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 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一、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二、西医对痰多的诊治 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烟者或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就增多。今介绍常见痰多的几种 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黄黏且发热。 2、肺炎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痰,并伴发冷发热。 3、肺结核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能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气管扩张 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层,也可伴咳血。 5、肺脓疡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 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 7、肺癌 咳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 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拍x线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时,应照断层片或胸部cT检查,验痰查,找癌细胞,最好做气管镜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手术、早放疗或化疗。如果是感染,应做痰培养检查。培养出致病菌后,还需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一、 醒脑开窍用散剂多配香药 脑为髓海,位居高巅,密闭颅内,称元神之府,主持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靠五脏六腑之精血供养,具有主宰十二官安危的使命。痫发者因于气血逆乱,扰乱神明,脑髓受损,或痰浊瘀滞神明之府,元神失控病发昏迷、抽搐窍闭诸症。对于包括痫病在内的许多脑病,根据家传经验,配药制方多用麝香、牛黄、冰片、穿山甲、细辛等香药治疗。该类药物一能引诸药入于脑髓神机起到引经药的作用,可直达密闭于颅内的脑髓血脉,另可芳香走窜醒神开窍,可达速效之功。复习文献,如安宫、紫雪、乙抱龙丸、凉惊丸多有上意,似寓意深远,可资深究 包括癫痫在内的诸多脑病,难以速愈,多需长久用药。在剂型的选择上,根据家传经验,多配用散剂治疗,因散剂量少而易服,且可急用,又便于久服,很适合癫痫患者使用 《本草述》云"麝香之用,其要在能通诸窍。"麝香香窜透窍,引药上达巅顶,有开壅散结通闭之功。临床应用麝香开脑窍之闭,通脑络之瘀,是开窍醒神治中医脑病之要药,功效之捷,确非它品所能替代。有药理实验证明H标记麝香有效成分麝香酮能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延髓处分布最高,尚有保护脑细胞超微结构,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等作用。另外麝香抗炎作用比较明确,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局部水肿,炎症后期,抑制肉芽组织增生。麝香入煎的方法很为讲究,可用一定量研细以绢包之,上系棉网,将过滤好的汤药再置炉火之上煎煮,待药沸,拿来绢包之麝香以手提棉网,沉于绢包中的麝香阴干左右,再将绢包取出,盖锅置温后饮用。至于绢包中的麝香阴干之后放入小瓶中密封,还可配丸药用。现临床多用人工麝香取代 牛黄味甘苦相兼,性凉平,其气清芳香,入心肝二经,善祛痰,清肝热,专熄内风,能开启清窍,《本经》记载"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本品为凉开之剂,为临床治痫治惊的要药。牛黄主要含胆酸、去氧胆酸、牛黄酸等,能抑制中枢病理性兴奋,在镇静大脑皮层的同时,又能兴奋呼吸中枢,并有抗缺氧,保护脑组织,减少其损伤的作用,最适合痫病发作期使用。冰片,味辛苦,性寒,归心、脾经。辛散苦泻,芳香走窜,能散郁热,有类似麝香的开窍醒神作用,但药力较逊,可以作为麝香的辅助药。《本草纲目》云"通诸窍,散郁火",本品气味芳香,含脂溶性成分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用药之最准"的"空灵之所"。用量极小,一般用量为01-0g,研极细末,入散剂。珍珠清热镇惊而安神,清肝熄风,当下多用珍珠研粉冲服,每次0-0g,重症可冲入煎剂中鼻饲,本品为安魂定魄之上品,不但增加脑缺氧的能力,还有促智作用。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之功,乘芳香清爽气,辟秽浊不下之邪,对痰浊蒙闭脑窍者,能振发清阳,宣窍醒神。实验研究证明本品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具有安定、抗惊厥、抗癫痫的作用,同时还有健脑益智,聪耳明目的作用。《本草从新》载其"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穿山甲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本草从新》云"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临床用之,确有良效 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引诸药直达巅顶,其走而不守,可以散风宣窍止痛,《本草正义》言"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药理研究发现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对兔脑皮层、海马、中脑网状结构脑电图记录显示,其对中枢的作用与巴比妥类相似。