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皂十大排名如下:
1、上海药皂
上海药皂是国家一级企业,旗下有很多的品牌,如美加净、海鸥、固本最经典的就是上海药典,红色的外包装相信很多人都用过,产品特色是天然油脂提炼而成的绿色标志的产品。
2、隆力奇
看到隆力奇大家可能会想到驱蚊水,是的,隆力奇在这方面确实很强,但是也出了香皂,主要也是有驱蚊功效,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日化生产线是国内规模比较大的,科研人员重多,实力不容忽视。
3、满婷
“满婷”品牌是隶属于九鑫集团旗下的自有品牌,创立于2002年,是中国除螨领域的老品牌,为国内除螨品类产品发展作出贡献。
满婷以独有的配方,植物抑螨素打开市场,号称可以除去人类皮肤表面上的螨虫而闻名天下,强势拉开了日化市场的帷幕,满婷使用纯天然植物配方,可以相对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而且还能使皮肤光泽柔嫩。
4、威露士
威露士品牌属于威莱(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威莱(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总部设于广州。
主要的产品有:消毒类(如消毒液、除菌液等)、硬表面类(如厨房去油污、地板净等)、衣物洗护类(如洗衣液、柔顺剂等)、个人护理类(如沐浴露、洗发水等)、妇婴类(如婴儿洗衣液)等。
威露士以厨房卫浴的清洁为打开市场的入口,生产的洗涤产品相当的给力,除油烟的效果很棒,小编也一直在用,采用天然的抑制细菌的植物原料,把安全和消毒完全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认可。
5、纳爱斯
纳爱斯是nice的中文译音,其意为“美好”。表示纳爱斯要生产美好品质的产品献给天下人,祝愿天下人美好、幸福!
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集团始终坚持“只为提升您的生活品质”的企业经营宗旨,朝着“转型、突破、升级”的方向,为把纳爱斯打造成世界级企业而努力。
肥皂、洗衣液、洗衣粉各大商超都能看到,它们家的日化洗涤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常年都是销量第一的,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洗涤行业的龙头企业。
6、郁美净
提到郁美净,都会想到婴儿霜,多少人小时候就一直用郁美净的婴儿霜长大的,郁美净很多技术都是与国际接轨的,在国内的生产技术 也是数一数二的,是振兴中华的伟大品牌,也是国内比较老的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很多产品都被人们熟知。
7、耐驰奥
属于专业线品牌,最一两年以不可阻挡之势,以“弱酸皂”打开市场,迅速在爱美人士的专业线市场打开局面,霸道强势口碑极好,纯植物提取配方,体验超好,一面世就秒杀光市面上大多传统的碱性的香皂。
原来专业线的产品确实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不得不佩服这个品牌的实力。
8、立白
立白是立白集团旗下第一大品牌,而作为中国洗涤用品领域的领导品牌,立白拥有洗衣粉、洗洁精以及洗衣皂、洗衣液产品。立白集团总部位于广州市,在全国拥有13大生产基地、30多家分公司、20多家委外加工厂,员工1万多人。
9、雕牌
雕牌是纳爱斯集团旗下产品。纳爱斯集团是专业从事洗涤和口腔护理用品的生产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68年的地方国营“丽水五七化工厂”,1993年底改制为股份公司。2001年12月组建集团。纳爱斯自1994年以来,完成各项经济指标连续11年稳居全国行业榜首。
10、夏士莲
夏士莲源于联合利华的另一个品牌Sunsilk,Sunsilk是全球最大的护发品牌,根据发质的不同有各种洗护和美发产品。
1998年夏士莲开始了在中国的品牌创建,联合利华的4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冰淇淋、茶饮料、人造奶油和调味品生产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除味剂和大众护肤产品生产商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 -雕牌
网页链接
我的图书馆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馆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吓一跳,中国到底有多少企业被外资控制。 2016-05-22 赵金成0 阅 24728 转 82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中国人醒醒吧外资控制中国企业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经济安全威胁!! 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玻璃行业、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20%的医药企业在外资手中。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还仅是一年前的情况,现在外资兼并又有了新的恶性发展。 凡外国资本对我国企的兼并,其结果无一不是在廉价占有我优质资产和庞大市场份额而大发横财后将我企业品牌和技术统统垄断扼杀,并将所有债务、失业、金融风险、穷困及堆积如山的严重社会矛盾全部留给我。这方面私募基金(PE)与专业跨国公司并无实质性区别,但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兼并却多了一个二道贩子剥层皮。 在金融业方面,2004年新桥资本(也是PE)最终控股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现已被美国花旗银行持股36%,其余各大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均已达25%(其中PE占相当大比例)。 造纸行业 我国造纸企业约3600家,产量5600万吨(2005),近10年来,生产和消费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长,产能占世界10%,消费占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多数企业资金短缺、技术装备和原料均严重依赖国外,低档产能过剩,高档纸供不应求。