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云苍狗。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3、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4、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5、既生瑜,何生亮。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6、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这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现多用来赞扬或激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小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1
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7、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8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
9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10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1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3、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6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8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19、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创建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20北伐战争的目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2长征胜利的原因——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持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2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28中国***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2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30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31中国***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2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了抗战后和平与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
33渡江战役的目标——歼灭一切-,解放全国人民
3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35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2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夏 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 文化 的灿烂时期。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3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一)提出:2012年11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基本内涵:国家富强(前提)、民族振兴(核心)、人民幸福(根本)。
(三)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四)“两个一百年”: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二)影响:是新形势下中国***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一)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二)应对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影响: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小总结相关 文章 :
★ 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 2020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整理
★ 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中考历史复习
★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
★ 初中核心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华
高中政治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里酝酿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中国历史十五讲》这本书重点突出,内容和间节明晰,深入浅出,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能让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却也不会觉得乏味。
此书从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为第一讲,讲述了中国的古史,从黄帝炎帝的传说时代,从而引发多源的文明和多元的文明,并发展了原始的农耕经济,促进文明进步。
这也是文明的开始,从而就是源源不断的中国历史的继续和发展。
依照朝代的顺序,接着讲到了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的更替,讲出了朝代的形成和更替,讲到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秦朝的兴亡,并对此引发思考。
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兴衰,更好地了解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
在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古代的交通以及文化的传播,还有中国古代的外来文明。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上对文明传播的重视和取得的成就。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对民族关系也采取了一些方针。
书中讲述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并讲到中国大一统之后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提出了民族关系中的问题。
这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融合,更好地认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
书中不仅提到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也有政治层面的,经济层面的,科技方面的。
我们没有办法亲身体会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璀璨光芒。
当然少不了的还有我们中国的近代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曲折历程。
从而我们能全面看到中国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虽然这本书只有十五讲,但是融合了中国历史上的精华,让我们能用最少的精力去了解最多的信息。
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事件,中国的历史不能用三言两语来描述,我们不能亲眼看到过去的时代带来的辉煌和成就,但是我们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中国历史的辉煌成就。
也看到中国历史得以传承的价值。
中国的历史并不是仅仅以数字取胜,而是中国历史中蕴含的各种不可磨灭的价值,让中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得以进步和发展。
这本书也很好地将中国历史的价值告诉了我们,让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怀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和中国历史给人们的启发。
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是所有中国人的历史。
高二的历史学科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去重点理解的呢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 高二历史 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总结 :中国 传统 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1、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趋于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时期,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变法图强,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原来属于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中国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诸子百家的及其思想主张。儒家作为百家中的一家,不断完善、发展、吸收其他学派的进步内容,与时俱进,最终脱颖而出。了解百家思想,有一个比较。
诸子百家
儒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孔子(思想核心“仁”“礼”)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 教育 家。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仁”,即要求统治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指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要符合“礼”。“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逐步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在学生学的方面,他要求学生(1)学而时习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当仁不让于师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孟子:继承发展孔子学说。把孔子“仁”学说(道德伦理范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孔子“仁”的思想用来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道德伦理范围。"仁政"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民贵君轻(重民、民本思想);性善论;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坚持自然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基本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的愿望,但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提高政治地位的要求,“尚力”“节用”分别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和愿望。
道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老子
哲学思想核心是“道”,否定天命的绝对权威;对立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政治思想是主张无为而治,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老子哲学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得;主张"无为而治",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感到无能为力,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比老子更消极。
"齐物",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反映没落贵族完全丧失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逍遥"的人生态度,反映了没落阶级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
法家:韩非子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兵家
春秋时期:孙子及《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孙膑及《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吴起。
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诸子百家中,儒家思想经过不断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成果
(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是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正式提出的,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三民主义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它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 口号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伯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它与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推动了国民革命。但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2)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贯穿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建国后的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特点:①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是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底,是我国全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的阶段;1992年1月到1997年9月,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阶段。邓小平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改革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内容。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4)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 经验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仪均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国***十六大召开,江泽民在 报告 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了更加深人的阐述,并将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章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世界史重大战事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战争--(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2)经过: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精选,欢迎大家查阅。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篇1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板书设计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3轮船和火车的发明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篇2
基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
“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篇3
一、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音乐与影视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4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和“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19、20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各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19、20世纪音乐与影视艺术发展的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问题探究等,锻炼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主要的音乐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难点
19、20世纪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各流派特点。
五、教学方法
过渡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表格归纳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
课程伊始,我会与学生互动,询问同学们周末都有哪些休闲娱乐活动引出音乐、**和电视。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拉近了大家日常生活和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好的投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首先引领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19世纪世界历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引发学生对19世纪音乐发展背景的思考。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业革命、殖民国家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19世纪音乐的发展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讲浪漫主义音乐时,我会多媒体出示《浪漫主义音乐概况》表格,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表格进行补充完善。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就能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紧接着我会多媒体展示一组《天鹅湖》剧照,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简单向学生介绍民族乐派。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顾,能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性;表格的运用,能够使零散的知识更具系统性,方便学生的记忆。
2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首先,展示20世纪世界音乐发展变化的相关史料,学生阅读思考发展变化的原因。其次,介绍现代主义音乐,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填写表格的形式进行。最后,学生依据课前准备的当代音乐发展的相关资料,就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及走向繁荣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我进行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形式,把音乐发展各流派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既简单实用,又突出了这一重点知识。史料的运用,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这一部分知识点的线索脉络较为清晰,且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愿望较为强烈。因此在这一部分我完全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充分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我只在必要时刻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着重理清影视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有极高的参与性,更容易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新知。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互相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音乐。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达到课虽下,趣仍浓的特点。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篇5
一、内容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
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
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
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__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__,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历史的精华就是历史的经验,人类的经验是需要累积的,没人知道第七种外的颜色(红澄黄绿青蓝紫),没人知道除五种味道外的其他味道(酸甜苦辣咸),这就是经验,以经验为已知,才能开拓未知的世界,历史使人进步,历史可以明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