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杨楼与寒武纪海相碎屑岩有关的磷、石膏矿床成矿亚系列

 辛集—杨楼与寒武纪海相碎屑岩有关的磷、石膏矿床成矿亚系列,第1张

一、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成矿亚系列位于洛安地块南缘,分布在鲁山、宝丰、汝州、伊川、舞阳及灵宝等地。矿带总体展布呈北西向,在鲁山辛集地区磷、石膏矿发育较好,其他地区主要以小型磷矿为主,石膏矿不发育或缺失。

区内出露基底为新太古代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其上沉积了元古宇及古生界盖层。元古宇为一套滨海—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系,震旦系罗圈组由冰碛砾岩、砂质页岩、粉砂岩及页岩组成。寒武系分上、中、下三统:下统主要由黑色磷块岩、碳质页岩、紫色页岩、豹皮灰岩、泥晶灰岩及泥晶白云岩等组成;中统主要由紫红色粉砂质页岩、粉砂岩、泥质条带及鲕粒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组成;上统由块状和鲕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和燧石条带白云岩夹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在渑池陷褶断束内,寒武系与奥陶系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主要由深灰色灰岩、泥晶灰岩、豹皮灰岩及白云岩组成;在临襄坳陷内,寒武系与中石炭统本溪组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缺失奥陶系。寒武系之上的石炭—二叠系为含铁、铝土矿(或粘土矿)及煤等一套由滨海、浅海到三角洲相沉积岩系组成。

太古宙是豫西地壳活动频繁时期,沉积了一套类似大洋优地槽的由超基性、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到碳酸盐岩、硅铁质岩、复理石岩等岩系组成的建造。强烈的嵩阳运动,使太古宙沉积物及岩浆杂岩发生强烈变质和区域混合岩化,并形成一系列短轴背斜和穹窿群体。发生在古元古代末的中条运动使华北地台基底基本形成,在中元古—新元古代早期,沿黑沟—栾川—维摩寺断裂上涌喷溢了大量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系,形成巨厚的熊耳群。继熊耳群之后相继沉积了海相碎屑和海相碎屑—碳酸盐建造。

晋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更趋稳定,地壳以整体升降运动为主。震旦纪时,华北古陆南缘与秦岭隆起带之间为一沉降带,沉积了一套陆屑—镁质碳酸盐建造。罗圈晚期,地壳缓慢沉降,海水由东南方向浸入,淹没了渑池—确山盆地,沉积了滨海—浅海相含磷(及海绿石)砂页岩建造。晚震旦世末期发生的少林运动,使豫西广大地区出现短暂上升,海水曾一度退出全区。

少林运动以后,早寒武世台区地壳整体缓慢沉降,在继承震旦纪古地理和构造格局的基础上,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海侵,直至晚寒武世,海水才自南向北缓慢退出本区,其间沉积了滨海—浅海相的陆屑、磷、盐膏—碳酸盐—含镁碳酸盐建造。

加里东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隆起,结束早古生代海侵,转为长期风化剥蚀阶段。

在寒武系出露地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呈北西、近东西及北东东向产出,规模多为中小型,断裂常切穿含矿地层,破坏其连续性。

区内岩浆活动微弱。其周边地区(以西南侧为主)岩浆活动频繁。在黑沟栾川—维摩寺断裂以北的太古宇—元古宇地层分布区内,主要为熊耳期大范围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的喷发活动和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呈大岩基产出,其次是太古宙花岗岩及元古宙辉长岩、辉绿岩及石英斑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等侵入,并多呈大小不等的岩株和岩脉状分布。

二、控矿地质条件

(一)地层

早寒武世早期是华北地台南缘磷、石膏重要的成矿时期,其间辛集组在豫西地区比较发育,分布较广。以灵宝汝州一线为界,以北的辛集组,主要由砾岩、砂砾岩、泥质灰岩、白云岩及含燧石结核灰岩、豹皮灰岩等组成,不含磷块岩和石膏层;以南的辛集组岩性稳定,厚度67~334m,其下部由黑色磷块岩、碳质页岩、含磷粉砂岩、砂质泥晶白云岩等组成(为含磷层位),中部由石英砂岩泥晶白云岩、杂色白云岩(或灰岩)角砾岩、含燧石团块白云岩、灰岩等组成(含石膏矿),上部为深灰色厚层豹皮状灰岩。辛集组在本区东南部发育最厚,由南向北厚度明显变薄,下部的碎屑岩粒度也逐渐变粗,磷的含量逐渐降低。分布于灵宝—汝州一线以南地区的下寒武统辛集组对磷矿、石膏矿分布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二)岩相古地理环境

自早寒武世始,华北区出现一个沉积范围较大的海盆地。早寒武世辛集早期海水由东南向北、北西方向浸入,在灵宝、汝州、叶县、确山一带形成一个较狭窄的陆棚边缘盆地,盆内沉积了一套黑色页岩和砂质页岩,页岩中含磷结核。在汝州、鲁山一带主要形成一套含磷岩系。系中岩层具板状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层面有不协调的波痕,生物碎屑较多,主要有三叶虫、腕足、软舌螺和小壳动物等,反映磷矿是在浅海陆棚至滨浅海过渡环境下形成的(图4-10)。

图4-10 河南省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略图

(据河南省区域地质志,1989)

1—灰岩组;2—灰岩-砂岩组;3—灰岩-页岩组;4—页岩-灰岩组;5—沉积盆地边界;6—相区界线;7—岩组界线;8—海侵方向;9—腕足类;10—三叶虫;11—小壳化石;12—磷矿床;13—台地边缘浅滩相;14—陆棚相;15—局限台地相

早寒武世辛集中、晚期,在含磷岩系之上,形成了障壁滩沉积,主要为含细砾砂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及粉砂岩等,岩石具淡紫红和砖红色,波状层理,层面上具浪成波痕,大型干裂,并含石盐假晶等。当海水北浸至太行山南缘时,南部鲁山—叶县一带因障壁滩的阻挡作用,处于滨海沙滩的台地蒸发岩相区,形成了蒸发岩系建造:下部为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石膏岩、泥膏岩、膏灰岩等,具水平纹理生物化石极少;上部为泥晶灰岩、燧石团块白云岩及豹皮状灰岩,含三叶虫化石。该建造反映出沉积环境由潟湖相向潮坪相过渡。

