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大建议高蛋白、高热量,有氧运动建议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共同点是少食多餐和多吃维生素尤其 vc。运动前一个小时补水、运动中不同运动补水不一样核心前后间隔15分钟最少。运动后半小时补水(少量)之后在进行有效补水
1、运动前应热身: 热身的主要作用是舒展肌肉、活动关节等,运动前热身是防止受伤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热身便直接开始剧烈运动,很容易引发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腹痛等症状。 2、喝水“少量多次”最健康: 夏季气温较高,体能消耗较大,大量的运动会加速人体内水分的流失,因此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在运动前半个小时左右先喝两杯水;在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最好喝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既不要一次性喝大量的水,也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 3、运动过后勿贪凉,休息一会再冲澡 运动过后,人体的毛孔处于扩张的状态。
忌在强光下锻炼:中午前后,烈日当空,气温最高。除游泳外,忌在此时锻炼,谨防中暑。 忌锻炼时间过长:一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 ;2、忌锻炼后大量饮水:夏季锻炼出汗多,如这时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同时,饮水会使出汗更多,盐分则进一步丢失,从而引起痉挛、抽筋等症状。 ;3、忌锻炼后立即洗冷。
锻炼身体是为了增进健康,全面发展身体,以求增强体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其本质在于有效地去发展身体,增强人的体质,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原则。根据这一点,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有渐进性原则、反复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意识性原则及个别性原则。 2渐进性原则:进就是前进、发展、提高,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是逐步地、依次地、循序地变化,而不是突然或急剧的变化。渐进性原则是根据体质增强的规律对应用各种体育手段去锻炼身体的过程所确定的规矩。科学锻炼身体过程中,最本质的是运动负荷的问题,渐进不是说天天地,每次地平均增大负荷量,而是按照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根据超量负荷的要求,有计划地增大运动负荷。
运动后补水很重要
运动后补水很重要,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补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运动期间身体水分随着汗液流失很快,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导致运动无状态、头晕目眩。所以掌握运动后补水很重要。
运动后补水很重要1运动减肥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随着运动,身体相应产生一些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发汗流失很多水分,所以很多人运动后,都会觉得口渴,想喝水,但是运动后补水也很重要,补得不对反而对身体有害。
太多太猛伤身体。运动后一次性快速大量喝水,血液浓度迅速稀释,会给心脏带来巨大负担。尤其刚运动后,心脏的负荷需一定时间缓解,喝水速度太快会使血容量增加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体内钾、钠等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胸闷、腹胀等情况。此外,暴饮还会让身体反射性出汗,使本就缺水的身体再一次面临透支危险。喝得太快太急还易将空气吞入体内,造成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
平缓多次是道理。科学补水应遵循积极主动和少量多次的原则。马拉松专业选手补水时,都会捏住瓶口,使单次补水量减小,并多次补给,从而达到快而有效的补水效果。所以正确的方式是保持补水速度平缓,并间歇多次进行,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200毫升,两次补水至少应有15分钟的间隔。
首选天然矿物质水或运动饮料。运动时会丢失大量汗液,其中98%~99%的成分是水,剩余的则是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各种电解质。过多丢失体内电解质,对运动能力及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大量运动后既要补水,也要补充矿物元素。1小时以内的运动补充液体以水为主,长于1小时或在极端气候下,建议喝运动饮料。纯净水不适合作为运动时或运动后的饮用水,因为不含矿物质。此外,运动后内脏器官也处于高温状态,喝太多冰水会引起腹泻,加剧脱水。剧烈运动时,咽喉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刺激,也易引起喉部发炎、咳嗽。
别忽视运动前的补水。不注意运动前和运动中的及时补水,会加速身体脱水症状的出现,最好在运动前2小时至半小时内补水300毫升左右。天气炎热时,运动人士还应额外补充250~500毫升水。运动前后不能喝汽水,其含有的二氧化碳会让胃部胀气,不利于运动健康。运动后,心跳恢复需一段时间,所以尽量不要立刻喝水,先休息10分钟左右,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再慢慢喝水。
