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道体:先天道体乃是注定成圣的存在。经脉强度、身体各方面的指标都与比常人高很多,几乎达到完美的境界。相当于“完美进化体”,“先天道体”只是传说。
先天功是道家无上的修真炼气的修仙法诀,由上古十二金仙之一的“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赤松子所创,后被全真教的创教祖师:王重阳因缘际会而得到,先天功无为而作,夺天地之精华,能吸取天地宇宙自然的力量,聚先天三宝:元气、元神、元精合于一身,炼虚合道,无穷无尽,激发出无穷无尽的潜能,先天功修炼至高深处可返后天为先天,练成太古洪荒时的太古人族的先天道体,能白日飞升成仙成神长生不老不死不灭。
第三十六章 佯病重 诈赚曹爽
前 情
遗锦囊轻诛魏延
孔明临终前,遗一锦囊与杨仪,密嘱曰魏延必有异志,他日临阵对敌之时,方可开拆。次日,杨仪令魏延起兵断后,以探其心。魏延果然不肯。于是杨仪、姜维扶了灵柩,依遗令徐徐退兵而去。魏延大怒,拔寨先回,烧断栈道,阻遏归路;一面捏奏天子,诬杨仪造反。后主探明魏延反情,令先用好言抚慰。杨仪一面表奏魏延反情,一面星夜引军望槎山崎岖小道抄进。杨仪令先锋何平搦战。两阵对圆,何平扬鞭指川兵曰:“汝等军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可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众军闻言,大喊一声,散去大半。魏延纵马怒战,何平诈败而走。魏延回马,见众军溃散,止遏不住;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魏延谓马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遂收聚残军,商议投魏。马岱劝其不如自图霸业。魏延大喜,遂同马岱耀武扬威,风拥来取南郑。杨仪急取锦囊来看,题曰:“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姜维大喜,即先引兵出城列阵。杨仪拆开锦囊视之,大喜,轻骑而出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魏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马岱出其不意,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原来此乃孔明临终与马岱所约。杨仪扶灵柩到成都,后主加杨仪为中军师,而加蒋琬为丞相。杨仪自恃功高,口出怨言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 后主闻奏,大怒,先欲斩之,后贬为民。杨仪羞惭,自刎而死。
名段品读
佯病重 诈赚曹爽
(孔明病故,三国各不兴兵。魏主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尉,总督军马。又大兴土木,令选天下巧匠,民夫三十余万,广造殿阁楼池,极其华丽。民力疲困,怨声不绝。又降旨起土木于芳林园,使公卿皆负土树木。又仿武帝长寿之术,令拆取武帝之铜人。铜人在长安梁柏台铜柱上,手捧一承露金盘。那台高二十丈,铜柱圆十围。五千人连绳引索,旋环去取。忽然台倾柱倒,压死千余人。少傅杨阜上表谏诤,曰:夏桀作璇室、象廊,商纣为倾宫、鹿台,丧其社稷;楚灵王筑章华,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殃及其子,二世而灭;请以为深诫,度百姓之财力,免危亡之祸。魏主不省,又广选天下美女入园。皇后毛氏,先年最相恩爱。魏主宠郭夫人,每日取乐,月余不出宫阙,且禁左右不许使皇后知。毛后失宠,心中烦恼。一日,毛后妒笑魏主前日其乐不浅。魏主大怒,喝令尽斩前日侍奉诸人;又赐死毛后,立郭为皇后。朝臣莫敢谏者:)
却说魏主在宫中,夜至三更,忽然一阵阴风,吹灭灯光,只见毛皇后引数十个宫人哭至座前索命。睿因此得病。曹睿封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曹睿病渐危,急令使持节诏司马懿还朝。懿受命,径到许昌,入见魏主。睿曰:“朕惟恐不得见卿;今日得见,死无恨矣。”懿顿首奏曰:“臣在途中,闻陛下圣体不安,恨不肋生两翼,飞至阙下。今日得睹龙颜,臣之幸也。”睿宣太子曹芳,大将军曹爽,侍中刘放、孙资等,皆至御榻之前。睿执司马懿之手曰:“昔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偏邦尚然如此,何况大国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岁,不堪掌理社稷。幸太尉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无负朕心!”又唤芳曰:“仲达与朕一体,尔宜敬礼之。”遂命懿携芳近前。芳抱懿颈不放。睿曰:“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言讫,潸然泪下。懿顿首流涕。魏主昏沉,口不能言,只以手指太子,须臾而卒;在位十三年,寿三十六岁,时魏景初三年春正月下旬也。
当下司马懿、曹爽,扶太子曹芳即皇帝位。芳字兰卿,乃睿乞养之子,秘在宫中,人莫知其所由来。于是曹芳谥睿为明帝,葬于高平陵;尊郭皇后为皇太后;改元正始元年。司马懿与曹爽辅政。爽事懿甚谨,一应大事,必先启知。爽字昭伯,自幼出入宫中,明帝见爽谨慎,甚是爱敬。爽门下有客五百人,内有五人以浮华相尚:一是何晏,字平叔;一是邓飏,字玄茂,乃邓禹之后;一是李胜,字公昭;一是丁谧,字彦靖;一是毕轨,字昭先。又有大司农桓范字元则,颇有智谋,人多称为智囊。此数人皆爽所信任。
