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华怎么读?

姓氏华怎么读?,第1张

问题一:华字当姓的时候怎么读? hua第四声

问题二:华在百家姓里怎么读 华

(华)

huà

ㄏㄨㄚ

〔华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

姓。

问题三:《百家姓》里的华姓怎么读 华(华)huà(ㄏㄨㄚ)

1、〔华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

2、姓。

其他字义

华(华)huá(ㄏㄨㄚ)

1、美丽而有光彩的:华丽。华艳。华彩。华贵。华章。华表(亦称“桓表”)。华盖。

2、精英:精华。含英咀(jǔ)华。

3、开花:华而不实。春华秋实。

4、繁盛:繁华。荣华富贵。

5、奢侈:浮华。奢华。

6、指中国或汉族:华夏。中华。华裔。华胄(a.华夏的后裔;b.贵族的后裔)。华工。

7、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华翰(称人书信)。华诞(称人生日)。华居(称人住宅)。

8、头发花白:华发(fà)。华颠(指年老)。

9、指时光:年华。韶华。

其他字义

华(华)huā(ㄏㄨㄚ)

1、古同“花”,花朵。

问题四:“华”在姓里读什么 华氏姓谱中,“华”的正确读音为 huà ,第四声

问题五:华在姓氏中读什么音节 作姓氏时,念华 huà , 四声,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七

问题六:华,姓里有什么读音 ”华“ 在姓氏里的读音是 ”huà“ 念作第四音,与 ”化“ 同音。

祝学习愉快

问题七:华做姓氏时念什么 hua 四声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一部,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百家姓里有福姓。

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百六十四位,望出百济郡。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据《姓氏考略》载,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有个贵族叫福子丹,他的后代形成了福姓的一支。到了唐唐代,又有一支福姓形成。据《唐书·突厥传》载,那是唐代时朝鲜半岛上有一个百济国,他们与新罗国有纠纷,新罗国就请唐朝帮忙,把百济国并了。

而百济国的王族后代有一支来到中原定居,并起了个适应中原文化的福姓。又到了明朝时,福姓出现了第三支。明朝有个大臣叫张福时,文武双全,朝廷委托他运粮,他丝毫不贪污,皇帝夸奖他:“清不过福时。”因为皇帝亲切地叫他福时,他的子孙引以为荣就改姓了福。

扩展资料

福姓名人:

1,福裕

元初嵩山少林寺高僧,是元代中兴少林寺最有名的方丈。福裕圆寂后,元朝皇帝追封其为“晋国公”,他是少林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封为国公的僧人。

由于福裕为中兴少林寺立下的大功可以和开山祖师相比,故少林寺僧人为其建有裕公塔,并在其塔前立“开山祖师”碑一通,以示纪念。

元初,世祖命福裕和尚主持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福裕主持少林时,创建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金碧辉煌,殿宇一新,僧徒云集演武礼佛,“众常两千”。后福裕被元帝追封为晋国公。

2,福寿

元朝人,官至江南台御史大夫,对朝廷非常忠诚。他文武双全,打仗时奋勇当先,死后皇帝也很悲哀,追加他封号为“忠肃”。

-福姓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百家:是“百家姓”的简称。

  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流派谱系  诸子百家谱系:

  先秦

  文武道{顺天应人}微 周公王道{礼法}小、姜子牙{霸道}兵法}大

  春秋

  管子

  老子、孔子、晏子、孙子、范蠡

  战国

  扁鹊

  尹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

  邓析、公孙龙子、惠子、

  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

  孟子、墨子、告子

  {商鞅、申不害、慎子}

  许行、

  邹衍

  荀子、韩非子、

  吕不韦、

  汉

  司马迁、淮南子、董仲舒。王充

  “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称呼为代表的思想家。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诸子百家大辞典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中国的国姓——“华”之由来

中国

 中国的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民族叫中华民族,中国的领土叫华夏大地,中国人在世界上叫华人,即使入了外国籍,也叫华裔。所以,说“华”是中国的国姓,已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