在治诸痫日久及痫病有头痛诸痛症表现者有重要作用。但细辛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严控制,以免中毒 中医治疗脑病用香药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介值 二、 化痰熄风之品为治痫常用药物,但调气、开胃之品不可少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对于癫痫一症,临床若见患者情绪抑郁,多有忧虑,表情淡漠,或呆滞,或胸脘痞满等症,乃为气郁之症象,并多为化风、化火、痰凝、瘀阻的病机之一,所以在痫病治疗上理气解郁对于防止气机逆乱,痰凝络阻等很有意义。特别对于女性癫痫发作与经期有关系者,调气血很重要,其中较常采用的药物有黑木耳、山楂、刺蒺藜、柴胡、香附、郁金、绿萼梅、佛手、香橼、合欢皮等 木耳一药,《神农本草经》载其有"益气不饥,轻身强志"之功,黑木耳又名桑耳,具有调气柔肝、养阴解毒之功,对于郁痫、食痫能柔肝和胃。有学者道用其为主药治疗癫痫者,并相继有了一些黑木耳临床应用经验的资料 刺蒺藜性微温,行肝经气血而无升阳弊,最适于肝郁兼血瘀者。香附性平,既疏肝理气,又调经止痛。柴胡微寒,升散力强,善疏肝解郁,宜用于肝气郁滞,又兼升举阳气。郁金微寒,既解郁清心,又活血行气,且凉血利胆,适用于肝有热、肝郁气滞血瘀者。绿萼梅芳香性平,力缓而无耗气伤阴之害,癫痫患者气郁犯脾,伤阴者多用之。佛手、香椽性微温,舒肝理气,化痰和中,适用癫痫患者脾胃虚弱者,青皮性温,疏肝破气力强,能散结消积,食痫患者多用之。痰气郁结者用苏梗等。栀子、边翘,性味苦寒,对于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者可解热郁,对于血瘀化热者用之合适。灯心草、白茅根清热利湿,令小便通畅,火热之邪蕴积多用之 痫为痼疾,多难速愈。患者虽见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临床也不可妄加疏导,而应给予柔缓、顺气之法。清热化痰,镇肝熄风之品,多药味凉味苦,久服碍胃伤脾,配用橘红、陈皮、佛手等柔缓顺气,并可纠正口味,另用山楂、麦芽、内金、莱菔子以开胃消食,且消食亦足以除痰,所谓无食不成痰也。山查入丸散可一药多能,药性平和,有消食积、化瘀滞的作用 三、 祛风熄风药分类施用 平肝之品:平肝凉肝以熄内风,滋阴清热以消火势,这是治疗内风动越的大法之一。白羚羊解粉、天麻、生白芍、白菊花、钩藤、僵蚕、地龙、生地、玄参等皆为常用之药 白羚羊角,味咸、性寒,入肝、心经。能平肝熄风,清热镇惊。主治热病神昏痉厥,谵语发狂、惊痫搐搦。风痫、热痫、惊痫皆为常用。白羚羊角平肝凉肝功效独特,熄风、清热尤为擅长,是为平肝熄风的代表药物。如肝热得清,化火之源得以平息,肝风得平,相煽之势得以消褪,则痫作停止。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此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并能解热。实验表明羚羊解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的朝向性运动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加速苯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开始速度,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氯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但不导致肌肉松驰。黄羊解亦有类似作用,临床可代替羚羊角使用。有道用生羊角粉制成糖衣片,日服-g,治疗癫痫患者例,总有效率达% 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据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今有久服天麻药,遍身发出红丹者,是其祛风之验也。"《本草汇言》又说:"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实验研究证明,天麻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能够有效地制止癫痫样发作。近0年来,不少国内学者做过动物实验证明天麻有抗痫作用 钩藤,生惊,入肝、心经。能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主治小儿惊痫抽搐、成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女子痫等。《药性论》记载:"主小儿惊啼、瘛从热壅。"《本草汇言》记载:"钩藤,祛风化痰,定惊痫,安客忤,医疗痘厝之药也。"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婴科珍之。其性捷利,祛风痰、开气闭、安惊痫于仓忙顷刻之际。"《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西医学研究证明,钩藤煎剂01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明显的催眠作用,剂量加大倍也不加强戊巴比妥的催眠、麻醉作用,即使加大剂量0-100倍也不能使翻正反射消失,亦不引起运动障碍,与现有的催眠药、镇定药似有不同。用大鼠的防御运动性条件反射也证明,钩藤煎剂1gkg腹腔注射,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表现在使部分大鼠阳性条件反向破坏,条件反向时间延长 白菊花,善清肝热,以熄风止痉。生白芍味苦酸性寒,和血泻肝以平肝之阳亢,并具酸甘化阴之效。