何晏告爽曰:“主公大权,不可委托他人,恐生后患。爽曰:“司马公与我同受先帝托孤之命,安忍背之?”晏曰:“昔日先公与仲达破蜀兵之时,累受此人之气,因而致死。主公如何不察也?”爽猛然省悟,遂与多官计议停当,入奏魏主曹芳曰:“司马懿功高德重,可加为太傅。”芳从之,自是兵权皆归于爽。爽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任其出入禁宫。又用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此五人日夜与爽议事。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司马懿推病不出,二子亦皆退职闲居。爽每日与何晏等饮酒作乐:凡用衣服器皿,与朝廷无异;各处进贡玩好珍奇之物,先取上等者入己,然后进宫,佳人美女,充满府院。黄门张当,谄事曹爽,私选先帝侍妾七八人,送入府中;爽又选善歌舞良家子女三四十人,为家乐。又建重楼画阁,造金银器皿,用巧匠数百人,昼夜工作。却说何晏闻平原管辂明数术,请与论《易》。时邓飏在座,问辂曰:“君自谓善《易》而语不及《易》中词义,何也?”辂曰:“夫善《易》者,不言《易》也。”晏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因谓辂曰:“试为我卜一卦:可至三公否?”又问:“连梦青蝇数十,来集鼻上,此是何兆?”辂曰:“元、恺辅舜,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谦恭,享有多福。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求福之道。且鼻者,山也;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今青蝇臭恶而集焉。位峻者颠,可不惧乎?愿君侯裒多益寡,非礼勿履:然后三公可至,青蝇可驱也。”邓飏怒曰:“此老生之常谈耳!”辂曰:“老生者见不生,常谈者见不谈。”遂拂袖而去。二人大笑曰:“真狂士也!”辂到家,与舅言之。舅大惊曰:“何、邓二人,威权甚重,汝奈何犯之?”辂曰:“吾与死人语,何所畏耶!”舅问其故。辂曰:“邓飏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之相。何晏视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之相。二人早晚必有杀身之祸,何足畏也!”其舅大骂辂为狂子而去。
却说曹爽尝与何晏、邓飏等畋猎。其弟曹羲谏曰:“兄威权太甚,而好出外游猎,倘为人所算,悔之无及。”爽叱曰:“兵权在吾手中,何惧之有!”司农桓范亦谏,不听。时魏主曹芳,改正始十年为嘉平元年。曹爽一向专权,不知仲达虚实,适魏主除李胜为荆州刺史,即令李胜往辞仲达,就探消息。胜径到太傅府中,早有门吏报入。司马懿谓二子曰:“此乃曹爽使来探吾病之虚实也。”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请李胜入府。胜至床前拜曰:“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病重。今天子命某为荆州刺吏,特来拜辞。”懿佯答曰:“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胜曰:“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懿笑曰:“你方从并州来?”胜曰:“汉上荆州耳。懿大笑曰:“你从荆州来也!”胜曰:“太傅如何病得这等了?”左右曰:“太傅耳聋。”胜曰:“乞纸笔一用。”左右取纸笔与胜。胜写毕,呈上,懿看之,笑曰:“吾病的耳聋了。此去保重。”言讫,以手指口。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李胜拜辞仲达,回见曹爽,细言其事。爽大喜曰:“此老若死,吾无忧矣!”司马懿见李胜去了,遂起身谓二子曰:“李胜此去,回报消息,曹爽必不忌我矣。只待他出城畋猎之时,方可图之。”不一日,曹爽请魏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大小官僚,皆随驾出城。爽引三弟,并心腹人何晏等,及御林军护驾正行,司农桓范叩马谏曰:“主公总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变,如之奈何?”爽以鞭指而叱之曰:“谁敢为变!再勿乱言!”当日,司马懿见爽出城,心中大喜,即起旧日手下破敌之人,并家将数十,引二子上马,径来谋杀曹爽。
后 续
欺魏主政归司马
