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主管中药师 叶文华
又到了每天想睡睡不够,想起起不来的日子了,此时此刻的你,是否觉得仿佛深陷泥潭,浑身不爽利,眼睛睁不开、双手抬不起、双腿迈不快,只觉得非常疲惫,全身使不上劲,只剩下躺床上的力气?
如果有上述表现,首先得问问自己,昨晚是不是又熬夜了?如果不是,那就找医生把把脉,看看是不是湿邪缠身了?湿邪是指自然界中使人致病而产生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病状的外邪。体内有湿气,除了头身困重,还可以表现为关节疼痛、小便淋漓不畅、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由于广东的气候特点,广东人比较容易“湿热”,所以在广东,几乎人人都会使用一两味祛湿药。 下面的祛湿药是否有您熟悉的那几味:
每到落花时节,总会有人把木棉花拿去晾晒,不仅仅因为它漂亮,更是因为它是随手可得的祛湿药。木棉花性味甘凉,稍稍偏寒性,可清热、利湿、解暑,应对四时湿气。木棉花可直接煮水喝,也可以作汤料。
又称薏米,性味甘、淡、凉,其甘能补中,其淡能利湿,以益脾、健脾利湿为其所长。薏苡仁主入脾经,能渗除脾中的湿气,又可以健脾,是清补淡渗之佳品。如果有些人不喜欢薏苡仁的寒性,可放于平底锅中清炒,炒至微微发黄再使用。
性味甘、淡、平。功效与薏米相似,补脾的作用更显著,且性味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适用于各种寒热虚实水湿之病,是利水渗湿之要药。此外,茯苓还有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惊悸失眠、心脾亏虚所致心神不安者。
性味甘、涩、平,其甘能补脾,其涩能收敛,是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佳品。芡实除了能健脾利湿,又可以除湿止带、益肾固精,适用于脾虚久泄、白浊、带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
性平偏凉,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适用于水肿胀满、黄疸尿赤、风湿热痹者。虽说赤小豆没有健脾的功效,但胜在药食同源,常常以祛湿甜汤的身份出现。
这几个药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相互搭配,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配方。
1、 赤小豆糖粥
赤小豆15克 加水煮烂 加50克大米 加水煮至粘稠 加适量的红糖 煮沸即可出锅。
2、 茯苓糕
茯苓30克、芡实15克、莲子15克、山药45克混合打粉 加粘米粉80克、糯米粉50克充分混合另置 糖40克、加适量的水溶解 将糖水多次少量加入混合粉中,水量加至粉团是“手握成团、轻压即散”的状态 过筛至模具中(不能压,可用刮刀刮平) 蒸30分钟即可。
3、 老鸭薏米汤
薏米50克、老鸭1只、陈皮1/4个、生姜3片 加水武火煮开转文火煮1小时。
希望大家喝完适合自己的祛湿茶汤后,可以挺起腰杆,精神爽利地工作和生活!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李咏梅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夏季气温升高,天气炎热。这时的气候特点除了热之外还有“湿”,湿是指外界环境的湿度大。同气温一样,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预防湿邪致病,我们可有意识去进食一些既能去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 玉 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 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高 梁: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 良、湿热吐泻、下痢等症。 苡 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 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扁 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 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水 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 下等病证。 冬 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 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 满等病症 洋 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 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 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症状 鲫 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 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鲍 鱼:具有养血柔肝、滋阴清热、益精明目、利湿行痹的功 效,适用于阴虚内热、血枯经闭、乳汁不足、阴虚阳 亢、夜盲内障,以及湿热内蕴所致的五淋、黄疸等病 症。
清热利湿药辨证治疗妇科疾病及妇科急证皆有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清热利湿药
清热利湿药临床上常选用的有:红藤、败酱草、马鞭草、半枝莲、蒲公英、鱼腥草、黄芩、黄柏、茯苓、泽泻、滑石、薏苡仁。
同类编组:
一组:黄芩、鱼腥草,本为清上焦肺胃之药,临床上引用来清胞宫之火,除胞宫气血湿热相杂之粘滞。
二组: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马鞭草、半枝莲五味药本为清热解毒,消痈疔之药,临床引用来散胞宫之血瘀,除下焦湿毒瘀结,并有生新复旧之功。
马鞭草《大明本草》云:“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痛,似益母草”,有利尿作用。
半枝莲为治癌肿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作用,和鱼腥草同用可治宫颈癌。
三组:黄柏、龙胆草为清湿热专药,二味药能直接清泻下焦胞宫之湿热。
四组:茯苓、薏苡仁、滑石、泽泻、车前子,上五味药为治膀胱湿热药,引用来清涤胞宫之湿毒结气,促使湿热自小便排出。滑石,《本草求真》云:“除中下焦之湿热”,《本草经疏》云:“利下窍之要药”。
选用清热利湿药必须把握好辨证施治的要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故驱除湿热勿远他法,如分消湿热佐以扶脾;清肝利湿参以补肾;清利湿热合并益气养血;清化湿热佐以育阴;清热解毒以活血化瘀…总之从本图治方不致误。
中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因此春季是为身体除湿很关键的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祛湿呢?下面我们针对不同症状给大家整理对应用药方案,可以参考学习一下哦~
燥湿和胃类
对应症状:脘腹痞满,暖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等。
治则:燥湿健脾。
代表药物:藿香正气丸(水、口服液等)、香砂养胃丸等。
藿香正气丸:本品是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扶正祛邪之剂,多用于感冒、呕吐、泄泻、霍乱、湿阻等病症。忌生冷油腻。
