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化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矿过程,在时空上有密切联系、成因上有成生关系的一组矿化类型组合。
依据区内矿床地质构造环境、成矿地质作用、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时空上的联系,区内分布的钨、钼、锡、铅锌、银、金、铜矿床可划分岩浆矿化系列、变质热液矿化系列、沉积矿化系列、沉积改造矿化系列及表生矿化系列(表2-1-1)。
表2-1-1 安徽东南地区钨钼锡铅锌银金铜矿化系列表
(一)岩浆矿化系列
岩浆矿化系列是指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按照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各具一定特色的矿化组合,并以成矿作用和成矿特征为主要依据,又可划分为与晚侏罗世深源高位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钨、钼、金、铜、铅、锌、银亚系列、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矿化亚系列、与中元古代变质海相火山沉积细碧角斑岩有关的铜矿化亚系列及青白口纪变质火山岩系铜矿化亚系列。
1与晚侏罗世深源高位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钨、钼、铜、金、铅、锌、银亚系列
主要分布在近东西向祁门-三阳断裂及北东向宁国墩-五城断裂两侧,侵入体受控于绩溪和蓝田古生代盆地滑覆构造及北东向断裂带。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其特点为:①主要物质成分来源于上地幔,部分为下地壳,具浅成和超浅成特征。岩石结构为斑状和细斑状,其中石英斑晶具有结晶后的熔蚀作用特征。②以小岩株(体)产出为主,部分呈脉状,成群成带分布。部分岩体有隐爆特征,如祁门三宝、歙县金谷山、铜尖下等矿床(点)均发育隐爆角砾岩。③侵入体及其周边普遍发育Cu、Au、Pb、Zn、Ag、W 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成矿侵入体往往有地磁异常。④岩石普遍发育硫化物,风化后呈现火烧皮特征。⑤小岩株(体)自身及围岩均发育较强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角岩化、黄铁矿化等。与该矿化亚系列有关的矿化类型,主要有岩浆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如东源钨钼矿、三宝铜铅锌矿、逍遥钨矿、际下钨矿、乌溪金多金属等矿床。
2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矿化亚系列
主要分布在太平褶断带及宁国墩-五城断裂北东段和榔桥-里东坑断裂两侧。侵入体一般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岩石为中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斑杂状结构。岩浆分异演化作用特征明显,使其相关的W、Sn、Mo、Bi、Be等元素在演化中得以富集,从而形成岩浆热液型钨、锡、钼矿床。如西坞口、古门坑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中钨、锡、钼矿床。
3中元古代变质细碧角斑岩铜矿化亚系列
主要分布在白际岭岛弧带北侧及祁门-三阳断裂南侧。含铜岩系为中元古代西村岩组细碧角斑岩建造,岩石主要为变细碧岩、辉绿-细碧枕状熔岩、细碧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矿化多呈条带状(层带状)、浸染状分布。矿化带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透闪石化、阳起石化、硅化等,如歙县水竹坑、大备坑及休宁黄土岭等铜矿床(点)。
4青白口纪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系铜矿化亚系列