到早寒武世晚期(馒头期),海水淹没全区,鲁山—叶县一带变为开阔的台地环境,主要沉积了黄褐色、紫红色泥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紫色页岩等。

(三)古气候条件

寒武纪辛集期形成的磷矿床,从含磷岩系岩性特征及富含生物化石等推断,此时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有利于海上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吸收来自陆上和海水中的五氧化二磷。

从辛集组含磷岩系之上形成的障壁滩沉积建造之岩相特征可以看出,石膏岩系是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潟湖中蒸发量远远大于地表水注入量,经蒸发、浓缩形成的。

三、成矿特征

(一)磷矿

磷矿床受控于下寒武统辛集组下段,故称辛集式磷矿。含磷岩系分布于灵宝的朱阳、汝州拉台和杨波、济源玉皇寨、宝丰兰沟、鲁山岳村—大木厂和鹰嘴石等地。

以鲁山辛集磷矿(中型)为代表,其矿床特征如下:

1含磷岩系

该岩系在不同地区发育程度相差较大,沉积厚度变化在7~82m之间,一般20~40m,分上、下两段。

(1)下段:为主要含磷层位,厚度3~24m,一般10~18m。下部为灰或灰黑色饼砾状砂质磷块岩及海绿石含磷砂岩;中部为灰、灰黑色结核状、致密块状、条带或条纹状砂质磷块岩;上部为灰白色含磷砂岩夹薄层含磷粉砂质页岩。矿层(床)赋存在该段之中。

(2)上段:为紫红色厚层状中粗粒含磷、铁、钙质砂岩,底部常见层间砾石,本段内见有少量无铰钢腕足类生物化石碎片,厚度4~58m,一般10~22m。

2矿层(床)地质

矿层由含磷砾岩、海绿石含磷砂岩及砂质磷块岩等组成。矿层厚度07~32m,一般为1~2m,平均厚147m。矿体以层状、似层状形态产出为主,其产状与赋矿岩系与下寒武统空间分布相一致,在鲁山辛集地区,呈近东西向延伸,倾角10°~30°。矿体长度4400m,沿倾斜延伸达1400m以上。

矿石呈黑灰色,由胶磷矿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具结核状、致密块状、条带条纹结构。矿石化学成分中SiO25624%~6934%,P2O5一般8%~13%,平均1148%,CaO469%~1944%,Fe2O3017%~33%,Al20301%~388%。

(二)石膏矿

主要分布在鲁山的辛集地区,形成大型矿床,其次是方城的杨楼(矿点)。以辛集石膏矿为代表,矿床特征如下。

1含膏岩系

该岩系位于下寒武统辛集组上段高镁碳酸盐—硬石膏建造的下部,在辛集地区沉积厚度变化在12~126m之间,一般30~80mm。含膏岩系在地表和浅部为膏层因次生作用形成的盐溶角砾岩—次生石灰岩带,由灰白、紫红色交代角砾岩和次生石灰岩组成,岩石溶蚀小孔洞发育具蜂窝状构造;在深部由灰白、紫红、灰色膏层和含膏白云岩组成。石膏呈脉状及少许块状,近底部多为含泥砂的紫红色石膏质白云岩,与下伏含磷岩系上部的淡紫红色中粗粒含磷钙质砂岩呈过渡关系。含膏岩系顶板是桔**及紫红色薄层状含白云质泥质灰岩,厚度5~10m。

该岩系中岩矿石角砾普遍,大小悬殊,混杂分布,角砾大小变化在01~5cm之间,角砾含量10%~75%不等,成分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胶结物为硬石膏、石膏和少量白云石及微量铁、泥质等。岩系内白云岩、白云质石膏岩(硬石膏岩)和石膏、硬石膏矿层呈互层状,且具多韵律性:下部可见含膏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硬石膏岩(或石膏岩)→膏层;中、上部为含膏白云岩或白云质石膏岩→膏层。含膏岩系内矿层层数在不同地段发育程度差异较大,变化在1~17层不等。

含膏岩系,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北西或北北东,倾角10°~30°,向深部有变缓趋势。

2矿体地质

石膏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含膏岩系内,为隐伏矿体。矿体埋深-2286~-22964m,中段较浅,东西两段较深。已控制矿体东西长6400m,南北宽400~1200m,面积约5km2。矿层与含膏岩系产状一致,倾角一般5°~20°,局部20°~30°。矿体出露部位多是含膏岩系倾角变缓之处。

工业矿层呈多层状,层数1~17层不等,一般3~8层,单层厚12~3566m,一般15~5m。矿层层数与含膏岩系厚度关系密切,含膏岩系厚度大含矿层数多,反之则层数少。辛集矿区西段含膏岩系厚度较大,矿层数一般为7~11层,累计厚度17~28m;东段含膏岩系变薄,矿层数一般为3~8层,累计厚度6~20m。

3矿石物质组成及矿石类型

(1)矿石物质组成

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硬石膏、石膏,次为白云石,微量矿物有方解石、绿泥石、海绿石、长石、黑云母、石英、泥铁质和胶磷矿碎屑等。

矿石化学成分:SO328%~45%,CaO27%~36%,MgO2%~8%,SiO23%~6%,Al2O305%~11%,Fe2O3025%~035%,TiO2005%~013%,K2O015%~03%,Na2O004%~007%,P2O50016%~0026%,H2O+05%~15%,H2O-015%~026%。

(2)矿石类型

依据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将矿石类型划分三大类。

Ⅰ硬石膏型:CaSO4≥50%

Ⅱ硬石膏+石膏型:CaSO4和CaSO4·2H2O含量均小于50%

Ⅲ石膏型:CaSO4·2H2O≥50%

辛集石膏矿床的矿石类型以硬石膏为主(占总量5295%),次为石膏型(占2657%)和硬石膏+石膏(占2048%)。

四、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

早寒武世辛集期早期沉积的磷矿及其后的石膏矿,是在不同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成矿机理也截然不同。