  关于“华”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以为从华山而来,有人认为来于传说中的华胥氏部落。但华山之“华”或华胥氏部落之“华”又从何而来?不少人只能是语焉不详了。  根据资料和传说,本人的看法是:  大约七八千年前,生活于陕西黄河两岸的人类还在旧石器时代,社会组织还是母系的氏族部落。那时候没有文字,连语言也很简单。人们遇上惊人的或令人赞叹的事物、自然现象,往往身不由己地发出“华”的声音(至今亦是如此,只不过有些地方把“华”说成了“哇”,或“哇噻”)——  太阳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气势恢弘,光芒万仗,气象万千,人们不由得赞叹——“华”!于是便有了“光华”。  春天到了,漫山遍野,草上、树上绽放出了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灿烂夺目的色彩,真是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不由得赞叹——“华”!于是便有了“花”(古时“花”、“华”为同一个字。)  每当人们登高东望,总能看到一座高山,拔地而起,直插云端,巍巍峨峨,云锁雾罩,神秘莫测,人们由得惊叹——“华”!于是那山便名为“华山”。  ……  久而久之,“华”便成了最美好、最壮观、最精致、最难得的代词,后来的“精华”一词,也是这个意思。  总之,华是美的灵魂,伟大中的伟大!  于是,一个最聪明的部落的人们就用“华”来命名自己的部落,即为华部落,后人又称华胥部落。华胥部落和当时的燧人部落是互为婚配的部落,华胥部落的母亲和燧人部落的父亲结合,伏羲便是(他)她们的孩子之一。后来伏羲成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第一皇。所以说,华胥氏(部落)就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源头,华就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姓。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告诉你周围的人们,让他们也为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而自豪吧!  百姓中的华姓来源主要有两支:  其一和华山有关系。公元前2100年前后,夏朝的第三个国君、大禹的孙子仲康曾带领族人去华山封禅,族人中的一支因见其雄伟壮丽,就留下来在此居住,并以山名为姓。这是最早的华姓。  其二,春秋初,宋国公族子弟督带人杀了宋殇公的大臣孔父嘉,后又杀了宋殇公,另立了公子冯为宋庄公。督因迎立有功,被宋殇公封于华,人称华督。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封地为姓,尊华督为始祖人。  华姓与国家同姓,是莫大的荣耀!华姓有两个分支,实际上只有同一个来源。一支出自夏禹的姒姓,一支则出自殷汤的子姓。姒姓与子姓的祖先同出一源,即4400多年以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子姓是颛顼的儿子契所建立。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可见,华姓人氏统统都是颛顼的后代,所谓两支,只不过是得姓的先后与途径有所不同罢了。根据以上的分析,华姓人的始祖是可以远溯到黄帝轩辕氏的,因为颛顼正是黄帝的孙子。源自姒姓的华姓,早在夏朝的第四个天子仲康之时便已出现。当时,距离现在约为4100多年。《姓氏考略》记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西岳指的是陕西境内的华山,所以仲康的子孙自此就以“华”为姓氏了。不过,也有人怀疑当时的华山是否已有西岳的封号,所以认为,是华氏之得姓在前,华山之得名则在后。究竟是谁在前谁在后姑且不管,华姓与华山有一定的渊源,是无人否认的。源自子姓的一支华姓,则有具体的资料可考。《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可见,这一支华姓是因地得姓,在春秋时代的宋国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家族中很多人是宋国的公卿。华姓源自宋国已经是不争之论。不过,哪一个人开始以华为姓却有不同的看法。《古今姓氏书辨证》认为:正考父的儿子华督是第一个以华为姓的人。该书记载:华姓“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宋国是由周武王封给微子(商纣之后代),以奉汤祀的。殷汤是子姓,正考父和华督都是汤的后代,华姓自然也就源于子姓了。当时的宋国,大致拥有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以东,到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华姓人的最早发源之处,应该也在这儿,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的地方。此外,清代爱新觉罗氏豫亲王,后人有改姓华者。 华姓郡望堂号 堂号汉置武陵郡,现在湖南省常德市。据《广韵》记载:宋正考父食邑于华,后以为氏。望出武陵、平原、沛国。 华姓家乘谱牒 暂无! 华姓迁徙分布 暂无! 华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华胥——传说中伏羲的母亲华佗——名敷,字元化。汉未沛国樵人。精于方药、针灸及外科手术。又仿效虎、鹿、熊、猿、鸟的动态创为“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曹操闻而召之,使常在左右。操若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愈。后操病重,使忙专视,伦迟迟不肯奉召。操怒,使人收送佗入狱考死,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说:“此可活人”。吏怕犯法不敢受,举火烧之,忙之医术遂不传。

