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钦州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迅速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增长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446亿元增加到2007年30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比1978年增长208倍,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10元增加到2007年955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比1978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91%。全市财政收入由1978年04亿元增加到2007年2356亿元,增长5662倍,年均增长15%。人均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9元增加到2007年的669元,增长334倍,年均增长13%。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629:191:18调整为2007年32:375:305,第一产业下降3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5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钦州市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随着农村改革深化,惠农惠民政策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取得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28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97倍,年均增长86%。2007年粮食产量1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3%;甘蔗产量18148万吨,增长51倍;水果产量12693万吨,增长403倍;肉类产量2947万吨,增长74倍;水产品产量5987万吨,增长54倍。
(三)工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30年来,钦州市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市以临海工业为依托,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造纸、冶金、粮油加工为主的大型临海工业框架,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主导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01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647倍,年均增长15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157%调整到2007年的333%,提高176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2亿元,比1998年增长95倍;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8年28%调整为2007年544%。
(四)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978年以来,经过改革投资体制,调整投资结构,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钦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增强。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93亿元,比1978年增长3236倍,1978-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703亿元,是解放以来1950-1977年的222倍。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迅猛增长,2000-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6131亿元,年均增长767%。大规模的投资,不仅建成了一批优势工业,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改变了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提升了城乡品位。
交通通讯城建事业成效显著。2007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4公里。2007全市拥有民用汽车225万辆,比2000年增长719%;2007年完成货运量15875万吨,比1990年增长25倍;完成客运量2347万人(次),增长3倍。到2007年末,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到4653万户,比1978年增加108倍;移动电话达599万户,比1994年增长1309倍。城市公用设施日臻完善,2007年末,全市使用然气普及率达62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92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246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7856%。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钦州市不断加强市场建设,流通部门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市内外贸易繁荣活跃。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2亿元,比1978年增长565倍;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84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41倍,其中出口315亿美元,进口527亿美元。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14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19倍。
钦州市旅游业逐渐壮大。近几年来,我市已先后成功开发了三娘湾、八寨沟、刘冯故居等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3024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947倍,旅游总收入12亿元,比1990年增长126倍。接待入境游客11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1013倍。
(六)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城乡居民生活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57元,是1985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44%。消费水平日益改善,消费结构逐年升级。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达到6467元,是1985年的105倍,年均增长118%。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34元,是1980年117元的326倍,年均增长129%。
放开发三十年光辉历程的集中体现,而这辉煌的三十年也是钦州人民在发展钦州
(一)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