主要分布在障公山隆起区北缘及祁门三阳断裂北侧的历口构造区内,铜矿化产于青白口纪变质火山岩系中,变质火山岩系为青白口纪铺岭组和井潭组。铺岭组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玄武质凝灰岩、玄武安山质凝灰岩组成,岩石具致密块状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发育;井潭组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斑岩及流纹质凝灰岩,如祁门宕里、壁坑和太平上戴等铜矿点,铜矿化多受裂隙和火山角砾构造控制,矿石品位为中贫。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该矿化亚系列的已知产地一般为矿点,勘查研究程度较低,研究资料较少,本书仅作一般性叙述。
(二)变质热液矿化系列
这类矿化系列形成机理尚未查明,但作者认为,成矿物质的火山-沉积岩,在区域变质和强烈剪切作用下,流体相分离是剪切带成矿流体的普遍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剪切带对成矿作用最基本的控制(池国强,1994)。流体相分离一般发生在流体压力突降之处,而剪切带的扩张空间把成矿流体吸入,并成为成矿物质沉淀场所。
安徽东南地区这类矿化系列,多为金和金多金属矿,主要产于白际岭岛弧区青白口纪浅变质岩系内,受韧性剪切带及其上脆性破碎带控制。研究资料表明,强变形带是变质成矿流体形成和带出的主要源区,而其中弱变形区及与主剪切带相关的次级剪切带和裂隙是金的储集区。韧性剪切带中的金主要来源于火山碎屑-沉积岩,部分来源于火山岩。金矿富集经历碰撞造山-韧性剪切,岩层发生强烈的构造置换和化学置换,金矿物质流体经过迁移沉淀,从而形成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糜棱岩,尤其在次级剪切带的膨大处和产状变化处更有利金矿物质富集,部分区段又经过岩浆侵入活动,使金物质带入并就位于岩体(脉)的顶部和两侧破碎带中,形成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三)沉积矿化系列
安徽东南地区沉积矿化系列主要产于早震旦世和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及中生代陆相红色沉积岩系内,可分海相沉积黑色岩系银、钒、钼矿化亚系列和陆源碎屑沉积铜、金矿化亚系列,以前者分布较为广泛。
(1)海相沉积黑色岩系银、钒、钼矿化亚系列。主要产于早震旦世蓝田组及早寒武世荷塘组和黄柏岭组黑色地层中。矿化广泛分布在东至-石台-黄山以东和黟县一带,大体呈近东西向分布;另一片矿化区分布在歙县北东-绩溪杨溪-宁国东南部,大体呈北东向分布。黑色岩系为一套浅海相硅质-炭质-粘土岩组合和粘土岩-碳酸盐岩组合,如西坑、留杯荡等矿床。
(2)陆源碎屑沉积铜、金矿化亚系列。主要分布于中生代陆相红色沉积盆地内,含矿岩系为早侏罗世月潭组和早白垩世徽州组红色地层。月潭组主要为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凝灰质粉砂岩;徽州组主要为棕灰色块状砾岩、紫红色厚层钙质砂岩、砂岩互层,铜矿化一般较弱,目前尚未发现理想矿化富集地段,如休宁莲花尖、月潭金矿及桂林铜矿点。
(四)沉积-改造矿化系列
该矿化系列是指矿化先期同生沉积后,经岩浆热作用改造富集成矿。区内沉积改造矿化系列为海相同生沉积矿化,后经岩浆热液作用富集形成的银铅锌矿床(点),如西坑、留杯荡银铅锌矿床。矿体产于震旦纪蓝田组、寒武纪荷塘组中。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并有花岗闪长岩体(枝)分布。矿化特征显示,银铅锌矿床是在海相沉积基础上经过岩浆热源改造富集而成的。
(五)表生矿化系列
该矿化系列是指风化、破碎、溶蚀等外力作用影响下,经过搬运、堆积或残积形成的砂金矿、残坡积金矿,如休宁县月潭砂金矿、莲花尖金矿点等,一般规模小。
丰田很少去专门研究中国,国内所销售的车型也都是世界车型。因此丰田始终没有正眼瞧纯电汽车,这个在中国发展的比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好的电动汽车,丰田一直没有电动汽车研发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等,传统汽车厂商如大众,丰田也生产新能源汽车,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小鹏、理想等。
