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阳光16法则。这条基本法则适合于在白天拍摄明亮的、照明均匀的场景,即用光圈为f16,快门速度用感光度指数的倒数,例如光圈f16,感光度为ISO100,快门速度可以选择1/100秒。在此基础上,如果在海滩上拍摄可以将光圈缩小到f22,如果遇到多云天气可以将光圈放大到f11,以此类推。
⒉月亮11、8和56法则。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法则,它只有在拍摄月亮时才有效:满月时光圈为f11,快门速度高于感光度指数的倒数;月缺时快门速度不变,但光圈改为f8;如果只剩一弯新月,则在相同的快门速度下选择f56光圈。
⒊机震法则。手持相机拍摄最低的安全快门速度为所用镜头焦距倒数,低于这一快门速度,机震可能导致照片锐度下降。比如使用50mm镜头,快门速度应高于1/60秒,如果现场光照度不足,可以使用闪光灯、三脚架或让相机借助某些固定物体来加以解决。
⒋灰卡法则。在拍摄过程中,使用18%灰卡测光是获得一张曝光均匀、准确照片的最佳方法,即使你忘带灰卡也没关系,你可以伸出手来,让它面对光源,用测光表或机内测光计测光,以测光值为基础增加1级曝光量即可(不同的皮肤色调可能导致测光精度有一点偏差)。
⒌景深法则。对远处的被摄体聚焦时,通常景深区域在被摄体前方的长度是在被摄体后方长度的2倍。换言之,被摄体通常在景深的后三分之一处。这在所有光圈和焦距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你能够拍摄的清晰长度就越大。
⒍最大数码打印法则。为了计算你手头数码相机能够输出的照片的最大打印规格(是在人们能够接受的成像质量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可以将你相机的最大分辨率除以200,就能算出这台数码相机打印规格(有的摄影文章和摄影图书将其称为展览级照片质量),如果除以250就是该机的极限打印规格,所得结果的单位是英寸。
⒎曝光法则。最经典的阐释是:“按照高光部位曝光,然后按照暗部来冲印”,这对传统反转片和数码相机来说都是一样准确的,不过使用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还是曝光过度一档。
⒏快速闪光曝光法则。当使用没有自动降低闪光灯输出量、实现闪光补光的自动闪光灯时,可以将闪光灯上的感光度设置提高到你所用焦距感光度的2倍。
⒐闪光灯工作范围法则。要了解你的闪光灯最大的工作范围,就需要这条规则了。这条规则是:“距离加倍,感光度速度提高4倍”。举例而言,如果感光度为ISO100时,闪光灯最大有效距离是6米,那么更换ISO400胶卷或将数码相机感光度提高到ISO400时,闪光灯最大有效距离为12米。
⒑百万像素乘数法则。为了使数码相机分辨率提高一倍,你必须将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数乘以4才能做到这一点(不是2倍!),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要将分辨率提高一倍,必须让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增加1倍,因此影像传感器上像素数的数量自然就是2倍×2倍=4倍啦!
⒒动体凝固法则。为了记录下垂直于镜头光轴运动的物体,你需要在物体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基础上将其提高2级;当物体以与镜头光轴呈45度夹角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为物体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基础上将其提高1级。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以中速面向你跑来,需要用1/125秒将运动固定下来,当他以同样速度从取景器中横向跑过时就需要1/500秒快门速度了,如果他是以斜向跑过时只需1/250秒快门速度即可。
⒓日落法则。为了在日落时分拍摄能够获得准确曝光,测光区域应位于太阳上方,但不能包括太阳本身,如果你希望整个场景看起来像是日落半小时后的效果,可以在此基础上缩小1档光圈或减一级曝光量。
口诀中的“16”,并不是光圈非f/16不可,如选用f/11,则快门速度当提高一倍成为 1/200秒,以此类推。
其次,要根据天气状况作调整,如并非阳光普照,而是多云,用EI100胶片,如果快门速度仍旧取 1/100秒,则光圈应从1/16开大一倍到1/11;依此类推。
经验法则是统计规律,指出了在正态分布,几乎所有数据都将落在均值的三倍标准差内。所述经验法则表明,68%的数据将分布在的第一个标准偏差之内,95%,和997%将落在均值的前三个标准偏差之内。
经验法则最常在统计中用于预测最后结果。在得到数据的标准差,并在可以收集确切的数据之前,该规则可作为一个对即将到来的数据的结果的粗略估计。该概率特别适用与一些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收集的数据,或者甚至是不可能获得的数据。
积分公式是普遍用于积分问题的公式方法,有许多同学想了解积分常用公式有哪些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积分的基本公式和法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积分的基本公式和法则设是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我们把函数f(x)的所有原函数F(x)+C(C为任意常数)叫做函数f(x)的不定积分,记作,即∫f(x)dx=F(x)+C。
其中∫叫做积分号,f(x)叫做被积函数,x叫做积分变量,f(x)dx叫做被积式,C叫做积分常数,求已知函数不定积分的过程叫做对这个函数进行积分。
积分的运算法则
积分的运算法则,别称积分的性质。积分是线性的。如果一个函数f可积,那么它乘以一个常数后仍然可积。如果函数f和g可积,那么它们的和与差也可积。
通常意义:
积分都满足一些基本的性质。以下的I在黎曼积分意义上表示一个区间,在勒贝格积分意义下表示一个可测集合。
线性:
积分是线性的。如果一个函数f可积,那么它乘以一个常数后仍然可积。如果函数f和g可积,那么它们的和与差也可积。
保号性:
如果一个函数f在某个区间上黎曼可积,并且在此区间上大于等于零。那么它在这个区间上的积分也大于等于零。如果f勒贝格可积并且几乎总是大于等于零,那么它的勒贝格积分也大于等于零。作为推论,如果两个I上的可积函数f和g相比,f(几乎)总是小于等于g,那么f的(勒贝格)积分也小于等于g的(勒贝格)积分。
