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绎思」推理的演绎法
演绎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李时珍在研究药物过程中,非常注重「绎思」推理,其与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颇相一致。
如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名医注解皆随文附会。「时珍常绎思之,似有一得,与昔人所解不同云。」他认为:「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是证虽属太阳,实为肺经受邪。在此前提下,他推断为伤寒无论是表实还是表虚,都是由肺之功能失调所致,进而得出一个新的观点:「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刑,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认为发现了「千古未发之秘旨」(卷十五·麻黄条)。麻黄桂枝羌防等皆属于风药,李东垣不但常用其治疗风邪表证,而且还用其发越郁火,或用其升散胜湿。时珍曾治「一锦衣夏月饮酒达旦,并水泄数日不止」,认为「此因内食生冷茶水过杂,抑遏阳气在下,水盛土衰,《素问》所谓久风成殆泄也,法当升之扬之,遂以小续命汤投之,一服而愈」。肺与大肠相表里,此用小续命汤,其中麻桂等发散肺经风邪,同时也起到升散胜脾湿之效,故可治大肠泄泻。所以李时珍谓麻黄能发散肺经郁火,桂枝能理脾救肺,其说是可取的。
又如,狂证因痰火、蓄血所致,李时珍根据《苏鹗杜阳编》载:范纯佑女丧夫发狂,闭之室中,夜断窗棂,登桃树上食桃花几尽。及旦,家人接下,自是遂愈也。珍按:此亦惊怒伤肝,痰夹败血,遂致发狂。偶得桃花利痰饮,散滞血之功,与张仲景治积热发狂用承气汤,蓄血发狂用桃仁承气汤之意相同。故李时珍在主治条件下指出桃花具有「利宿水痰饮积滞治疯狂」之功用(卷二十九·果部·桃仁)。
这种「绎思」推理的思维方法为发明药物功用在《本草纲目》中得到合理应用。
以「用」证「体」的论证法
李时珍说:「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次以主治,录功也;次以发明,疏义也;次以附方,著用也。或欲去方,是有体无用矣」。此论说明,李时珍通过搜罗百氏,在阐述了每味药物的主治功能之后,强调必须附以单方或复方,以证明其功能是确切可靠的。假若将附方删去,则其功能的临床可靠性便难以令人置信了。可见,他这里强调的以「用」证「体」,实属逻辑学的论证方法,这是一项复杂、艰巨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一般来说,李时珍在每味药物的主治条下,收录了《本经》、《别录》等明以前本草及有关医家对该药物主治的论述,为证实其可靠性,李时珍便尽可能地将明以前有关方书的与该药相关的单方或复方附之于后,亦有他自己所搜集的《濒湖集简方》。
如人参一味,所主治病症颇多,其附方亦达63方之多(卷十二上·草部·人参)。特别是有关时珍自己所总结的主治病症,则是必有所据。即如时珍谓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其附方便有7个,治嗽血、吐血、下血、衄血、齿衄、尿血等,其中与黄芪合用者2方,与大枣合用者1方(凡例),旨在益气摄血,说明人参治男妇气虚失血是有效的。后世亦多验案,证实了时珍这一经验(论点)的可重复性(正确性)。
又如绿豆在主治条下引了《开宝本草》「生研绞汁服,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等,但附方缺如,时珍乃于发明项下疏义说:「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并举《东夷志》载:「有人服附子酒多,颈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卷二十四·谷部绿豆)。此实起著附方一样的作用,论证了绿豆解草木毒的可靠性。
《本草纲目》凡有药物主治,而在李时珍尚未搜罗到有关附方,则缺如,留待后人再于临床验证。以「用」证「体」,这是《本草纲目》胜过前人本草书的一大特色。由于李时珍这种老实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论证方法,才使《本草纲目》的论述有很强的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其中蕴藏着许多精华,有待于我们去发掘。
从《本草纲目》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内容看,记有《庄子》、《荀子》等蕴含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逻辑思想的著作。其他如墨者的「援」,属于一种类比法;「推」属归纳法;「效」属演绎法(《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等等。这些逻辑思维方法在李时珍的药物学研究过程中被广泛采用。
军规一:审时度势––读懂宏观再考研
解读:
谋定而后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谋从何来对考研来说,首先要对宏观环境了如指掌,再决定是否考研、考什么学校以及什么专业的研。
每一条宏观的政策,都会影响每一位卑微的社会个体。以“考学硕还是考专硕”这一问题为例,从2009年国家大力发展专硕学位教育,到2014年,专硕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9万人,达到68万人,专硕从遇冷到受追捧不过5年时间。到2015年,专硕与学硕招生比例持平后将不再上升。一边是专硕越发受社会、考生认可,一边是招生人数即将封顶,可以预见,专硕的录取门槛将会上调,竞争很快将变得激烈,“考不上学硕就报专硕”的好日子很快会一去不返。
对每个考研人来说,2015年,很可能是专硕“易考”的末班车。这便是宏观政策影响个体的佐证。