香砂养胃丸:本品具有调整胃液分泌、调整胃肠道功能、抗溃疡、抑菌等作用。临床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属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者。
联合用药
1藿香正气丸+诺氟沙星
解读:诺氟沙星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肠道感染和伤寒及其他沙门菌感染。藿香正气丸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明显。18岁以下患者禁用诺氟沙星。
2香砂养胃丸+奥美拉唑
解读: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胃溃疡疗效好、副作用较少,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清热祛湿类
对应症状:湿热下注,症见小腹胀满、小便浑赤、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舌苔黄腻。
治则:清热利湿。
代表药物:二妙丸、祛暑丸等。
二妙丸: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阴虚者禁用。
祛暑丸: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凡暑湿且外感风寒者均可运用。
联合用药
1二妙丸+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解读:女性外阴部湿疹是较常见的皮肤病,多呈亚急性、慢性过程,瘙痒难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有专家采用二妙丸口服联合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治疗女性外阴湿疹35例,并以单用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疗效,其中联合用药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渗湿利水类
对应症状: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等水湿所致的病证。
治则:利水渗湿。
代表药物:三金片、清淋颗粒、排石颗粒等。
三金片:主要有抑菌、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路感染等属下焦湿热者。
清淋颗粒:主要有利尿、解热、解痉、抗炎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泌尿系统感染和慢性前列腺炎等属膀胱湿热者。
排石颗粒:主要有利尿、抗炎及镇痛作用。排石颗粒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草酰胺尿路结石的形成和因植入异物而致动物膀胱结石的生长。临床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等属下焦湿热者。
联合用药
1三金片+诺氟沙星
解读:三金片联合诺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安全有效,能充分发挥两药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效清除致病菌,不仅治疗有效率高,而且能够较快的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借鉴。
2清淋颗粒+硝呋太尔
解读:清淋颗粒联合硝呋太尔治疗尿路感染不但可减轻患者尿道炎症水平,而且对缓解尿道不适症状作用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温化寒湿类
对应症状: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以及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小便频数,时下白浊等症。
治则:健脾温阳。
代表药物:五苓散、萆薢分清丸等。
五苓散:主要有调节机体水盐平衡、利尿等作用。临床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脑积水、急性肠炎、尿潴留等属阳不化气、水湿内停者。
萆薢分清丸:主要有抗菌、止血、解热与止痛的作用。临床用于肾炎、肾结核血尿、乳糜尿和慢性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等。
联合用药
1五苓散+参苓白术散
解读: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耳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去湿药,主要分为祛风湿药、芳香化湿和利水渗湿。祛风湿药主要有: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寄生、木瓜、五加皮、白花蛇、徐长卿等。芳香化湿:苍术、厚朴、藿香、砂仁、豆蔻、佩兰。利水渗湿:茯苓、金钱草、茵陈、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猪苓、通草、萆薢、石韦等。1祛风湿药:本类药多辛散苦燥,具有祛除肌表、经络风湿作用,有的还分别兼有散寒或清热、舒筋、通络、止痛、解表,以及补肝肾、强筋骨作用。2芳香化湿药:本类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效力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解暑。3利水渗湿药:本类药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效用。
1 利:通利 渗:渗除、渗泄
2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之。
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湿有两种含意:
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
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热发黄、疮疡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利水渗湿药忌用于阴亏洋少的病证,对脾虚水肿应以健脾为主,不宜强调利水。临床应用时,宜按病证选用药物,并适当配伍。
此类药物性平,甘淡渗泄。主入膀胱、脾、肾经。药性下行,能通畅小便、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湿之邪的排泄,故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有的药物性寒凉,又有清热利湿、止泻止痢止带、利胆退黄、通淋止痛、利尿排石等作用。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行滞通乳、清热逐痹等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利水渗湿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氮化物、尿酸等的排泄。部分药有抑菌、解热、消炎、止血、祛痰止咳、镇静降血压、利胆等作用。利水渗湿药对西医诊为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病水肿、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肝胆系统炎症、胆结石等病有一定治疗作用。部分药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气管炎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