(一)磷矿

辛集组底部磷块岩及含磷砂岩中的磷,其来源可能有二:一是来自陆上岩浆岩(或火山岩)的易溶磷灰石,由地表泾流将磷质带到海盆地中去;二是来自海洋中火山喷发作用带出的磷,溶于海水中。

在地表泾流入海区域,磷被大量有机物吸收,进入生物体内,载磷生物死亡后堆积在海底盆地底部,经腐解形成碳酸铵和磷酸钙;海水中的磷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磷块岩。据A·卡扎科夫研究,近代大洋水柱中磷的浓度可分出四层:自海平面以下至50m为第一层,属光合作用带,浮游生物吸收磷,水中含磷很低(10~15mg/m3),很少超过50mg/m3;深度从50到300~400m之间为第二层,是死亡有机物穿越带,含磷量也很低但有增嵩趋势,含量50~100mg/m3;第三层厚度从300~400m到1000~1500m,有机物大量分解,从中析出磷,使海水富含磷,含量猛增形成最高值带,含量200~300mg/m3或>300mg/m3;第四层从1000m或1500m以下,含磷又进入低值带。在海流作用下高值带的富含磷酸盐溶液被输送到浅海、滨海带停积(图4-11)。

图4-11 在深部上升冷水流的条件下,陆棚地带的海水中形成磷块岩—沉淀磷酸盐图解

(据A·卡扎科夫,1937)

1—海岸卵石层相和砂相;2—磷块岩相;3—石灰质沉积物相;4—浮游生物残体沉降;5—海流方向

在浅海滨海带内,悬浮于动荡环境的磷质质点,受制于水体搅动能量条件及“CaO-P2O5-H2O”相平衡的支配。一方面随pH值的不断提高,磷酸钙早于钙镁碳酸盐的饱和而发生沉淀,另一方面由于表面水的不断蒸发,加速了磷酸钙的过饱和及上升洋流富磷酸盐溶液的补充,从而促使磷酸钙沉淀物的产生及围绕着悬浮的磷质和陆源碎屑颗粒形成磷质结核及磷质胶结物构成矿层。当然,整个成矿阶段,生物(特别是藻类)对磷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辛集式磷矿空间分布和含磷岩系及其上部岩石组合等特征看,磷块岩、含磷砂岩、海绿石含磷砂岩等,为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系列的组成部分,磷质主要来自秦岭—大别古陆(洛固古陆)的岩浆岩和火山岩中,部分磷质可能来自海侵之后富磷溶液由海流带到浅海滨海区并参与成矿作用,经生物沉积腐解和经生物化学作用沉淀出磷酸盐。辛集式磷矿属生物化学沉积成因。其成矿模式为:

河南省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矿系列

(二)石膏矿

辛集式石膏矿属化学沉积矿床,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由真溶液中沉积形成的。

在河南的含磷岩系上部的含磷钙质砂岩中出现了岩石呈现砖红、紫红色、干裂、泥皮构造及顶部含石膏细脉现象,这表明含磷建造的晚期,古气候开始转向干燥炎热。这种气候一直延至下寒武世辛集晚期。其间,在海盆南缘的鲁山、叶县、方城一带分布有较多的潟湖盆地,当受到高海潮或特大潮汐作用时,海水漫入潟湖盆地,潮退后则与海洋分离。在干燥炎热条件下,漫入潟湖盆地的海水,远远小于蒸发量,因此,促使湖中海水的咸化程度不断增高,最终在盆地底部相继沉积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和石膏矿。

周期性潮汐作用反复多次,形成了多层状膏盐层。各种蒸发岩中,白云岩、石膏岩沉淀速度较低,岩盐沉淀速度较高,钾盐类最高。从上述膏盐层出现的韵律特征和岩石组合可推断,潟湖盆地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地带,盆底下降速度与蒸发岩沉淀堆积速度基本相一致。到辛集组晚期,由于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新的海侵发生,结束了膏盐层沉积,产生了正常的浅海相碳酸盐岩。还应指出,辛集大型石膏矿床的形成,除矿床处于滨海浅滩的潟湖盆地外,还有赖于干旱气候条件和构造运动的特殊配合。

(一)大陆边缘活动带与陆相中酸性—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铅、锌、金、银、萤石、叶蜡石、明矾石、(铁、铜、钨、锡、铌、钽、硫铁矿、高岭土)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类型1)

本成矿系列类型形成于中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壳源及壳幔混源陆相中酸性—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包括11个成矿系列。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华南成矿省的浙闽粤锡铅锌叶蜡石成矿带及浙赣钨锡萤石成矿带、粤闽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属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成矿体系西部的东亚陆缘火山-深成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西藏成矿省冈底斯铬铁白云母成矿带和川滇成矿省松潘—甘孜金银白云母成矿带。

该成矿系列类型在印支—燕山早期发育于华南成矿省及川滇成矿省。闽西北后加里东隆起区产有与印支期伟晶岩有关的南平式铌钽矿床、与燕山早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接触带的行洛坑式斑岩-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和与侏罗—白垩系火山-沉积岩及燕山期花岗斑岩有关的屏峰式热液型铅锌矿床和南山下式热液型萤石矿床。在闽粤海西-印支期坳陷区与闽东南陆缘火山断陷带的邻接地带,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及(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的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及三叠系碎屑岩中产有层控矽卡岩型铁矿床(马坑式、潘田式)及热液脉型铅锌矿床(龙凤场式、钟魏式)。甘孜—理塘岛弧带晚三叠世英安-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沉积砂泥质岩中产有与构造变形及蚀变作用有关的呷村式和夏塞式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床以及嘎拉—丘洛式蚀变岩型金矿床。丹巴—康定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产有甲基卡式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和哈若山式水晶矿床,在远接触带的古生界浅变质岩中产有丹巴式白云母矿床。