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的最大受益者;不过宁德时代的产能始终是有限的,难免会发生电池危机,因此丰田在战略上必须要开发新的供应商,而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能够与宁国市场必然主打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短期内虽然不会淘汰,但是随着政策的收缩市场份额将逐步减少,直至有一天彻底消失。一边是大开的政策之门,一边是紧缩的收缩之路。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火,提早开始研究电动的比亚迪算是迎来了春天,在电池上多年深耕的经验,使得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上技术遥遥领先。新能源汽车是必然的趋势,我相信太多的的佼佼者。两者合作,互惠互利。丰田至今没有纯电动车,面对亚、欧、美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利好,丰田不得不加快纯电车的研发脚步,但是丰田在纯电车方面的积累太少了。
比亚迪也有新动作了,资本运作还是需要逐利的,互相合作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很正常的。以后买丰田的是不是就等于买比亚迪了,核心部分都是来自比亚迪,对于比亚迪的粉丝来说,非常看好,日本丰田的技术世人皆知,中国比亚迪虽然比不上丰田,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社会都占有一席之地,强强联手前途无量
(一)控矿的主要区域背景
1)矿床主要分布在浙东南隆起区的丽水-宁波隆起带中,尤其是较集中地分布在江山-绍兴断裂南东侧50~60km范围之内。隆起带以元古宇八都岩群、陈蔡群为基底,一般缺少古生代盖层,基底变质岩除以小块天窗或断块隆起出露外,余均被晚侏罗世火山岩呈面型不整合覆盖。
2)基底隆起带上发育一系列早白垩世火山喷发-沉积盆地。盆地作北东—北北东向,呈雁列式展布,如峡口、湖山、武义、永康等盆地堆(沉)积馆头组、朝川组、方岩组等火山-沉积岩;火山岩以双峰式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为特征。萤石矿床产于盆边断裂或盆内地堑式断裂系统中,呈断续的线状矿带或网格状梯状矿带展布。表明萤石成矿与引张构造环境有关(图3-6-1;表3-6-1)。
表3-6-1 早白垩世主要火山盆地岩石组合与萤石成矿的对比
图3-6-1 浙江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分布略图
盆地:1—宁波;2—新昌;3—南马-永康;4—武义;5—湖山;6—老竹;7—峡口;8—东塍;9—宁溪;10—林里;11—山门;12—矾山;13—仙居
3)赋矿围岩主要是早白垩世火山喷发-沉积地层和盆地周缘的晚侏罗世火山碎屑岩。
(二)矿床特征
现以武义矿田(《武义萤石志》编委会,1994)、湖山矿田中若干矿床为代表加以扼要介绍
叶志正,浙江省武义县后树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1991。
杨益明,遂昌县湖山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1988。
:(典型矿床二十七、三十六)1)矿体形态、产状:矿体均系沿断裂充填,形态产状受容矿断裂的性质和延展控制。一般矿体呈单一大脉,少数为复脉状、追踪状或主干和次脉相配套的共轭状。产状一般较陡,倾角70°~80°。矿体长200~300m到2000m不等,延深200~400m。一般矿化连续性好,厚从小于1 m到5~8 m不等。一般长大于深,个别矿体受交错构造控制而呈扁柱状(如溪里)。
2)矿石组分:矿石以萤石、石英为主要组分,含量在96%以上,其中萤石、石英大致各占一半,互为消长。其他次要矿物为玉髓、蛋白石、粘土矿物、方解石、冰长石、钾长石、绿泥石等。有的矿区出现重晶石、石膏、沥青(极个别)等。粘土矿物包括高岭石、蒙脱石、绢云母。金属矿物极少出现,偶有黄铁矿。
各矿区Ca F2平均品位相差较大,一般在45%~60%之间。矿石品位变化较大,一般矿体上部较富,中下部逐渐变贫。
按矿石结构构造、生成先后关系,可划为早、中、晚期矿化。早期矿化结构较细,呈致密块状,角砾状构造,其包裹体均一温度偏高(>180℃),盐度较高(40%~52%)。中期矿化最强,结构较粗,呈块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均一温度在130℃左右,盐度为40%左右。晚期矿化,呈隐晶质或胶状结构,溶蚀环带、梳状、角砾状构造,以及岩溶角砾构造、岩溶堆积构造和葡萄状、钟乳状构造,均一温度低于110℃,盐度为2%(图3-6-2)。一般在中晚期才出现的组分有:玉髓、蛋白石、高岭石、重晶石、冰长石等。
