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倪所演的本来是容妃,而且作为剧中颜值担当,本来是魏璎珞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可是没有想到出场几集之后,反倒让别人觉得性格有些古怪,而且总是觉得少了什么,对此也有记者专门采访过于正,他也表示,其实为了过审,他几乎把张嘉倪的所有戏份都删干净了。
为了过审,于正将她的背景全部移除和更改,并且最关键的是由容妃便为顺嫔,剪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而熟悉原著小说的小伙伴们都清楚,在剧中的后半段也就是女主令妃以及容妃之间的相互斗争,达到全剧高潮的同时,最终也以斗败了容妃,作为最终的大结局。
此外,消息还称女主魏璎珞也遇到了剪刀手“因为不允许她太厉害,所以令妃厉害的地方也剪了”。
从高贵妃之死开始,我对这剧就整个改观了,也真正开始欣赏这剧其实常看宫廷戏的人都不难发现,这部戏简直各种梗大集合,但这剧不仅有剧梗,也有历史梗。女主抢了和大人的名言,女主讽乾隆收藏界的狗皮膏药,乾隆吐槽秀女,弘昼各种荒唐行径等等。包括在野史中福康安确是乾隆私生子,乾隆生母并不是熹妃。
虽然这剧有很多不合史实之处,比如省去了和敬公主,三阿哥,令妃是乾隆十年封贵人的,但这种改编并不会让人不适,大体上是合历史走向的,做到了对历史基本的尊重。所以呢,拿来当乾隆朝段子合集看也还是不错的。
继后我很喜欢,刚开始刚正不阿并不可爱,黑化了之后戏很足,表白阿佘的演戏老实说阿佘看起来挺老的,港剧的表演方式我也不喜欢,但并不妨碍她把戏演到骨子里。她是个坏人,但是个有底线的坏人,也做到了不伤幼子。其实她更多的时候是挑拨离间,导人为恶,如果想作恶的人没这种心思,她怎么导也是没有用的。
继后对人心的把控也实在是奇准无比,她利用别人为恶,可被利用的人都是无怨无悔的。我喜欢继后跟皇帝说唱一出繁华盛世那段,真遗憾她不是个男人。还有她临倒台的独白,皇帝看人更是厉害,继后爱皇帝不假,但她更爱权势。
讽刺的是不管她黑不黑化,有没有权势,她都护不住至亲。她看得很透,知道帝后不是寻常夫妻,而是携手履职的伙伴,如果她不为恶,她会是比富察更合适的皇后。
这部剧虽逻辑有硬伤,不过看这部剧,我抱着看爽剧的心态看着魏璎珞一路打怪升级,想起生活中、工作中接触到那些敢怒不敢言的人和事,也是一种寄托,其实看的是现实中我们的希望,我们同样希望快意恩仇,遇到恶人就收拾,遇到贱人就让对方看到自己绕道走。因为不仅是后宫有条条框框,现实生活、职场也有很多无能为力的事。
我们向往江湖,向往成为魏璎珞那样的人,也不过是因为现实苦闷,虽然剧情假了点,但不是我们希望中自己的样子吗?