僵蚕、地龙清其肝热,以定惊止痉,平肝熄风,并兼有通络的效能。生地、玄参养阴凉血,以取滋水涵木之用 镇肝之品:多用金石介贝。应用金石介贝之品,镇肝潜阳以熄风。药选既具重镇之效,又有降逆清热之功的药物。如珍珠母、青礞石、灵磁石、龙骨、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玳瑁等。生赭石镇肝降逆,并能使冲上逆乱的气血下潜归经。生石决明、珍珠母具镇肝熄风潜阳的功效,但珍珠母入心、肝二经,遇有意识丧失者必应选用,此品还能镇心定惊。玳瑁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养阴的作用 珍珠母,味咸、性凉,入肝、心经,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定惊。主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等。《饮片新参》记载曰:"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 "有学者告用珍珠母为主药,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治疗0例,痊愈例,好转1例,无效1例。治疗时间最长者天,最短者天 灵磁石,味辛、咸,性寒,归肝、肾经。为补肾益精,重镇安神之品,用于肝肾阴亏,阴亏阳亢动风的癫痫抽搐。《名医别录》云"养肾脏……,小儿惊痫,炼水饮之",《本草从新》云"治恐怯怔忡",对于小儿惊痫较为适用,一般用量宜重,用量在10-0克左右,入汤剂宜打碎先煎,如入丸散内服,一定煅透入药。对于灵磁石张汤敏老师的治痫多加推崇,认为其能降低血液中铁离子的浓度,从而控制癫痫发作。在金石介贝之品中,多质重有毒,不可久服,唯独该药无猛捍之气,有补益之功 龙骨,味甘、涩、性平,入心、肝、肾、大肠经。能镇惊安神,敛汗固精,主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等。《本草经读》曰:"惊痫癫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以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癫痉之圣药。"《本草思辨录》又曰:"龙骨,其用在心肝二经为多,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安魂魄,镇惊痫。" 青礞石,味咸,性平,无毒,入肝、肺、胃经。能坠痰消食、下气、平肝,其气下行,主治癫痫惊狂、顽痰癖积。《本草纲目》:"治积痰惊痫、咳喇喘急。"临床多用于顽痰、老痰壅等塞于上所致的惊痫癫狂等症,有"治惊利痰圣药"之称,本品入煎剂宜包煎,入丸散可用至g左右。有作者告用青礞石g,皂剂、蛇床子、僵蚕各g,蜈蚣条,胆星 g,朱砂g研细制蜜丸,每丸含生药1g,每次1丸,日服次,治疗10例,其中单用上药者0例,总有效率为0%,余10例在原药基础上加服上药,总有效率%。另有作者告用青礞石1g,姜半夏g,天南星1g,海浮石1g,沉香g,生熟牵牛子各g,炒六曲10g,分别为粉,混匀,为1粒,每料药再加白面00g,捣匀加水制成薄饼,成人烙饼(使微焦)0个,小儿1-岁者烙饼0个,-岁烙饼 0个,-1岁烙饼个。每晨空腹1个,用白开水送下。服药期间,不得中断,其治疗痫证1例,结果痊愈例,有效例,无效1例 朱砂,味甘,性凉,有毒,入心经。能安神、定惊、明目、解毒。主治癫痫、惊悸、心烦、失眠等。《本草钢目》记载有"治惊痫、解胎毒痘毒,躯邪疟。"《本草纲目》又言:"朱砂,入心可安神而走脉,……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圣济总录》记载用丹丸治疗风邪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口吐白沫,口噤戴眼,年岁深远者,取辰砂一两,酸枣仁、乳香各半两。上三味合并令匀,先令病人尽量饮酒沉醉,次取药五,酒一盏,调下,于静室中安睡,勿令惊动。有学者用加味磁朱丸(磁石、朱砂、生赭石、南星、半夏、全蝎、蜈蚣、白芍、神曲、甘草)治疗癫痫0例, 例发作停止半年以上,好转例,无效例。本品用量宜小,研末入散剂,不宜久服,以防中毒 平肝与镇肝两类药物均用于风动的急症,但具体应用尚有一定的区别。平肝药物多用于阴虚阳亢,化火生风,肝风内动,或肝风易动之体,或肝阳亢盛肝风已动之患。平肝法所用药物性较平和,质多较轻,植物类、虫类居多,尚有清热养阴的作用。镇肝药多用于阳亢冲逆,肝风狂越,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重症肝风,非重镇不能潜阳,非镇肝不能熄其风势,药选矿物类、贝壳类居多,质虽重,而性非峻猛,故无遗害,有是证则放胆用之,可镇风邪浮摇之势 搜风止痉多用虫药:痫发,肢体抽搐,不唯熄风,还要止痉,而虫类药是为常用。虫药如蜈蚣、僵蚕、全蝎等不但具搜风祛风作用,特有驰缓神经的功用。我在痫速康的系列方药中,实证者多虫药,恽树珏在《惊风成方说》甲篇列惊风成方1首,其中论及"凡全蝎、蜈蚣、僵蚕、靳蛇、虎睛,乃驰缓神经之正药,抽搐拘挛,撮口直视,得药可制止"。综观现今,许多医家对虫类药治痫也较推崇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僵蚕,亦名白僵蚕,味辛,咸,性平。入肝、肺、胃经。本品辛能发散,盐能软坚,为祛岗解痉、化痰散结之药。主治惊痫、中风、失音等。《本经》云"主小儿惊痫夜啼。"实验证明,僵蚕有催眠与抗惊厥作用。僵蚕醇水浸出液给小鼠皮下、腹腔注射或灌服,或给家兔静脉注射,均有催眠作用。小鼠灌服gkg,皮下注射0gkg,其催眠作用与皮下注射苯巴比妥0mgkg的效力相当。小鼠灌服100%僵蚕煎剂,能降低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的死亡率。古代以僵蚕配紫苏子、牛蒡子、朱砂治疗癫痫,近年研究以僵蛹为代用品,即用白僵菌接种蚕蛹,使发病而成僵蛹,实验证明,僵蛹有一定的退热、止咳、化痰、镇静、止抽、消肿以及调节神经、参与脂肪代谢等作用。并能对抗硝酸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应用于临床,0例中有10例癫痫发作间隙延长,抽搐次数减少。