需要读懂的宏观,不仅包括考研政策,还有行业的发展态势。在“找一份好工作”就是考研最大动力的今天,行业活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你考不考研,考什么专业,读哪所学校。以报考机械类专业的考生为例,上一轮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全球经济疲软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影响越发显现,市场持续低迷,反弹乏力,企业人才招聘策略总体呈现紧缩状态,对大学生的需求缩减再细分到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行业,呈现出陆上“日出”海上“雨”的冷热需求不均的景象。
如果打算报考机械类专业,不了解这些,你心里能踏实
军规二:有虞者胜––提前一年准备,提升考研成功率
解读:
有虞者胜源于《孙子兵法》中的“以虞待不虞者胜”,意为有准备的军队与无准备的军队作战会取得胜利。
考研提前一年备考,会太久吗时间管理法则告诉我们,用12个月准备一次考试,不赶早也不赶晚,是最黄金的备考时间。
如果你有足足12个月来备考,至少你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占据主动:
1考生不仅可以提早准备英语、专业课等科目,还能充分了解专业及目标院校,并有充足的时间供考生调整报考目标。尤其是对于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目标院校的信息收集需要耗费一定经历,打好提前量至关重要。
2可制定4段灵活的复习计划:(1)基础计划(2)提升计划(3)巩固计划(4)冲刺计划。显然,少任何一段计划,都可能让你的考研陷入被动。
3可以让你自如应对来自情绪波动、计划调整、大四实习,以及类似于“家里突然有事”这样的突发事件给你复习带来的影响。
军规三:动而不迷––考研要有“明确且自信”的理由
解读:
古代动兵打仗,讲究的是“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意为懂得用兵打仗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策略措施能变化多端而不会穷竭。动而不迷就是要求考研人,在备考的过程中不要常常困惑,纠结,要给考研一个充分的理由。
明确,意味着你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考研理由自信,意味着不管任何人对你冷嘲热讽,横加阻拦,你仍坚信你考研动机是正确的。考研有明确而自信的理由,是为了让你在日后少些麻烦。
减少择校择专业的麻烦:动机决定行动。没有明确而自信的理由,就容易在择校择专业过程中发生误差––当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时,还希望能一选一个准,希望你之前人品攒得够够的。
减少复习备考的麻烦:当不那么明确、坚定的考研理由遇上挫折––漫长的复习时间、做到世界末日也做不完的习题、刻板无趣的生活……你会更容易怀疑考研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为什么我要受这样的苦”“我这么做值得吗”进而开始出现反复、纠结、动摇、后悔、茫然、懒惰等考研人除之而后快的负面情绪。最坏的情况是,在内耗中成为错过招聘黄金期的考研“酱油党”。
减少复试的麻烦:除了你,还有一个人也很在意你的考研动机:导师。它不仅会影响考生读研期间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它还能反映考生的诚信。中国教科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数年前曾面试一名考生,该考生说自己考研是为了做科研,走学术之路。当吴霓问及他的具体计划时,他却支支吾吾,难以自圆其说,最后才坦陈,他是为了能和女友在同一个城市才考研。“我宁可他直接告诉我,而不是编个谎话。”吴霓说,“现在很多学生是为了就业才考研,这是我作为导师非常理解的一个现实理由,但有些考生偏要说是为了做科研。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这个理由难以启齿,为什么还为了它考研呢”
军规四:以迂为直––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推免名额
解读:
以迂为直出自《孙子·军争》,意为用迂回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推免是大学生进入研究生行列的一种保险的捷径。
从网站上最新发布的《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来看,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出现了热度趋缓的现象,同时各高校的学术型硕士的招生比例也在下降。《报告》中显示:“2013年专业硕士招生比例已达到403%,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将达1:1。”这就意味着,高校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名额将会越来越少,其报考难度也会随之越来越大。
《求学·考研》记者在查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2013年研究生招生目录后发现,不少专业的硕士生推免所占比重超过该专业招生总名额的一半,有些热门专业可达70%到80%,个别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2011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等单位的接收推免生比例约85%,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院和汉青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