《宫锁珠帘》和《甄嬛传》是两个不同的电视剧,编剧也不同,当然不会出现一样的人。《甄嬛传》里的禧妃刚选进宫的时候华妃还活着。
雍正元年,结束了血腥的夺位之争,新的君主(陈建斌 饰)继位,国泰民安,政治清明,但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蠢蠢欲动,尤其后宫,华妃(蒋欣 饰)与皇后(蔡少芬 饰)分庭抗礼,各方势力裹挟其中,凶险异常。
十七岁的甄嬛(孙俪饰)与好姐妹眉庄(斓曦饰)、陵容(陶昕然饰)参加选秀,她本抱着来充个数的念头,可皇帝(陈建斌饰)偏相中了她的智慧、气节与端庄,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蒋欣饰)嚣张,步步紧逼,眉庄被冤,陵容变心,天真的甄嬛慢慢变成了后宫精明的女子。
皇帝发现年羹尧(孙宁饰)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甄嬛终于斗倒了华妃。但由于甄嬛与先故纯元皇后的神似,皇后设计以纯元皇后的礼服陷害甄嬛,父亲(沈保平饰)也被文字狱牵连和奸人陷害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
在宫外幸得十七爷允礼(李东学饰)悉心照顾,二人相亲相爱,只等有机会远走高飞。后因误传十七爷死讯,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狠心断绝对十七爷的爱恋,重回宫中,再度与皇后相斗。后因生下双生子,同时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
甄嬛多次躲过皇后的陷害,最终扳倒皇后。可造化弄人,由于皇帝的疑心,最终却只能看着心上人允礼死在自己怀中,而与叶澜依(热依扎饰)合谋弑君。
皇帝驾崩后,甄嬛养子弘历登基,甄嬛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即便享尽荣华,但眼见一生姐妹沈眉庄血崩而亡,一生爱人允礼为保其周全而无憾自尽,不过是一代封建王朝的悲情故梦罢了。
扩展资料:
《甄嬛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精雕细琢的工夫,塑造出一批生动而富有意味的艺术形象。皇帝、妃嫔、宫女、太监,个个有血有肉、鲜活欲出。每个人都是典型,是一个群体的代表,但同时又是独特的“这一个”。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这些典型人物,艺术的倾向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而一旦失去了所生存依托的典型环境,也就失去了全剧震撼人心的批判力量。结构纵横捭阖,情节环环相扣,是《甄嬛传》吸引人的重要原因。而决定全剧叙事张力的并非只有历史的大背景,更有起伏跌宕、揪心裂肺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
以甄嬛的命运沉浮为核心,从历史的深层发掘出了无数鲜活生动的细节,着力于在人与历史相交汇的点、线、面上设置情节、铺陈叙事。
像文字狱勃兴、“血滴子”行动、准噶尔叛乱,这些人物、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多线地而不是单线地构成了一个悬念叠出的故事链条。观众被裹挟在波翻浪涌之中,欲罢不能。
1、延禧攻略魏璎珞原型是令妃。
2、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就是深受乾隆皇帝宠爱的魏佳氏。她容貌俊秀、心地善良、行事低调,被乾隆皇帝誉为“兰宫领袖”,她去世后还被追封为皇后。
3、魏佳氏并非出身于满族贵胄,也非名门望族之女。恰恰相反,她身上流着的是被满人视为低人一等的汉人血液,其父魏清泰为内管领,是清朝内务府下设的内管领处管理事务的一个小官。出身低微的魏佳氏进宫后,在佳丽成堆、美女如云的六宫粉黛中脱颖而出,得到乾隆皇帝的垂青。而她被乾隆皇帝以“令”字册封,寄托了乾隆的美好期待。
4、“令”取自《诗·大雅·卷阿》:“_(yóng)__(áng)_,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释曰:“人闻之则有善声誉,人望之则有善威仪。”用“令闻”、“令望”盛赞古人之文常见于史书典籍。
5、令闻,即美好的声誉。《尚书·微子之命》有“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之句,意思是(微子)履行成汤的德政,很早就享有美好的名声。令望,指仪容善美,使人景仰,引申指美好的名声。《周书·令狐整传》说:“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城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魏国东阳王称赞北周大将军令狐整在西部享有美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令闻、令望,如此美妙动听之词,被乾隆皇帝用于赏赐魏佳氏,可见其仪表非凡。
6、魏佳氏三年间便由一般的贵人晋升为妃,并且以后不断得到晋封,可见她不仅姿色娇美,而且品行端正,情商特别高。
7、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月,魏佳氏被册封为令嫔。嫔是皇宫中的女官,地位低于妃,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分居东西六宫。册文称赞曰:“咨尔贵人魏氏,久娴姆教,长奉女箴,礼法是宗,凛小心而严翼,敬勤弗怠,遵内则以温恭。”
8、三年后的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即由令嫔晋封为令妃,次年四月五日,行令妃册封礼,册文曰:“尔令嫔魏氏,夙娴内则,早侍深宫,淑慎居心,雅协珩璜之度;恪勤效职,克襄苹藻之荣。”
9、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晋封令妃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1765年)五月,再次晋封为皇贵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