哥端坐在一张小床上,他看上去大约45岁,中等才材,扁平鼻子,穿着一件光鲜的皮袍。他吩咐给我们斟上白葡萄酒般清澈甜润的米酒。
随后,他又命人拿来各种猎鹰,放在他的拳头上观赏了好一会儿。我们在一位聂思托里教教徒翻译的帮助下进行了交流。”卢布鲁克发现,在盛大的宫廷宴会时,聂思托里教教士率先入席,为大汗举杯祝福,其次才是穆斯林教士、佛教徒和道士。有时,蒙哥会亲自陪同信仰聂思托里教的妻子去教堂做礼拜。
1254年4月5日,卢布鲁克随朝廷人员前往哈拉和林。当年复活节,他获准参加在哈拉和林的聂思托里教教堂内举行的群众庆祝会,除此之外,哈拉和林城内还有12座塔和两个清真寺。卢布鲁克在做礼拜时有幸见到了阿里不哥,他是一位非常支持基督教的宗王。“他伸出手来,以主教的方式向我们画了十字的记号。
”卢布鲁克看到,在一次穆斯林和基督教教徒的争辩中,阿里不哥公开站在基督教徒一边。
1254年8月18日,卢布鲁克离开哈拉和林。他带着蒙哥给路易九世写的回信,信中写道:“这是长生天的命令。天上唯一的统治者是上帝,地上唯一的君主成吉思汗。
”蒙哥服从长生天的命令,并以他是 在人世间的代表一一“蒙古大汗的名义,要求法兰西国王承认是他的封臣。卢布鲁克花了两个月零六天的时间,从哈拉和林走到伏尔加河。
途中,他先后拜见了迁居新驻地萨莱的拔都、木干草原的波斯蒙军统帅那颜拜住、桃里寺的波斯民政官阿尔浑阿合。随后,他经纳希切万、埃尔津詹、开塞利和塞尔柱土耳其苏丹国的科尼亚,到达小亚美尼亚,在拉齐卡乘船前往塞浦路斯国。
卢布鲁克所走的路与前往蒙古朝觐大汗的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相交。海屯一世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外交家。他希望在蒙古的干预下,基督教能彻底打压伊斯兰教。为此,他于1253年到达卡尔斯城--驻波斯的蒙军统帅拜住的营地。之后又通过打耳班关,来到伏尔加河下游河畔拔都的汗帐中。
1254年9月13日,海屯一世到达哈拉和林附近蒙哥的斡耳朵,得到蒙哥的正式接见。
蒙哥热烈欢迎海屯一世这位忠实的藩王的到来,并赐其一份札儿里黑一一授权保护他的国家的诏书。该诏书上盖有蒙哥的御玺,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并给他一纸敕令,允许各地教堂拥有自治权。蒙哥似乎还向海屯一世承诺,他将派弟弟旭烈兀统率蒙古大军进攻巴格达,以消灭他们共同的敌人哈里发王朝,把圣地归还给基督教徒。
这年11月1日,备受荣宠的海屯一世踌躇满志地离开蒙古宫廷,经济木萨、阿力麻里、阿姆河和波斯,于次年7月回到西里西亚。
蒙哥当选大汗后,继续了窝阔台的远征事业。根据1253年斡难河源的库里勒台精神,他派弟弟旭烈兀去征讨波斯,之后进军叙利亚。而蒙哥和另一个弟弟忽必烈则再次挥师南侵中原。
在蒙古人看来,南宋朝廷软弱,君臣昏庸,要击败他们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汉水中下游的军事重镇襄阳和四川中部的成都,南宋军民与蒙军展开了一场激烈艰苦的持续性战争。
1239年,南宋军队收复襄阳。1241年,蒙军占领成都。中国南方地区的山脉河流纵横交错、城市人口密集,这让蒙军非常头疼,再加上他们对适应于南宋地区的围攻战这种战术比较陌生,所以他们在中国南方的战事进展缓慢。在此情况下,蒙哥把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中国事务上,把分散的蒙军全部集中起来。他命令忽必烈负责此事。
1251年,蒙哥让忽必烈统治被征服的中原地区,并把黄河故道与长江之间的地区和陇西封给他。为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忽必烈任用汉族学者姚枢为谋,让他教给自己基本的汉文学知识。在河南,忽必烈通过种种措施恢复被破坏的农业。
忽必烈在长江下游对宋朝发起正面进攻之前,依照蒙哥的命令,他先在侧面进行部署。
1252年10月,忽必烈和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从陕西路过四川进入云南,征服了由罗罗人(傣人)组成的南诏国。南诏王段兴智被允许继续保留王位,但其权力已由蒙古行政官执行。随后吐蕃也屈服在兀良哈台的铁蹄之下,被迫承认了蒙古的宗主权。1257年底,兀良哈台率军征服了定都河内的安南国,次年3月,安南王陈太宗被迫承认了蒙古的宗主权。
1258年9月,在蒙古举行的库里勒台上,蒙哥决定御驾征宋。10月,他率部众经陕西进入四川,在夺取保宁后全力进攻战略要塞合州,但未能成功。在围合州时、他不慎染上痢疾,于1259年8月11日不治身亡。此时,忽必烈正在围攻湖北的鄂州:从云南赶往广西的兀良哈台也在攻下桂林之后正准备进攻湖南长沙。蒙哥一死,北、西、南三面被围的南宋王朝有了短暂喘息的机会。急于赶回去争夺蒙古帝国继承权的忽必烈和宋朝重臣贾似道签订了停战协议--以长江作为两个帝国的共同边界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