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
研究物流成本的目的是将混入其他费用科目的物流成本全部抽取出来,使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潜藏的物流成本,以便降低成本。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为了能更好地研究物流成本,必须了解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从物流成本所处的领域来看,可将其分为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
(一)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
1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在我国,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是指在组织物品的购进、运输、保管、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货币表现。其基本构成主要有企业员工工资及福利费;支付给有关部门的服务费,如运杂费、邮电费等;经营过程中的合理消耗,如商品损耗、固定资产折旧等;支付的贷款利息和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管理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等。
2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的分类
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照成本的经济性质的不同划分,可将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分为生产性流通成本和纯粹性流通成本。生产性流通成本又称追加成本,是生产性成本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是为了使物品最终完成生产过程、便于消费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性流通成本要追加到产品的价值中去,是必要劳动的追加成本。纯粹性流通成本又称销售成本,是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组织产品交换而发生的成本。纯粹性流通成本同商品的交换行为有关,虽然不创造新的价值,但也是一种必要劳动,是物品价值实现过程所必不可少的。
(2)按成本与商品流转额的不同划分,可将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相对不变成本。可变成本或称直接成本,是指物流成本中随商品流转额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这种成本开支的多少与商品流转额的变化直接相关,即流转额增加,成本支出也随之增加。相对不变成本与商品的流转额没有直接关系,即流转额增加,成本支出不一定增加,即使增加也是很小的幅度。它受商品流转额增减变动的影响较小,开支的绝对金额相对固定,如员工工资、福利费和折旧费等。
(3)按成本发生的流转环节的不同划分,可将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分为进货成本、商品储存成本和销售成本。进货成本是指商品由供货单位到流通企业仓库所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以及损耗费、包装费、入库验收费和中转单位收取的成本。商品储存成本是指物流企业在商品保管过程中所发生的转库搬运、检验、挑选整理、维护保养、管理包装等方面的成本及商品的损耗费。销售成本是指流通企业从商品出库到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包装费、手续费和管理费等。
(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
1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生产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为了开展生产活动,生产企业必须进行有关生产要素的购进和产品的销售活动。另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生产企业还要返修产品和回收废物。因此,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输送、回收等方面的成本。它一般包括:采购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生产要素的采购费用,如运输费、差旅费等;产品的销售费用,如广告费、宣传费等;企业内部仓库的保管费、维护费等;有关设备、仓库的折旧费;贷款利息费;回收废弃物发生的运输、搬运等费用。
具象:具体存在于空间,而且能够感知的一种形状或形态
抽象;是一种存在的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有很多中认定中物体的产生当然它也会偏离真正视觉中的形态和意义
意象:它存在于人的心里或思想里的一种感知物体或事态但它不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东西
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
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
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
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类
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在
美术研究领域,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构成一对相关的概
念。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希腊
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级写实主义作
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被看作这类艺术的
典型代表。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
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
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类