有研究告以脱脂僵蛹片(国产商品名为痫瘫宁)治疗各型癫痫100例,总有效率%,以后研究还证明,僵蚕和僵蛹中抗士的宁的有效成分是草酸铵,草酸铵对癫痫大、小发作均有一定疗效 全蝎,亦名全虫,如单用尾,名为蝎尾,味咸,辛,性平,有毒。入肝经,能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主治惊风抽搐、癫痫等。《本草求真》记载"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身不遂,口眼呐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等。"本品止痉作用较僵蚕强,且可攻毒散结,本品有毒,量宜控制。实验证明,东亚钳蝎毒和从粗毒中纯化得到的抗癫痫肽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东亚钳蝎毒和抗癫痫肽均有使癫痫的潜伏期延长,发作程度减轻,平均总持续时间缩短,与苯妥英钠、马西平和抗痫灵相比,抗癫痫肽作用强、用量小、毒性低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能祛风、定惊、攻毒、散结。主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等。《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务凝聚之外皆能开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从,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呐斜,手足麻木",本品镇镇惊作用较全蝎为强,用量宜轻,入煎剂g左右,散剂减半。据药理实验研究,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g,连服1、、天后,对上学地佐、士的宁、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在同剂量的蜈蚣对抗上述种药物惊厥效介比全蝎高 地龙,亦名蚯蚓。味咸,性寒,入肝、脾、肺经。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利尿为主要功效。性善走窜,能引药直入病所,咸寒而降泄,既能熄风止痉,又能清热,主治惊风抽搐、高热狂躁等。实验研究证明,地龙提取液对小白鼠及兔均有镇静作用,对戊四氮及因引起的惊厥及电惊厥均有对抗作用,但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则无对抗作用。有告认为,地龙中所含的琥珀酸有解痉、治疗癫痫的作用;并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实验证明,给小鼠、大鼠等动物腹腔注射琥珀酸,能保护动物对抗高压氧引起的惊厥,并能使化学物引起的小鼠惊厥出现明显延迟 蝉蜕 ,味甘咸,性凉。入肺、肝经。能熄风止痉、疏散风热。主治小儿惊痫等。《药鉴》记载"蝉蜕气寒、味甘咸,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大人眼目赤肿。"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蝉蜕及五虎追风散因马子碱、可因及烟碱等引起惊厥死亡,部分消除烟碱所引起的肌肉震颤,五虎追风散还能对抗地佐引起的惊厥死亡 四、 豁痰化浊药 痫病由于痰者甚多。风夹痰浊或痰热互结,闭窍匿神,脑气与脏气不相顺接,一遇诱因而发痫证,或神识昏蒙,或四肢抽搐,凝视呆滞,口吐痰涎,或胸脘痞满,喉中痰鸣,痰湿内盛,气机失降,则舌苔腐腻或似豆腐渣状。此时主用豁痰化浊法,但治痰之法,下气为上。庞安时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亦随气而顺矣",所以攻下、调气皆是祛痰之法,当需互参。药用节菖蒲、胆南星、半夏、草果仁、天竺黄、竹沥水、海浮石、化橘红等 石菖蒲,味辛、性微温,入心、肝、脾、胃经。本品气味芳香,能宣窍化浊,兼祛痰湿,但尤以豁痰化浊见长。能开窍宁神、豁痰、理气、活血、散风,主治癫痫、痰厥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有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此外,尚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仍有镇静作用,提示其镇静万分不只一种 石菖蒲煎剂对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能使自主活动减少,抽搐开始时间推迟,抽搐鼠数较少,除去挥发油的水煎剂亦有作用。有作者道,用石菖蒲煎剂,每0ml含生药干品g,每次10ml,口服次,0天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治疗0例,显效1例,有效例,无效1例,对原发性癫痫和颅外伤所致症状性癫痫疗效较好。天竺黄、竹沥油常作为豁痰化浊的代表药。化橘红与胆南星均能燥湿祛痰,但化橘红通调理脾胃气机,化其痰湿浊邪;胆南星则专祛风豁痰,走窜经络,通闭塞之窍
问题一:祛痰药有哪些 常用的有甘草合剂,念慈安的蛇胆川贝琵琶膏,金振口服液,急支糖浆都可以的。