燕山中晚期是该成矿系列类型形成的高峰期,广泛发育于华南成矿省的东南沿海地区。矿床类型以火山岩型、矽卡岩型及热液型为主,主要矿产有铁、铅锌、金、银、萤石、叶蜡石、明矾石矿床等。浙闽沿海地区含矿火山岩系为上侏罗统磨石山群流纹质-英安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和下白垩统永康群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及砂砾岩。以萤石和金银为主的火山岩型及热液型矿床分布于浙东南隆起区丽水—宁波隆起带,在火山通道的隐爆角砾岩筒及其外侧的磨石山群火山岩或古元古界八都群变质岩中产有主要受蚀变构造带控制的治岭头式金矿床,在与火山机构一定距离的磨石山群火山岩中产有武义式萤石矿床、梁岙式叶蜡石矿床及峰洞岩式高岭土矿床,在燕山中晚期中酸性次火山岩及浅成侵入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产有金田寺式银矿床及八都式萤石矿床。以铅锌和叶蜡石明矾石为主的火山岩型及热液型矿床则分布于温州—临海坳陷带及闽东火山断坳带,五部式铅锌矿床严格受北北西向及南北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并与燕山晚期霏细斑岩关系密切,在上侏罗统磨石山群及下白垩统永康群火山-沉积岩中产有山口—峨嵋式叶蜡石矿床与仙岩—矾山式明矾石矿床。

该成矿系列类型在燕山晚期形成的矿床数量不多、分布较零散。华南成矿省产有与燕山晚期英安玢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次火山岩或超浅成侵入岩有关的莲花山式钨矿床、紫金山式铜金矿床、西岭式锡矿床、石坪川式及赤路式钼矿床等,矿床类型以斑岩型、石英脉型、云英岩型及热液型为主。川滇成矿省产有与燕山晚期花岗岩及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灰岩有关的措莫隆式矽卡岩型锡矿床。西藏成矿省产有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花岗岩类有关的那明托式伟晶岩-热液型白云母(萤石石棉)矿床和拉萨式矽卡岩-热液型铁矿床。

(二)大陆构造岩浆带与壳源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钼、铅、锌、铌、钽(铜、铋、金、银、汞、萤石、水晶、硫铁矿、膨润土、重晶石)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类型2)

本成矿系列类型形成于中生代大陆构造岩浆带(陆内活化带),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壳源花岗岩类有关,包括20个成矿系列。在空间上广泛分布于华南成矿省以及华北成矿省苏鲁金重晶石成矿带和川滇成矿省三江石膏锡铁成矿带。

印支期主要形成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和蚀变岩型金矿床。云开后加里东隆起区东部,加里东-海西期混合花岗岩顶部或突出部及其外接触带变质岩中产有横山式铌钽矿床;海南西部的抱板隆起区中南部,长城系或奥陶系变质岩和志留系浅变质岩中分别产有二甲式和抱伦式金矿床。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有关。

燕山早期,该成矿系列类型集中分布于湘赣桂粤相邻地区。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热液型为主,主要矿产包括钨、锡、钼、铜、铅锌等。与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白云母碱长花岗岩等,岩体同位素年龄为212~136Ma、初始锶比值为07130~07880,成矿年龄为1679~1392Ma。与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是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及次英安斑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岩体同位素年龄为239~134Ma、初始锶比值为07139~07221,成矿年龄为1687~1363Ma。

燕山中晚期,该成矿系列类型发育于华北成矿省苏鲁成矿带和华南成矿省的湘桂、浙赣、粤闽成矿带。矿床类型以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热液型为主,主要矿产包括金、铌钽等。胶东北部地区产有著名的玲珑式和焦家式金矿,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玲珑、郭家岭、昆嵛山等花岗岩均属壳源重熔型钙碱性系列岩石,岩体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70~1348Ma、初始锶比值为07081~07140,金矿成矿年龄分别为150~719Ma。湘南、武功山、粤东南地区产有与钠长石花岗岩、锂云母碱长花岗岩、黄玉霏细斑岩(香花岭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有关的铌钽矿床(雅山式、博罗式、香花岭—尖峰岭式),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36~113Ma、初始锶比值为07093。

燕山晚期形成矽卡岩型-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南成矿省西部及川滇成矿省西南部,以个旧式锡矿、大厂式锡矿、小龙河式锡矿为代表。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主要是花岗斑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等,其同位素年龄为1400~66Ma、初始锶比值为07130~07259,大厂蚀变岩年龄为117~1048Ma、小龙河云英岩锡矿石年龄为70Ma。

(三)大陆构造岩浆带与壳幔混源花岗岩类有关的金、钼、钨、铜、铅、锌(锡、锂、铍、铌、钽、水晶、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类型3)

本成矿系列类型形成于中生代大陆构造岩浆带(陆内活化带),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及印支期壳幔混源花岗岩类有关,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华北成矿省的北部和西南部,其次见于东秦岭及幕阜山、北山地区。

该成矿系列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和斑岩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两个矿床自然组合。华北地台北缘和西南缘以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及其围岩(太古宇迁西群或太华群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中,以金厂峪式金矿、峪耳崖式金矿、文峪式金矿等代表,花岗岩初始锶比值为07052~07080,含金石英脉及含金蚀变岩年龄为197~1359Ma。华北地台西南缘及幕阜山地区产于与燕山早期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等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床(金堆城式、栾川式、阳储岭式),花岗岩初始锶比值为07069~07115。

此外,在东秦岭地区尚发育有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或钾长花岗(斑)岩及爆破角砾岩有关的秋树湾式铜钼矿床和蒲塘式金矿床;在北山地区发育有与印支-燕山期钾长花岗岩等有关的南金山—金窝子式金矿床和辉铜山-花牛山式铜多金属矿床。

(四)大陆构造岩浆带与壳幔混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钼、金、银、铅、锌、硫铁矿、(钨、锡、锑、萤石、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磷)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类型4)

