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本亚系列的金银矿床主要分布在浙东南隆起区,代表性矿床有遂昌治岭头金银(铅锌)矿床、龙泉八宝山金银矿床、东阳罗山银金矿、武义弄坑银矿。浙西常山-诸暨台隆也有少数此类矿床,如金华金鸡岩金(钼)矿(参见典型矿床四、五)。
本亚系列主要矿床(点)简要特点见表3-3-1。
表3-3-1 基底隆起区与燕山早期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成矿亚系列(3a)简表
续表
(一)本亚系列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1与基底变质岩系关系密切
1)部分矿床的矿体直接赋存在变质岩系之中。如治岭头金银(铅锌)矿床
梁子豪等,浙江省遂昌县治岭头金银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1982。
,矿体赋存于八都岩群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受控于早期韧性剪切带内韧-脆性构造断裂。这些含矿构造断裂展布于变质岩之内,未向上贯入中生代火山岩系。火山岩系下伏不整合面起到了屏蔽作用,矿体往往富集在不整合面下100~200m以内的范围,随不整合面而起伏。其他如东阳罗山金银矿赋存于陈蔡群,其上为火山岩不整合面屏蔽。2)八宝山金银矿的控矿、容矿构造则贯穿变质岩和盖层火山岩。浅部矿带都产在火山岩中,向下延伸贯穿不整合面,在糜棱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中也有赋存。浅部矿带展布产状,与矿区西侧出露的糜棱岩带面理是一致的
吴明涵等,浙江省龙泉县八宝山金银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1987。
。其他如武义弄坑、遂昌梭溪局下等银矿点,矿区虽未出露变质岩系,但据火山岩系层序推测,变质岩埋深也在400~500m以内。
3)据同位素研究,治岭头金银矿系统总硫组成 为470‰,八宝山金银矿化系统总硫值为447‰,与各矿区八都岩群变质岩中浸染状黄铁矿δ34S 471‰和475‰,十分接近。
铅同位素显示,矿质具多期多源特点,主要来自古老壳源铅——上地壳。据周乐尧208Pb/206Pb-207Pb/206Pb图解,计算成矿物质对变质岩和火山岩的依赖程度,治岭头金银矿的变质岩铅源占60%,八宝山则以火山岩铅源占主要地位。
2火山喷发旋回和火山构造特点
该亚系列矿床相关的火山岩系大都是上侏罗统大爽组,属于燕山期火山喷发第Ⅰ旋回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成的高钾钙碱系列,以强烈喷发—爆发为特点,堆积大量的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空落凝灰岩,形成正向火山机构,构成面型覆盖的大爽组和高坞组。大爽组主要为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上部常有流纹岩,下部常有沉积岩及安山岩。
治岭头金银矿位于牛头山层状火山的南西麓
浙江省地矿局,浙江省1:5万大柘幅、遂昌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995。
,有华峰尖小型火山机构(塌陷破火口)和与之相伴的大量潜火山岩和脉岩,为驱动变质基底岩石中矿质的释放和运移,提供了热源和水源。成矿流体研究表明,早期金银成矿流体以变质水和火山气液混合成因为主,便是证明。火山机构的环状放射状断裂形成时间较为滞后,给铅锌、黄铁矿成矿提供了空间。八宝山矿床处于巨型剪切带上叠断陷火山洼地。容矿构造受控于火山洼地边缘断裂和基底剪切带继承性断裂活动。
弄坑和局下含银矿带,则受区域性断裂的控制,由区域性断裂的羽状次级裂隙容矿。在金鸡岩,火山岩系中发育北东向区域断裂破碎带,石英霏细斑岩沿断裂贯入,继而发生隐爆,在石英霏细斑岩隐爆角砾岩内形成矿体。
由此可见,该亚系列矿床与燕山早期第Ⅰ旋回早阶段的火山-潜火山作用以及相伴的断裂体系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
3矿床定位的构造特点
该亚系列矿床大都定位在变质岩天窗或断块隆起的内、外缘。浙东南隆起区内,八都岩群、陈蔡群呈断块隆起或天窗零散出露。大的如八都、溪口、大柘、高亭、陈蔡等地区,变质岩面积达数百平方千米。小的如治岭头、大岭头、库山、尚阳等处,面积数至十余平方千米。在天窗外缘成矿的则有弄坑、金鸡岩。
当变质岩呈断块出现在火山岩中时,其断块内矿化虽弱,潜火山岩也较少,但外缘或上叠的火山岩中的银、金矿化还是值得注意的。