问题二:祛痰药的常见药品 〖药名〗氯化铵〖适应证〗该品口服对胃黏膜引起化学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使黏痰变稀易咳出。适用于干咳以及黏痰不易咳出者。〖慎用证〗肾功能不全时慎用,以防高氯性酸中毒。〖禁忌证〗肝功能不全时禁用。〖药物相互作用〗该品与金霉素、新霉素、呋喃妥因、磺胺嘧啶,华法林呈配伍禁忌。〖剂型〗片剂:03克;溶液剂:10%〖用法用量〗口服。03~06g/次,3次/天。〖用药观察〗不良反应 口服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可致高氯性酸中毒,低血钾及低血钠。 〖药名〗愈创甘油醚〖其它名称〗愈创木酚甘油醚,愈甘醚,甘油愈创木脂〖适应证〗该品口服后能 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降低痰液的黏度,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用于支气管炎、慢性化脓性气管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多与镇咳药或平喘药合用,可提高止咳或平喘作用。〖禁忌证〗急性胃肠炎、肺出血、肾炎患者禁用。〖剂型〗糖浆。每100ml含愈创甘油醚1g、咳必清01g、扑尔敏20mg、薄荷脑10mg。〖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4次。成人,每次5~10ml;小儿, 05~1ml/次,每日3~4次。〖用药观察〗偶见恶心,胃肠不适。 〖药名〗羧甲司坦(Carbocisteine)〖其它名称〗羧甲基半胱氨酸,强利痰灵,霸灵,强利灵〖适应证〗黏液调节剂,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痰液稠厚不易咳出的患者。使痰的黏滞性降低而易于咳出。该品口服有效,起效快,服后4小时即可有明显疗效。〖慎用证〗有出血倾向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剂型〗片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25~075克,每日3次。小儿剂量酌减。〖用药观察〗不良反应 偶有轻度头晕、恶心、胃部不适、腹泻、胃肠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服用该品时注意避免同时应用强镇咳药,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呼吸道。 〖药名〗盐酸溴己新(Bromhexine Hydrochloride,Bisolvon)〖其它名称〗溴己铵,必消痰,必嗽平,溴苄环己铵〖适应证〗黏液调节剂,有较强的溶解黏痰作用,稀化痰液;减低痰黏度,便于咯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吸收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慎用证〗胃炎患者或胃溃疡患者慎用。〖药物相互作用〗该品能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支气管的分布浓度,合用时能增强此类抗生素的抗菌疗效。〖剂型〗片剂〖用法用量〗口服。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6岁以上儿童每次4~8毫克,每日3次。〖用药观察〗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胃部不适,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注意事项 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短暂升高,但能自行恢复。 〖药名〗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Muyst)〖其它名称〗美可舒,痰易净,易咳净,莫咳粉〖适应证〗痰液溶解剂,适用于痰液黏稠而引起的咯痰困难、黏痰不易咯出。能降低痰的黏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咯出。〖禁忌证〗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药物相互作用〗①该品可降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的药效,不宜混合或并用,必要时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②该品与碘化油、糜蛋白素、胰蛋白酶配伍禁忌。〖剂型〗喷雾剂,颗粒剂〖用法用量〗①口服: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②喷雾:10%溶液(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每次1~3毫升,每日2~3次。〖用药观察〗不良反应 偶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痉挛、呕吐、恶心、胃炎等不良反应,一般减量即可缓解。如遇恶心、呕吐严重可暂停给药。注意事项 ①不宜与金属、橡胶、氧化剂接触,喷雾器要采用玻璃或塑料制品>>
问题三:常用的祛痰药有哪些? 你好,咽喉多痰应该是咽炎引起的,或存在支气管炎症状。建议应用必嗽平、甘草合剂、阿奇霉素治疗试试。注意保持卫生习惯,常吃水果蔬菜
问题四:有什么化痰效果好的药? 我先介绍一下化痰药一、西药 1羧甲司坦(速效化痰片、美咳):可减少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气管内粘液减少,并裂解痰液中的粘多糖蛋白等粘性物质,使低粘度的唾液粘蛋白分泌增加,进而使高粘度的粘蛋白产生减少,因而可降低痰液粘稠度,使之易于咳出。另外,本品还可促进支气管粘膜的修复。本品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粘稠、咳痰困难等。口服,成人1次250毫克~750毫克,1日3次;儿童每公斤体重1日30毫克,分2次~3次服用。在药店柜台上可选用的制剂品种有速效化痰片、羧甲司坦口服液、羧甲司坦片(儿童用)、羧甲司坦泡腾散等。
2盐酸溴己新(必嗽平、必消痰):能使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糖纤维等裂解,还能使呼吸道的粘液腺和杯状细胞中合成酸性糖蛋白减少,致使痰液粘稠度降低,易于咳出。此外,本品还可促进呼吸道粘膜的纤毛运动,并能 粘膜,反射地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稀释痰液。本品适用于各种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有粘痰不易咳出者,尤其对白色粘痰效果好,而对有脓痰者应与抗感染药物合用。口服,成人1次8毫克~16毫克,1日2次~3次;6岁以下儿童,1次4毫克~8毫克,1日3次。