  司姓渊源 第一个渊源:出自神农属下专事占卜的部属司怪。

 据《元命苞》:古司怪主卜。

 司怪,就是专职从事占卜祸福、解释当今、预测未来的祭司,是古代荒朦时期人类解释 自然 与社会现象的一种职能行为。

 在司怪的后裔子孙中,多有称司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出自春秋时郑国人司臣,其子孙为司氏。

 据史籍《左传》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司臣。(见于《左传·襄公十年》、《左传·襄公十五年》);又据《通志·氏族略》,司臣的子孙为司氏。

 司臣,春秋时期郑国的士,多智有谋略。公元前563年大乱于郑宫,其后逃亡。事见《左传》。司臣的子孙以司为氏,并世代相传。学者多认为此是以人名为氏。这一渊源是有明确记载的可考的最早的司氏渊源。司臣是当今可考的司氏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臣,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臣,是春秋时期晋国始设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外事,即负责晋国对其他诸侯国的涉外事务,如同当今的外交官。(这一“司臣”为官位,并非前文中的郑人司臣)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以祖官为姓,称司臣氏。”

 其后,各诸侯国皆有仿设,司臣遂成两周时期各诸侯下属之官称常例。

 在司臣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臣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臣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马,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马,为西周时期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负责掌管军政、庶赋(后勤)、战争,一如当今军制中的司令员,最高长官称大司马。

 据史籍《尚友录》的记载,西周时有伯爵程国,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周天子赐为官族。

 不过,楚国称司马之官为令尹,后称柱国,大司马称上柱国

 在秦朝、汉朝时期,大、、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时期的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职掌兵事,或为贬谪及闲散官员之位。司马一称,一直沿用至两宋时期。

 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马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寇,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寇,亦称司隶,是西周初期由周公旦设置的一种官位,先为中央王朝政府专制,是负责掌管司法和治安的行政长官,甚至可以据法诛戮大臣,如同当今的司法部、公安部。后来伯爵以上诸侯国亦设司寇之官,职能相同。

 据史籍《世本》记载:“春秋时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司寇。”后来著名的司寇亥就是公子郢的后裔。

 到了春秋末期, 天下 大乱,周王室孱弱,因此各诸侯国多逾周礼。到了战国时期,连子爵小国、甚至无爵方邑也仿周制官位,是谓“雀小脏全”,许多方圆仅五十里的小方国也都设置了全套司官,周王室毫无 办法 ,“作假未知”,就是假装不知道。

 从此,历朝历代陋习沿滥,官制重叠,机构庞臃,并一直波及至今且愈演愈甚。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政权下著名骈文家、 政治 家徐陵(公元507~583年)早就尖锐提出了“精兵简政”之说,然而渺无其效。

 司寇一称,在西汉朝时期曾改称司隶,官秩两千石,东汉朝时期称司隶校尉,且一直沿用至宋、元之际。

 在司寇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寇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寇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空,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空,亦称司工,原为两周时期中央政府中掌管建筑工程的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隶属于冬官府司管辖。

 在史籍《后汉书·百官志·司空》中注释:“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 乐器 ……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汉承秦制,秦沿周礼,当可窥一斑。

 在司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空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在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武公名叫子司空(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其后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司空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德,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德氏,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是中央王朝中专职负责掌管各诸侯国各级官吏的督察、考评、教化者,有向君王提请用人的建议、策略等权力,但没有任免实权,权大无柄,大致相当于如今人事局、检察院、督察局、反贪局、纪检委一类官署的行政长官。

 由于司德职能特殊,史籍甚少记载,但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将司德归入御史类,改称为监察御史,世人方真正了解司德一职的厉害所在。

 在司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德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德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官吏司功,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功,就是司空,为春秋时期宋国掌管建筑工程之行政长官。

 春秋时期,宋国因为宋武公名叫子辨空,即位之前任司空,因此又叫子司空(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为避先君名讳,继位的宋宣公子力改司空之官为司功,由此产生了以该官称位姓氏的司功氏,其后裔子孙中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功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徒,亦称司土、土司,为远古唐尧时期时期即出现的官职,还在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帝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司土、土司,即土司官署的最高长官。从此,舜帝的后裔子孙中就有的以其职官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徒氏。

 司徒在西周前期的金文中,都作“司土”,后期“司土”与“司徒”并用,与司马、司空合称“三有司”。

 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在文物《阖鼎》中记载:“令汝作司土,官司籍田”。在文物《曶壶》中记载:“作冢司土于成周八堆”。在文物《免簋》中记载:“作司土,司奠还(苑)、林□吴(虞)、牧。”

