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平原》([英] 菲利普·瑞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Z2n12Py5gx4gAL3t30BoA
密码:q43g书名:黑暗平原
作者:[英] 菲利普·瑞弗
译者:姜迪夏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5
页数:590
内容简介:
赫丝塔和汤姆在布赖顿分道扬镳,前者成了沙漠中的赏金猎人,后者和女儿芮恩穿梭在空中贩卖古董科技。
纳迦将军取代潜猎者方成为绿色风暴的最高统治者,他派出妻子作为和平使者,想要终结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可纳迦夫人的飞艇中途遭人破坏,幸而遇上赫丝塔出手相助。是牵引联盟,还是潜猎者方的拥护者要暗杀纳迦夫人呢?
汤姆遇见了本该在伦敦大劫中死去的故人。是幽灵重返人间了吗?他决定和女儿前往已是一片废墟的伦敦城一探究竟。
纳迦夫人生死未卜的消息令纳迦将军痛不欲生,牵引联盟和绿色风暴重燃战火,大地再次满目疮痍。
潜猎者方并未死去,她破解了《锡之书》的秘密,打算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净化世界。
各方势力在命运的牵扯下最终汇聚到一起,在黑暗的平原上终将升起希望的旭日……
作者简介:
菲利普•瑞弗(1966—),科幻作家、插画家。处女作《致命引擎》一经发表即成为畅销小说。此后,他陆续了推出了《罪孽赏金》、《邪恶装置》、《黑暗平原》,构成了致命引擎系列四部曲,由此成为了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根据《致命引擎》改编的**在2018年登上了世界各地的大银幕。
D |
西藏拉萨属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含量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就少,所以会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现象。 |
一、降水入渗系数
松嫩平原降水入渗系数从小于01至大于03,分为6级。大于03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前较大冲洪积扇中上部,025~03主要分布在霍林河、洮儿河扇前地段,02~025主要沿嫩江、松花江等河谷分布,015~02主要分布在低平原区和西部山前冲洪积扇间地带,01~015主要分布在低平原中部地区和东部的哈尔滨、双城、榆树等地区,小于01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平原区。松嫩平原不同地段降水入渗系数分布情况见表3-2-10。
表3-2-10 松嫩平原降水入渗系数分布
续表
二、灌溉入渗系数(β)
松嫩平原灌溉入渗系数根据包气带岩性分为3类,亚粘土为008~015,亚粘土、砂为010~018,亚粘土、砂砾石为012~020(表3-2-11)。
表3-2-11 松嫩平原灌溉入渗系数
三、给水度
松嫩低平原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为016~023,新近系、古近系裂隙孔隙水含水层为016~020;白垩系裂隙孔隙水含水层为012~015,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含水层为008~010,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为004~006,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层为010,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含水层为012。
四、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
松嫩平原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变化幅度较大;松嫩低平原区由于含水层岩性颗粒较细,渗透系数多为10~5m/d,高平原区为10~20m/d,河谷平原区含水层岩性颗粒较粗,多在20~250m/d之间。
第四系孔隙承压水的导水系数变化较大,东部高平原区的河间地带为300m2/d,低平原区最大为1500m2/d;新近系、古近系裂隙孔隙水含水层为100~1000m2/d;白垩系裂隙孔隙水含水层为10~500m2/d;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含水层为10~100m2/d。
松嫩平原含水层导水系数垂向分布规律是上部潜水含水层大于下部承压含水层(表3-2-12)。
表3-2-12 松辽平原含水层参数系列
五、潜水蒸发系数(C)
松嫩平原潜水蒸发系数分布规律:山前台地区为00912,河谷平原、冲积平原区为01295,低平原、高平原区为00415~01133,丘陵山区为00205,玄武岩台地区为00359。
六、东北松嫩平原水文地质参数主要特征
1)松嫩平原降水入渗系数分布规律:西部山前较大冲洪积扇中上部最大为大于03,低平原中部地区和东部的哈尔滨、双城、榆树等地区为01~015,北部高平原区最小为小于01。