艺术作品,至今它仍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艺术风格。欧
洲古代的模仿说,中国古代的应物象形说,L达·芬奇
等人的言论都是具象艺术有名的理论表述。
抽象艺术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
之处。一些美术样式,如书法、建筑等,其样式的特征
决定了它们在整体上是抽象的。一部分原始艺术作品和
绝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也属于抽象艺术。作为一种自觉
的艺术思潮,抽象艺术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美。大
部分现代主义美术流派都受到了这一运动的影响,如抽
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行动绘画等。
现代抽象艺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对自然对
象的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新组合;第二类完全舍弃
自然对象,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并因此被称为纯抽象。
第一类抽象艺术又包含了两种倾向:①如P塞尚、P克
利等艺术家往往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为依据,在创作中
削砍对象外观中被认为是次要与偶然的形式因素,使艺
术形象得以显示被认为是本质的原型。②另一些艺术家,
如C毕沙罗往往以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为依据,从其
自然外观中抽取艺术形象的模式。第二类抽象艺术同样
包含两种倾向:①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明显直接的情
感表现性质,因此被称为浪漫的、有机的或热的抽象艺
术,W康定斯基、J米罗的许多作品是这种创作倾向的
代表。②如KC马列维奇、P蒙德里安等艺术家在作品
中展现的是一些冷静、规则的几何构成,它们不包含直
接的情感表现意味,因此被称为古典的、几何的和冷的
抽象艺术。现代抽象艺术运动在整体上是对欧洲模拟自
然的传统的反叛,它对现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因素、具
象因素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后者建立在对形象、形象与
自然对象之关系的细致解剖之上,任何酷似对象的形象
也不可能不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
艺术之中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因素;同样,许多抽象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亦有与自然对象有着不同程度的联
系,包含着具象因素,上述第一类现代抽象艺术便是例证。
抽象艺术、具象艺术的概念是宏观的、直观的;抽象因
素、具象因素的概念是微观的、分析的。对于这两类不
同性质的概念的混淆,会导致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概念
的瓦解。
若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这一对概念放在丰富多采
的人类美术现象中,则可以看到,它们像是磁棒的两极,
许许多多艺术作品位于纯粹的抽象艺术与酷似自然物的
具象艺术之间。例如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彩陶的纹饰、
许多非洲部落的原始木雕与面具、欧洲中世纪的一些宗
教绘画以及部分中国的文人写意画。这类艺术作品或对
特定对象加以大胆变形和装饰化处理,或将不同对象的
局部特征进行适度的组合,将对象纳入抽象化的程式中
使之偏离原来的外观,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抽象因素与具
象因素相对合谐状态,使之难以简单地用这一对概念加
以划分。中国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妙在
似与不似之间”的言论,从创作过程与形象特征两个水
平上描述了传统中国艺术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无论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是人类美术史上长
久存在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两类不同
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
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它们各自拥有不可替
代的美学价值。
色彩是由于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之后,被吸收、反射或透射出来。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色彩是我们观察事物的第一认知,是最能触动我们感官的视觉元素,激发我们的联想,刺激我们的情绪。零基础系统学设计,第二堂课我推荐《色彩构成》,它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色彩构成是将两种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色彩构成探讨了色彩的各种构成规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创作设计中更好地把握色彩,利用色彩来表现创意和观念。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构成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色彩构成及其形式法则,可以以独特的视角认识世间万物的色彩,提升我们的色彩感觉、敏锐度和审美,并从美学的角度运用色彩。
色相: 色彩的相貌,表示某种颜色的名称,色相是色彩的第一要素,色相是由色彩的波长决定的,以红、橙、黄、绿、蓝、紫构成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我们通常口语叫颜色,色相是颜色的专业术语。
明度: 也叫“亮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在无彩色系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色环上最明亮的是**,最暗的是紫色。明度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纯度: 也叫饱和度,表示色彩的鲜艳程度。最为鲜艳、纯度最高的颜色称为“纯色”;纯度最低的颜色称为“无色”的灰色。日常中眼睛看到的色彩绝大多数是含灰色的,也就是不饱和的色相。因为纯度的变化,所以使世界上有更加丰富的色彩。