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纸业巨头如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等,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如2005年,国际纸业和太阳纸业在兖州共建合资公司,投资16亿美元上30万吨液体包装纸生产线,华泰集团2006年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在山东东营合资建设年产20万吨的高级超压纸项目等。 CVC并购晨鸣案:晨鸣纸业集团为中国纸业龙头企业,原为寿光造纸厂,产能06万吨,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总资产112亿元,拥有山东、武汉、江西、吉林、海拉尔等十几处生产基地,2005年纸产量210万吨,销售收入170亿元,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为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纸业50强。2006年5月,美国CVC(花旗集团与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亿美元)与晨鸣签署了战略投资意向书,向CVC非公开发行10亿A股,募集50亿元,CVC将持有晨鸣42%股份,超过寿光国资局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成银团申请60亿元长期项目贷款。 日化行业 洗涤品: 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 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业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为联合利华贡献8亿到9亿的销售额。 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 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失去了宝贵时机。 化妆品: 法国欧莱雅正在快速占领中国市场。2003年该公司收购小护士,2004年收购羽西。在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护肤领域完成两次并购后名列第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跨国公司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后,正在向中低端品牌发展,冲击本土企业。如联合利华从2005年加强二三级城市的布点分销。宝洁将飘柔、汰渍等产品大幅度降价、大力在全国推销玉兰油。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之后正寻找合作伙伴开拓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美国雅芳和日本资生堂等也蠢蠢欲动。 2007年2月,作为全国护肤品行业第一的北京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全部股权(北京三露厂国有股8342%,职工持股会1658%),3月与美国强生签订了转让全部股权的合同。2005年,大宝销售额为78亿元(占全国市场1%),在国内护肤品企业中排名第一,这样,强生就拥有了大宝遍布全国的二、三线营销网络。 化妆品企业淘汰率很高,两年前全国有5000多家,现只剩3300家,2005年外资化妆品企业有130多家,占有国内40%的销售额和80%以上的利润(外资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0%以上,内资企业仅2-3%)。目前活跃于市场的本土品牌还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余种,随着外资企业瞄准三、四线城市,国内品牌的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制药: 华药集团: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2004年销售收入78亿元,居全行业第二。2005年落到行业第四,亏损2千万元。公司陷入债务困境。2004年进行股权改革。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华北制药”407亿股国有股折10亿元,另5820万国有股以2亿元卖给荷兰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一并抵偿所欠“华北制药”债务。 DSM 遂获得华北制药74%股权。2007年2月DSM再用3500万美元购得华北制药25%股权;另出资106 亿美元与华药集团的青霉素和维生素业务合作成立新公司,占49%股权。DSM成为华北制药第二大股东。 哈药集团:2005年,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投资获得控股权()。 盖天力: 200610,拜耳医药保健(BHC)与我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此为医药领域最大外资并购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购买河南天方药业集团16%和4%股权。天方药业由此从国有股份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 小五金电器 法国SEB并购国内压力锅老大苏泊尔: 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2005年全国炊具行业销售额50亿元, 2006年上半年苏泊尔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苏泊尔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 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的头号品牌)以24亿欧元,购得苏泊尔5274-61%的股权(苏泊尔及相关公司以18元/股卖给SEB共25亿股1438%股权;以同等价格向SEB增发4000万A股、要约收购苏泊尔4860-6645万股),控股苏泊尔。