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6月7日至7月9日,中线工程向滹沱河、大清河等河北省多条河流实施夏季生态补水,中线总干渠补水总量达114亿立方米。此次补水,助力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子牙河、子牙新河等已断流的河道重现生机。
补水后的滹沱河,流水潺潺、波光粼粼。与2018年补水前相比,滹沱河沿线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回升054米。良好的水环境带来了生态的改变,滹沱河广阔的水面有效调节两岸的温度和湿度,对温度的调节在4℃左右,湿度调节超过20%,生态回补效果明显。
石家庄市启动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经过整治和修复,石家庄市形成了268054公顷水面、1039882公顷绿地。
中线工程确保供水安全的方法
为确保供水安全,中线工程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建设自动化调度闸控系统,实现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调度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各类闸门的远程自动控制。
结合全线的水情、工情,科学制定和下达调度指令,各级调度机构精准开展输水调度。“统一调度、集中控制、分级管理”,实现了调水过程自动化、远程监控可视化、运维管理信息化。
以上内容参考 光明网-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增至7900万人
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始终严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这也是目前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的密诀。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
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截至2022年5月13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达到531亿立方米。
其中,为沿线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为受水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0多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截至2021年7月19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向河南省供水135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116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5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8亿立方米。其中,向津冀豫生态补水59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已成为京津冀豫沿线大中城市地区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增加至7900万人。以上内容参考 -南水北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