本成矿系列类型形成于中生代大陆构造岩浆带(陆内活化带),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壳幔混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包括22个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滨太平洋成矿域,横跨东北成矿省、华北成矿省、秦岭成矿省和扬子成矿省。

东北成矿省在燕山早期及印支期主要形成与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斑岩等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朝不楞式、黄岗式、小营子式、弓棚子式、天宝山式),岩体同位素年龄为254~140Ma、初始锶比值为07028~07070。燕山中晚期主要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八大关式、乌奴格吐山式、大黑山式、小西南岔式)和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甲乌拉—额仁陶勒盖式、孟恩陶勒盖式、山门式),前者与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有关,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883~1072Ma、初始锶比值为07050~07080;后者与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岩和石英(二长)斑岩、流纹斑岩等有关。

华北成矿省在印支—燕山期形成与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及上侏罗-下白垩统有关的热液型及斑岩-矽卡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蔡家营式、小扣花营式、华铜—黄柏峪式),燕山晚期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钼铜矿床(撒岱沟式、小寺沟—寿王坟式、大庄科式、杨家杖子式、蓝家沟式、大湾—刁泉式)和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金厂沟梁式、排山楼式、五龙-猫岭式),花岗岩类初始锶比值为07052~07156。

秦岭成矿省在桐柏地区发育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钼、金、银、萤石、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矿床成矿系列,燕山晚期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围岩中产有斑岩型钼矿床(母山式)、热液型金矿床(老湾式)和萤石矿床(尖山式),在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岩中产有银多金属矿床(皇城山式)和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矿床(上天梯—刘家冲式)。

在扬子成矿省的长江中下游铁铜硫成矿带,西部的鄂东南地区产有与黑云母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正长闪长玢岩等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大冶式、铜绿山式),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57~113Ma、初始锶比值为07068~07078,铁矿石、含铜磁铁矿矿石年龄为151~112Ma。中部的九瑞和铜陵地区产有与花岗闪长斑岩及石英(二长)闪长岩等有关的矽卡岩-斑岩型铜硫矿床(封山洞式、城门山式、铜官山—狮子山式),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55~1002Ma、初始锶比值为07067~07095,含铜矽卡岩年龄为1347Ma。在东部的宁芜地区,一组与燕山晚期辉石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下白垩统火山岩及前火山岩系沉积岩有关的火山岩型及热液型铁矿床(冶山—韦岗式、梅山式、姑山—白象山式)有规律产出,铁矿石年龄为1052~893Ma。而在赣东北地区则发育有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德兴式)和与英安斑岩及隐爆角砾岩有关的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银山式)。

(五)大陆构造岩浆带与碱性、偏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金、锂、铍、铌、钽(宝石、白云母)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类型5)

本成矿系列类型形成于中生代大陆构造岩浆带(陆内活化带),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燕山期碱性、偏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包括5个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上,分布于阿尔泰造山带、大兴安岭晚古生代褶皱带中南段、华北地台北缘西部及中秦岭褶皱带。

阿尔泰造山带中部在海西和印支—燕山期黑云母花岗(斑)岩、(混合)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古—中元古界变质岩中产有一系列重要的伟晶岩型及热液型稀有金属矿床(喀拉苏式、可可托海式、阿斯喀尔特式、阿祖拜-库拉盖式)。

大兴安岭晚古生代褶皱带中南段产有与燕山晚期钠闪石花岗岩有关的巴尔哲式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岩体初始锶比值为07071。

华北地台北缘西部产有与海西-印支期碱性花岗岩有关的蚀变岩-石英脉型及热液型金矿床(乌拉山式、东坪式及小营盘式),水泉沟碱长正长岩的同位素年龄为3274~1607Ma、锶初始比值为07059,属幔壳混源的碱性岩类,含金蚀变岩和石英脉年龄为2392~1391Ma。

中秦岭褶皱带中部发育与燕山期深源(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蚀变岩-热液型金矿床(双王-马鞍桥式),金矿石(含金角砾岩)年龄为1831~1101Ma。

(六)大陆构造岩浆带与壳幔混源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铁(钴、镍、铜、硫)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类型6)

本成矿系列类型形成于中生代大陆构造岩浆带(陆内活化带),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壳幔混源中基性侵入岩有关,包括5个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以著名的邯邢式铁矿为代表。

铁矿产于燕山早期闪长岩及闪长玢岩、斑状闪长岩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及峰峰组(或下奥陶统萧县组、中石炭统本溪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的接触带,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70~826Ma、初始锶比值为07051。中关铁矿金云绿泥矽卡岩的 K-Ar法年龄为122Ma。

(七)板块缝合带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铂、金、蛇纹岩)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类型7)

本成矿系列类型形成于中生代板块(陆-陆)缝合带,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早期超基性岩有关,仅有两个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上仅分布于西藏成矿省,沿怒江、雅鲁藏布江两个板块缝合带产出。

本成矿系列类型主要包括罗布莎式、东巧式铬矿床,在成因上与洋壳蛇绿岩或蛇绿-混杂岩密切相关。铬矿主要产于燕山期或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斜辉辉橄岩及纯橄岩中,矿体呈豆荚状、似脉状、透镜状,共(伴)生铂、钯、锇、镍、金、金刚石等有益组分,含矿岩石蛇纹石化强烈,局部形成蛇纹岩,以及热液蚀变玉石,构成一组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

一、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该成矿亚系列中的铁矿床,生成于中元古代晚期,赋存于汝阳群云梦山组中,属沉积型宣龙式铁矿,在豫西主要有渑池岱嵋寨铁矿和汝阳武湾铁矿。岱嵋寨铁矿最具代表性。

(一)地层

岱嵋寨铁矿分布在渑池、新安两县北部相交接地带,岱嵋寨以东(图4-12),出露地层自下而上分别如下。

1熊耳群马家河组

该组分布于岱嵋寨的西南部,主要由紫红、黄褐、暗绿色杏仁状或致密块状安山岩、安山玢岩及玄武—安山岩所组成,其间夹有紫红色凝灰岩。杏仁体中普遍充填石英、方解石、玉燧、绿泥石、沸石等。厚度521~1100m。