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的8家副理事单位中的6家,如爱仕达、沈阳双喜等,2006年8月发布声明,反对苏泊尔并购案。他们指出:苏泊尔在炊具行业销售额已过20%,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并购方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的和市场占有率达20%的,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或者一年内连续并购10家企业的,都必须向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报告。苏泊尔的并购触及四条“红线”中的三条;一旦这种垄断式的并购成为事实,行业良性竞争格局将变为以价格战、广告战等先导的恶性竞争,国内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将造成大量员工失业。仅在广东彩塘镇一地,炊具五金小企业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务部对此案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后,于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与上海电熨斗总厂合资的教训: 上海电熨斗总厂的“红心牌”电熨斗曾占有474%的国内市场份额,1993年品牌评估价值达13亿元。 1996年4月,SEB与该厂共出资1650万元(SEB出资60%)组建上海赛博电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5人,法方占3个名额。法方利用控股权,把红心变成加工车间,高进低出,转移利润;利用中方多年积累的销售队伍和人脉资源,使SEB的特福、好运达品牌低成本打入内地数百个商场,并实行专柜分割,贬低红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于推广力度存在明显歧视,使“红心”的市场占有率锐减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或被法方拒绝,处处掣肘,董事会议冲突不断,合资公司三年累计亏损3千万,财务报表年年获通过。最后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并将合资公司改为独资公司,留给中方一屁股烂账。 中方总经理(前上海电熨斗总厂副厂长)告诫那些正与外资谈合作的国内企业:不可轻易让外资控股。 双喜炊具销售总经理马德桃:并购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并购品牌的渠道等优势资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后就雪藏国内品牌,利用国际品牌的溢价能力,通过品牌错位,实现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的上下通吃。通过垄断并购、品牌绞杀,外资用钱把国内企业固化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电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电池厂,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生产过糊式电池。1990年代中期,电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发展。21世纪初,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利润2亿元以上,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点,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88年,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0%股权)与福建兴业银行(投90万元,15%)、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资组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据《商业银行法》,兴业银行退出,将其所持15%股份卖给南孚全体职工出资组建的大丰电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挂钩。该公司下属鼎晖公司联合荷兰国家投行投100多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1000万美元,与中方各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四家外资股东共占49%股份,中方股东将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中国电池”遂对南孚绝对控股。 1999年,华润百孚炒金巨亏,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的825%股份出让,并将另外20%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该子公司将此20%股份以7800万转让给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万美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作为休闲食品中的一个畅销品种,长期以来,薯片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携带方便、可分批取食等特点,在世界休闲食品市场占据着一席之地。