根据矿床产出构造部位的特点,在区域上往往显示为布格重力低值剩余正异常和平缓低值正磁场,或是在重力正负异常的过渡地段和平静低缓磁场与跳跃性磁场的过渡地段。
4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环境(郑人来等,1994)
有关矿床不论其围岩类型,均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中低温蚀变。自矿体带向外,通常依次为强硅化交代石英岩或脉石英岩、强硅化蚀变岩、黄铁绢英岩、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带、青磐岩化带,各矿床都有典型的中低温矿物出现,如冰长石、玉髓、螺状硫银矿、淡红银矿等
郑人来,浙江省龙泉诸暨一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及成矿方向,浙江省地质科研究所,1986。
。5矿床间组分相类似但又有变化
金银成矿温度一般为120~360℃,大多在200~250℃之间,矿化晚期阶段则小于200℃。成矿压力在20~60MPa之间,埋深在<1~2km。
本亚系列矿床以金矿化为主,伴有银,部分火山岩中矿床则以银为主,金极为零星。其他伴生组分有锌、铅、铜,可综合回收。仅治岭头存在单独铅锌矿体。碲是此类矿床共有的稀散元素,As和硫盐矿物在部分矿床出现(表3-3-2)。
表3-3-2 矿床组分特点
从表3-3-2可见,以扬子准地台双溪坞群为基底的矿床,Au:Ag为1:1,银无独立经济意义。浙东南以八都岩群为基底的诸矿床中,一般Au:Ag<1:25,或以银为主。
6关于成矿时代
治岭头、八宝山、金鸡岩几个主要矿床(点)火山岩成岩与金矿成矿年龄值现列于表3-3-3。
表3-3-3表明,各矿床金银成矿一般在火山喷发中心形成后77~14Ma,金银成矿早于铅锌矿化,铅锌矿化往往与潜火山岩活动时期相近。
表3-3-3 火山岩金矿成矿系列的成岩年龄和成矿年龄 单位:Ma
续表
(二)控矿因素的讨论
1基底对金、银成矿的控制作用
(1)基底变质岩的含金性
据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统计(1989),浙东南八都岩群、陈蔡群以及浙西双溪坞群Au丰度有一定变化(表3-3-4)。以绍兴、诸暨的双溪坞群Au丰度比较高,陈蔡地区的陈蔡群次之。八都岩群和原龙泉群的丰度相对偏低,唯大柘地区较高。
表3-3-4 基底变质岩系金丰度比较 单位:10-9
各岩系的金丰度统计结果,不同作者有一定差别,但总趋势相似,说明基底变质岩中金分布极不均匀。按岩石类型以片麻岩、变粒岩丰度较高。双溪坞群以角斑质凝灰岩、细碧岩丰度高。
(2)岩石中金的高丰度提供了成矿物质的必要基础
矿质富集的因素才是控矿的充分条件。使变质原岩中原始聚集的Au、Ag等成矿元素活化、解离有3方面因素:
1)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岩石中金丰度逐渐降低,金的活化率随变质增强而提高。据统计,双溪坞群岩石绿片岩相金活化率为432%,角闪岩相的则为498%~764%,治岭头和八宝山混合岩化片麻岩中金含量显著低于黑云斜长片麻岩(表3-3-5)。
表3-3-5 赋矿围岩的变质强度与金含量关系 单位:10-9
2)糜棱岩化等退变质作用:浙东南隆起区在经历晋宁-加里东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各块体之间发生滑移、推覆,产生一系列巨型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化作用波及剪切带和两侧相当地段。糜棱岩化使变质岩结构碾细、拉长、旋转,粒度递减,孔隙度递增,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形成绿泥石、绢云母、碳酸盐,表现出退变质矿物组合,促使载金矿物将Au解离进入溶液。据研究,八宝山矿区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黑云母含金108×10-6;经蚀变为绿泥石化黑云母时,含金006×10-6,白云母化黑云母含金002×10-6。所以,无论是糜棱岩化,还是热液活动带来的退变质作用,都是金活化转移的重要因素。