2汝阳群

图4-12 渑池岱嵋寨铁矿地质及主要矿体分布图

1—第四系;2—二叠系;3—中奥陶统;4—汝阳群北大尖组;5—白草坪组;6—云梦山组;7—兵马沟组;8—熊耳群马家河组;9—正断层;10—铁矿体及编号;11—不整合界线;12—地质介线及产状

该群围绕熊耳群周边出露,分布广,北、西至黄河处,南到渑池坡头,东近新安曹村。与熊耳群组成一个古岛(寒武纪时)。该群主要由砂砾岩、石英砂岩及页岩、泥质砂岩组成,属稳定陆源单陆屑式建造组合。自下而上分四个组:

兵马沟组 :主要分布于岱嵋寨南部和北部。下部为紫红、肉红色砂砾岩和含砾中—粗粒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紫红、肉红及灰白色细—中粒石英砂岩。该组不整合于熊耳群之上,厚度350~400m。

云梦山组 :主要分布于岱嵋寨东部及东南部。底部为铁矿层和砾岩、砂岩、砂质页岩;中、上部为石英砂岩、砂质页岩与泥质砂岩互层或夹有页岩碎块。该组厚度200~260m。

白草坪组( ):主要分布在岱嵋寨东部和老银洞矿区。由紫红色页岩,夹薄—中厚层细至中粒石英砂岩组成,厚度60m,与下伏云梦山组整合接触。

北大尖组( ):主要分布在岱嵋寨北部及老银洞矿区东侧,由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细、细中粒石英砂岩,夹紫红及灰绿色页岩、石英砂岩组成,砂岩中含海绿石、绿泥石矿物。与白草坪组呈整合接触。厚度160~200m。

3寒武系

主要分布于距岱嵋寨较远的新安荆紫山、石井和渑池坡头、伏虎山以西地区。主要由馒头统的紫红色,杂色页岩、中厚—厚层状结晶灰岩和张夏统鲕状灰岩组成。该系底部有一层砾岩,显示与下伏的汝阳群呈不整合接触。厚度350m。

4奥陶系(O2)

主要分布在岱嵋寨西北和东南地区。由白云岩、白云质结晶灰岩及厚层状灰岩组成。

5二叠系(P)

分布于岱嵋寨北侧,与其南侧的汝阳群呈断层接触。该系由各种砂岩、页岩组成,互层状或呈夹层。其内含多层煤和碳质页岩。厚度在285m以上。

(二)构造

区内岩层和铁矿呈平缓单斜产出。岱嵋寨铁矿区岩层平均倾向116°,倾角10°,为断裂较发育的单斜构造。

区域上断裂构造较发育,以近东西向一组为主,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组。主要断裂特征如下:

1关地-塔地正断层

该断层位于铁矿区北面,属高角度正断层。走向近东西—北西西,倾向北,倾角最大可达70°,一般较陡,北盘下降出露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南盘上升出露汝阳群和寒武系,断距达1000m。东西延长15km,断裂带宽可达150m。

2东沟-老银洞正断层

该断裂走向呈东西向,倾角较陡,属高角度正断层,南盘下降,北盘上升,落差40m,断层东西延长约4km。与关地—塔地正断层形成地垒式构造,将岱嵋寨铁矿区推至渑池北部地势最高地段。

3张庄-栗园正断层

位于老银洞矿区南侧,断层走向呈北西,自北西端张庄,经山窝、胡庄向东南延至栗园一带,长约10km,断层倾向北东,倾角较陡。

4伏虎山-河坝正断层

位于岱嵋寨南7km处。呈近东西向横贯整个区域,长达25km以上。断层面倾向北,倾角陡。在前梁地段,其北盘出露汝阳群的兵马沟组,南盘为熊耳群的马家河组。

此外,还有呈近东西向的南天门-黄柏岭正断层,呈北西向的杂木沟正断层及呈北东向的水磨平-双石玉正断层、东黄柏岭正断层、和尚沟-凤凰岭正断层等,它们一般规模较小。

(三)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中元古代早期,熊耳运动发生大规模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喷发活动,生成分布广泛的玄武-安山(玢)岩、英安岩。熊耳期末有石英斑岩呈小岩株状侵入在马家河组中。中元古代晚期汝阳群中未见各种脉岩。

二、控矿地质条件

(一)赋矿层位

分布于渑池、新安北部的铁矿,受控于云梦山组,沿着兵马沟组和云梦山组分布。相邻的其他矿区,如老银洞、石板庵、牛心坡、邵山、石峰峪等矿区,也不例外,只是各矿区内铁矿体的规模、品位远不及岱嵋寨大、高而已。

(二)岩相古地理环境

中元古代晚期,华北地台南缘(河南境内)作为整个升降的台地首次出现,且具有基底表面的不平坦或升降运动的不均一性。除豫东地区为广大剥蚀区外,在豫西地区出现了洛阳—驻马店和卢氏—栾川两个较大的沉积区。岱嵋寨铁矿和武湾铁矿均处于前一沉积区内(图4-13)。

图4-13 河南省中元古代晚期岩相古地理略图

1—砂岩组;2—砂岩-页岩组;3—页岩-砂岩组;4—白云岩-砂岩组;5—海陆界线;6—岩相(组)界线;7—沉积等厚线;8—铁矿;9—海进、退方向;10—物质搬运方向;11—海滩相;12—潮坪相;13—次深-深海相;14—局限台地相;15叠层石

在洛阳—驻马店沉积区内,沉积了汝阳群。在兵马沟早期,陆地广阔,地表炎热,地表径流发育,形成一套冲积扇—河流相沉积。主要岩石类型为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石英砂岩等,沉积物为紫红、暗紫色,属氧化环境。到云梦山早期地壳下降,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浸入到渑池、三门峡一带,形成了北东高、南西低的势态。渑池岱嵋寨、汝阳武湾一带均处在滨海海滩环境,其间沉积了以赤铁矿为主的铁矿层、砂砾岩及含砾石英砂岩。砾石成分为紫红、肉红及灰白色的石英砂岩,分选性差,磨圆度低。砂砾岩中砾石多沿层理分布,石英砂岩多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具岸流波浪和较对称的浪成波痕,显示出海滩沉积环境。云梦山中晚期,海水继续北浸,沉积区主要沉积了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砂岩。