图3-6-2 武义矿田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图
(据韩文彬,1991)
A—早期阶段;B—中期阶段;C—晚期阶段
3)萤石矿床均具有线型蚀变带,长数百米至1~3km不等。宽数至20m。由矿体到围岩,蚀变由强而弱,分带不十分明显,几种蚀变作用相互叠加或交替出现。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冰长石化、碳酸盐化。
硅化主要产于矿脉最上部,形成硅帽带,以及脉两侧数米的硅化带,主要由石英、玉髓、蛋白石组成,其规模与矿化强度一般呈正相关。
中深部其他蚀变加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常分布于硅化带外侧。高岭土化(粘土化)包含高岭石、蒙脱石、埃洛石,呈浸染状或细脉状发育于两侧围岩。粘土化发育处往往也是萤石富集地段。碳酸盐化主要见于矿体中、下部,方解石呈细脉状、透镜状、团块状、囊状充填于蚀变带或矿脉中,或岩溶空穴内。
(三)主要成矿机理
1)区域地层、岩石的氟丰度:据韩文彬(1991)对浙江中、西部萤石集中区1636件样品的测定,全区氟平均值0062%(全省氟丰度为590×10-6,吴坤泉,1991)。认为氟丰度较高的岩层是:元古宙八都岩群、陈蔡群为0094%。其中又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含氟最高(0120%),次为斜长角闪岩(0114%)。浙西北地层中以雷公坞组(0111%)、荷塘组(0080%)、西阳山组(0109%)、印渚埠组(0111%)和宁国组(0087%)、长坞组(0088%)和文昌组(0082%)等丰度较高。
中生代火山岩平均含氟浙东南为0058%,浙西北为0054%。其中大爽组、高坞组、馆头组、朝川组的氟丰度较高。早白垩世火山岩中,中、基性岩类氟丰度(0080%和0066%)高于酸性岩类(0055%)。
2)成矿作用中的稀土地球化学:据李长江经对6个矿床77个萤石矿石稀土分析数值整理,该类矿床萤石的稀土总量为(816±238)×10-6,稀土分布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Ce/∑Y=138±059,La/Tb=2202+879),具正或弱负的铕异常(图3-6-3)。据浙东南八都乌岙、溪口等地片麻岩类的稀土数据,∑REE+Y为(18625~39862)×10-6,∑Ce/∑Y=3043~1750,δEu=0381~0798,其分布模式呈稍陡的右倾轻稀土富集型,不明显或弱的铕负异常(图3-6-4)。表明该类萤石矿成矿物质与基底变质岩有一定供源关系。
图3-6-3 火山期后地热水型萤石的稀土分布模式
(据李长江,1991)
1—南山坑;2—杨家;3—余山头;4—湖山;5—茭塘;6—后树
图3-6-4 浙东南地区变质岩稀土分布模式
(据陆志刚,1996)
Y1、Y2、Y3—分别为溪口、乌岙、龙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Y4、Y5、Y6—分别为乌岙和八都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Y7—八都绿泥石化蚀变片麻岩;Y8—乌岙变粒岩;Y9—八都二长变粒岩
3)对萤石矿石、矿床围岩(火山岩夹沉积岩)以及基底变质岩进行了87Sr/86Sr测定。据韩文彬研究,基底变质岩87Sr/86Sr为07046~07074,矿床围岩(火山岩和沉积岩)为070571~071047,萤石矿为070950~071491,在锶同位素演化图上,都在陆壳范围内,表明锶的壳源一致性。
据李长江的研究,萤石早期成矿,87Sr/86Sr比值较大且较分散,为073257~077103,与基底变质岩的比值(07455~09094)分布状况特点一致。而晚期成矿的萤石为07102~07133,值低且集中,与赋矿围岩(火山岩07085~07260,沉积岩07157~07298)特点相一致(图3-6-5)。说明早期成矿物质以基底来源为主,晚期成矿物质则源自赋矿围岩。
图3-6-5 成矿阶段(80Ma)与相关岩石的锶同位素对比
(据李长江,1996)
4)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相关矿床的萤石、石英矿物和平衡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见图3-6-6。相关图件表明成矿溶液接近大气降水线。李长江(1996)指出,各投影点趋近于300℃条件下,大气降水与围岩发生水岩交换时平衡热水流体氢氧同位素演变的曲线,随着水/岩比加大(>1),成矿溶液的投影点越接近大气降水。