钦州精神之核心,即是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敢闯敢干、敢于开拓的钦州精神,首先就是承传了一百多年前,钦州人民的优秀代表、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不畏强暴、不甘被列强奴役的命运,敢于拿起武器,奋起抗法,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土枪打败洋炮、中国人民打败洋人侵略者的光辉篇章的光荣革命历史传统。其次,钦州精神还发韧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钦州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发展就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精神鼓舞和指导下,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勇于破除当时认为钦州不能建设现代化港口的种种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从九十年代起开工建设钦州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初步建设了拥有数个万吨级码头的钦州港,初步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临海工业,实现了钦州由农业为主的城市到港口城市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正如有领导指出,钦州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迎难而上,矢志不移建大港的精神。再次,钦州精神,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敢闯敢干,敢于试验、敢于突破前人的精神。例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在推进港口开发建设和发展临海工业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突破计划经济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多元投资机制,大规模地推进了基础设施的港口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充分利用外资、民资的投融资新路,大大推进了港口码头的建设,形成了1000万吨的港口吞吐能力,实现了跨越发展。
总之,钦州精神,就是勇于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知难而进,奋力开拓的精神。我们今天弘扬敢闯敢于开拓的钦州精神,就是要增强创业意识、开拓意识,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钦州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钦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富裕钦州、文化钦州、生态钦州、平安钦州建设,实现钦州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我党在革命和建设历史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钦州港在建港之初,国家没有投入资金,钦州人民和钦州港人当时就是发扬了“全民创业、自力更生建大港”的这么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己集资和筹措资金,硬是在短短的14个月里建设了两个万吨级码头,奠定了钦州港的发展基石。历史不会那些忘记老党员捐交的特殊党费—“建港费”,心怀家乡的外地革命老前辈不远万里回来捐款,满怀希望的大中小学生献出拳拳爱心。历史更不会忘记在建港初期,为了港口的建设和生产,建设者以港为家,艰苦卓绝,风餐露宿,喝“黄泥水”,七八个人挤住在一间低矮潮湿的瓦房里坚持工作,有的建设者还因劳累过度而在建设钦州港的工作岗位上殉职。历史也永远不会忘记,钦州港建设者和钦州党政领导干部群众为钦州的开发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直至现在,为了节约财政支出搞建设,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职工仍领着全广西最低水平的工资。又如,为了确保钦州港二期工程和航道扩建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能顺利开展,钦州港建设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急项目之急,仅2000年一年就从十分有限的生产资金中挤出500多万元用于垫付项目前期工作费用。在迎接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评估团来钦州评估二期工作项目时,钦州港从各部门抽调出了30多名骨干日夜加班加点工作一个多月,为评估工作获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等等。像这样动人的事例,在十多年的建港历程中真是数不胜数。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中,尤其是在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的今天,我们更要抢抓机遇,正视差距,知难而进,长期保持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这么一种精神状态,这么一种创业精神,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率先在北部湾实现新的崛起。
(三)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钦州人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都贯穿了这么一个“不争论、实干第一”的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无论是1991年到1994年全民创业、简易开港的起步阶段,还是1994年6月至1994年11月的大力推进港区基础建设,为发展临海工业创造条件的阶段,以及1999年底开始至今的以临海工业建设为中心的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历届领导和广大钦州人民都不计名利得失、不图虚荣,不争论,真抓实干、干实事、求实效,因此把一个昔日荒芜的海滩,建设成今天初具规模的港口,把一个昔日偏僻闭塞的渔村,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临海工业区;今天,钦州港已初步建设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港口、大西南出海便捷通道之一,钦州临海工业园区已初显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基地构架,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倡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努力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三大目标”的建设,新时期“以港兴工,三化互动”的思路和举措,也体现出了钦州人民为实现宏伟远大的目标而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倡导的对外开放被历史证明是繁荣之路、强盛之道早在古代先秦开始,钦州就是绵延二千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朝曾在钦州设博易场,来自印度、东南亚等国的许多商品就在钦州古港进行交易,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学者们指出,与内陆文化相比,海洋文化具有鲜明的外向性、开放性、求新性和崇商性等特征。钦州人民在钦州港的开发伊始,就秉承了钦州历史上海洋文化的最大特点——开放性。尤其是当今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阻挡的迅猛之势发展,资源、市场的流动和开放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任何地方、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必须应和融入这一潮流。对这种新的趋势,谁适应得快、应对得好,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对此,钦州人民深谙此道。钦州的港口和城市建设要完成规划中的建设,要走出土地沉淀、债务负担沉重的困境,需要上百亿资金的注入,这样巨大规模的资金靠自身的积累去完成,在钦州脆弱的经济基础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扩大开放、要着眼于全球的竟争去配置资本资源,只有大量的招商项目的进入,才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