 三有司在西周时期为王朝重臣,诸侯国与卿大夫以下也都有仿设。司徒之官执掌国土,并负责划分和监管各州、郡、县、邑、田、甚至诸侯国的边界,如同现今的国土资源。

 在司徒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徒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司姓迁徙分布

 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约五十九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

 先秦时期,司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最早繁衍发展中心是古代顿丘郡。

 第一个见诸史册的司氏人士,是春秋时郑国的司臣,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司氏于史书难觅。

 两汉、魏、西晋时期,司氏以顿丘郡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并已散居于广大北方省份。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司氏有播迁今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

 唐末五代以后,司氏播迁于湖南、四川、江西等地。

 宋末元初,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司氏有向云南、贵州、广西等祖国西南部播迁的,而且华东之司氏有进入今福建、广东等地者。且此时期及以后,中国的复姓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司马、司徒、司空等复姓多有改为司姓者,实现了此后司姓人口的大增长。

 明朝初期,山西司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此后,陕西、河南等地的司氏有到甘肃、宁夏等西北省份谋生者。

 历清至中华民国,湖广人填四川,山东人去东北,山西人去内蒙,河南人去陕西,闽粤人赴台湾等大规模的自然移民运动,司氏广布全国各地。

 如今,司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黄淮流域、中原诸省为多。

司姓名人

 司臣

 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司氏的首领,郑国的士,有智谋。司氏因郑国当国子驷的“为田洫”而被强行没收土地,司臣旋于前563年冬与其他四大贵族发动事变,杀子驷等,劫郑伯以如北宫。后子产平乱,司臣出逃宋国。前558年,郑人索取事变余党,宋司城子罕以其多智,有意解救之,遂被安置于卞地(今山东泗水一带)。子司齐。俱见于《左传》。

 司蕃

  三国 时期魏国人。初为大司农桓范的下属,后经桓范举荐为洛阳平昌门守备。事见《魏略》。

 司超

 司超(904-974),大名元城人,五代后期、北宋初期将领。曾任舒州团练、防御使,统领水军,屡次参战,师出有功。《宋史》评其“频战以清淮海,其忠诚勇果,率有可尚者焉”,并有传。

 司居敬

 元朝时恩县(今山东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

 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良辅

 代州人,元代儒学正,笃学敦行,高隐不仕,家居教授程朱之学,为一方敬仰的学者。

 司五教

 字敬先,内黄人,笃学有志行。明崇祯时为城固县令,十六年冬流寇入侵,司五教激部众坚守。后城破,为贼所擒,厉声骂贼,宁死不降,被害。《明史》有传。

 司守谦

 字益甫,明代宣化里人。善属文,其才甚高,工于词藻,下笔万言。不幸早折,诗文散失,唯代表作《训蒙骈句》存世,成为蒙学经典。

 司九经

 字圣典,宁夏人。清朝,官至宣化总兵。一辈子骑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为朝廷平定边疆,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受人赞扬。

 司昌龄

 字静山(1726-),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司昌龄从小受儒学熏陶,乐善 古。少年时,他曾受业于丹阳名士丁苍恒先生,成年后,潜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雍正末年,本地官员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辞不赴试,家里藏书万卷,学富四方,高平学者多拜其为师。纂述凡数百卷,计有《十一史精华》、《古学精华》、《泫文备征》、《紫峰集》、《泫志拾遗》等书。县令曾聘请其主编县志,因年老而婉言谢绝,但其所著《泫志拾遗》多为后来修志者所采纳。归安名士沈树德与之情趣相投,共好古文,交往很深,沈树德曾感叹说“余不遇昌龄,谁知余者,昌龄不遇余亦谁知昌龄也”。

 司增勤

 男,1961年生,硕士学历,高级 会计 师。198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枣庄市电力局副总会计师兼财务部主任,山东鲁能燃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泰安高压开关(集团)厂总会计师,山东鲁能泰山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会董事,现任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会董事,战略委员会副主任、战略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

 司惠国

 字耕人,1959年1月生,辽宁大连人。历任中国当代硬笔 书法 家协会主席,中国 硬笔书法 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 百科 全书编辑委员会主任、东方书谱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