明度和纯度息息相关: 即颜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明度降低,纯度依然降低;在一个颜色中添加黑色,会使这个颜色趋于稳重;在一个颜色中添加白色,会使这个颜色趋于柔和,降低了鲜艳程度;得到纯度的方法,不单单只往里面加白色或黑色。如将红色的纯度降低:添加补色、添加灰色。
无彩色: 白色、黑色、灰色称为无彩色系,它们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
有彩色: 视知觉能感受到某种单色光特征的色彩都属于有彩色,如红、橙、黄、绿、青、蓝、紫,有明确的色相和纯度。
特别色: 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类色彩在使用时的效果不同于以上两种色彩,具有特殊性,被称为特别色,比如金色、银色、荧光色。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和印刷的发展,丰富设计师的表现方式和设计效果。
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色相环: 色相环是由色相的颜色依序排列成环状。分为6色相环,12色相环,24四色相环,36色相环等等,包含更多颜色种类的大色相环还包括48色相环,72色相环等等。12色相环顺序:红、橙、黄、黄绿、绿、青绿、青、靛、蓝、紫、品红、紫红、红。
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颜色越混合越亮的混色法,叫加法混色。如电视、电脑。
色料三原色: 红、黄、蓝。颜色越混合越暗的混色法,叫减法混色。三原色无法靠混合得到,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把三原色等量的进行混合,就可以得到三间色:橙色、绿色、紫色。是色相环的基础原色,如彩色打印机。
原色: 也称一次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是最基本的色彩,按照一定比例将原色混合,能产生其他颜色。
间色: 也称二次色,是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在伊顿的十二色相环中,橙色、紫色、绿色是间色,处于两种原色之间。
再间色: 也称三次色、复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在伊顿的十二色相环中,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是复色。凡是复色都含有三原色的成份,都呈灰性色。三原色的等量混合即呈中性灰色。三原色的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就能产生出千变万化的色彩。
同类色: 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系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系,称同类色。其他如**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一般色相间隔30°。
邻近色: 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一般色相间隔60°的色彩。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类似色: 在色相环上,色彩差异不大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一般色相间隔90°。
对比色: 色相环中,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20°的颜色互为对比色。搭配容易出效果但不好控制。
互补色: 色相环中,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80°的任一两色互为互补色。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烈的色彩组合,给人视觉刺激,并且产生不安定感。搭配不恰当,容易产生生硬、浮夸、急躁的效果。
冷暖色: 心理学上根据心理感觉,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棕)、冷色调(绿、青、蓝、紫)和中性色调(黑、灰、白)。在绘画、设计中,暖色调给人膨胀、迫近、温暖、兴奋之感,冷色调给人寒冷、收缩、开阔、凉爽、通透之感。成分复杂的颜色要根据具体组成和外观来决定。
色调:色调是指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波长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色调是颜色的重要的特征,它决定了颜色本质的根本特征。色调不是指颜色的性质,而是指一幅作品色彩外观基本倾向的概括评价。在色相、明度、纯度这三个要素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某种色调。通常可以从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对比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色调是进行设计时,组合搭配颜色最重要的概念。色调的控制,能更加有效的把握色彩表达的感情。
色彩构成中的色调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从色彩的 色相倾向 有:
红色调: 有兴奋、华丽、刺激之感;
绿色调: 有柔顺、平静、典雅之感;
蓝色调: 有深邃、幽雅、清澈之感;
从色彩的 明度倾向 有:
明清色调: 在纯色中混合“白色”形成的色调,有明朗、清新、轻柔之感;
中明色调: 在纯色中混合“灰色”形成的色调,有含蓄、稳重、明确之感;
暗清色调: 在纯色中混合“黑色”形成的色调,有深沉、凝重、神秘之感;
从色彩的 纯度倾向 有:
高纯色调: 有兴奋、华丽、活泼之感;
中纯色调: 有浑厚、凝重、丰富之感;
低纯色调: 有稳重、朴素、含蓄之感;
从彩色的 冷暖倾向 有:
冷色调: 有文静、理性、透明之感;
暖色调: 有热烈、活泼、浑厚之感;
中性色调: 有介于冷暖色凋之间之感;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合产生新的色彩,叫做色彩混合。色彩混合包括: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
加色混合: 也叫色光混合,将不同的色光混合到一起,产生新的色光,混合后的色光亮度会提高,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如显示器、电视机等。