三十年来,钦州加速发展的根本,就是抓住全方位对外开放这根主线,确立以开放促开发的主旋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实施对外开放。“开放”, ,成了指导钦州一切经济运行的主导思想。“开”即是通过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门槛,打开大门,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项目、优秀人才和先进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放”就是尽一切努力把钦州的土地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政策等一切潜在挖掘出来并精心包装后推向市场,让钦州的各项建设在“开”与“放”的相结合中快速推进,尤其是在开放衍生出来的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规划招商等多种灵活形式招商工作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建港以来,已有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钦州投资建设项目,内资项目已有云南、贵州、吉林、福建、广东、湖南、北京等省市的企业在钦州投资。引进的内外资项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项目多,如金光集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投资规模上百亿元;二是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如在已引进的大洋粮油和吉运粮油加工项目上,2004年以来又引进了华港60万吨/年大豆加工项目,使钦州港形成达产后达5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的粮油加工基地。目前,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的石化、粮油加工、能源、冶金等已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三是具有鲜明的临海工业特色,很多项目都是前港后厂型临海工业项目,尤其是燃煤电厂、林浆纸和中石油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更加奠定开发区作为广西大型临海工业港的地位。
三、宏扬钦州精神加速钦州发展
钦州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来,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钦州1992年才建港起步,起步太晚,落后太多,钦州还不到说成绩的时候,必须迎头赶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继续发扬钦州精神,把握机会,实干到底!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钦州保税港区的批准建设,再次为钦州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不容错过;现在正在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也为钦州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怎样才能实现实实在在的快速发展?那就是要继续全面弘扬钦州精神。钦州精神是“敢为人先,不等不靠”,其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种精神已经在钦州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来发挥出促进发展的巨大威力,但它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只是以钦州港的成功建设为标志,今后的更多发展历程,则需要继续将之发扬光大。因为,钦州的发展与全国全区相比,落后的差距太大了。今天,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应对的挑战很大,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亟须要做的,就是要全面弘扬钦州精神。
钦州,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充满生机的滨海城市。从1475年前钦州作为州一级建制开始至今,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钦州人民紧紧抓住有利的历史机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钦州从一个小城镇到一个小县城,从一个小县城到一个小城市,从一个小城市再到目前的中等城市,城市建设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发展之路。
与数据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沈会计,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禁不住说起了自己经历的沧海桑田。 即将退休的沈会计说,1976年,他中专毕业分配到一家信用社工作。记得刚进信用社的时候,每个职员桌子上必不可少的有一把算盘,预算、数据汇总、核算等都离不开它,算盘成了我们的“掌中宝”,不少老职员打得一手好算盘。那时,无论是百日岗位练兵还是珠算技能比赛,大家个个情绪高涨,奋勇争先,练就了一手打算盘的好功夫,个个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当时拥有珠算能手级的“铁文凭”曾是那个时代的追求目标之一。尽管练就了“铁算盘”的本领,但算盘毕竟是手工操作,每到结算日、年终结算就得加班加点,打账页、账卡时间过长,眼冒金星、头晕目眩是常有的事,不少同事还落下了职业病。由于存款利息分几段算,每到算利息时都要双人核对,费时费力,客户等着也着急。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当一台台电脑逐渐摆到他们面前的时候,许多人是颇感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原本在算盘上弹指如飞的手到了键盘上却如胶柱击鼓。选择键盘,那将是一种挑战,因为许多人手放到键盘上,觉得不自在,感觉远不如他们的“掌中宝”用起来得心应手。放弃键盘,那意味着有被时代所淘汰的危险,因为整个信用系统已进入互联网数字化轨道。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七老八老了还背着单位偷偷在家里跟着孩子加班加点学电脑。 现在,核算实现了电脑化,员工们在键盘上像弹钢琴一样敲打着,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以在互联网上瞬间完成。原来办一个业务需要几个钟,现在只需几秒钟,结算日再也不用日夜加班了,而且核算准确无误。