 司中峰

 司中峰(1916-2003),山东省邹县西下店区望云村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 时期,任山东滕县自卫队政治指导员,鲁南军区直属第4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支队营副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教导第2旅5团营政治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警备第9旅17团政治处副主任,第18团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警备第8旅19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7师19团、20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2军66师196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政治部直工,师政治部主任,空军轰炸机10师政治部主任,空军6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衔。荣获村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6月19日因病在唐山逝世,享年87岁。

1 2017中国百家姓排名榜

2 2017年百家姓排名

3 2015中国最大姓氏

4 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百家姓排名带拼音 新百家姓大全带拼音2017

5 2017新百家姓排名顺序 2017年百家姓最新排名 2017百家姓排名榜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 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 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 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 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 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经增补到五百余个。但据有关报 道,研究姓氏的专家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本栏目主要以垂传至今的《百家姓》为核心,有所选择地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姓氏,以及悠久的姓氏渊源。我们追寻着历史和先人的足迹,在古代先辈们忠孝仁义的思 想长河中,品味和汲取先贤之典故精华,以启迪、教育后人,并继承优秀的中华姓氏文化且将其发扬光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174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随机推荐

  • 男士防晒喷雾什么牌子好

    妮维雅。妮维雅旗下男士防晒喷雾专门针对户外运动的男性,采用德国先进防晒技术,拥有高倍户外防晒指数,内含天然薄荷醇成分,产品使用起来冰爽不油腻,能够有效防水防汗,防止皮肤晒黑晒伤,值得广大消费者信赖。防晒喷雾前十强排行榜:安热沙、雅漾、曼秀雷

    2024-04-15
    64900
  • 多芬小白碗和妮维雅蓝罐哪个好用

    妮维雅蓝罐好用。1、多芬小白碗,这款身体乳丰富营养成分可以锁水,但敏感及不可使用,对于室内干燥的冬季很是实用。2、妮维雅蓝罐是一款面霜,它的成分除了拥有专利配方Eucerit,能持久滋润柔软肌肤,干燥的皮肤和部位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湿和滋润的成

    2024-04-15
    62900
  • 精华素哪个牌子好用?

    肌肤经常出现干纹和细纹,是肌肤缺少水分导致的,而且肌肤在长期干燥的状态下也是会加速衰老的,因此,我们要及时给肌肤补充水分。一些保湿型的精华素能帮助缓解肌肤干燥,那么,精华素哪个牌子好用?哪个牌子精华素好用呢?1、好用的精华素推荐产品:巴黎欧

    2024-04-15
    53800
  • hgiya美白祛斑套盒怎么样

    好。1、效果好,hgiya美白祛斑套盒能有效均衡肤色,淡斑淡化痘印,美白提亮肤色。2、温和不刺激,hgiya美白祛斑套盒采用天然材料,质地轻薄水润,不粘腻,没有油腻感,适合各种肤质。有效果。这款产品是能够起到祛斑效果的,里面含有促进黑色素减

    2024-04-15
    46300
  • 妮维雅与Clean Clear洁面乳的对比,用哪种较好?

    都不好推荐几个好用又便宜的国货产品干性皮肤大宝美容洗面奶、郁美净鲜奶润白洁面乳、肤美灵(**瓶子)油性皮肤 片仔癀洁面乳、肤美灵(绿色瓶子)、郁美净鲜奶润白洁面乳(清凉型)让你大吃一惊的国货化妆品!(转帖) 一、中国的鼻

    2024-04-15
    46600
  • 初中生防晒霜排行榜10强

    初中生防晒霜排行榜10强有:资生堂安耐晒金瓶、碧柔水活防晒保湿裸妆乳、嘉娜宝防晒霜、香蕉船运动型高效防晒霜、水宝宝防晒霜、妮维雅防晒霜、苏菲娜透美颜美白防晒霜、黛珂多重防晒乳、欧莱雅小金管隔离、雅漾自然倍护防晒霜。1、资生堂安耐晒金瓶:使用

    2024-04-15
    42200
  • 什么是保湿精华凝露?和精华液有区别吗?它们用法功效那个好?

    精华液因为效果好,见效快,所以备受欢迎,现在大牌的精华液动不动都是上千元,其实这些大牌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倒是现在把大牌和国产的精华液在一起评测,很多国产的精华液功效都超过了外国的大牌,所以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咱们国产非常好用的精华液,效

    2024-04-15
    49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