减色混合: 也叫色料混合,色料不同,吸收色光的波长与亮度的能力也不同。色料混合之后形成的新色料,一般都能增强吸光的能力,削弱反光的亮度。其特点是混合后明度、颜料的混合,最后趋向黑灰色,所得亮度为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中性混合: 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当对比达到最大值时,我们称之为直径对比或极地对比。在摄影中,色彩对比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黑白灰对比,空间效果和空间混合等的对比。
色相对比: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对比,正是这一对比,确立了色彩存在的价值,有了色相,色彩的其它一系列对比才得以展开。根据色相差别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弱对比、中对比、强对比。较弱的色相对比具有柔和的优点,但也有单调、乏力的缺点;较强的色相对比具有饱满、丰富的优点,但也容易产生杂乱的感觉。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色相对比包括原色对比、间色对比、补色对比、邻近色对比、类似色对比、冷暖色对比等。
明度对比: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明度对比是拉开色彩层次的有效手段。利用明度对比,可以充分表现色彩的层次感、立体感和空间关系。在明度对比中,最好的方法是把颜色划分为三个大的明度基调,即高调、中调、低调,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搭配。根据色彩明度的高低,分别传达了不同的视觉感受:高明度:轻快、纯洁、淡雅之感;中明度:含蓄、稳重、明确之感;低明度:浑厚、沉重、压抑之感,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当其中任何一个高明度和低明度的颜色相配合时,可产生强烈、醒目、明快的感觉,当颜色为黑和白或黄和紫时,其对比效果最强烈。
纯度对比: 将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因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鲜艳的颜色更鲜艳,浑浊的颜色更浑浊的色彩对比现象,称为色彩的纯度对比。同一种颜色,色彩的纯度越高,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越鲜艳。在颜色中加入灰色之后,颜色的纯度会降低,随着灰色的增多,颜色会向着灰色逐渐偏移,变得毫无生气。我们可以通过混入灰色或黑色使原色的纯度降低,但后者也同时会降低明度。色彩纯度的降低,通俗地说表现为由鲜艳到黯淡。纯度是色彩鲜艳度的判断标准,纯度最高的色彩就是原色,随着纯度的降低,色彩就会变暗、变淡。柠檬黄的纯度是比较高的,当加入一点红色之后就变成橙色,因而柠檬黄和橙色就形成了纯度上的对比。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纯度对比。在色彩设计中,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一般:纯度低的颜色面积大于纯度高的颜色面积,如果这种比例颠倒过来的话,即让纯度高的颜色为主要色,纯度低的为点缀色,其效果往往使人感到压抑。
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感觉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冷暖本来是人对外部温度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人看到红橙黄感到温暖,看到蓝紫绿感到寒冷。而蓝色和橙色是色彩冷暖的两极。暖色系:黄、黄橙、橙、红、红橙、红紫等,暖色给人以前进感。冷色系: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等,冷色给人以后退感。
色彩调和,是指将颜色协调地组合搭配起来,使人觉得美、感觉心情舒畅。色彩调和是色彩构成中的重要环节,掌握好各种调和的构成法则,缩小、缓解某些色彩的过量、对立和差异,理清画面的主次关系,保持色调的和谐统一,才能显示出色彩构成的表现力,把握色彩表达的技巧,归根到底在于协调好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在色彩构成中,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因为色彩的组合总会存在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对比,而调和又是与对比共存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
我们观看色彩时,除了直接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外,在思维方面也可能产生对生活经验,环境事物的联想,进而左右我们的心理情绪,这种反应称为色彩的心理感觉。
冷暖感
暖色:当我们看到红色、橙色、**等暖色后,会联想到火、太阳、血等,心理会感觉温暖、热烈、积极、亲和。冷色:当我们看到绿色、蓝色等冷色后,会联想到草地、雪、海洋、蓝天等,心理会感觉寒冷、平静、冷漠、消极。
进退感
同一背景、面积相同的物体,由于其色彩的不同有些有突出向前的感觉,有的则给人后退深远的感觉。当两种同形同面积的不同色彩在相同无彩系的背景衬托下,我们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如红色与蓝色在白背景的衬托下,红色比蓝色感觉离我们近,而且比蓝色大;白色与黑色在灰背景的衬托下,白色比黑色感觉离我们近,而且比黑色大;高纯度的红色与低纯度的红色在白背景的衬托下,高纯度的红色比低纯度的红色感觉离我们近,而且比低纯度的红色大。
大的我们称前进色、膨胀色;小的称后退色、收缩色。其结果暖色前进、膨胀,冷色后退、收缩。从明度上讲,明度高前进、膨胀,低的后退、收缩。纯度高的前进、膨胀,低的后退、收缩。
轻重、软硬感
色彩能使人看起来有轻重感,一般来说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同样明度的情况下,一般暖色比冷色感觉较轻。
兴奋与沉静感
不同的色彩刺激,使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射,能使人感觉鼓舞的色彩称积极兴奋的色彩。而反之,使人消沉或感伤的色彩称之为消极的沉静色彩。影响感情最历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色相方面,偏红、橙的暖色系具有兴奋感,偏蓝、青的冷色系具有沉静感;纯度方面,纯度高的色系具有兴奋感,纯度低的色系具有沉静感;明度方面,明度高的色系具有兴奋感,明度低的色系具有沉静感。
爽朗与阴郁感
暖色较有爽朗感,冷色则偏阴郁感;无彩色中的白色具有爽朗感,黑色则具有阴郁性;纯度高的色彩具有爽朗感,纯度低的色彩有阴郁感;明度高的色彩具有爽朗感,明度低的色彩则有阴郁感。
华丽与朴素感