司马懿见曹爽兄弟随魏主出城畋猎,大喜,即令先据军营,再闭城门,意欲造反。不料司农桓范闻讯,携大司马之印,闯出城去。司马懿见事泄,大惊,急遣人去安抚曹爽,说只欲削其兄弟兵权,别无他意。桓范劝曹爽万不可自投死地,今身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应?不如请魏主幸许都,调外兵以讨司马懿。曹爽惶恐流涕,意不能决。是夜,曹爽狐疑不定,拔剑叹思,自昏流泪到晓。桓范入帐催之。曹爽掷剑而叹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 桓范出帐,哭骂曹爽兄弟真豚犊。曹爽等回城,司马懿令用大锁锁其私宅,令居民八百人围守;不久以造反之罪,皆押斩灭族。魏主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令父子三人同领国事。夏侯氏乃曹爽姻亲。司马懿又来赚夏侯霸,夏侯霸无奈造反,战败降蜀。是年秋,姜维同夏侯霸计议伐魏,袭取不成,兵败牛头山,折兵数万而回。108后来,司马懿染病而亡。孙权、陆逊、诸葛瑾皆亡,东吴太傅诸葛恪遂立太子孙亮为帝。司马师见孙亮幼懦,急遣兵三十万来征。诸葛恪一边领兵拒敌,一边发书求蜀汉相助。诸葛恪治军不当,大败而归,甚羞惭,托病不朝。又恐人议论,遂先搜求众官将过失,轻则发遣边方,重则斩首示众。于是官僚悚惧。皇族孙峻与吴主孙亮等设席相召,暗伏武士,就席间杀了诸葛恪。109姜维得东吴书,起兵二十万,二伐曹魏。司马昭领命拒敌,杀败姜维,班师还朝,与兄司马师专制朝权,群臣莫敢不服。魏主曹芳每见其入朝,战栗不已,如针刺背。一日,曹芳设朝,司马师带剑上殿。群臣奏事,司马师俱自剖断,并不启奏曹芳。少时朝退,昂然下殿,乘车出内,前遮后拥,不下数千人马。曹芳退入后殿,同皇丈张缉等三人至密室商议,写了血诏,令奉诏讨逆。不料司马师引人带剑而来,搜出血诏,令将三人腰斩于市,灭其三族。司马师又直入后宫,叱左右将张皇后捉出绞死。次日,司马师大会群臣,废曹芳,另立曹髦为新君。司马师威风日盛,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
一章一得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大象无形,大音声希。(司马懿)
1精英挑战:这个每日任务非常重要建议首要完成。精英挑战任务可以用任务刷新符刷新,建议刷到三星或两星任务再领取,这样可以获得玉佩卷轴、阵法卷轴、传奇币宝箱等重要道具。传奇宝箱的达成条件可以在下面的经验任务进行中顺带达成。
2经验任务:在**员处领取,可重复完成12次,每完成一次便可以获得十倍经验券。
3试炼任务:在试炼伏魔殿领取,共有四种任务,分别是:金刚神体、血魔神体、玉佩试炼、阵法试炼,通过日常精英挑战可以获得入场券,金刚神体、血魔神体入场券可以在商城购买。
通过金刚试炼可以获得金刚之精提升金刚神体,大幅度提高防御力。
通过血魔试炼可以获得血魔精华提升血魔圣体,大幅度提高生命值。
玉佩试炼、阵法试炼可以获得玉佩碎片与阵法之灵,用于升级玉佩与阵法。
4 新人打不过boss或强不到boss也没有关系,在首领挑战中可以选择个人boss用副本券进入,每个等级的boss每天可以挑战两次,击杀便可获得高级装备哦。
5勇闯天关:40级解锁任务,每天有三次三星通过次数,可获得丰厚的奖励。从比奇天关第16关开始三星通关可获得特殊装备—斗笠的碎片,十个碎片便可合成斗笠。
6地图挂机练级
幻境是开服玩家在做完日常之后获取经验与装备的主要途径。幻境3和幻境8地图较小,boss刷新频率较高是最合适的挂机地点,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攻击力来选择单刷或组队。后期玩家可以选择圣域幻境5。挂机时可以在商城购买幻境时间(双倍经验、双倍掉落)、会员卡、小精灵等道具增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本理论
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者[1],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
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二)修真门派
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称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称文始派。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少阳派。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我,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的说法。另有元、明间张三丰真人,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
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阴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阴阳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
(三)修真方法
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入门之法
静功之道
1、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又称“子午决”,两手抱诀这时,左手食指和拇指画圆,右手拇指放在圆内,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从拇指方向看,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道家没有男女之分。