在推免一片繁荣的背后,考研生的考试难度显著加大。如2008年天津某名牌大学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计划招5人,在9月份的推免生招生中就已招满,但未及时向社会公布,导致28名考生参加了该专业的全国统考,却根本不可能被录取。随着全国各高校推免比例的不断上升,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校获得推免资格,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愈加明晰。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能推免就推免。
军规五:本末相顺––先定专业,再定院校
解读:
在《史记·礼书》中提出:本末相顺,终始相应。比喻事物的发展要合乎规律。然而,在考研择校择专业这件事上,就要本着本末相顺的规律。
专业为“本”,院校为“末”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管你打算就业还是做学术,专业能力都是立身之本。如果以就业为导向,毕业后面临的问题不外乎职业和行业,而研究生期间学习的专业,一般就决定了今后的职业方向如果以学术为导向,专业更直接决定了你的研究大方向。
其次,从择校择专业的效率来说,也应该先定专业后定学校。将专业作为指标,圈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再根据对自己成绩的估计划出主要报考院校,再根据级别(“985” “211”)、城市、行业口碑、校风等圈定重点考虑对象。这种逐步缩小范围的方式合乎高效选择的逻辑。
军规六:较之以计––宁选重点院校的优秀专业,不选普通院校的王牌专业。
解读:
出自《孙子兵法》的《计篇》:“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意为要从五个方面去综合权衡,从七个方面去多方比较,从中把握了解彼己双方的优劣强弱,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深刻认识。在选择院校上,此方法同样适用。
必须说明的是,“优秀”和“王牌”是相对而言的,根据学科专业水平排名,如A校的新闻传播学排名第一位,B校该专业排名第十至十五位时,则分别符合“王牌专业”“优秀专业”的定义。
按一般的观念,考生应该选择王牌专业––先专业,后院校嘛。但事实上,对于同为A类水平的专业来说,显然重点院校是不二之选。
首先,重点院校集中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重点院校甚至名校,象征着更强的综合实力、更多的院士、更好的校友、更多的项目名额、更多的政策扶持、更多的经费支持,当两所高校同一专业在实力上的差距仅在10~15个段位时,这些优势完全可以填平甚至反超两者间的差距。
其次,王牌专业与优秀专业在专业培养质量上差距不明显。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专业培养上“先天不足”,机制仍旧是“严进宽出”,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考评并不如国外严格,研究生阶段在锻炼学生的能力之余,更多是为学生日后就业、在院所做研究、出国深造作铺垫,在专业能力培养上比较雷同。因此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两所院校的某学科、专业整体实力有差距,但是培养的学生在专业能力上是几无差别的。
最后,大多数公派留学的名额和出国项目也都集中在重点院校,在客观上给学生带来不少资源和机会。
必须再三强调的是,此军规的前提是两所目标院校的专业水平相差不是特别大,如果一个专业排名第二位,一个排在三十名开外,该选谁一目了然。
军规七:杂于利害––希望毕业后马上拿高薪的文科生还是别考研了
解读:
“杂于利害”出自《孙子兵法》的“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它提醒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清楚一件事情的利与弊。考上研究生是幸福的,不过,是不是对所有的专业都如此
如果你是文科生,如果你考研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起薪,那么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别考研,要么别总念叨高起薪,而更应关注文科类职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根据2014年2月麦可思等机构联合发布的“薪酬排行榜”显示,在2012届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文科专业几乎包揽了毕业半年后薪酬排行的倒数10名。与该调查结论相似,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前段时间出版的《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12年)》中指出,2012年各大类专业毕业生起点薪酬平均水平分别为:哲学专业1600元、历史学专业1871元、教育学专业2263元、文学专业2518元、医学专业2636元、军事学专业2667元、农学专业2703元、经济学专业2708元、工学专业2812元、管理学专业2825元、理学专业2834元、法学专业3021元。总体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毕业生起点薪酬整体高于人文学科。
造成这种现象,既有社会分工的原因,也有高校设置专业不合理的原因,更是文科专业自身特性决定的。文科、理科两者的职业成长轨迹有着较大区别。相对而言,理科专业对口明确,就业能力的信号显示充分,可替代性较弱,所以职业初期的薪酬较高,而人文学科的学生需要一段较长的社会适配期、经验积累期,所以初期的薪酬较低(人文学科的低起薪并不意味着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调查表明,在我国成功的企业家中,出身人文类专业的不在少数)。因此作为文科生的你必须理解,如果希望研究生毕业后,薪酬就能明显区别于本科生水平,甚至拿到比理科生更高的薪酬,概率较低。
军规八:应形无穷––复习计划讲究“私人定制”
解读:
应形无穷,出自《孙子兵法》之虚实篇,本来是说战术应根据敌情变化无穷。计划赶不上变化,每个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不一样,复习进度和计划不同步再正常不过。这时候就需要考生永远比自己的复习进度快一步,灵活地调整计划。
制定考研复习计划已经算老生常谈,但很多人愣是没能谈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我的复习计划无法完成”“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计划”类似这样的问题无论学渣学霸都似曾相识。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一般包括“进度安排”、“时间和任务分配”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中进度安排是宏观计划,时间和任务分配属微观计划,其中微观计划最需要量身定制。但由于考生的知识水平薄弱程度不同、专业跨度不同、备考时间和备考条件不同,复习备考的计划也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调整,以实现复习计划的高效性。
对于零基础、跨专业幅度较大、院校专业选择不确定的考生来说,考研初期的基础阶段的计划,需要安排较长的时间段,用半年的时间去提升基础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建议只需要将复习计划定为“基础提升期”和“巩固期”两大阶段即可。“基础提升计划”重点用于帮助自己掌握好基础知识,“巩固计划”重点用于练习和应考方法的掌握提升。
而对于备考时间1年左右,成绩排名中等,在院校专业选择上已有较为清晰定位的考生,可以把备考复习分为4个“通用阶段”:
考研初期(3-6月),要求根据考试大纲认真、详细的复习,做好笔记,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坚持每天背英语单词,做些阅读,增强语感。
考研强化期(7-9月),这个阶段的英语、数学、专业课进入强化阶段,政治开始基础复习,此时要选一本适合自己的辅导书进行题型训练,并及时归纳总结。
考研阶段(10-11月),这阶段研习非常重要,近10年的(留出最近两年的最后做)要做2遍以上,并严格地按照考试的时间进行练习,做完后及时总结,查缺补漏,对照考试大纲排查自己的弱项。
考研冲刺阶段(12月-1月),此阶段政治、专业课是重点,对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强化记忆,并做适量的模拟题,用最后2周的时间完成近2年的。
由此可见,有效的复习计划不在于“全”,更应结合自身的基础水平和备考条件灵活调整了,高效的复习计划必须“私人定制”。
军规九:战道必胜––专业有千种,方法只一个
解读:
战道必胜的意思为按照战争的规律打仗一定能胜利,想要在考研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也要摸清备考的规律。
每个人专业课复习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仍旧有一个比较科学的通用方法––“五轮复习法”。
在专业课备考之初做出一个科学合理地规划是必要的,需要确定自己总共要复习几轮,每轮复习大概耗时多久,每天花多久时间。确定了这些之后就可以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考生在运用此方法的时候首先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五轮复习,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慎用此方法。
第一轮:把指定书目大概通读一遍,熟悉其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这部分主要是7月份之前做。在通览参考书的同时可以扩展一下知识面,这对于加深理解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十分有帮助。
第二轮: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化成笔记,按照书本上的结构体系把知识点一一总结。这一轮从暑假开始。在总结笔记时可以同时做两件事,一是把往年的考试在笔记中标明,二是把扩展阅读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也补充到对应章节中,这样总结出来的笔记不仅是书本 内容的精华版,还是试题库和知识的延伸版,这个阶段的工作做扎实了,对于以后的复习会非常有利。
第三轮:把笔记概括成纲目,即每章用一个简明的网络描绘出来。这其实是整理笔记框架的过程,框架整理出后对整体知识有了宏观把握,每看到一个标题就会立刻联想出一串内容。这轮花费的时间不多,但仍然要用心,要自己动手动脑,不能简单地把书目照搬。
第四轮:对照整理出来的框架回归笔记。前三轮复习其实是把书本从厚到薄的过程,而后两轮则相反,是要把简化了的东西重新充实起来,看着章节的目录背框架,把框架背过之后按照框架背笔记,要仔细回忆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最佳的效果是在 脑海里有笔记每一页的模样。这是一个十分艰难但有效的方法,背过之后会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五轮复习最关键的阶段正在于此,这个阶段结束后你会觉得书上的知识基本上全知道了,因此也是信心最强的时候。
第五轮:带着脑海里已经背过的笔记回归书本。此时,脑海里已有书本上的大体内容,这时再看书本的感觉会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会发现以往从未发现的一些细节,同时一些看法和观点也会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以这种状态去迎接考试自然是胜券在握。这个阶段大约需要两周的时间。
军规十:适可而止––“二战”是你考研的底线
解读:
出自孔子的《论语》:“适可而止,无贪心也。”凡事皆有度,但最难的事也是把握好限度。锲而不舍有时候是个贬义词,越重要的事,越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前进,什么时候该停止。为考研三战、四战,通常不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首先,年龄可能会成为限制你发展的因素。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年轻人流向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城市,这些城市近些年由于人口骤增,政府纷纷出台了控制外来人口的措施。以我国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北京为例,近两年北京市的相关部门明确提出了控制进京人口指标,亦即控制户口指标的相应措施,其中有一条对考研生影响巨大:年龄超过27周岁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无法在京落户。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说得很直接:“目前一些已经参加工作几年的人考研的目的并不纯,只是想以研究生身份获取进京指标,我们不欢迎为了进京而考研的人。”
算一笔简单的账:假设你22岁那年开始考研,第一次没中,第二次也没中,第三次终于考到北京一所心仪的学校,硕士读3年,毕业时你28岁,根据上述政策,你毕业时已经失去了在北京落户的资格,你未来在这所城市长期生活,娶妻生子的人生道路将变得极为曲折。
以上假设基于你19岁即上大学,且本科是四年制的,如果你高中曾经复读,或者大学时攻读的是某些五年制的专业,那么情况将变得更加糟糕。
其次,你必须考虑一考再考机会成本问题。当你三战的时候,跟你一战的人都快毕业了,等你毕业的时候,大学同窗可能已经成为部门主管了。一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3年时间,沧海桑田。
再者,研究生考试与高考不同,它在复习材料、题型、考核方式更新频率更高。再考一年,很可能是从零开始的节奏,你需要承担的风险和第一年考研时相差无几。
所以,无论是从不可回避的现实出发,还是成功的概率上考量,二战,是你考研的底线。一次考不上,尚有挽回的余地。两次考不上,直接退出。当然,如果将考研视为“人生情结”的同学,或单纯为学术而不断奋斗的考研人不在此列。
推荐阅读:量化学习效果 构建知识框架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距离2020考研初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相信各位考生都是争分夺秒的状态了, 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考研的气氛也很紧张,2021的考生也在积极备考。所以大家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以下是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五轮专科课复习法要了解”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阶:把指定书目通读一遍,熟悉其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
在通览参考书的同时可以扩展一下知识面,这对于加深理解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十分有帮助。
第二阶: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化成笔记
一是把往年的考题在笔记中标明,二是把扩展阅读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也补充到对应章节中,这样总结出来的笔记不仅是书本内容的精华版,还是试题库和知识的延伸版,这个阶段的工作做扎实了,对于以后的复习会非常有利。
第三阶:把笔记概括成纲目
这其实是整理笔记框架的过程,框架整理出后对整体知识有了宏观把握,每看到一个标题就会立刻联想出一串内容。这轮花费的时间不多,但仍然要用心,要自己动手动脑,不能简单地把书目照搬。
第四阶:对照整理出来的框架回归笔记
前三轮复习其实是把书本从厚变薄的过程,而后两轮则相反,是要把简化了的东西重新充实起来,看着章节的目录背框架,把框架背过之后按照框架背笔记,要仔细回忆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最佳的效果是在脑海里有笔记每一页的模样。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但有效的方法,背过之后会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五轮复习最关键的阶段正在于此,这个阶段结束后你会觉得书上的知识基本上全知道了。
第五阶:回归书本
此时,脑海里已有书本上的大体内容,这时再看书本的感觉会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会发现以往从未发现的一些细节,同时一些看法和观点也会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以这种状态去迎接考试自然是胜券在握,这个阶段大约需要两周的时间。
专业课答题技巧
首先应该答全参考书目中的内容,注重全面,如果自己还清楚记得其他教材上的观点,不妨也略提一下,以向导师展示自己知识的丰富、阅读量的广泛,给其一个好印象。但不宜过多,而且要见解新颖,以便让导师在未认识你之前就对你刮目相看,自己的观点应与导师的一致。
有些专业的导师并不要求自己的学生有所创新,而是只看你的基本功是否扎实、牢固,逻辑思维能力是否缜密,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只要这几个方面做得到位即可。
以上是猎考考研小编整理的“2021考研:五轮专科课复习法要了解”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更多考研择校择专业信息尽在猎考考研考研常识频道!