有的色彩给人以华美、高贵的感觉,如:白色、金色、银色等;有的色彩给人以朴素、雅致的感觉,如:灰色、蓝色、绿色等。一般纯度高的色彩华丽,纯度低的色彩朴素;明亮的色彩华丽,灰暗的色彩朴素。色彩的华丽、朴素感与色彩的三要素都有关,以色相关系为最大,其次是纯度与明度。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也与色彩组合有关,运用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以补色组合为最华丽。为了增加色彩的华丽感,金、银色的运用最为常见,所谓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宫殿色彩,昂贵的金、银装饰是比较常见。
色彩本身只是一种物理现象,无所谓情感,人之所以能够感知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世界中,会产生色彩联想,并在心里引发情绪。
红色: 当我们看到红色时会联想到:火、血、太阳、红旗、辣椒;在心里会产生的感情有:热情、活力、热烈、喜庆、危险、兴奋、精神充沛、愤怒、攻击性。使人兴奋、引人注目,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最能引起情结活动的颜色,也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颜色,它勾画着人生的悲喜剧。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 。
橙色: 又称桔色, 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给人的印象有:温暖、欢快、活泼、友好、警告。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
**: **有着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给人的印象有:华丽、灿烂、单纯、光明、活泼、希望、辉煌。在工业用色上,**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因而称之为安全色。是一种可以唤起人们注意的颜色(如果与黑色组合起来,提醒效果更加明显);人(特别是孩子)需要关爱的时候,会想到**;可以带给我们解决问题的动力。
绿色: 绿色是大自然草木的颜色,给人的印象有:自然、新鲜、和平、生命、安全、年轻、成长。在交通信号中又象征着前进与安全。具有镇静的效果,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还可以缓解压抑的情绪,减轻头痛,使眼睛得到休息,调节人的情感。
蓝色: 让人最直接的联想是天空和大海,给人的印象有:整洁、冷静、理智、稳定、沉思、智慧、精确、诚意。可以稳定情绪,使血压下降,使人注意力集中,有催眠和抑制食欲的作用。
紫色: 给人的印象有:浪漫、优雅、神秘、高贵、妖艳、娇柔。在西方希腊时代,紫色作为国王的服装色使用,表示着尊贵。紫色系在欧洲流传很广,其华丽、高贵的特性别具一格。优雅、华丽的紫色系,可提高周遭的气氛;而在正式的场合或宴会中,也属于非常引人注目的颜色。
白色: 当看到白色时会联想到雪、纸、白兔等,给人的印象有:纯粹、纯洁、神圣、干净、无暇、真实、警惕心、失败、孤独、冰冷。象征真理、光芒、贞节、清白和快乐,给人以明快清新的感觉。白色是光反射率最高的颜色;是使物体看起来最轻的颜色;穿白色衣服显得更加年轻、漂亮。
灰色: 给人的印象有:平凡、随意、宽容、苍老。
黑色: 给人的印象有:神秘、严肃、恐怖、死亡、沉重、空虚、绝望,有精神压抑感,不吉利、恶、强、寂静、尖锐。一直以来人类对黑暗有所敬畏,所以黑色有庄重肃穆感。黑色具有吸光的性质,使物体看起来最重。
在色彩的情感表现中,色相决定了情感的基调,明度确定强度,纯度确定态度。纯度越高,态度越积极,纯度越低,态度越消极。
形态构成作为一门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旨在加强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一般分为3部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空间构成。从传统形态构成课程多年的教学内容来看,无论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机械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形态构成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几乎都是通过抽象的点、线、面、体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训练的步骤也是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思维模式过渡。这种形态构成教学模式从20世纪引入我国建筑教育开始到现在,曾经对我国设计类教学中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因为专业特色或专业侧重点不同,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以建筑学专业为例。以前,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是与本系视觉传达专业同堂上课,师资相同,讲授的课件内容和方法也都是传统沿袭下来的。但渐渐发现,传统的形态构成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仅适应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因为该专业过多的是注重平面设计或二维空间的抽象设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感觉形态构成课程纯粹的点、线、面学习很抽象,形态构成课的内容与建筑设计没有直接的关联。特别是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有点脱离实际。学生渐渐对形态构成课程失去了兴趣和学习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形态构成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构成课的过程中觉察它与今后建筑设计课的紧密联系,又如何突出构成教学的建筑学专业特色,成为我们探索建筑学专业形态构成课程改革的初衷。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简介
平面构成一词的出现及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的确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平面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已为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类所应用,平面构 平面构成作品(1)