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薯片市场每年的产值已高达上百亿元人民币。蛋糕大了,争的人自然就多了。以复合薯片为例,目前的年销售量在1-15万吨左右。其中,国内生产的约为5000吨,主要品牌包括可比克、大家宝、圆圆等;其余市场份额则被品客、乐事、特脆星、白乐顺等国外品牌瓜分,竞争非常激烈。目前,我国的年人均马铃薯消费量约为18kg,其中90%为鲜食,马铃薯加工率仅占总量的4%左右;而根据联合国的有关统计,人均马铃薯消费量最高的西欧国家,平均每年可达90kg。相比之下,我国的马铃薯消费量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我国的薯片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正是觊觎到我国薯片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早在1997年,世界销量长期排名第一的品客薯片就开始打入中国市场,走上了它并不平坦的中国之路。至今,正好是第十个年头。作为国外原装食品打入中国市场的先头部队,从品客身上,我们颇能解读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内容。
大洋彼岸的先机
品客薯片是全球著名企业宝洁公司旗下的品牌。从1970年品客诞生到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的很大部分时间,全球仅有美国和比利时的两家工厂在生产品客薯片,每年的产量大约是5千万箱。先进的生产技术赋予了品客薯片三大独特的品牌优势:弧形片装、独特罐装以及香脆的口感。
据曾在宝洁公司任职的知情人士透露,品客薯片最先进入中国市场是散兵游勇式的自然流通。尽管鲜有广告和促销,但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早,加上难以模仿的工艺和优质精选的原料带来的普通薯片无法复制和超越的香脆口感,以及在当时来说极富特色的包装,品客逐渐在中国年轻消费者,尤其是白领人士中成为了一个很有口碑的品牌,并且在中国部分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由于嗅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市场先机,1997年,宝洁公司正式将主要在比利时生产的品客薯片通过海关正式进口到中国市场。
降价待沽
尽管在正式进入市场前已经有了些许基础,但是品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是顺风顺水的,它面临的是来自产品自身与市场的双重压力。
首先,由于关税、运输成本,以及为了防止薯片破碎而增加的包装成本等等开支,使品客薯片虽然摆上了各大超市的货架,但高昂的价格却让它成为了“皇帝的女儿”,高高在上,怎么也不容易“嫁”出去。当时,180克纸桶装品客薯片的平均售价为15元,远远高于国内同等规格薯片产品1到35元左右的售价。价格,成为阻碍品客打开中国市场局面的第一道高墙。而这个问题同样也是众多原装进口食品进入中国市场后必须面对的一大考验。
其次,由于当时宝洁公司拥有的500多个销售网络中的大部分经销商是做日化用品的,加上内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零售商经销品客产品的积极性始终提高不起来。
如何拉近与中国普通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呢?宝洁采取了最简单的一个方法,那就是——降价。180克纸桶装品客薯片的价格,从最初的15元降到112元,再降到109元。但是,降价待沽的系列举措似乎并没有使品客在中国的销售情况有太大的起色。记者曾在成都红旗商场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在对比了货架上几种薯片的标价后记者发现:180克纸桶装品客售价152元,上海百事公司生产的120克纸桶装乐事薯片售价84元,福建达利食品生产的110克桶装薯片售价仅56元。与其他品牌相比,品客薯片在价格上仍然没有任何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薯片技术这几年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中国薯片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无论是从包装上,还是从口感上,都可以与品客一较高下。而百事旗下的乐事薯片,这个品客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的问题上似乎也显得棋高一着。在美国,乐事凭借其袋装产品与品客的桶装产品竞争。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乐事又借鉴了本土产品的成功经验,采用了直径比品客更小的圆桶装,更方便中国消费者食用。凭借袋装产品和桶装产品,乐事在中国市场上是双重发力,与品客展开竞争。此外,乐事的经典袋装产品售价仅为35元,显然比品客更具优势。价格战术行不通,品客亟需寻找到新的出路。
土化生产
2002年初,品客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百事在中国进行了大举收购,收购了生产大家宝薯片的北京兴运实业有限公司。有消息称,大家宝在2001年时的市场占有率甚至略高于品客。百事有了大家宝,就在薯片市场上覆盖了高端和低端产品,更加完善了产品线。
另一方面,国内的食品制造商也对品客虎视眈眈。它们主要借助价格优势,占领了一定的低端市场份额。如达利食品的桶装薯片,虽然重量比品客少了约1/3,售价却只有品客一半。福建的盼盼等企业也相继推出了同类型的产品。
目前,品客薯片在我国每年的销量为5000-8000吨左右,而这些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薯片在2006年以前全部都依靠原装进口。为了降低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寻求合作者,实行本土化OEM生产,成为了品客必须考虑的问题。经过近三年的考察和谈判,品客最终与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所需厂房及设备均由宝洁指定建造购买,总投资额约1亿元人民币。从2006年起,福建亲亲开始正式生产包括原味、番茄味等多种口味的袋装薯片,并上市销售。亲亲也由此成为品客在全球的第三大工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通过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品客不但降低了薯片的生产成本,还同时免去了进口的关税和运费。目前,由亲亲生产的80克装的薯片零售价格约为45元,较之早先的109元,显然更具有亲和力。同时,品客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方面保持销售从比利时进口的品客薯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本土生产的薯片产品的推广。
下一步:是纯洁,还是亲民?