3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易咳净、莫咳粉):本品可使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的二硫键(―S―S)断裂,使糖蛋白分解,粘痰液化,同时对DNA纤维也有裂解作用。所以,本品无论对白色粘痰或脓痰,均可产生溶解效应,作用较强,能使痰液粘度下降,易于咳出。用法多以10%溶液喷雾吸入,1次1毫升~3毫升,1日2次~3次;口服给药1次300毫克,1日3次。
4愈创甘油醚(愈甘醚、甘油愈创木酯):本品口服后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并可减少痰液的恶臭味,此外,本品还具有镇咳、解痉、抗惊厥作用,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多痰咳嗽、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继发性哮喘、痰液不易咳出等情况。口服,成人1次01克~02克,1日3次~4次;儿童每公斤体重1次15毫克,6小时1次。糖浆剂1鼎10毫升~15毫升,1日3次。可选用制剂品种有可愈糖浆剂、愈咳糖浆剂、美愈伪麻口服液、雷登泰口服液等。
5氯化铵:本品口服后 迷走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气管、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排出,常与其它止咳祛痰药制成复方制剂应用。口服,成人常用量1次03克~06克,1日3次;儿童1次01克~02克,1日3次或儿童每公斤体重1日30毫克~60毫克,分4次服。可自我选用的复方制剂品种有非那根伤风止咳糖浆、敌咳糖浆、氯化铵片等。
6盐酸氨溴索(美舒咳、沐舒坦、兰勃素):为呼吸道润滑祛痰药,能促使呼吸道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调节浆液性与粘液性物质的分泌,增加中性粘多糖分泌,减少酸性粘多糖合成,使呼吸道粘液的理化性质趋于正常,易于排出。本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痰粘而不易咳出者。口服,成人及10岁以上少年儿童,1次30毫克,1日3次;5岁~10岁儿童,1次15毫克,1日3次。长期治疗可减为1日2次。餐后吞服。二、中药 1 祛痰灵,有清热解毒,用黄痰的治疗。 2、复方甘草片或合剂按说明服。有祛痰止咳作用。 3、蛇胆川贝液按说明服。三、偏方 咳嗽治疗偏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
问题五:常用止咳化痰药有哪些 病情分析: 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 还有 橘红丸 川贝精 甘草片 复方鲜竹沥液 止咳糖浆
意见建议:保养型:龙角散、龙风嗽散、川贝枇杷膏、甘草喉糖。
中药成分且具治疗效果:清痰乐、咳亦清、救肺散。
问题六:常用祛痰药通过哪些作用环节产生祛痰作用 养生的秘密在于不能养猫狗。
猫狗会伤害宝宝,猫狗也会伤害大人。
猫狗会导致孕妇流产。
猫狗是凶残的肉食动物。
那些爱猫狗人士刻意美化猫狗,是混淆是非。
猫狗对人类的危害很大。猫狗对别的动物的危害也很大。 爱猫狗人士总是狡辩猫狗是生命。
问题七:化痰药有哪些 化痰的中成药: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1匙。可选祛痰剂如复方甘草合剂、10%氯化胺溶液、吐根糖浆、敌咳糖浆等。
问题八:化痰药名字带鲜字有什么 鲜竹沥
身体长生痰,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一但没有引起重视,就容易给身体造成更大的麻烦。
在中医里面有说,“百病皆由痰生”,如果不把痰排出来,就容易让问题一直拖着,导致更大的疾病发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痰是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的浊物,它可以阻闭心、脑、肾或肢体,埋下各种疾病的隐患。
有专家指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这三大器官是人体生痰的主要脏腑。因此要注意调养好这三大脏腑的运化功能,通过防痰治痰来达到祛病保 健康 的目的。
一年四季,不同的原因都可致人体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痰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顽痰可以诱生百病,如肿瘤、乳腺增生、中风、高血压、咳嗽等都与痰有关,因此,古今 养生 名家都十分注重引导人们防痰治痰症来祛病保 健康 。
从中医角度来讲,痰分两种: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
有形之痰 , 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有形痰病会有明显的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可以有效地诊断早期疾病。
无形之痰 , 又谓广义之痰,不易被人察觉,只能从症测知,其病变和临床证候,从内向外,故又称为内痰。
中医学认为,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密切。中医有 “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 ” 之说。