2、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观光”的方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叫“回光”;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调息”。因此此入所讲的静功修炼法,古人又称为“回光调息”。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齐收来’是也”。
回光之法,还有另外的含义。是在观光之后,还要将此光照入下丹田,进一步再去做炼气的功夫,这个须要和筑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纳结合炼习,在吐纳法中再作论述。
3、静功止念法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四)修真典籍
自太古以降,修真渐由追求长生演变为冀望成仙飞升,作为修真理论的典籍也逐渐由质朴而趋于玄幻,明清之世更近于志怪者言。大略而论,下述典籍或可作为当时修真理论的代表作:
1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大学、中庸、抱朴子(内外篇)、清静经、心印妙经
2破迷正道歌、敲爻歌、百字碑、大道歌、灵源大道歌、青天歌、永嘉证道歌、阴符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入药镜
3张三丰全集、黄元吉文集、古书隐楼藏书、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指玄篇、大丹直指、悟真篇、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
初学者看看田诚阳的《中华道家修炼学》
道教的一个习惯就是“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另唐宋两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统论述,此处不便列举。
修真,从字面解释就是通过修行求得真我,但现在都被人给误解成什么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行,不断找出自身的不足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修真。自己都还不能了解透自己还谈什么成仙成佛。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
也有修炼其他的,比如说剑仙。剑仙之道,修炼肺宫金气 ,再转入离宫,玄火锻炼九天神剑 。直到离宫”剑芒”铸就,然后内聚五行真气,外采天真地灵,外炼仙剑,诛敌于千里之外。可惜实在难修,我相信修炼此道,必能惊天地,泣鬼神。
(五)修真地址
道家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盖竹山,仙磕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屿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三皇井 ,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悔山,长在山,中条山,茭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莫寻山,金城山,云山,北邙山,卢山,东海山。
道家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罗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十括苍山洞。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霍桐山洞,东岳泰山洞,南岳衡山洞,西岳华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峨嵋山洞,庐山洞,四明山洞,会稽山洞,太白山洞,西山洞,小沩山洞,火氓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华盖山洞,盖竹山洞,都峤山洞,白石山洞,岣嵝山洞,九嶷山洞,洞阳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 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钟山洞,良常山洞,紫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华山洞
修仙者按照境界划分,分为下境界、中境界以及上境界三大阶段。下境界:炼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中境界:炼虚、合体、大乘三层,上境界:渡劫《凡人修仙传》妄语。