30年弹指一挥间,从算盘到键盘,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30年前的钦州,是一座未开发的处女城市,狭窄、杂乱无章的街道,简陋稀缺的市政设施,城市公共绿地、街道绿化几乎空白。一直以来,由于钦州街道没有形成环路,城市路网不完善,造成各种过江车辆和行人只能从狭窄的钦江一桥通过,时常出现交通阻塞现象。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为了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环路的打通工作。特别是近两年,钦州市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密度,建立快速机动车道系统,使城市道路呈网络化、层次化,形成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近年来,钦州市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了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供水管网改造、水厂扩建工程等在建国债项目建设,其中污水处理厂累计完成投资总额为1267318万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累计完成投资6550万元,并已投入使用,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时,还加大力度抓好城市绿化建设,目前,钦州市区绿化覆盖率302%,绿地率18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城市亮化工作也得到较快发展,新建设的城市道路也已基本上配套了新路灯,确保城市主要街道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次要街道路灯亮灯率达到85%以上,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广西第六届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中,我们市获得B类城市特等奖第一名。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钦州的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开始加快。2000年以后,市区冻结了小块宅基地的规划审批,并对闲置土地依法收回或征收闲置费,扭转了私人建房混乱,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容量小的不良局面,使商品房建设开始加快步伐,城市综合开发率不断提高。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品房住宅小区相继动工兴建,掀起钦州市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尤其是2003年以来,结合“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在政府加强宏观政策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下,钦州市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时期,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153家,在我们市注册并备案登记的房地产评估机构7家,房地产中介代理机构8家;共有备案登记的物管企业31家。房地产的稳健发展,使市民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也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提升了城市品位。
多年来,钦州的“水浸街”、“断头路”、“灯不明”等问题一直是市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最为强烈的城建问题。为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市政府每年都挤出一定资金实施一批“综合便民工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文峰南路、南珠西大街、子材西大街、兴业路、鸿福小区等多处地段的“水浸街”问题得到了到解决,新华路南段、新阳街、新兴街西段、民乐路、育才路等道路的“断头路”贯通了,木井路、胜利路等小街巷进行改造硬化了,市区内数十条小街巷安装路灯了,全部街道有路牌了,主要街道都设置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钦州人居环境在一天天地发生着改变,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2008年钦州市加大了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项目的建设力度,其中共安排中心城区小街小巷建设项目185条,总投资约22亿元,把城区的小街小巷全部硬化、绿化和亮化, “修好市民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按“500米见园林”的要求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广大市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
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钦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原来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的钦州城市仍然无法满足打造北部湾核心工业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需要。所以,今后我们将按照大城市规模建设要求,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导向,按照城市三大组团发展布局和“江海湖”一体化的建设理念,加快推进钦州城市建设。一是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三娘湾滨海新区、白石湖片区分区规划及控规,加快修编完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细化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做好环卫、排水、停车场、市场、户外广告设置、公共照明等“城乡清洁工程”规划编制,研究编制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城市规划,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城市雕塑群等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加快推进城市环路的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着力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三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市级公共场馆建设进程,尽快成为亮点工程,提高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水平,争取早日形成“江海湖”一体化为特色的滨海城市景观,打造通江达海的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积极探索城市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构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依法管理、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格局,在广度、深度、长效上狠下功夫,再次掀起深入持久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高潮。
在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城镇)的同时,钦州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继续按照自治区实施“1211”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抓市带县,增强县城、重点镇、小康示范镇辐射功能。做大、做强市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覆盖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促进一般乡村、自然村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树立产业兴村旺镇的观念,抓好村镇建设,着力增育特色村镇,繁荣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人口,壮大城镇规模。