运动后补水很重要2运动前:补充适量水分,防止运动时缺水
我们习惯运动后补水,而往往忽视运动前和运动中补水。一般在运动前30~120分钟需要补充水分大约300毫升,这样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给肾脏代谢充足的时间,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有足够时间使多余的水分从体内排出。
尤其是跑步前,补水至关重要,有不少人会忽略跑步前的水分补充。其实当感觉到口渴时,机体已经失去了约3%体重的汗液,所以感到口渴才进行补液是不行的,补充水分要提早。 在特别热的天气里,额外补水250~500毫升也是很有必要的。
运动中:小口慢饮多次补水,切忌一饮而尽
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补充水分,千万不要以为运动时想怎么喝水就怎么喝水,否则会让身体吃不消。运动时出汗量较大,选择合适的'时机补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认为,水的胃排空速率约为每分钟13毫升,中小强度的运动对胃排空水的速率影响不大,即使运动至疲劳状态,胃排空速率也不会改变。所以, 运动中少量多次补水,即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300毫升,不会引起胃痛。
千万不可一次补充太多,否则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胃痛、恶心、呕吐等现象。 另外水温控制在15摄氏度至22摄氏度,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切忌为图痛快一饮而尽。
运动中补水时,还需要注意根据运动强度大小的不同,灵活调整补水间隔时间、补水频次及补水量。运动强度由强到弱,分5分钟~10分钟一次不等进行补水,每次补水量一般为100~200ml,不可一次补水的量过大,也不可补水频度过高。
运动后:以平缓速饮水,间歇分次饮用
运动后,出汗较多,并且呼吸也较快,所有这些都会使口腔、咽喉感觉干燥而口渴,特别是剧烈运动后,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剧烈运动后身体消耗较大,身体各部分机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时如果大量饮水,势必会造成心脏负担过重。
有的人图一时痛快,运动后马上大量喝水,这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运动时,大部分血液都流向身体各部位肌肉,胃里的血液少,如果大量饮水,水积在胃里,会感到腹部沉重闷胀,影响呼吸。而且心脏也会因为要分解进入血管里的水分,增加负担,得不到充分休息。
正确的饮水方式是,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再间歇式分次饮用,这样才能让心脏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分。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
运动前和运动中补水,可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发生。运动后补水有助于体能的快速恢复和疲劳的尽快消除。想要保持最佳体能状态,应该注意保持体液平衡的小细节,根据具体情况使得补水达标。
运动出汗后如何补水? 钱江晚报 激烈运动时,人体中的一部分无机盐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造成人体在缺水状态下也缺“盐”。而运动后随意喝水并不能满足人体对水的需求,因为你喝水,不等于细胞喝水,补充了水分,也不等于补充了流失的营养元素。 如何补水要从选择合适的水开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水定义,优质的饮用水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无污染;二,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三,水质呈弱碱性,水分子团小,活力强。第一点自不必说了。二、三两点为运动后的补水提出了要求。 出汗时,体内大量有用的钾、钙、钠、镁、偏硅酸等矿物元素会排出体外,因此运动出汗后所饮用的水应当含有以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此外,水进入细胞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孔。这些孔具有选择机制,只有一定体积的水分子团才能顺利通过。一般认为,当水分子团分子聚合数大于7 个水分子时,其难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同时以水分子为载体的各类无机盐也同样被拦截在细胞之外。因此,只有小分子团水才能更好起到为细胞补水的作用。 最后,只有弱碱性的饮用水才能更好地消除运动之后的疲劳感,酸性饮用水只会加剧肌肉无机盐的流失。 在没有运动或大量流汗的情况下,是不适宜饮用运动饮料的。 因为这类饮料中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如果人体没有损失过多的电解质,饮用运动饮料就会摄入过多的电解质,需要由水分将它们排出体内。 对于一个肾脏机能正常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但当肾脏功能异常时,就会加大肾脏的负担,容易造成钠等成分的滞留,引起水肿。过量的钠元素还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的人群也应该特别注意。另外,2 岁以下的儿童也不宜饮用运动饮料。 气温高,再加上运动,就很容易出汗。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钾、钠、钙、镁等无机盐。在体内水分流失较多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引起水分不足,妨碍体温调节,降低运动能力。而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流失,会影响人体适时调节体液和温度等生理变化。