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打点计时器计算时间,故不需要秒表,打点计时器应该与交流电源连接,需要刻度尺测量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故A、D正确,B、C错误.
(2)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上
C、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选BC.
(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c=
xAE |
tAE |
(s1+s2)f |
4 |
故答案为:(1)AD
(2)BC
(3)
(s1+s2)f |
4 |
(1)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或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滑下,小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可以猜想:小球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和小球释放处的高度h有关、猜想:m越大,s越大;h越大,s越大.
(2)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由表一实验数据可知:h保持一定时,位移与质量成正比;
由表二实验数据可知:m保持一定时,位移与高度成正比;表达式:s=kmh(k为比例常数).
故答案为:(1)小球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和小球释放处的高度h有关;m越大,s越大;h越大,s越大.
(2)控制变量法;h保持一定时,位移与质量成正比;m保持一定时,位移与高度成正比;表达式:s=kmh(k为比例常数).
(1)因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时,为了使热量散发,应将浓硫酸缓慢加入到浓盐酸中,故答案为:浓硫酸;
(2)有棕**物质确定为单质碘,卤素单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Cl2+2KI=2KCl+I2,因通过①后生成了Cl2,而KMnO4溶液能氧化HCl得到Cl2,所以某固体物质可能是KMnO4,故答案为:Cl2+2I-=2Cl-+I2;b;
(3)因Cl2能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具有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褪去,故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
(4)②处有棕**褪去,生成无色的IO3-,碘的化合价升高,则氯元素和化合价降低为-1价,化学方程式为:
5Cl2+I2+6H2O=2HIO3+10HCl,离子方程式为:5Cl2+I2+6H2O=12H++2IO3-+10Cl-,
故答案为:5Cl2+I2+6H2O=12H++2IO3-+10Cl-.
(1)实验室利用装置制备氯气是利用 固体二氧化锰和液体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
| ||
故答案为:MnO2+4H++2Cl-
| ||
(2)仪器a中液面不断上升时,说明瓶内压强增大,说明后续装置(如C)发生堵塞,
故答案为:后续装置(如C)发生堵塞;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C中Ⅱ可放入干燥剂硅胶、无水氯化钙,除去水后,再通入有色布条Ⅲ不褪色,验证氯气无漂白性,不能用A,碱石灰吸收氯气,C浓硫酸应装在洗气瓶中,
故答案为:BD;
(4)Cl2,可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32-+H2O═SO42-+2H++2Cl-,
故答案为:Cl2+SO32-+H2O═SO42-+2H++2Cl-;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当溴水浓度较小时,溶液颜色与氯水相似也呈**,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过量的氯气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所以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将上述D、E、F装置改为如图2装置替代,氢氧化钠可吸收氯气、溴,可排除氯气对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实验的干扰,当a中溶液由**变为棕色时,停止通氯气,说明生成了溴蒸气,设计步骤Ⅲ的实验思想是进行对比,步骤Ⅳ的操作是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溶于四氯化碳后溶液呈紫色,
故答案为:未排除氯气对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实验的干扰;对比实验思想;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