[编辑本段]二、古今修真概论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全部修持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今之气功,只在修真过程的初级范畴之中。气功一词,早见于晋朝许逊所著之《宗教净明录》里记载的《气功阐微》篇。因其词义狭窄,并未被广泛采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气功补辑》一章。气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采用最多的是武术界。解放后、自五十年代刘贵珍先生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面世后,气功二字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虽各家学说均对之加以阐述丰富,但仍觉其含义狭窄,无法包容修真的庞大体系。
气在我们祖先的眼中,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宇宙间、时空中,万物生化的根本,是一种基本物质。《黄帝内经•素问》篇云:“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蓄育,气终而象变。”万物的化生、生长、繁殖、消亡,都是气贯穿始终,气乃万物的基础和根本。“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中医学中的气化论将气的概念分得更为详细,例如,先天气、后天气、营气、卫气、宗气、经络气、脏腑气、元气、混元气、真气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运用的这一基本物质实乃先天中的升华物质——元炁。古人为了区别一般之气与修待之炁的区别,特以“气”“炁”相分别,以区别其二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真气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后天水谷、天地之气的精华。简单地以气代之,实难概括也。
气这一物质,在不同修持阶段,其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异,只是肉眼难以观察而已。在“气”达一层次,其密度低质量不高;在“炁”的层次,其密度、浓度、质量大大提高,表现出光的性质,稍加注意肉眼亦可能观察到。在更高的层次,其光的性质就越明显,呈五色态;更高者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人仙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数,其实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闻强识面炫,自生小法旁门,不免于疾病、死亡,还犹伪称尸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闻大道。以旁门小法,易为见功,而俗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堂奥、节序而入于泉下。呜呼!
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极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坚固,而共得长久。
http://baikebaiducom/view/20215htmfr=topic#1_1
我记得是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在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写的一本奏疏《酒色财气疏》引发的,然后万历气不过,就找来申时行等打算惩罚雒于仁。应该是以下文字: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九 万历十八年正月甲辰朔
上御毓德宫召辅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入见于西室,御榻东向,时行等西向跪,至词贺,元旦新春又以不瞻睹天颜,叩头候起居。
上曰:“朕之疾已痼矣。”时行等对曰:“皇上春秋鼎盛,神气充盈,但能加意调摄,自然勿药有喜,不必过虑。”
上曰:“朕昨年为心肝二经之火时常举发,头目眩晕,胸膈胀满,近调理稍,可又为雒于仁奏本肆口妄言,触起朕怒,以致肝火复发,至今未愈。”时行等奏:“圣躬关系最重,无知小臣,狂戆轻率,不足以动圣意。”
上以雒于仁本手授时行云:“先生每看这本,说朕酒色财气,试为朕一评。”时行方展疏,未及对。上遽云:“他说朕好酒,谁人不饮酒?若酒后持刀舞剑非帝王举动,岂有是事?又说朕好色,偏宠贵妃郑氏。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他必相随,朝夕间小心侍奉勤劳。如恭妃王氏,他有长子,朕著他调护照管,母子相依,所以不能朝夕侍奉,何尝有偏?他说朕贪财,因受张鲸贿赂,所以用他。昨年李沂也这等说。朕为天子,富有四海,天下之财皆朕之财,朕若贪张鲸之财,何不抄没了他?又说朕尚气,古云少时戒之在色,壮时戒之在斗,斗即是气,朕岂不知?但人孰无气?且如先生每也有童仆家人,难道更不责治?如今内侍宫人等或有触犯及失误差使的,也曾杖责,然亦有疾疫死者,如何说都是杖死?先生每将这本去票拟重处。”时行等对曰:“此无知小臣,误听道路之言,轻率渎奏。”
上曰:“他还是出位沽名!”时行等对曰:“他既沽名,皇上若重处之,适成其名,反损皇上圣德。唯容不较,乃见圣德之盛。”复以其疏缴置御前。
上沉吟答曰:“这也说的是,到不事损了朕德,却损了朕度。”时行等对曰:“圣上圣度如天地,何所不容?”