作为进口食品的先头部队,品客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十年,也成为了中国薯片市场高端品牌中数一数二的品牌,它所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凭借宝洁在商超的强大销售网络,品客的铺货率在进口食品中是非常之高的。它在进入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其它进口食品极有可能会遇到的。不过,坚持“本土化”的路线,已经成为其进入和植根中国市场的核心策略。然而,消费者的口味也是越来越挑剔的,本土生产的薯片价格是降下来了,但市场反应却是,消费者认为口感与以前的桶装产品相去甚远。有细心的消费者在买回家品尝了以后,对商标进行了认真研究,还有更认真的忠实“粉丝”到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最终发现了两者的不同。
看来,如何平衡在口感上的“纯洁性”和在价格上的“亲民性”,依然是进口食品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下是创办化妆品公司所需材料以及流程:
准备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
3、法人股东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股东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4、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5、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证明;
6、代理人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7、住所使用证明。
注:住所使用证明材料的准备,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若是自己房产,需要房产证复印件,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
(2)若是租房,需要房东签字的房产证复印件,房东的身份证复印件,双方签字盖章的租赁合同,和租金发票;
(3)若是租的某个公司名下的写字楼,需要该公司加盖公章的房产证复印件,该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双方签字盖章的租赁合同,还有租金发票。
注册流程
第一步 核准名称
时间:1—3个工作日
操作:确定公司类型、名字、注册资本、股东及出资比例后,可以去工商局现场或线上提交核名申请。
结果:核名通过,失败则需重新核名。
第二步 提交材料
时间:5—15个工作日
操作:核名通过后,确认地址信息、高管信息、经营范围,在线提交预申请。在线预审通过之后,按照预约时间去工商局递交申请材料。
结果:收到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
第三步 领取执照
时间:预约当天
操作:携带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办理人身份证原件,到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正、副本。
结果:领取营业执照。
第四步 刻章等事项
时间:1—2个工作日
操作:凭营业执照,到公安局指定刻章点办理:公司公章、财务章、合同章、法人代表章、发票章;至此,一个公司注册完成。
扩展资料
股东是公司的主人,由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
出资金额,即股东在工商注册登记时股东要认缴的资金。通常我们会把一个股东出资金额占总注册资本的比例,当成这个股东所占的股权比例。
一般在创业初期,建议股东的人数不要太多,避免因股东过多而导致权力分散。对于“早期核心员工”和“小股东”,建议使用“股权代持协议”进行代持,不进入工商局公示的股东名单中,这样操作可以在保障权益的同时简化股权架构。一个简单、健康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顺利融资,以及快速完成工商登记和变更等事项。
股东的出资金额涉及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在准备公司注册阶段最需要认真思考决定的事项。
参考资料:
可以的
香皂是一种不可缺乏的日用洗涤品,人们使用香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意大利。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开始广泛使用香皂。
宋代时就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捣碎细研,加入各种药用的花瓣粉末,做成球形专供洗面浴身之用。有的直接将皂荚用水蒸煮后,加入药用的花瓣,进行泡浴。
植物弱碱香皂(soap)是皮肤、毛发洗涤护理用品之一,是一种日用消费品。
而有些制造商是以脂肪酸钠和其他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制作香皂的,添加品质改良剂和外观改良剂,经过加工成型后制成的产品,因为这些PH值的含量高,皮肤无法长期耐受,所以只能用来清洗衣物。而植物弱碱皂含有的PH低,人类皮肤能够长期的接受,而且植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及维生素还有有营养呵护皮肤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