图3-6-6 水来源模式的δD-δ18O相关图
(据李长江,1996)
A—中生代大气降水;B—中生代火山岩区萤石矿床(Ⅰ类);C—燕山期花岗岩区萤石矿床(Ⅱ类)
5)成岩成矿年龄:该亚系列矿床形成的地质时代晚于早白垩世方岩期,在早白垩世的末期到晚白垩世早期。
赋矿围岩以晚侏罗世西山头组居多,部分为早白垩世火山岩夹沉积岩。据年龄测定值,萤石成矿与相关岩层、岩体的成岩时代时差在40~70Ma,各主要矿床的测定数据见表3-6-2。
表3-6-2 萤石矿床成矿年龄与赋矿岩石成岩年龄对比
李长江(1991)指出,萤石成矿主要在90~70Ma之间,时间上正对应于太平洋板块快速扩张俯冲之后减速、松弛的阶段(图3-6-7)。说明浙江萤石成矿与引张构造环境密切有关。
图3-6-7 萤石成矿与太平洋板块扩张速率(虚线)对比
(据李长江,1991)
6)硫和碳的同位素:武义盆地该亚系列矿床中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为-4259‰~+10‰,重晶石δ34S为+1223‰~+1494‰(图3-6-8)。
图3-6-8 武义矿田略萤石矿床硫同位素组成
(据韩文彬,1991)
几处矿床萤石、方解石中δ13C值为-076‰~-1741‰(表3-6-3)。结合硫同位素的数值,推测硫、碳部分源自生物还原硫、还原碳(如后树)。杨家硫、碳同位素数据趋近于-550‰和-422‰,可能来自火山作用。说明本类矿床的硫、碳来源是多源的。
表3-6-3 武义矿田萤石矿床的碳同位素组成
(四)萤石矿田现代地热异常与萤石成矿的讨论
1地热热储的状况
朱安庆,浙江省武义县溪里地区地热资源及开发前景,1995。
武义矿田先后在杨家、塔山下、溪里、徐村、鱼形角等矿床的矿坑中发现地下热水,水温在30~44℃,水量数百吨至4000~5000t/d。矿坑揭穿热水裂隙时,水压可达12 kg以上。其他尚有一些矿山出现热水,但无观测资料。据水样分析,地热水属 型,pH=68~84,矿化度1182~5699 mg/L(表3-6-4)。
经计算,武义地区地温增温率为8℃/100m,据水化学SiO2、K、Na值计算的热储温度为84~157℃,热储埋深850~1400m(表3-6-5)。
表3-6-5 武义萤石矿床地热水水化学热储温度及热储深度计算
湖山矿田在Ⅰ、Ⅱ、Ⅲ矿带勘查钻孔都发现地热水,如Ⅲ矿带抽1孔水温最高达37℃,Ⅱ矿带204孔达39℃。Ⅱ矿带施工10个孔,有8个钻孔水温达37~39℃。该矿田地温增温率为344℃/100m。据水化学温度计推算的热储温度在90~160℃之间。
2地热异常的成因
武义、湖山两地区各种岩层、矿层的天然放射性低,一般在4~47γ(<20 n T,属非放射性区),水中氡含量071~2爱曼,镭133×10-13~21595×10-9g/L。可排除本区放射性热源的可能性。
表3-6-4 武义地区地热水水化学成分
据陈维君
陈维君,浙江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利用前景,1997。
对全省已知地热异常地区岩石热导率测定结果(表3-6-6),以变质岩为最高,达347W/m·k,次为磨石山群火山岩,为319W/m·k,白垩系、第三系沉积岩最低,为259W/m·k。高热导率的基底岩层的凸起、背形、隆起部位,具有较高的地温。上部低热导率的砂泥岩成为下部热储的帽盖或屏蔽。湖山Ⅲ矿带证实,地温等值线随早白垩世岩层与下伏钾长花岗斑岩的不整合面的抬升而上扬。武义、湖山早白垩世盆地内的地热异常,因基底凸起部位传导热流局部集中和地下水深循环上升回流,沿断裂通道而出露于地表。表3-6-6 浙江省岩石热导率值
本区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一直有大量的火山活动。江山峡口—洪公和溪口—黄康—永康均为剩余重力负异常区,溪口—塔石一带虽有变质岩分布,但无正重力场出现,显示存在隐伏大范围的花岗质岩体或岩浆房。岩浆侵入与火山活动虽在中生代末停息,但其热力影响会持续相当时间,在萤石成矿时期,地温达到100~200℃是没有疑问的。
而今,在隐伏的基底地质体有较高的热导率条件下,使地热流集中形成地热异常,沿断裂构造和深循环大气降水环流将热水带到地表。
3萤石包裹体中溶液组分与地热水的对比
由于不同样品间,水化学组分浓度差别很大,故采取组分间比值对比。对比数据列于表3-6-7。
据包裹体溶液与地热水组分对比,有以下差别。
1)pH值:成矿阶段为4155,现代地热水为785。
2)K/Na比值:成矿阶段K/Na平均18738,现代地热水00400,说明成矿溶液富钾,地热水富钠。
3)K+Na/Ca比值:成矿阶段为02691,地热水为146527。说明成矿阶段Ca>K+Na,地热水Ca<K+Na。