如果黎曼可积的非负函数f在I上的积分等于0,那么除了有限个点以外,f=0。如果勒贝格可积的非负函数f在I上的积分等于0,那么f几乎处处为0。如果F中元素A的测度μ(A)等于0,那么任何可积函数在A上的积分等于0。
函数的积分表示了函数在某个区域上的整体性质,改变函数某点的取值不会改变它的积分值。对于黎曼可积的函数,改变有限个点的取值,其积分不变。对于勒贝格可积的函数,某个测度为0的集合上的函数值改变,不会影响它的积分值。如果两个函数几乎处处相同,那么它们的积分相同。如果对F中任意元素A,可积函数f在A上的积分总等于(大于等于)可积函数g在A上的积分,那么f几乎处处等于(大于等于)g。
介值性质:
如果f在I上可积,M和m分别是f在I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那么:
mL(I)≤∫If≤ML(I)
其中的L(I)在黎曼积分中表示区间I的长度,在勒贝格积分中表示I的测度。
拓展阅读:数学微积分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提到学习方法必将的一个,话虽老,虽旧,但仍然是不得不提。虽然大家都明白该这样做,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能有几人,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不至于到课上手足无措,加深我们听课时的理解,从而能够很快的吸收新知识。
2记笔记
这里主要指的是课堂笔记,因为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老师将的东西一般都是精华部分,因此很有必要把它们记录下来,一来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吗,二来可以方便我们以后复习查看。如果对课堂讲述的知识不理解的同学更应该做笔记,以便课下细细琢磨,直到理解为止。
在这里,推荐有能力的同学课下做笔记,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检验自己的疏漏,更好的提升自己。
3认真听讲
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习方式与上高中时有了很大不同,上课时老师基本都用PPT来讲课,但是,千万不要认为上课不用听,下课把老师的PPT拷贝下来学习就可以了,老师上课会渗透很多PPT上没有的内容,如果错过了,在PPT上是找不到的,所以,同学们也要像高中一样认真听讲哦。
4课后复习
同预习一样,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的几十分钟不足以使我们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需要我们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与巩固,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学会归类总结
学习数学要记得东西很多,尤其是数学公式,而且知识还很散,通常解一道题需要各种公式的配合,如果单纯的记忆每个公式,不但增加记忆量,而且容易忘,此时我们必须学会归类总结,把经常搭配使用的公式等总结在一起记忆,这样会大大的减少我们的记忆量,同时提高我们做题效率(因为公式都绑在一起了)。
导数的基本公式运算法则如下:
导数公式:
1y=c(c为常数)y'=0
2y=x^n y'=nx"(n-1)
3y=a^x y'=a xlna
y=e^x y'=e^x
4y=logax y'=logae/x
y=lnx y'=1/x
5y=sinx y'=cosx
6y=cosx y'=-sinx
7y=tanx y'=1/cos~2x
8y=cotx y'=-1/sin^2x
运算法则:
减法法则:(f(x)一g(x))’=f’(x)一g'(x)
加法法则:(f(x)+g(x))’=f’(x)+g'(x)
乘法法则:(f(x)g(x))’=f'(x)g(x)+f(x)g’(x)
除法法则:(g(x)/f(x))’=(g’(x)f(x)一f’(x)g(x))/(f(x))^2
什么是导数:
导数(Derivative)也叫导函数值,又名微商,是微积分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
大约在1629年,法国数学家费马研究了作曲线的切线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1637年左右,他写一篇手稿《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在作切线时,他构造了差分f(A+E)-f(A),发现的因子E就是我们所说的导数f'(A)。
第一、同构原理:
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法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法则。人之所以变成人,是因为人类掌握了这个法则,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准则才让人类有这么聪明,也是人类解决任何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 找到事物的本源,通过已经存在的,看见的事物现象,找到现象事物中的本源规律,并提炼已经存在现象的规律,将这个规律同构应用到那些看不见或者想要解决的事物中也一样会有效” ,我们人类就是通过这个方法认识我们的宇宙世界的法则,也是我们人类区分于动物的基本法则。
第二、能量守恒法则: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法则,
自18世纪科学家研究能量时,许多科学家经过实践发现守恒定律的自然现象,后来由德国科学家迈尔和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把它定义成一个科学定律,叫“ 能量守恒定律”。这是人类史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发现。它是万事万物存在所必须遵循的“平衡”法则,也是万事万物在宇宙中存在所具备的前提条件的法则, 也是“存在就有其合理性”的基础法则,能量守恒法则也叫平衡存在的法则。如果没有这个规律,月亮就不会围绕着地球转,当然地球也不会围绕着太阳转,宇宙中的一切都将不存在,一切都会发生变化。能量守恒定律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叫做“平衡原理”。