3)火山-侵入活动的热力驱动作用:本亚系列矿床大都距离中生代火山喷发中心数千米以内,有的就位于火山机构的近侧,潜火山岩和脉岩纵横贯入,形成热力中心,驱动了基底中各种裂隙、面理、晶隙间溶液渗滤、溶解和萃取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基底古剥蚀面仍十分崎岖,就目前了解的高差可在500m左右。在火山-侵入活动的热力作用下,基底变质岩由于其热导系数高于沉积岩、火山岩,势必在古地貌凸起的部分形成地热中心,与上覆火山岩构成压力、温度急剧改变的梯度带。所以在变质基底古地形隆起的部位更易于矿化的富集。
2火山构造控矿作用
与该亚系列矿床有关的火山作用是燕山早期第Ⅰ旋回的喷发活动,一般发育正向火山构造。火山构造对各个矿床的控矿作用有一定的差异。
治岭头金银成矿主要与变质岩中韧-脆性断裂裂隙容矿有关,而到晚阶段铅锌、黄铁矿成矿,则明显受火山通道和环状裂隙控制
遂昌金矿和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遂昌治岭头金银矿西块段勘查报告,1996。
。罗山金银矿容矿构造与变质岩中构造糜棱岩有关。其他金银矿床容矿构造十分多样,或受控于基底断裂(八宝山)、火山构造基座围限断裂(弄坑)、火山岩中的区域性断裂(梭溪局下)。这些含矿构造大多属张扭性裂隙,延伸较长,破碎带宽度不大,但蚀变带稳定。矿体呈透镜状、脉状。
(三)成矿模式
依典型矿床成矿条件,本亚系列矿床的成矿模式如图3-3-1所示。
图3-3-1 治岭头-八宝山火山岩型金银-铅锌矿床模式图
1—基底变质岩(Pt1、Pt2);2—上侏罗统火山岩;3—火山机构;4—古老花岗质岩石;5—燕山早期花岗质岩石;6—燕山晚期花岗质岩石;7—金银矿体;8—铅锌矿体;9—铅锌角砾岩筒;10—黄铁矿体;11—含银硅化带;12—韧性剪切带;13—蚀变带(晕);14—石英脉。①治岭头;②罗山;③八宝山;④弄坑、局下;⑤金鸡岩
模式表明古、中元古代变质基底,经历多次变形变质和混合岩化,沿主要构造部位发育韧性剪切带。燕山期发生断块升降运动和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隆起、穹窿、断陷火山洼地,堆积了燕山早期第Ⅰ旋回的大爽组、高坞组。
变质基底中韧-脆性断裂裂隙成为早期金银矿聚集部位(如治岭头、罗山)。沿火山构造的边缘断裂、区域性断裂,形成贯穿于火山-变质岩中的金银矿带(如八宝山)。以银为主的硅化带,相当于更浅部位的矿化。
治岭头矿区产出的脉状铅锌矿、筒状铅锌角砾岩和脉状黄铁矿,属于火山机构环状、放射状断裂和隐爆角砾岩容矿,成矿时代在金银矿之后。其控矿构造和组分的组合关系,对探寻基底变质岩中的隐伏金银矿床的指示作用值得重视。
(四)矿田、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式
1)矿床分布于浙东南基底隆起区,属重力布格负值区,部分基底出露区呈剩余重力正异常,如遂昌—大柘。治岭头处在北东端弱正场地区,八宝山处在龙泉重力负异常区。
2)基底隆起区航磁为平稳低正场区,但因火山构造、燕山晚期潜火山岩的分布,磁场跳跃。
3)产在变质岩中的金矿脉为低阻—高阻、高极化率,因部分变质岩含石墨产生干扰,单一电法不易查明矿脉分布。隐伏在中生代火山岩不整合面以下的金脉矿,用土壤汞测量,在矿脉延伸上方有异常,但判别矿致异常须有其他方法配合。产在火山岩中的金银矿带(八宝山、局下、弄坑)具高阻和不高的极化率。
4)据刘平山等(1999)研究,治岭头金矿脉原生晕轴向分带:上部元素为Cd、In、Bi、Pb、Zn,主矿化部位元素为Au、Ag;下部元素为Cu、Mn、Mo、Sn。八宝山金银矿体前缘元素为As、Sb,主成矿元素为Au、Ag,铅锌矿化体成矿元素为Pb、Zn、Cu,尾部元素为Sn,Bi。
5)区域重砂矿物有金、铅族异常。
6)小型火山构造、火山通道,可用地磁、次生晕、原生晕、重力解读环形构造,结合地质观察加以圈定。
(五)找矿标志
1)变质岩或火山岩中的中低温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带,以及蚀变带中的交代石英岩、脉石英岩,硫化物氧化露头。
2)与矿化蚀变带相关的糜棱岩带、角砾岩带。
3)地球化学异常和重砂矿物异常。
4)反映火山构造、基底构造的重力、磁力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
5)研究系列矿床的共生组合关系,指导深部评价和隐伏矿体的探寻。
(六)本亚系列矿床的分布
本亚系列金银矿床主要分布在丽水-宁波隆起带,个别也产在温州-临海拗陷带和常山-诸暨台隆。基底变质岩系呈天窗出现在火山岩的不整合面之下,往往伴有混合岩化、韧性剪切变形形迹,以及较多的次火山岩体。金银矿化往往产在天窗内及其周围,常伴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交代石英岩、脉石英岩等蚀变岩出现。除治岭头、八宝山金银矿以外,值得加强验证的有罗山—周庄地区、高亭地区和大岭头地区。治岭头、八宝山矿带延伸地段也是应加强追索的地段。