上复取其疏,再授时行使详阅之。时行稍阅大意,上连语曰:“朕气他不过,必须重处!”时行云:“此本原是轻信讹传,若票拟处分,传之四方,反以为实。臣等愚见,皇上宜照旧留中为是,容臣等载之史书,传之万世,使万世颂皇上为尧舜之君。”复以其疏送御前。
上复云:“如何设法处他?”时行等云:“此本既不可发出,亦无他法处之。还望皇上宽宥臣等,传语本寺堂官使之去任可也。”上首肯,天颜稍和:“因先生每是亲近之臣,朕有举动先生每还知道些,安有是事?”时行对曰:“九重深邃,宫闱秘密,臣等也不能详知。何况疏远小臣?”
上曰:“人臣事君,该知道理。如今没个尊卑,上下信口胡说。先年御史党杰也曾数落我,我也容了。如今雒于仁亦然,因不曾惩创,所以如此。”时行等曰:“人臣进言,虽出忠爱,然须从容和婉,臣等常时惟事体不得不言者,方敢陈奏,臣等岂敢不与皇上同心?如此小臣,臣等亦岂敢回护?只是以圣德圣躬为重。”
上曰:“先生每尚知尊卑上下,他每小臣却这等放肆!近来只见议论纷纷,以正为邪,以邪为正,一本论的还未及览,又有一本辩的,使朕应接不暇。朕如今张灯后看字,不甚分明,如何能一一遍览?这等殊不成个朝纲。先生每为朕股肱,也要做个张主。时行等对曰:“臣等才薄望轻,因鉴人前覆辙,一应事体,上则禀皇上之独断,下则付外廷之公论,所以不敢擅自主张。”
上曰:“不然,朕就是心,先生每是股肱,心非股肱安能运动?朕既委任,先生每有何畏避?还要替朕主张?任劳任怨不要推诿。”时行等叩头谢曰:“皇上以腹心股肱优待臣等,臣等敢不尽心图报?任劳任怨,四字臣等当书之座右,朝夕服膺。”
语毕,时行复进曰:“皇上近来进药否?”上曰:“朕日每进药二次。”时行等云:“皇上须慎重拣选良药。”
上曰:“医书朕也常看,脉理朕都知道。”时行等云:“皇上宜以保养圣躬为重,清心寡欲戒怒平情,圣体自然康豫矣。”时行等又云:“臣等久不瞻睹天颜,今日幸蒙宣召刍荛之见,敢不一一倾吐近来。皇上朝讲稀疏,外廷日切悬望。今圣体常欲静摄,臣等亦不敢数数烦劳起居,但一月之间或三四次间一临朝,亦足以慰群情之瞻仰。”
上曰:“朕疾愈岂不欲出?即如祖宗庙祀大典也要亲行,圣母生身大恩,也要时常定省。只是腰痛脚软,行走不便。”时行等又云:“册立东宫系宗社大计,望皇上蚤定。”
上曰:“朕知之。朕无嫡子,长幼自有定序。郑妃再三陈请,恐外间有疑,但长子犹弱,欲俟其壮健,使出就外才放心。”时行等又云:“皇长子年已九龄,蒙养豫教正在今日,宜令出阁读书。”
上曰:“人资性不同,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也要生来自然聪明,安能一一教训?”时行等对曰:“资禀赋于天,学问成于人,虽有睿哲之资,未有不教而能成者。须及时豫教,乃能成德。”
上曰:“朕已知之,先生每回阁去罢。”仍命各赐酒饭,时行等叩头谢,遂出去宫门数十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