如果宇宙中没有这个法则,物理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不会存在,那么世界将不复存在,汽车不会跑、房子不会盖起来、人也不会生存,因为人类只要不平衡,就会得病而死去;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是“存在就有其合理性”的科学支撑点,因为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平衡”现象,我们人类的存在,人的身体存在和人的精神存在,以及我们能感受到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这些现象都是以遵守这个自然法则规律而存在的。所以它是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着的自然规律。
第三、吸引力法则:
是万事万物形成结果的“过程规律”的法则,也叫方法或者企业管理中的“战术方法”的宇宙规律。宇宙中的自然现象都是通过这种“过程”而形成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过程都是因为具备了吸引力法则而引起的,物理学中叫做“万有引力”。
这个法则是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的过程而产生的结果,最后回归到“能量守恒定律”而形成结果。
比如我们常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规律的体现,而最终所形成的结果,就是平衡了。
-----------
比如,中国的春晚为什么能让亿万观众同时间观看?那是这件事情的“吸引力法则”规律的体现。一个漂亮的少女为什么会引来众多男人的喜欢,这也是“吸引力法则”的体现。公司的老板为什么能全力以赴地为自己工作,员工为什么没有大的动力,那是因吸引力的大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吸引力法则”是世界万事万物形成结果的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规律的过程规律,记住它是过程规律,不是结果规律,而能量守恒规律则是结果规律。
这点非常重要。当你了解这一点的时候,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财富了,因为你不会应用这个法则规律,那是因为你一直在“违背自然规律”而找不到科学的方法。世界上万事万物最终到达结果的过程中,都是在遵循着这个吸引力法则规律。
那么我们必须遵循这三个法则,一旦我们学会了灵活应用这三大法则的话,我们人类就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的力量,以最科学的方式,完成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这三大自然法则规律,同时也是科学理论与学说所建立的最基础的法则。
导语:时间管理是指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事实已经证明,大多数事业成功者首先是时间管理的成功者。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时间的概念及特性
时间是宏观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的各种变化过程,其有共同性质的连续事件的度量衡的总称。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
(一)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在管理者做决策中,判断出现失误,错过了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便会懊恼不已。但是时间不能够倒流,任管理者如何去弥补,逝去的的时间不可再来。孔子早在两千年就对时间发出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劝诫世人应珍惜时间。
(二)时间的不可替代性 在管理中各种资源中,人财物既可以积蓄又可以发挥互补作用,唯有时间具有特殊性,是不可替代的,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管理者无法寻求别的资源来弥补。这就是时间不可替代,正因为如此,时间才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
(三)时间的均等性 不管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在管理中,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时间能否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个人价值,进而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办事效率。
二、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时间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备忘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在忙碌中调整时间和精力。第二、工作表阶段,规定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此阶段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排列优先顺序阶段,也就是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维度来划分,追求工作的效率。第四、以重要性为导向阶段,侧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平衡工作与个人的关系。
三、时间管理的基本法则
第一、帕金森定律。这定律指出,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换一种说法是:工作总是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被完成。组织中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庞杂,但是工作的效率越来越低下。因为员工的数量与实际的工作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数多,工作任务总是不能完成。