基底变质岩呈以断裂围限与火山岩接触时,往往有铅锌矿出现,矿化受断裂所限,如庆元库山、义乌尚阳。
1、《书剑恩仇录》——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创作年代:1955年。历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2、《碧血剑》创作年代:1956年。历史背景: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3、《射雕英雄传》此为“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创作年代:1957年—1959年。历史背景: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雕侠侣》——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创作年代:1959年—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开庆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雪山飞狐》——《雪山飞狐》《飞狐外传》是金庸现实主义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59年。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6、《鸳鸯刀》——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历史背景:约公元1644年—1796年
7、《白马啸西风》——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历史背景:清初顺治年间
8、《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前传
创作年代:1960年—1961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9、《倚天屠龙记》——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10、《连城诀》
创作年代:1963年
历史背景:清朝,由书末“反清复明”推知
11、《天龙八部》创作年代:1963年—1966年
历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12、《侠客行》
创作年代:1965年
历史背景:明朝中叶
13、《越女剑》
创作年代:1970年
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
约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14、《笑傲江湖》创作年代:1967年
历史背景:明朝
15、《鹿鼎记》——金庸封笔之作,亦是他的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创立“反武侠”情节,被称为“中国的《堂吉诃德》”,武侠史首次以诙谐、反讽、批判观写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创作年代:1969年—1972年
历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附:其中《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说中没有指出明确年代(表示没有历史背景,类似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这几部小说年代是从书中的一些细节推断的。
(一)控矿的主要区域背景
该亚系列矿床主要分布在钱塘台褶带北西部,安吉-长兴拗褶带内相对隆起的部位。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组成北东向紧密褶皱。上叠晚侏罗世火山喷发洼地,循褶皱轴和区域性断裂侵入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花岗岩体。萤石矿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岩体内、外侧断裂裂隙中
梁修睦,与花岗岩侵入有关的浙西北若干萤石矿床成因研究,1986。