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yjs/
现在距离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考生们逐步开始进入到备考状态,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更多的分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执业药师考试的重要考点,考生们快收藏起来吧! 《中药专业知识一》 ※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 《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 《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珍视明滴眼液)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 《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五味 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七情 单行:多带带,不需辅助 增效 相须:相互需要 相使:使得更厉害 减毒 相杀:杀毒软件。(生姜杀半夏) 相畏:杀人会怕。(半夏怕生姜) 减效 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 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一章 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考点:麻黄(喘家圣药) 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注:香薷(夏月麻黄):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1阴暑证;2水肿,小便不利 记忆“夏月”,夏暑--消暑化湿。 ※考点: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考点:紫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2脾胃气滞;3气滞胎动;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记忆紫苏常用煮海鲜,谐音“子舒”。 紫苏煮海鲜--解鱼蟹毒;子舒--肚子舒服、孩子舒服--行气宽中、安胎 ※考点:生姜(呕家圣药) 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 ※考点:荆芥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炭) 记忆荆条(古代当做痒痒挠),一挠止痒,二挠透疹(长疹子时容易挠透),三挠烧炭止血(长疹子挠出血)。 ※考点: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主治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2风寒湿痹,风湿疹痒3破伤风,小儿惊风。 记忆一字在于“风”。防风顾名思义能防住风,最常见与风有关的疾病是风湿病,记住风湿就是祛风胜湿。惊风也是风,故记住其止痛解痉的功效。 ※考点: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太阳经);2风寒湿痹(上半身,附:独活治疗下半身) ※考点:白芷 发散风寒 通窍止痛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1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2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3风寒湿痹,寒湿带下;4疮疡肿毒 记忆白止,白带止住,因此可以燥湿止带,还能消肿排脓。 ※考点:头痛 治疗头疼:羌活、细辛、白芷、藁本 记忆:羌活,治疗太阳经头痛。没有太阳,我们活不了。 细辛,少阴头痛。细小,少。 白芷,阳明经头痛。明白,明是阳明经;白是白芷。 藁本,巅顶头痛。藁,高,就是巅顶的意思。 2辛凉解表药 ※考点:薄荷 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记忆不吃薄荷咽真干,吃了薄荷风热清。咽-利咽;真-同“疹”,透疹;干-同肝,疏肝;风热-宣散风热;清-清利头目。 ※考点:牛蒡子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记忆中毒长疹的水牛嗑瓜子,咳嗽又发肿。中毒-解毒;长疹-透疹;水牛-在水里,因为热,疏散风热;嗑瓜子-咽喉肿痛,利咽;咳嗽-跟呼吸、肺有关,宣肺;发肿-消肿聊疮。 ※考点:蝉蜕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记忆夏天风大,看不清知了皮。夏天风-风热,疏散风热;风大-风大,树木摇晃跟抽筋一样,息风止痉;看不清-翳,明目退翳;知了皮-皮,以皮治皮,皮肤不舒服可能的原因就是长疹子或者痒,透疹止痒。注意:知了,就是蝉,蝉的叫声很大,很能叫,所以蝉蜕还能够利咽开音。 ※考点:桑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 ;2肺热燥咳 ;3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4血热吐衄 记忆1桑:想到成语“指桑骂槐”,骂到口干舌燥、血气上涌,气到吐血。所以可以清肺润燥、凉血止血。2叶:树叶底下好乘凉,能够疏散风热。 ※考点:葛根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主治1外感表证,项背强痛;2麻疹初起透发不畅;3热病烦渴,消渴证;4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记忆记忆:葛根劫机,头忒热,真渴,剩只蟹。