2)松嫩低平原各类含水层的给水度大小依次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新近系、古近系裂隙孔隙水含水层、白垩系裂隙孔隙水含水层、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含水层、基岩裂隙水含水层。
3)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层导水系数分布:南部低平原区大,东部高平原区地带小。各类含水层导水系数大小依次为新近系、古近系裂隙孔隙水含水层、白垩系裂隙孔隙水含水层、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含水层。含水层导水系数垂向分布规律是上部含水层大,下部承压含水层小。
一、降水入渗系数(α)
根据降水入渗条件的变化特征,华北平原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年降水量、包气带不同岩性和厚度的降水入渗系数见表3-2-1~3-2-3。山前冲洪积平原包气带岩性多为砂类土和砂卵砾石,水位埋深大,降水入渗系数一般大于025,山前平原的冲洪积扇扇间的黏性土分布地带,地下水位埋深较大,降水入渗系数只有01左右;古黄河冲积平原的包气带岩性多为砂类土和砂卵砾石,降水入渗系数最大,一般在025~04;中部和滨海平原为015~025。详见表3-2-1~3-2-3。
表3-2-1 华北平原山前平原降水入渗系数
表3-2-2 华北平原中部和滨海平原降水入渗系数
表3-2-3 华北平原古黄河冲积平原降水入渗系数
二、灌溉入渗系数(β)
华北平原灌溉入渗系数总的规律是与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关系紧密(表3-2-4)。山前平原,包气带结构相对疏松,水位埋深一般大于10m,灌溉入渗系数在015~025之间;中部平原水位埋深也较大,包气带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灌溉入渗系数在005~015;滨海平原,水位埋深小,包气带粉质粘土、粉砂、粉土,灌溉入渗系数在015~03。
三、含水层给水度(μ)
华北平原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含水层岩性的水位变动带给水度值见表3-2-5,可以看出山前冲洪积平原从粘土到卵砾石,给水度从003~028;中部冲湖积平原从粘土到粗砂,给水度0025~016;滨海平原给水度005~0075。总分布规律是山前冲洪积平原含水层给水度大于中部冲湖积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含水层。
四、深层承压水弹性释水系数(μe)
深层承压地下水弹性储水系数主要受含水层岩性控制。华北平原不同地貌单元的深层地下水弹性储水系数见表3-2-6,可以看出:山前冲洪积平原深层承压含水层弹性储水系数大于中部冲湖积平原,中部冲湖积平原深层承压含水层弹性储水系数大于滨海海积平原。
表3-2-4 华北平原灌溉入渗系数
表3-2-5 华北平原水位变动带不同岩性给水度
表3-2-6 原不同地貌单元深层承压地下水弹性释水系数
五、含水层渗透系数(K)
渗透系数分布规律为垂向上部含水层(Ⅰ、Ⅱ含水组)大于下部含水层(Ⅲ、Ⅳ含水组)。在平面上,粗颗粒含水介质(中粗砂—砾石、卵石),山前平原渗透系数大于中部与滨海平原,细颗粒含水介质(粉砂—中砂),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渗透系数差异不大(表3-2-7~表3-2-8)。表3-2-7 水平渗透系数 (单位:m·d-1)
中国北方地下水系统
表3-2-8 垂直渗透系数 (单位:m·d-1)
六、潜水蒸发系数(C)
华北平原山前和中部平原大部分区域因水位下降、包气带变厚,当水位埋深超过3m时,蒸发系数趋为零;中部平原当水位埋深超过5m时,潜水蒸发接近零;在东部滨海平原,水位埋深相对要浅,蒸发系数较山前和中部平原要大。华北平原各地貌单元不同包气带岩性、不同地下水位埋深的潜水蒸发系数(表3-2-9)。
七、华北平原水文地质参数主要特征
1)华北平原降水入渗系数、含水层给水度和深层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有着相同的分布规律:从山前冲洪积平原、中部冲湖积平原到东部滨海平原,参数由大到小逐渐变化。
表3-2-9 华北平原潜水蒸发系数
2)渗透系数分布规律为垂向上上部含水层大于下部含水层;在平面上,粗颗粒含水介质(中粗砂—砾石、卵石),山前平原渗透系数大于中部与滨海平原;细颗粒含水介质(粉砂—中砂),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渗透系数差异不大。
3)灌溉入渗系数是与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关系紧密,总规律是山前平原与滨海平原系数接近,都大于中部平原灌溉入渗系数。
4)潜水蒸发系数大小随潜水水位埋深增大而减小,随包气带岩性颗粒减小而减小。山前和中部平原大部分区域因水位下降,包气带变厚,蒸发系数变小甚至趋为零;滨海平原,水位埋深相对要浅,蒸发系数较山前和中部平原要大,但与开采前相比变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