水饮,由 胃 而入,津液上输于 肺 ,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 下输至膀胱; 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 三焦 为通道将津液 布散于周身 。
下输 至膀胱中的 水液 ,再在 肾 的气化作用下,一部分(浊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 肺 ,润养肺金,一部分(浊中之浊的部分)化为 尿液, 排出体外 。
有的医者明确指出,痰的实质就是水。
如张景岳说:“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欲不化,土不能制水也。”
赵献可也说:“盖痰者……原非人身之所有,非水泛为痰,则水沸为痰。”
1、肺是储痰的地方
肺气通于天(气温、粉尘、细菌、病毒等),为 娇脏 。
中医上常说:肺为储痰之器,因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 。 当邪气侵袭肺时,损伤肺气,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
痰虽从肺出,但中医认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 水行不利之象。
咳嗽 即为风不调之象,咳痰即为水不调之象,均非肺之独病,而是与其它脏腑密切相关的。
2、脾是生痰的地方
脾主健运,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 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
《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脾生之痰,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从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常称此为 湿痰嗽,不称 为 咳痰 。
湿痰嗽 ,指痰湿壅肺所致之咳嗽,具有痰出嗽止之证候特色。
在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 一是气困 (生气不布), 二是湿困 。
3、肾是生痰的助力
因为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可干的保证。
所以,在健旺脾阳的同时,要考虑是否存在 肾阳不足 之象,适当配入 温补肾阳 之品,如附子、肉桂、细辛、*羊藿、吴茱萸等。
肾阴虚,导致肾不能纳火,肝火就旺。
痰瘀作祟既可形成百疾,且有 “顽痰怪病”“异证” 等之说,其临床表现必然是变化莫测,虚实夹杂,表里不一,形形色色。
诸如头重如裹,昏眩发蒙;
胸胁胀满,喘息气逆,咽喉异物状;
善惊易恐,惊痫抽搐,癫狂躁扰,睡卧不宁;
或男子阳痿,女子 带下 ;
或痰流经络,偏枯失语;
或痰核 瘰 疬 ,便干燥结;等等。
寒痰 :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多由受寒邪引起。可以用 陈皮、桔梗 等化痰的药物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热痰:
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 清热 化痰 了。
饮食要 清淡 ,不要吃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 竹沥水或者梨汁。
( 淡竹和青杆竹的新鲜茎,经火烤所沥出的淡**澄清汁液即为竹沥。其性寒味甘,一般作为清热化痰之用。 )
湿痰: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 如居潮湿环境 ),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
这时要多吃些 健脾 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 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燥痰:
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银耳等 养阴的药物 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 痰白稀 ,以后可 转黄黏痰 ,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
痰的产生和增多会引发人体疾病,祛痰,也必须找到病根。古人说 “痰多宜向丰隆寻” 。
所以,凡与痰有关的病症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借助温热的刺激 这个穴位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 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1、丰隆穴
丰隆穴走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从腿的胫骨前缘外侧 15 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 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 的地方就是丰隆穴。
如果嗓子哑了,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可能是有痰结在喉咙了,艾灸丰隆穴一分钟。
如果有人觉得有痰咳不出来,刺激丰隆穴后很容易把痰吐出去。
高血脂、体内痰湿重的人,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 丰隆穴5分钟 ,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每次贴 12 个小时,取下隔 12 个小时再贴。( 甘草味甜,色黄,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选 )