劫机-解肌;头-同“透”,透疹;忒热-退热;真渴-渴了就需要水,要生津;剩只蟹-升阳止泻 ※考点:柴胡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1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感冒高热;2肝郁气结,协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3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记忆1柴胡特点:治疗半表半里的寒热往来,因为它能解表退热。2柴:烧柴的时候有热气,阳气,升举阳气。3胡:打麻将胡牌了,心情很好,所以不会肝气郁结,记住疏肝解郁的功效。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点1:中医学基本特点 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考点2: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考点3:阴阳学说在治疗中的应用 阴阳偏胜: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药事管理与法规》 ※考点1:执业药师注册要求 ※考点2:执业药师注册程序 (1)首次注册。 (2)再次注册:执业药师注册有效期为3年,持证者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办理再次注册(3,3); (3)变更注册:执业药师变更执业地区、执业单位、执业范围为及时办理变更注册 (4)注销注册: a死亡或宣告失踪的 b受刑事处罚的 c被吊销《执业药师资格证书》 d受开除行政处分的 e因健康或其他原因不能从事执业药师业务的 f无正当理由不在岗执业超过半年以上 g注册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考点3:药品的内涵和外延 药品特指人用药品,不包括兽药和农药 药品的使用目的、方法有严格规定 药品的法定范围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等 药品不单指药物成品或者药物制剂,也包括原料药物和中药材。 《药品管理法》界定的药品包括诊断药品。诊断药品包括体内使用的诊断药品和按药品管理的用于血源筛査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2018年执业药师考点精华版下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关于药理的论述是可信的,但是在里边记述的传说故事则不可信。以及部分夸大药物疗效的描述也不可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关于药物的描述主要包括性状、药理、偏方、民间传说几个方面,其中在关于偏方和民间传说的描述中有很多夸大药物功效的记述,是不可信的。
我从小喜欢中医,就在我家隔壁有个邻居,他是个赤脚医生,他们家收藏了很多中医书籍,所以我经常向他借阅,这些众多书籍中就有《本草纲目》,那种书籍版本的本草纲目有别于现在网络上看到的《本草纲目》,网络上看到的《本草纲目》通常都把民间传说部分和偏方部分删减了。所以书籍版本的《本草纲目》保存了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原貌。
我记得本草纲目中有一篇记述侧柏叶的论述,首先说它的药性是行气活血,主要功能是治疗跌打损伤,用的时候要采东向侧柏叶。后边又记述了一个民间传说。说是有个先秦时期的人因躲避战乱逃入深山,终日吃侧柏叶果腹,头发都白了,然而他在深山中活了几百年,至东晋时期被入山砍柴的人发现,这时候的他,能在高大的树之间飞来飞去,快如闪电,迅如雷霆,身手十分迅疾,常常飞奔穿梭于森林之中,虎豹皆不能伤。故而在本草纲目后边就说是吃东向侧柏叶能成仙,这显然是毫无可信度的。
我记得在本草纲目里边,这样的记述很多,就拿茅草来说,茅草在老家的山脊上遍地都是,平时农闲时候割下来晒干后当柴烧。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茅草,本草纲目上说,用茅草根能治疗肺痨有止咳的功效,可是实际生活中,一点功效都没有。那年冬天,我感冒咳嗽得厉害,便去山上挖了好些茅草根,拿回来煎水喝,喝了两天,什么用也不管,我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应该就是打这里来的。
一、可信的部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关于药理的描述还是可信的,特别是关于植物类的记述很全面,但是也有不少记述中夸大了药物的功效,其中我深有感触的就有茅草、侧柏叶、杏仁、黑小豆、菟丝子、韭菜、豇豆等,本草纲目中关于很多蔬菜和常见的一些树木等,部分夸大了其功效。
二、不可信的部分
本草纲目中对各种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以及水和金属都有记述,内中不乏夸大之词,比如里边记述的黄土有解毒的功效,这显然是夸大其功效的,还有些不可思议的记述,洗脚水都能当药物治病,这些肯定也是不可信的。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传统中医的瑰宝,虽然内中有些夸大其词的描述,但是我们应该批判的去继承和学习,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本草纲目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文献,传承这么多年,权威性和重要性不言自明,至于说大多数人看不懂太正常,大家要看得懂,早就失传了,他是写给中医研究治病和用药发展的最高平台之一,现在所谓的中医,绝大部分已经不是中医,是打着中医的旗号买药或者推销保健品挣钱的,中医中药就是被他们毁了。当人类折腾够了,奄奄一息的时候,唯有中医中药还给你一次生的机会和希望。就这么简单。年轻人都喜欢西医,数据明确来的快,吃了就见效,等你把自己折腾的差不多了,西医说你可以回家再好好活最后几天了,你就开始崇拜中医,有的时候,它真的能让你稀里糊涂的活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