第二、帕累托定律。这条定律指出80%的结果来源于20%的努力,80%的结果是因为20%的关键因素。把工作任务具体分为重点的少部分,应该把精力放在这重点方面。。
四、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
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与紧急性这两个维度,将事情分为四部分,分别为A重要且紧急的事情,B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C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D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四象限法告诉管理者首先任何事件都可以用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维度来划分。其次,严格按照自身对事件的评估来确定。再次,事件的划分一旦确定,不要轻易的改动,最后预计各项工作任务花费的时间。
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工作,可以根据四象限法合理的对时间进行规划。
首先,A事件重要紧急的事情是必须做的,此时必须放下手头上所有的工作,集中精力处理好A类事件。此类事件往往是突发事件,极具危机感。
其次,应该关注B类事件,此类事件为重要的但不紧急的事件,因为如果不去做重要的`事情,重要性不会下降,但是时间一久,不紧急就会变的紧急,这就会变成A事件(管理者应该不允许过多的突发事件发生)。
再次,我们应该做C类事件,不重要但是很紧急的事件。这类事件不重要,本着重要性导向的原则,此类事件可以少做,另外紧急的事件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不紧急,甚至会消失。例如,电话会议,例行活动等
最后,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此类事件不应该花费时间去做。在工作中应当舍弃。例如,游戏娱乐活动等。
五、时间管理对管理者的启示
(一)多数管理者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C类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B和C类事件往往不可兼得,管理者往往去做C类事件。C类事件非常紧急,给管理者的时间压力非常大,而且完成此事件后,结果往往显而易见。对于急功近利的管理者来说,多数会去做紧急的事情,认为重要的事情将来还有时间去做。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合理的授权,将C类事件交给别人去做。
(二)管理者应做更多的B类事件
首先,之所以出现A类事件,就是因为有很多的B事件没有去做,而去做了C事件,此外,C类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紧急,会变成D类事件。B事件往往跟组织的关键工作相联系,属于管理工作的内功,是组织进行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者要善于把重要的事件变成紧急的事情。
(三)做正确的事,强调效能
管理者应当改变管理思维,纠正正确的做事的观念,正确的做事往往强调的是效率,不一定符合组织的利益,也就是不一定会有效果。然而做正确的事情就是强调效能,始终不偏离组织的目标和结果,个人的行为与组织的目标一致。高效率通常是指办事的速度快,而高效能则不仅仅是指快,而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价值和回报高,即又快又对又好又高。如果做事情方向不对,越努力越失败。每一分每一秒时时刻刻要做具有效能的事件。
(四)时间管理讲究速度,讲究执行力,讲究计划性
时间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能保存,速度是时间的反映,要想充分利用时间,必须讲究速度。对于管理者应当明白现在的行业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把时间与精力分配到最有价值的事件当中。
时间很重要,应倍加珍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者有意无意的浪费时间,例如懒惰,拖延时间,办事低效率等。执行力太弱,导致时间白白流失,造成执行力弱的原因是因为,管理者并没有对事件设定截止时间,无限期的拖延,导致不重要的事件变成重要的事件。管理者与普通员工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有计划性,管理者应该多思考再行动,慢计划快行动。做计划可以多花一点时间,这样行动起来就不会盲目。
综上所述,时间管理技能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做时间的奴隶。按照四个象限对事件的划分,做好重要的事件,最具有生产力的事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爱与自由是宇宙的两大基本与基础法则,对人对己,用这两大法则为做人和生活的以及生命的原则,就会越来越接近本体(合一、整体、宇宙意识)。这种生活是属于真理的生活。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爱,指对人对己乃至对万物的无条件之爱。自由指给自己与他人乃至万物的全然的自由。
这两大法则是生命体生命力不受阻滞和破坏(原力、觉醒)的基础,摧毁这两大法则就会伤及自身的生命力。
自然法则是宇宙间一切存在和运动的基本法则比如说运动法则、平衡法则、吸引法则等宇宙是运动的,宇宙是平衡的,宇宙间的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是相互吸引的
常见的自然法则及管理启示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10、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11、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