4)Ca/Mg比值:成矿阶段为2014873,地热水为46026,表明成矿阶段Ca>M>g,地热水Ca含量大为降低。
5)F/Cl比值:成矿阶段为102113,地热水为17431。成矿阶段F>Cl,地热水F≥Cl。
总体上说成矿溶液是酸性高钾、富钙、富氟的高矿化度(最高达56 g/L)低温热液,现时在各矿区出露的地热水是中性贫钾、低钙、高氟的低矿化度水(200~500mg/L)。
4萤石成矿与现代地热水关联性的讨论
1)武义矿田萤石矿坑中,矿脉岩溶现象发育,有大量溶孔、溶穴,以及钟乳、葡萄状新生萤石。现代进行的萤石岩溶作用,温度在50℃以内,深度在200m以浅。可以推想,在地下热储中心,地温100℃以上,加上有利的水化学条件,萤石的溶解、迁移和沉淀会是十分活跃的,可以视为进行中的现代成矿作用。
表3-6-7 萤石矿床矿物包裹体溶液与矿床地热水组分比值对比
2)萤石包裹体溶液与现代地下水水化学组分难以直接对比,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样品所处地球化学环境不同;另一种原因可能是现代萤石成矿作用总体微弱,不可与中生代萤石成矿鼎盛期相比拟。
(五)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式
综上所述,该亚系列萤石矿床产在燕山晚期区域引张构造背景下,早白垩世火山喷发-沉积盆地的控盆断裂带中,属低温充填脉状矿床。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基底元古宙变质岩,少部来自围岩火山-沉积岩。成矿水源主要为经深循环加热的大气降水。成矿的热源主要是中生代火山活动的热力作用,以及基底岩石的高热导率,形成热流中心,促成了深循环地下热水对矿质萃取、运移集中。矿田内现代地热异常,证实1km左右深处存在80~150℃热储,佐证了中生代火山地热成矿作用设想的合理性。
经研究认为,本亚系列萤石矿床属火山期后地热水成因,其成矿模式图如图3-6-9所示。
图3-6-9 与燕山晚期岩浆地热水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图
(六)矿田、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式
1)本亚系列萤石矿床产在浙东南隆起区,沿奉化-庆元幔坳的北西翼分布,即江山-上虞梯级带之南侧,沿早白垩世火山喷发-沉积盆地的盆边断裂产出。剩余重力异常显示矿田多处于正负剩余重力异常过渡或弱负异常地区。垂向二阶导数图显示,矿田多处于零值线附近,正负值过渡地区。显示早白垩世盆地发育在基底断陷的背景上,但断陷深度不大。
2)矿田总体呈现弱正磁场或正负相间的跳跃场,与燕山晚期大小不一的中心式火山喷发、潜火山上侵、局部强烈熔结凝灰岩堆积有关。
3)萤石成矿区、矿田,F、Ca O是高丰度区,其高值区与矿床基本吻合。F、Ca O异常相互套合者,找矿意义好。V、Pb、Cu、Mo、As等元素异常可以间接指示萤石矿床的存在,其中Pb与萤石呈负相关。
4)萤石矿物的机械分散晕,也是良好找矿标志。
(七)几个有关问题的讨论
1)萤石成矿与早白垩世双峰式火山岩在时代上相拟合,在空间分布上密切相关。萤石成矿期与太平洋板块扩张减速、松弛相对应(图3-6-7)。说明燕山晚期萤石成矿属引张构造环境,对评价资源潜力,扩大区域找矿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部分萤石矿床(点)伴有金银。如嵊州毫石萤石伴有银,产在萤石脉侧的蚀变带中。据陈好寿(1997)毫石与银矿化有关的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获得的年龄为104±55Ma。银矿体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大岭口、后岸等矿床相接近。据唐有叶(2000),在武义盆地西部与箬阳火山穹窿交接处发现银金石英脉产在萤石脉底盘,长百余米,宽1 m左右。帅德权(1998)也报道发现萤石型金矿,含银金矿、辉银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以及少量黝铜矿族矿物,脉石以萤石、石英为主。在近年的勘查中还发现,萤石矿伴生白钨矿(武义)、辉钼矿(遂昌)的报道,但矿化特点不详。
萤石矿与金银共生,对扩大萤石矿、金银矿找矿勘查无疑是一新的线索。从陈好寿、唐有叶的研究成果分析,与银、金矿化共生的萤石脉是燕山晚期银铅锌成矿与萤石成矿两个系列叠加在同一构造带中的结果。今后可进一步交流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