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听说相宜本草护肤品好多地方都下架哒,是真的吗?

近期听说相宜本草护肤品好多地方都下架哒,是真的吗?,第1张

你好,可至正规授权店铺购买 十余年来,相宜本草致力于本草护肤品的研究,长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将汉方本草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有效成份渗透和吸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美白、保湿、控油等功效,能让肌肤内在重获健康,自然、主动而且持久地筑起肌肤外在的美丽。感谢您对相宜本草的关注和支持。

兰蔻更好。因为在很多消费者眼中人为,兰蔻的价格要比雅诗兰黛更加的优惠,因此兰蔻产品的惠民度较高,拥有比雅诗兰黛更高的知名度。大多的是成熟女性会因为优雅、细腻而选择兰蔻,而不选择偏可爱风尚的雅诗兰黛。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兰蔻排名第494。

兰蔻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端化妆品品牌,兰蔻涉足护肤、彩妆、香水等多个产品领域,主要面向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较高,年龄在25~40岁的成熟女性。

兰蔻凭借着对香水的敏感嗅觉、执着不懈的精神,以及他立志让法国品牌在当时已被美国品牌垄断的全球化妆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抱负,兰蔻为世界化妆品历史写下美的一页。一支来自法国古堡的玫瑰,在女性心理间,在捉摸不定的时尚法则中,绽放了六十年。

兰蔻的相关介绍:

兰蔻是法国国宝级化妆品牌,带着法兰西与生俱来的美丽和优雅,。最早以香水起家的兰蔻,发展至今,已成为引导潮流的全方位化妆品牌。六十年美的历史,始终保持着的高贵却不高调的态度,给了倾心于它的所有女性最温柔的保护和最平实的体贴。

兰蔻香水有六大系列,包括璀璨香水系列、奇迹香水系列、珍爱香水系列、梦魅香水系列、梦魅男士香水系列、奇迹男士香水系列。

兰蔻所代表的欧化的美是最易被中国女性接受的,因为她时尚,但又不失亲和力;兰蔻品牌产品的特点为细腻优雅的气质。

-兰蔻

-雅诗·兰黛

出品 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

作者 苗正卿

题图 视觉中国

新国货正在陷入焦虑,而国际大牌正翘首以待。

2月9日,有媒体爆出喜茶进行大规模裁员,涉及30%员工,有部门被全裁。对此喜茶第一时间回应,表示传闻不实。就在一天前,奈雪的茶发布盈利预警,虽然收入同比预增超40%,但预计2021年经调整净亏损135亿元~165亿元,连续第4年亏损。

本土新品牌遇到成长烦恼之际,国际大牌找到了再次拓土良机:春节期间星巴克发布2022财年一季度财报(2021年10月4日-2022年1月2日)数据显示这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开店速度最快的季度——单季度新增197家门店。

拓土的同时,星巴克还把触角重新伸向本土茶饮腹地。2021年星巴克在部分重点城市,重新调整了茶饮产品线比重,部分门店采用一层咖啡二层茶饮的模式,而从2020年开始星巴克重新在市场上推出茶饮专门店。有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星巴克等国际“餐、饮”大牌带给本土茶饮品牌的压力会更大。

这就像一个缩影,在飞速发展几年后,本土品牌在尚处稚嫩的年纪遇到了更强悍的对手。而支撑它们在过去几年崛起的热钱正在悄悄退场。据《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2021年新茶饮市场增速从2020年的261%放缓至19%。在疫情冲击下超过70%的茶饮新品牌无法支撑超过20个月。

同样的焦虑,也发生在其他新国货品类身上。

“这是我创业18年以来最难的时刻。”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告诉虎嗅,在今年1月3日听闻香奈儿发布红山茶花产品时,他感觉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无独有偶。某本土美妆品牌创始人在春节前和圈内朋友小聚时,喝完两杯温酒忽然泪下,他说自己“创业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无力感。”就在几个月前,世界知名的化妆品巨头打造出了全新子品牌,并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而该子品牌的主打产品和这位创始人的项目“不谋而合”。

来自天猫和京东的统计显示, 2021年欧莱雅、宝洁、雀巢等国际大牌不仅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新品推出量,还提速了SKU迭代速度 。一些此前大牌们兴趣不大的细分品类,也被大牌迅速盯上并以新品“占坑”。