变化缘自变革。今天,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从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
2002年“神界”开始启动“四大名著”漫画系列,这是我国原创漫画史上的一项规模浩大的精品工程。全套作品共四部160册,投入创作资金440余万元,绘制画稿26万余页,有多达160余名绘制作者参与 。作品一问世,就在世界漫画界引起强烈反响,被国际版权公司高价买断了国际推广权,并迅速打入韩国、日本等市场。韩国媒界评论称:很惊讶看到来自中国的如此高品质的作品,没想到中国的漫画领域也同其经济一样飞速发展。
2008年底,由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投资四百余万、历时7年创作的中国漫画超鸿篇巨制《三国演义》全
彩色长篇故事漫画全集获得中国漫画奖优秀长篇漫画奖。《三国演义》全彩色长篇故事漫画全书共计20册,由中国著名漫画家陈维东编创,中国国内著名武侠漫画家梁小龙绘制。作品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创作,以类似于影视镜头的分镜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绘制风格方面融入了浓重的中国绘画审美及中国文化的元素在其中,借鉴了中国国画及连环画中的白描绘画手法与中国国画中的工笔重彩,与日本漫画、美国漫画风格迥然不同。《四大名著》系列漫画作品自2005年起已陆续在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区相继出版,感动千万海外读者,《三国演义》韩文版作为全球首发版本自08年3月韩国地区出版以来销售气势如虹。
2010年1月9日,中国原创新漫画“四大名著”系列之《西游记》将首次亮相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这也是继2009年漫画版《三国演义》推出之后再度彰显民族漫画特色的扛鼎之作。
漫画版《西游记》由天津滨海高新区神界漫画漫画有限公司于2002-2005年投资创作,编创陈维东,漫画绘制彭超,黑白版本、全彩色版本各20册。包括美猴王出世、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经典场景。
编创作者在忠实于《西游记》古典名著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再创作:以具有**蒙太奇语言式的画面剧情形式语言,在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原著同时,加上现代的理解与现代的再创作。法文版曾于2006年在法国正式出版。2010年,它“旅法归来”,又将为国内读者奉献上一道中式大餐。
天津首个“国家级重点动漫企业”花落神界
2011年1月18日,第五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对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等18家全国首批重点动漫企业颁发证书。 2010年,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过企业申请,省市动漫企业认定办初审,经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查,在已经被认定的动漫企业、拥有重点动漫产品的企业中,首批认定18家动漫企业为全国重点动漫企业,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唯一一家企业获此殊荣。
南开系列学校包括南开大学、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自贡市蜀光中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天津市兴南中学、重庆南开中学11所系列学校,并成立南开校友总会。
南开系列学校,是张伯苓和严修创办的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学校。学校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和南开人的治学精神。并以容止格言为学生的仪容举止规范。先后为中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自本月我市吹响校友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冲锋号以来,签约喜讯不断,校友经济发展成效初现。昨日,市科技局与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武汉大学海峡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上周六在我市举办的集微峰会-武汉大学校友论坛上,“武汉大学厦门集成电路研究院”项目也现场签约,市科技局与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徐红星院士将合作建设集成电路研究院,并推动半导体相关项目落地厦门。
强化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在厦转移转化
昨日签约的“武汉大学海峡科学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充分发挥我市产业、环境、资本优势与武汉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通过项目、人才、资本的紧密合作,加快武汉大学科技成果在厦转移、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将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环境保护、空间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加快推动成熟科技成果落地厦门,并推动以院士、资深教授为首的各类高端人才在我市的柔性引入。
双方将在开展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端人才柔性引入与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合作、重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当天上午,来自武汉大学、武大厦门校友会以及武大半导体校友会的代表们还走进厦门科学城,实地感受美峰创谷、新经济产业园、滨海浪漫线等地优越的产业环境和资源。“厦门科学城‘科、产、城、人、用’高度融合的生态走在了全国前列。”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资远在参观考察之后深有感触,他期待未来的深入合作,能让更多来自武大的科学家及科创成果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生根开花。
优势互补推动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
本月初,我市启动“大厦栋梁”计划,成立厦门校友经济联盟,国内各大高校热烈响应踊跃参与。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徐红星在内的多位武汉大学校友在此次大会上受聘为 厦门市 投资顾问。
16日举办的集微峰会-武汉大学校友论坛上,市科技局与徐红星签署合作意向书,徐红星团队将落地厦门开展产学研系列项目,双方打通产学研政各个环节,共建武汉大学厦门集成电路研究院,共同推动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
武汉大学厦门集成电路研究院将开展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攻克产业核心技术、解决芯片生产“卡脖子”的仪器设备、建模仿真软件等关键问题,实现国产替代,推动产业发展,并开展科教融合推进与管理、人才培养及引进等工作。
“只要确保供应链安全、产业链安全、技术安全,中国半导体产业就可以站立起来。”徐红星表示,将利用科研领军优势,推动一系列半导体相关项目落地厦门,包括牵头在厦门科学城建设专业化半导体产业园,以及发起武大校友半导体产业基金等。
市科技局表示,将建立面向厦门、覆盖福建省、辐射海西的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能力,为产业人才、成果、技术、项目等在厦门的转化落地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与支撑环境。 (厦门日报记者 吴君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