此时,光是喝水解决不了问题,大量饮用会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而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就会导致衰竭的症状,出现头晕、恶心、全身无力,医学上也称水中毒。 出汗后,最好饮用含糖量5%以下,并含有钾、钠、钙、镁等无机盐的碱性饮料。一般运动饮料中水分含量在90%左右,糖分含量8 至12%,无机盐含量为 16%左右,维生素的含量为02%左右。这些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能迅速地被身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即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对运动中的能量供给和运动后的体力恢复都大有好处。 热天运动出汗多,为什么补水越喝越渴 人在参加剧烈运动时,新陈代谢增快,体温升高。人是恒温的,必须使体温保持恒定,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人通过调节,把体温降至正常范围。降温,有这么几种措施:辐射、对流、传导。据研究,当环境温度升至34 摄氏度以上时,上述几种方法都已起不到散热的效果,人只有依靠出汗,在汗液蒸发时,把热量散发掉。 在炎夏季节时进行剧烈运动,出汗量是惊人的,一个正常的成年人24 小时出汗量可达10000 毫升之多! 我们在电视荧屏上看足球比赛,可看到运动员个个大量出汗;在拳击比赛时,拳击手更是挥汗如雨,在每一个回合的短暂休息时,拳击手喘着粗气,用水瓶大口喝水,还把水朝头上浇。瓶里装的是什么水?是淡盐水吗?不对,是纯水,或是矿泉水。 出汗会丧失水和一些盐分,汗液中水分占99%以上,其余是钠盐和少量其他物质。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汗液中所含的盐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人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对高温有逐渐适应的过程,经常运动的人,体温上升不明显,不但出汗较少,且汗液中钠盐的浓度也较低;钠盐的浓度还与出汗量有关,出汗量少时,汗液所含的钠盐较多,出汗越多,钠盐浓度越低,一天出汗量达10000 毫升时,汗液中的含钠量极低,与纯水已相差无几。人体在大量出汗时发生的失水、失盐现象,主要是失水,在医学上称为“高渗性失水”,此时,人体迫切需要补充的是水而不是盐,也就是说,出汗越多,越需要补充淡水,而不是盐分。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海船在远航前,必须储备足够的淡水。如船只一旦搁浅,淡水喝完了该怎么办?海员决不会喝海水。人体液的含盐度为09%,这是生理盐水的浓度。地球上各处海水的盐分并不一样,红海的含盐度高达31%,波罗的海最低,为12%,但还是不能喝,如喝了海水,就会发生细胞内脱水,危及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有经验的海员在万不得已时,宁可喝自己的尿液自救,也不会喝海水。 有的人担心运动员只喝淡水而不补充钠盐会造成体内水分过多,使细胞内外渗透压均降低,以致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浮肿,甚至出现昏迷等“水中毒”症状。殊不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肾脏能够非常完善地调节水的代谢平衡,即使饮淡水较多,也不会发生“水中毒”;除非是短时间内狂饮,并患有脑垂体分泌失常或肾脏排水功能很差时才会出现,而一个能参加剧烈体育锻炼的运动员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在有的科普文章中,有人主张运动员要喝些淡盐水,这恰恰是一个误区,正确的做法是汗出得越多,越不能饮含盐饮料,只有饮淡水才符合生理卫生,才能保持体内的水、钠平衡。 还要说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个正常人每日摄入钠盐以5 克为宜,可是中国人整体摄入盐过多,尤其是北方人日常摄入盐更多,这是养生保健方面的隐患。 国外运动医学专家对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该怎样降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两条具体措施: 一、随时采用以水浇头、浇身的办法散热; 二、随时饮淡水,而不是含盐的饮料。
又是我大吉大的体育作业
锻炼之后,补充肌肉中的糖原很重要。应当在锻炼之后30分钟内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或者点心。这时候,人体肌肉对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最容易吸收。如果你 在一天内要参加两次或者更多次活动,那么在大运动量锻炼后1小时到4小时内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显得特别重要。像硬面包圈、水果、谷类食品这些食品易 于食用。要是你对非流质食品没有胃口,果汁和运动型饮料是锻炼后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的理想来源。它们还有助于你补充水分。
补充水分应该分为前、中、后三阶段,运动前补充500cc左右的水,运动中每10~15分钟间断补充100cc~150cc的水,运动后尽量补充。由于水分从摄取,到进入肠胃到进入肠胃道,接着被人体吸收,需要一段为时20~30分钟的时间,因此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反而会使的饮用的水集中在胃里,而不能真正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至于运动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可能导致“胃下垂”的说法,则可能忧虑过度了;在运动前补充超过负荷量的水,的确有可能因此产生饱涨感进而影响运动的表现,不过倒不至于产生胃下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