白草坪期,海水普遍受限,在潮间、潮上带内形成了一套砂泥坪沉积,主要为砂岩和页岩互层,沉积物以紫红色为主,属氧化环境。到北大尖期,继承了白草坪的沉积环境,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少量页岩、白云岩。岩石颜色主要为灰白、黄绿、灰绿色,说明气候由炎热转向温暖。石英砂岩成熟度较高,含海绿石和绿泥石,局部有含铁石英岩。

(三)构造控矿条件

在中元古代晚期云梦山组沉积之前,渑池、新安一带的北部地区曾处于长时间风化侵蚀环境,形成起伏不平的洼地和残丘。当地壳下降海水浸入至本地区时,侵蚀面上洼地为铁矿的沉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通过对古侵蚀面形态研究和铁矿沉积地段特征对比认为,铁矿均分布在侵蚀低洼处,与古地貌特征关系密切。铁矿分布集中的地段往往是成矿期间滨海区的一个坳陷地带。

总之,岱嵋寨和武湾铁矿是在炎热的气候和氧化条件下的滨海海滩环境下沉积形成,就位于其间的侵蚀洼地。

三、矿床地质特征(岱嵋寨式)

(一)含矿地层

新安、渑池一带的铁矿,赋存于云梦山组底部,该组岩石建造自下而上有如下特征:

底部主要由砾岩、砂砾岩、铁矿层及砂岩、页岩组成,不整合于兵马沟组石英砂岩之上。在铁矿分布地段,致密块状赤铁矿层厚0~15m不等,其下有00~12m的铁质页岩,铁矿直接或以很小的间隔覆于兵马沟之上,铁矿之上有0~8m紫红色砂质页岩为直接顶板,有时为厚度不大的砾岩层;在没有铁矿体的地段,由砾岩及其上的紫红色薄层细粒砂岩覆盖在兵马沟组石英砂岩之上,砾岩厚为01~22m。底部岩组厚60m。下部为红色泥质砂岩组(岩性组),由浅灰、紫红色中粒石英砂岩和细—粗粒薄层砂岩组成。在薄层砂岩中矿物以石英为主,含少量粘土矿物,具泥质胶结。厚度37m;中部为浅灰、肉红色石英砂岩组,由具浅灰、肉红色条带状石英砂岩、紫红色中—粗粒砂岩夹薄层砂岩、砂质页岩组成。厚度77~138m;上部为紫红、灰白色石英砂岩、细—中粒石英砂岩与泥质砂岩互层及含紫色、绿色页岩碎块的石英砂组成。厚度达80m。

(二)矿床(体)空间分布

从上述含矿地层特征可知,铁矿体(层)在垂向上赋存在云梦山组底部,受层位控制十分明显。在水平方向上,矿体总是围绕着云梦山组和兵马沟组地质界线(面)紧靠云梦山组呈不连续状出露。在岱嵋寨矿区,矿体主要分布在北部,矿体间的无矿间隔为250~1800m不等,矿区南侧,矿体少,出露也零星。岱嵋寨矿区外围的老银沟、石板庵、邵山、石峰峪、牛心坡等矿区,空间分布特征也完全类同。矿体呈带状或弧形状分布。

(三)矿体产出特征及规模大小

矿体因受古地形及后期冲刷影响,多呈大小不等的透镜体状缓倾斜产出、形状不规则。在走向上一般延长较大,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沿倾向变化较大,有时在很短距离内(10m左右)突然尖灭。岱嵋寨矿区,铁矿体规模最大,储量最多,其中,最大的红山头—山神庙矿体,沿走向长大于1200m,沿倾向延长200~700m不等,矿层厚度最大达1527m,一般多在7~14m之间,薄处3~6m。经勘探证实位于红山头、山神庙一带的Ⅰ—Ⅳ矿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大透镜体。黄连嘴处的Ⅶ、Ⅸ号矿体,在深处连成一个较大的透镜体,走向长700m,倾向延伸约300m,长:宽≈3∶1,矿体厚度最大1289m,一般3~10m。霍沟V号矿体走向长450m,倾向延长150m,长:宽接近3∶1,矿体厚度在3~7m之间,最厚1276m。此外,矿区其他矿体规模均较小,长度在数十米至350m之间,厚度多为1~3m。

除岱嵋寨矿区之外的其他矿区,矿体规模小,最大走向长200m,多数只有几十米,最短只12m,厚度多为05~3m,矿区的铁矿储量很少。

(四)矿石的物质组成

1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中主要矿物为赤铁矿及针铁矿,含量在40%~60%之间,其次是粘土矿物,含量可达35%~50%。微量矿物有:锆石、电气石、白云母、绢云母、滑石、重晶石、黄铁矿等。粘土矿物是铁矿中的主要杂质。

2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石中全铁含量在373%~5504%之间,SiO:含量830%~2606%,Al2O3含量02%~005%,CaO含量005%~01%,MgO为005%~02%。矿石中含S、P都较高:S含量012%~061%,平均为0369%;P含量014%~127%平均为0743%。作为铁矿石有害组分的S、P含量普遍高于平炉、高炉富矿的工业要求。

(五)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类型

1结构构造

根据矿物共生特征及集中分异程度,铁矿石结构主要有显微叶片状结构、肾状、豆状和砂状结构。矿石构造为致密块状和条带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是由于矿石中粘土矿物和赤铁矿、针铁矿分别集中的结果,深红色条带主要由水针铁矿、显微叶片状赤铁矿及少量粘土矿组成,浅色条带中粘土矿含量较高。

