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于人类来说,它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70%左右。其中,脑髓的含水量为75%,血液的含水量为83%,肌肉的含水量为76%,连最坚硬的骨骼里都含有22%的水分!如果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就不能被吸收,废物也不能排出体外,就连药物都不能在身体里发挥作用。水不仅是人体物质代谢的载体,还有维持体液正常渗透压及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温、润滑等作用。
矿物质是水的灵魂
人们都被教育要“多喝水”,但要喝什么样的水才是对人体有益呢?据《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659%的人渴了才喝水,175%的人只喝饮料,喝水比较随意的人占116%。可见,至少九成国人对水还不够了解,存在饮水量不足、饮水观念不科学等问题。就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营养科学大会上,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一致强调,人们不仅要喝够水,更要喝对水,只有正确的喝水才能充分发挥水在我们体内的作用。
经科学测定,人体血液中所需的各种化学元素都需要从水中摄取,特别是矿物质。在营养学上矿物质的地位并不亚于维生素,它的缺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天然的矿泉水是溶解了地壳中的矿物元素,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常饮矿泉水能弥补钙不足,预防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另外矿泉水里还含硅锶、偏硅酸等有益元素。硅是人的骨骼组成元素,偏硅酸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常饮偏硅酸高的矿泉水,可促进人的骨骼生长发育,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病。所以,水里的矿物质才是我们是否喝对水的关键。
饮用过度过滤的水也有隐患
很多人出于对饮用水污染的担忧,只喝纯净水、蒸馏水,还有很多人都在家中安装了净水器,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甚至彻底处理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二次净化,但是同时也失去了从饮用水中获取矿物质的途径。《生命时报》在采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时,他表示维护人体 健康 的营养素有40多种,主要都来自日常所吃的各种食物,饮用水提供的矿物元素对总体膳食摄入贡献率占到1%~20%。例如,对钙、镁元素,饮用水可提供多达所需要的每日总摄入量的20%,而对于其他大部分元素,饮用水贡献了总摄入量5%以下。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生化学教授、美国营养学会会员福曼提出:“纯净水非但不含矿物元素,反而会带走人体内原有的营养物质。”所以只喝纯净水存有一定 健康 风险,因为过度过滤的纯净水中已经没有了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营养元素。人类与所处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基本上是适应的,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物质,天然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是环境中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真正优质的矿泉水才是人类饮水的理想选择。而长期饮用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等会造成体内有用物质的损失,对身体是无益的。
科学补水才真的有益于 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素膳食参考摄入量》建议,我国居民每日应饮水15—17升,以保证人体 健康 的生理所需。其实每天我们吃的食物中已含有大量的水分,比如蔬菜中90%是水分,水果中80%是水分,肉类和鱼也含有70%的水分,扣除这些,我们一天喝1500毫升的水就足够了。在水的选择方面,我们应多饮用白开水、矿泉水为最佳,它们不仅热量低,还含有维生素C、E,矿物质等,补水的同时还能给 健康 带来更多好处。通常,我们每天夜间经呼吸和皮肤蒸发要损失掉300—400毫升水。因此,应该每天醒来就先喝上一大杯水,不仅可以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以有效稀释血液,降低血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的水分补充中我们也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遵循“少量多次,小口慢饮”的原则。
原标题:注意补充水里的营养 科学补水有益于健康
高强度训练前,科学补水很关键。不少人常忽视跑步前的水分补充,甚至错误地认为,跑步前喝水会引起胃痉挛。事实上,运动前补充的水分是人体内“预留”的水分,尽管在补水的时候,运动者不会有口渴的感觉,但是这些水分会在人体运动过程中,伴随着身体出汗后被转化到血液中,这对于一些锻炼耐力的训练课目来讲,是最重要的科学补水时机。但是训练前不宜过量补充水分,这样不但会稀释人体内的体液,破坏电解质平衡,还会使血容量上升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此外,胃中留有大量的水分,运动时水来回震荡,会造成身体不适,影响训练效果。
补水,最好在训练开始前30分钟左右,补充量控制在300-500mL范围内。这样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从而在剧烈运动前,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降低运动中的心率。
此外,运动前喝的水最好是白开水,切忌饮用含糖量较高的饮料,否则会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而导致低血糖;也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因为这些饮料具有利尿作用,会加快水分的丢失,破坏体内水平衡,进而影响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竞技状态。
大量流汗后如何科学补水?
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人们在大量出汗后人体除了体液的丢失,还有钠、钾、氯等元素的流失。那么我们不就不是简单补水,更需要补充随汗液流失的微量元素。若是直接饮水,则有可能出现肌肉抽筋、头痛、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血液中电解质功能的紊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补水的同时还需要补充人体流失的元素,保证自身电解质平衡。
目前市场上一些功能饮料或淡盐水,就具备补充水电解质的作用。而且功能饮料中富含钠、钾等人体必须元素,更便于人体吸收。可以有效补充丢失的电解质。淡盐水中的氯化钠,能有效补充人体流失的盐分。还要注意,出汗后饮水也应该注意少量多饮,不宜一下子大量饮水,还应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感冒。
如果你每天要出大量的汗,那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运动出汗或者是体力劳动出汗,运动时出汗太多,要额外的去补充水分,但这个补充的水分不建议是纯净水,或者是蒸馏水,最好要补充含有一定矿物质的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水。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出汗排出的不仅仅是水分,还含有一定的钠,钾等电解质,这些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一起构成了人体的体液平衡,当我们排汗的时候尤其是大量排汗的时候,体内的钠、钾等电解质也会随着汗水排出。如果大量的钠,钾等微量元素流失,长期这样下去你可能就会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纯净水中是不含有这些电解质,微量元素的,所以在健身大量出汗后不建议你去补充纯净水,建议你选择矿泉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另外在补水方面,尤其是高强度运动后不建议大量饮水,采用小口慢喝的方式,平均分配在训练过程中,因为你去大量饮水,会更容易促使人体排出更多的汗,导致身体因电解质紊乱,诱发抽筋痉挛等可能,如果饮用水温过低,还会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荷。如果你想用运动饮料来解决运动后大量出汗补水的问题,我建议你选择含有电解质的等渗透饮料,等比例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才可以更好维持体液渗透压的平衡,让训练的状态越来越好。
我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大量出汗,造成身体缺水,于是就会感到口渴难耐。有人因口渴喝起水来没完,结果导致腹胀、胃痛等不适;也有人虽口渴难忍,却不敢喝水,害怕身体不舒服,等到运动结束后30分钟才喝水,结果导致身体脱水,危害健康。
那么,在运动时应如何补水呢?
1补水的时机要准确把握
一般情况下,在运动前30分钟左右补足水分最好。如果运动过程中口渴难忍,则可以少量补水。如果是进行超大强度的训练,除训练前补足水外,最好在训练后再补水。
2饮水的质量
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诸如汽水之类;要喝白开水,或者绿豆汤,或含盐1%的淡盐水等,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3忌服过冷的水
人的体温正常情况下在37°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4饮水的量
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温馨小贴士
专家认为,如果在运动前喝一杯咖啡,不仅可以增强运动的耐力,还有助于减轻体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