成与其他应用设计的学科一样,都是为了完善与创造更赋予现代感的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平面构成以一个全新的造型观念,给艺术设计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高科技的融入,大大的拓展了设计艺术的视觉审美领域,丰富了设计的思维及表现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图案不光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曾有一时,大有取代传统基础图案之势,传统基础图案岌岌可危,的确,平面构成的出现也不得不让人对固守已久的传统进行反思。 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并且它已成功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不能不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
编辑本段认识
新生事物总是蕴藏强大的生命力的,但传统的东西也有它存在的价值。人们的认识和观念也经历几波几折,从基础图案课程在课题上悄然隐退,到重新回到课堂,又经历不断改革调整,逐渐打破设计基础课程的传统的模式,一改以往较单一封闭为现在多元而开放的局面。在基础图案课程与平面构成并存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实际,许多院校都开设了由图案课程延伸开来的如:黑白图案、装饰图案、装饰画、图形创意等等系列课程。实践结果证明,平面构成和图案(这里的图案涵盖了上面所述的非平面构成的系列课程)各具优势,它们具共性之处又相互区别。因各自优势的特点而不能相互取代,因而也就有了共存的基础。从教学结果的终端,受教育者————学生来看,经历构成和图案等系列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可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训练多种思维方法,拓展创作视野和创作手法,更好的服务社会。
编辑本段含义
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其含义是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并赋予其视觉化的、力学化的观念。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空间与矛盾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 平面构成作品(2)
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等领域。 传统的图案造型艺术,从其含义及其特征看,引用中国工艺美术家雷圭元的解释“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统称”。狭义的讲,图案也可称为装饰纹样。可见图案与平面构成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平面构成完全摒弃实用性目的,如功能、材料、工艺等等因素,形态相对也就离具象较远,而塑造纯粹形式感的视觉画面。而图案则一开始既与实用功能挂钩。在艺术表现上相对有一定的制约性。平面构成是高科技的产物,其涉及的知识结构方面,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开放而多元,尤其在素材方面,涉及广阔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传统图案相对封闭,内容到形式均有一定制约性。虽然也讲究形式感,具有一定的抽象因素,但却是建立在具象基础之上的。其具体、生动、感人的特征使之独具魅力。
编辑本段审美
基于以上认识,从视觉心理上看,平面构成与图案也就形成了在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知及情感体验上之不同。 心理学家认为,艺术家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始终体验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美感。平面构成以其特有的视觉形态和构成方式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其形态的抽象性特征和产生不同视觉引导作用的构成形式,组成严谨而赋有节奏律动之感的画面,营造一种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象之美。如平面构成中的重复、近似构成形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秩序,而渐变、发射、对比、空间等构成形式则常表现出一种炫目的视幻美感。平面构成的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的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体验。图案的相 平面构成作品(3)
对制约性,使其题材相对具象,形式规范,但这种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抽象,展现的却是一种生动的感性之美。不言而喻,图案的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带有明显的感性特征的。
编辑本段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平面构成的骨架:规律性,半规律性,无规律性,单一骨架,复合骨架,无作用骨架,有作用骨架 种类: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 。
形象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
点的构成形式
(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 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 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 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线的构成形式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面的构成形式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编辑本段形式
基本格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重复形式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 平面构成作品(4)