2矿石类型

岱嵋寨铁矿床中矿石类型简单,以矿石中铁矿物特征划分,自然类型属赤铁矿型。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全铁)含量一般变化在40%~517%之间,S平均含量为0369%等特征,其工业类型为高硫高炉富矿类型,在矿体边部有少量贫矿矿石类型。

四、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

(一)成矿物质来源

渑池—新安北部和汝阳武湾一带铁矿的铁质来源于古陆上富铁硅酸盐和硅铁建造岩系。中元古代晚期地壳下降,海水侵至本区,其北紧靠山西古陆,东北、西南又与华北、秦岭古陆相邻,古陆上除新太古代已存在富铁绿岩带(拉斑玄武岩类)及硅铁质建造(磁铁石英岩)外,还有熊耳期强烈的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面积含铁较富的玄武-安山岩类火山岩分布。这些富铁岩石为中元古代晚期沉积铁矿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二)铁质的搬运形式

古陆上富铁硅酸盐,经长期风化、侵蚀受到破坏,铁质被析离出来,主要由三种形式进入地表水被搬运:一是难溶的三价铁(高价)常呈胶体状态或呈机械悬浮物;二是二价铁(低价)与重碳酸根( )结合呈离子状态;三是铁在有机物质的参与下,与腐殖质酸结合成稳定的腐殖酸盐配合物,在含有适量腐殖质的地表水中被搬运。

(三)铁质淀出条件

袁见齐等(1979年)认为,在湖海盆地中由于物理、化学环境不同,使沉积型铁矿床一般具有四个矿物相带,即氧化矿物、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及硫化物等相带(图4-14)。在氧化矿物相带中,氧化界面直达盆地底部,在水底淤泥层中有大量过剩的氧,而成为充分的氧化环境,形成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在硅酸盐矿物相带中,氧化界面在盆地附近,淤泥层中游离氧剩余无几,主要形成铁的硅酸盐矿物,如鲕绿泥石;碳酸盐矿物相在氧化界面以下,淤泥岩中含有有机质,含氧量不足,不能使低价铁氧化,因此形成菱铁矿和碳酸钙混合物;硫化物相带远在氧化界面之下,由于细菌活动使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并与铁结合,形成黄铁矿、白铁矿及胶黄铁矿等。从岱嵋寨、武湾铁矿床的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层顶底板岩性等特征,与上述沉积铁矿床矿物相带模式比照认为,本区铁矿是滨海—浅海区氧化矿相带沉积矿床。它是在海侵初期,大量铁质从古陆由地表水源源不断地带到滨海或浅海区内,在充分的氧化环境(Eh值较高)条件下,因海水电解质、异性电荷胶体的作用,使水溶液中低价铁转变成高价铁,使呈悬浮状态、胶体状态的高价铁相继沉淀下来,形成铁矿层。

图4-14 沉积铁矿床相变示意图

(四)成矿模式

从铁矿物质来源、搬运形式及沉积环境等成矿过程表现特征,可将岱嵋寨式铁矿的成矿模式归纳如下:

河南省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矿系列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兴华西路。美丽一生化妆品店成立于2019年7月25日,主要经营韵值季,自然堂等品牌化妆品的销售工作,注册地址为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兴华西路。化妆品是用于增强或改变脸部外观,香气或身体纹理的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375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随机推荐

  • 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天气丹用法步骤

    天气丹护肤产品中包括很多款,针对皮肤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顺序,如果使用顺序错误很容易导致护肤品达不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是什么?天气丹用法步骤是什么呢?天气丹的套盒中产品是十分全面的,其中包括天气丹水

    2024-04-15
    54200
  • 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天气丹用法步骤

    天气丹护肤产品中包括很多款,针对皮肤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顺序,如果使用顺序错误很容易导致护肤品达不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是什么?天气丹用法步骤是什么呢?天气丹的套盒中产品是十分全面的,其中包括天气丹水

    2024-04-15
    59100
  • 适合女人的护手霜

    推荐以下几款护手霜1、凡士林烟酰胺美白护手霜滋润保湿修护润手霜套装男女通用2、妮维雅男女士深层滋润护手霜保湿补水舒缓湿防裂手膜3、美加净护手霜美白保湿嫩白秋冬季防干裂手油滋润补水女4、瑰珀翠CE护手霜女按压式大瓶新园艺大师滋润保湿嫩白秋冬不

    2024-04-15
    51400
  • 美尔丝植物草本乌发套盒怎么用?

    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因为他们的体质和皮肤质地。泰黑桑是一种安全食用的天然植物黑发植物,富含多种天然植物草本提取物,具有黑发等功效,不损害头皮,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规格与用法: 每盒2支,每支50毫升,取出1:1比例,放入手中揉出泡沫,然后涂抹

    2024-04-15
    51500
  • 妮维雅630为什么放那么多香精

    妮维雅630因为化妆品一般成分是化学物质不加香精不好闻。根据查询详细资料显示,妮维雅630淡斑焕白精华液揉开淡淡的香味,有人觉得味道不够高级,但是效果是很好的,油皮擦毫无压力,还有高渗透小分子玻尿酸帮助630更快的深入肌底,放大抑黑效果,想

    2024-04-15
    43800
  • 保湿精华凝露 怎么用? 用在哪个步骤呢?

    精华凝露就是精华素,直接涂抹在脸上即可,在肌肤拍完水之后使用。顺序则是:洁面---水---精华凝露---乳液。精华凝露有锁水保湿的作用,凝露质地的精华液看上去就像我们平时所用的啫喱霜,这种质地的精华液通常也是不含油分的,容易推开,好吸收,锁

    2024-04-15
    44800
  • 龙婆烈帕婴能不能和其它帕婴一起供

    不可以。怕烫和帕婴依霸古曼一起供奉基本是不可以的,建议不要供奉在一起,怕烫是音译,基本就是一种大鬼的东西,依霸又是招人缘,异性缘的阴牌,拍婴也是有正牌有阴,古曼童是经过净化的夭折小孩子的灵体,跟多时候是指正的古曼,而不是一些巫师制作的。

    2024-04-15
    37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