2、支正穴
支正是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位于腕横纹上五寸。
支正穴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中医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了,叫 痰湿所结 。 或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赘生物。
通过刺激支正穴,可以化解这些赘生物。因为支正穴可以从心脏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取穴方法: 支正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支正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支正穴艾条灸5-20分钟。
今天的 养生 知识就 要 这里。
器具:砂罐,砂锅最佳——陶瓷,不锈钢可以考虑——勿用铁,铜等器皿;
清洗:现在药材大多都比较干净,不需要清洗,如果非得清洗的话,请用水快速冲洗一下就可以,切忌浸洗,还有如果有小颗粒的药材,如决明子,车前子等等,小心被冲走;
浸泡:在煮中药前,记得有这个步骤的啊。浸泡记得只用冷水,最多20多度的温水,不要用开水。浸泡时间半个小时左右,不要太长,特别是夏天,要注意,否则很容易变味的;
用水:大家都在想,我知道,有人说“3碗水煮成1碗”嘛,呵呵,大家家里的碗未必别人家里的是一样大小吗?未必总量200克的药材和500克的药材用同样的水吗?正确的是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另外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武火就是大火,文火就是小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时间:一般而言,等用武火使得药水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复煎: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就可以了。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大家最好把两道煮出的药水混合,分两次服用,三道的话,也依次类推,这样药效比较均衡些。
立即滤取: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
其它:
先煎——有些要需要先煎,通常是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必须先煎半小时以上(当然,有关附子的问题,这个应该根据医生的具体要求,有的医生不要求先煎),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通常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包煎——有的药,因为是细粉,容易粘锅或漂浮在药水上,如蒲黄,滑石等,或者有绒毛容易刺激喉咙,如旋复花等,要求用纱布包煎。
另煎——有的药材比较贵重,同其他的一起煮有些浪费,所以可以另外煮,然后把药水兑在一起。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虫草等。
冲服——有些入水就化或者可以同渣服用的药,可以把药水煎煮好好,冲服,如蜂蜜啊,竹沥水,姜水,或者现在有些朋友能够把阿胶或者肉桂打成粉末,直接冲服也可以。
竹子叶能养肾精、逐膀光邪逆。没有副作用。
竹子叶味芳香爽口,其形淡黄浅绿色,其汤晶莹透亮,具备生津解渴、清热利湿祛毒、止咳化痰的作用。竹子叶含有人参皂甙、糖及维生素D,,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通便之作用。竹子叶可医治关格诸癃结,小便堵塞,出刺,决肿,清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竹叶性寒,孕妇的身体比较的特殊以及脆弱,如果大量的将竹叶泡水喝,那么容易导致出现流产的情况,不利于胎儿以及孕妇的健康。
竹叶具有很好的利尿清热的作用,适合那些小便不顺畅的患者服用。不过如果是肾亏以及尿频尿急的患者服用,不仅病情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会加重疾病,所以最好不要服用。
竹叶的煎煮方法一定要科学,不能够长时间的煎煮,否则会导致药效的降低。一般情况下使用的竹叶都是选择新鲜的,同时也都是将竹叶进行冲泡或者是煮粥,这样效果更佳,能够更好的发挥竹叶的功效。
人民网-竹笋有涩味 烹饪时应泡后再煮
选择2~3年生粗大竹毛竹,离地面20-30cm以下的任何一节间,在紧靠上下节节隔处用电钻钻成各一个直径为1cm的洞孔,以该洞穿过竹壁为度,并在洞内注入一定量的食用保鲜剂。取20-30cm长,直径与洞孔相符的塑料导管,两端分别插入上下两个竹洞内0.5—1.5cm,管边用泥密封。2天后,取出上导管口,倒人无菌瓶中。2天内一株竹子可取250—300m1,最大竹子可取1L。
竹沥就是新鲜的淡竹和青杆竹等竹杆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澄清液汁,清热豁痰,定惊利窍。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对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由于这个药物祛痰力强,不易得。《本草衍义》:“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皮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狂乱,风热发痉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