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近似形式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骨格与基本形变化不大的构成形式,称为近似构成。近似构成的骨格可以是重复或是分条错开,但近似主要是以基本形的近似变化来体现的。基本形的近似变化,可以用填格式,也可用两个基本形的相加或相减而取得。
渐变形式
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骨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渐变构成。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变动骨格的水平线、垂直线的疏密比例取得渐变效果;一是通过基本形的有秩序、有规律、循序的无限变动(如迁移、方向、大小、位置等变动)而取得渐变效果。此外,渐变基本形还可以不受自然规律限制从甲渐变成乙,从乙再变为丙,例如将河里的游鱼渐变成空中的飞鸟,将三角渐变成圆等。
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发射形式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格线和基本形呈发射状的构成形式,称为发射构成。此种类的构成,是骨格线和基本形用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以及几种发射形式相叠而组成的。其中,发射状骨格可以不纳入基本形而单独组成发射构成;发射状基本形也可以不纳人发射骨格而自行组成较大单元的发射构成;此外,还可以在发射骨格中依一定规律相间填色而组成发射构成。 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格
空间形式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特异构成形式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密集构成
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包括预置形密集与无定形密集两种。预置形密集是依靠在画面上预先安置的骨格线或中心点组织基本形的密集与扩散,即以数量相当多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来,而从密集又逐渐散开来。无定形的密集,不预置点与线,而是靠画面的均衡,即通过密集基本形与空间、虚实等产生的轻度对比来进行构成。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
对比构成
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称为对比构成。此种构成不以骨格线而仅依靠基本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的对比,以及重心、空间、有与无、虚与实的关系元素的对比,给人以强烈、鲜明的感觉。
肌理构成
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此种构成多利用照相制版技术,也可用描绘、喷洒、熏炙、擦刮、拼贴、渍染、印拓等等多种手段求得。 肌理构成
编辑本段肌理
视觉特征
肌理在平面的视觉形式上体现为“面”形态的一种平滑感与粗糙感。在自然界里,肌理指的是物体表面的质感和纹理感。人、动物、植物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都 有不同形式的肌理,肌理的自然形式反映了世间万物在自然中的存在方式。松树的粗糙的树皮、人类的肌肤与巨大海洋动物蓝鲸光滑的皮肤显示了不同肌理与生命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的环境。人造物的表面处理除了视觉上的美感外,还有重要的一面就是肌理具有超出审美的使用功能。干旱的大地表面上,开裂的泥土所形成的肌理反映了严重缺水的自然现象;流线型的造型及其光滑的表面是为提高速度而设计的;二飞机表面铆钉所形成的肌理,汽车轮胎表面的肌理,大地表皮植被所形成的肌理,虽然各有视觉审美的属性,有的也经过人为的设计和处理,但丝毫也不能掩盖肌理的使用功能。与实际的物体的肌理不同,在平面构成中,对肌理的研究侧重于肌理形式本身的研究,侧重于视觉上的感受,侧重于视觉肌理的形成及构成方式。对肌理的研究有助于视觉效果的表现和设计意图的表达。 肌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它让我们仅仅从“一看”就能感受到面的质感和纹理感。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和应用肌理的特征和属性,就使平面构成有了更多的视觉语言和表达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表面的处理除了明暗关系、色彩关系外,如果再加上肌理关系的处理就从手法和视觉上丰富了平面设计。肌理特殊的视觉感受也是其它视觉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构成形式
视觉肌理: 视觉肌理是肌理在视觉上造成的一种视觉感受。在平面构成中,视觉肌理指的是规则或不规则形态以较小的尺度经过群化或密集化处理成面的形态后所体现的 视觉形式。视觉肌理表现为视觉上的质感,它不具备触觉上的质地感。对视觉肌理而言,视觉上的粗糙感并不意味着触摸时也具有粗糙感。这就是视觉肌理与 触觉肌理的区别。 视觉上的细腻感、粗糙感、质地感、纹理感等都是视觉肌理的具体表现。视觉肌理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物体表面的真实可触摸的立体化的肌理表现为平面上可视的形态,就构成视觉肌理;2、把较小的尺度单位形态进行群化处理或密集化处理就可构成平面的视觉肌理。 触觉肌理: 触觉肌理是相对视觉肌理而言的,触觉肌理指的是触摸时所感受的细腻感、粗糙感、质地感、或纹理感。触觉肌理也许是可见的,也许是不可见的。 在平面构成中,触摸肌理的制作必须对设计的平面进行超出或低于设计平面的纹理上的处理,如印刷时对印刷平面的压印处理在手感上就可造成肌理感。纸张表面的质地也表现为平面触觉肌理。为了保持平面性,触觉肌理的厚度不能太大。太大则具有较强的体感而失去平面的性质和特征。
制作方法和技法
(1)凹凸法 在纸的表面以一定的力度进行刮、刻、压、印等不同的处理,在平整的表面做成轻微的凹凸起伏,就可形成触觉肌理,如果在触觉肌理上施再以不同的色彩就形成有触觉的视觉肌理。 (2)漂浮法 用吸水性较好的纸吸附漂浮在水面的色彩、油迹、墨汁等能够浮于水面的物质,形成一种具有流动感、偶然性很强的视觉肌理。 (3)撕贴法 利用不同纸的质感和柔韧度,将纸按照一定的想象撕成某种形态,在拼贴到平面上形成具有视觉感和触摸感的肌理。 (4)堆描法 利用色彩原料自身的厚度,将设计好的色彩依据单位形群化得原理堆积成某种肌理,形成堆积描画的视觉和触觉肌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