,赋矿围岩主要是花岗岩,或为寒武-奥陶系,个别为火山岩(表3-6-8)。另有部分萤石矿床产在浙东南变质基底隆起的八都群变质岩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经岩石氟丰度测定,相关的地层和岩体均具高氟丰度(见表3-6-9)。表3-6-8 岩浆期后地热水矿床特征
表3-6-9 浙西燕山期花岗岩的氟丰度值
(二)矿床特征
该亚系列矿床一般特征与火山期后地热水型矿床极为相似。一般呈大脉状,少数呈复脉、追踪状,沿断裂裂隙、破碎带充填。矿体两侧具有相似的蚀变带,以硅化为主,伴有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矿体上部有硅帽。矿石组分也是以萤石、石英为主,伴有长石、方解石、绢云母、高岭土,少量大理石、重晶石。据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矿床成矿均在200℃以下,新桥矿床为149~216℃,平均183℃。八都矿床早期为120~130℃,晚期为108℃。包裹体水的组分,阳离子依次为以Ca2+、Na+、K+、Mg2+,阴离子依次为F-、 、Cl-
胡向民,浙江省龙泉县八都萤石矿特征及成因研究1988。
。总之,矿床一般特征与火山期后地热水型矿化带较为相似,请参阅典型矿床三十七、三十八,恕不赘述。
(三)成矿机理
1成矿作用中的稀土地球化学
据李长江统计,本类矿床∑REE为(1514±659)×10-6,∑Ce/∑Y=041±014,δEu为065±037。从REE分布模式图上(图3-6-10)可以看出,分布曲线近似水平,有显著的Eu异常。
图3-6-10 岩浆期后地热水型萤石矿床稀土分布模式
(据李长江,1991)
1—庚村;2—笔架尖;3—泗岭;4—岩前
萤石赋矿围岩的稀土元素分布见图3-6-11。花岗岩的稀土除总量较大外,曲线微右倾、平缓,中强Eu异常,均与萤石矿稀土曲线特征相类似。显示成矿物质与岩体有一定联系。
图3-6-11 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稀土分布模式
(据陆志刚,1996)
1~3—八都;4—新桥;5~6—笔架山;7~8—岩前
2锶同位素特征
据李长江研究,本类矿床早期萤石87Sr/86Sr值为07094~07166,晚期为07099~07188,分布较为集中。萤石的87Sr/86Sr值处在花岗岩、火山岩、沉积岩数值范围之内(表3-6-10;图3-6-12),显示萤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
表3-6-10 萤石矿床及有关岩石的锶同位素组成特征
3氢氧同位素
根据萤石、石英测定的δD和平衡水δ18O值,作图示于图3-6-6。本类矿床投影点集中在中生代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成矿溶液中的水来自深循环的大气降水。
图3-6-12 萤石矿床与岩石在成矿时期(80Ma)的锶同位素组成对比
(据李长江,1991)
4成矿年龄
本类矿床成矿年龄列于表3-6-2,多数在818~861Ma之间,相关花岗岩岩体年龄值在138~160Ma之间,成矿与成岩时代时差在60Ma左右。
(四)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综上所述,赋矿围岩的(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氟丰度高,是成矿氟的主要来源。87Sr/86Sr值和稀土分配模式也支持了这一推论;
成矿温度在200℃以下,萤石、石英的δD和平衡水δ18O值均落在中生代大气降水线上,说明成矿水源自深循环的地下热水;
矿床成矿年代较岩体成岩时代滞后60Ma左右。岩浆期后热液成矿尚未获得证实;
对比浙东南火山岩区火山期后地热水矿床特征,本类矿床可属于岩浆期后地热水型萤石矿床。
成矿模式图如图3-6-9。
(五)矿田、矿床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式
1)矿田位于重力布格负异常区,产于浙西幔坳或奉化-庆元幔坳。矿田伴重熔型花岗岩岩体分布,多为剩余重力负异常;
2)航磁为平稳弱正磁场;
3)化探水系沉积物具F、Ba组合异常;
4)水系重砂矿物有萤石、雄黄、辰砂、重晶石;
5)矿区泉水F+、Ca2+浓度较区域背景高出数倍;
6)据八都矿床原生晕研究,氟为正异常,同时带入的元素有As、Sb、Ca、Ag、Mo、Y,浓度增高,而Na2O、K2O、Ti、Ba、Nb、P、Pb、Mn被带出,沿矿化带呈负异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