国际大牌的“疯狂输出”,被视为一轮俯冲攻势 :凭借更强的品牌势能、资金实力、供应链体系、人才储备, 们像突然冲入狼群的狮子一般——让本土品牌措手不及、焦虑陡增

这种焦虑并非杞人忧天。2021年在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中,国际大牌占据了绝对优势,以直播间为例,近80%的优质坑位被国际大牌拿下;凭借降价策略,部分国际大牌在2020~2021年两个双十一销量激增,让本土品牌彻底失去提价空间;在人才侧,国际大牌在疫情后开启了一轮本土人才扩招,“被挖角”成为了多家本土头部新品牌的共同体验……

多位投资人和业内人士均认为, 从2022年开始,本土新品牌将面临一个更为“残酷”的丛林世界:更贵的流量、更挑剔的用户、更急于求战的国际大牌 。而资本也在对“投资新消费”持越发谨慎的态度,有投资人告诉虎嗅,一些在2018~2019年很容易拿到钱的赛道,从2020年开始已“热钱退潮”,到了2021年下半年已濒临“钱荒”。

“留给本土新品牌的时间不多了。”部分创业者和投资人已经预测出了生死线:未来三年将是本土新品牌的大考,而那些扛不住国际大牌俯冲攻势的新品牌,只能被大浪淘沙。

三场战事

国际大牌正在从三个维度,对本土新品牌施加压力,首当其冲的是品牌心智。

一位熟悉完美日记创始人黄锦峰的业内人士告诉虎嗅,黄锦峰曾讲过自己的一个困惑:如果消费者把一根YSL口红用断了,消费者第一反应往往是“莫非我的使用方法有问题”;但如果消费者把一根完美日记口红用断了,消费者第一反应往往是“莫非质量有问题”。

“这不仅是完美日记遇到困惑,几乎每一个本土新品牌都面临这个问题,国际大牌用了几十年甚至一个多世纪构建了品牌力并深深影响了用户心智,而我们的新品牌普遍在过去3~6年中刚刚崛起,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构建品牌心智。”美股分析师刘彬告诉虎嗅,隐藏在更漫长“心智构建期”中的是代际红利:当祖母、母亲都在用某个品牌时,更年轻一代会天然进入该品牌的“潜在用户池”,“虽然存在代际逆反心,但这种逆反心有时会加深认知度。”

孙来春对此感触很深:“我们用了10年在做心智层面护城河,但现在看来,这个护城河是不够深的。我觉得对于品牌而言,最大的难关不是原料、不是超级大单品,而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到底代表了什么?”孙来春告诉虎嗅,当香奈儿高调入局红山茶花系列产品时,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拿着“小米加步枪瑟瑟发抖的小角色”而对面是“就像拥有大炮、航母、核武器,有着百年 历史 、财大气粗的巨人”。

让他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在微博等流量平台上,香奈儿拥有海量粉丝,一部分林清轩用户也是香奈儿的深度粉丝——当发布了几条和“香奈儿布局红山茶花产品”有关的微博后,一些用户甚至“反水”,主动站队香奈儿。“感觉腹背受敌,消费者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只能赶紧安抚。”

2021年,国际大牌进一步把“品牌心智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头部电商平台负责人告诉虎嗅, 一些之前“大牌看不上的推广、投放模式,开始被高层采纳。”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雅诗兰黛在2021年史上第一次针对“淘宝客”安排了预算。该人士告诉虎嗅,此前雅诗兰黛等头部大牌几乎“不碰淘宝客”,甚至根本就不会筹备这笔费用。

在护肤美妆之外,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咖啡、鞋服、宠物、潮玩等领域。以咖啡为例,某国际头部咖啡品牌在2021年不仅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预算,还几乎重组了营销团队。在抖音、小红书和B站,该品牌大量与达人和MCN机构合作,并开始组建自己的直播体系。而仅仅两年前,该品牌高层还在对这些新流量投放模式持“谨慎迟疑”态度。

大牌的这种改变,被圈内人总结为“接地气”。而接地气的营销模式,让他们的品牌心智红利成倍放大。一家位于北京、专门服务消费品公司的营销机构负责人告诉虎嗅,MCN、UP主、KOL本身也希望获得大牌加持,“同样的价格下,大家往往会优先与国际大牌合作,因为这会对未来接单有利。而更真实的情况是:国际大牌出的钱,普遍略高一些;作为甲方,普遍更专业一些。”

在心智之外, 渠道成为了本土品牌和国际大牌另一个主战场

某本土气泡水品牌在2021年遭遇了强大的渠道压力。在CS渠道和KA渠道,可口可乐等大牌几乎“全线开火”。(CS渠道:以便利店为主;KA渠道:以大卖场为主)

有业内人士告诉虎嗅,这些大牌在2021年加大了在CS等渠道的布局,而CS渠道恰恰是2018年之后本土饮料新品牌们崛起的关键端口。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护肤美妆领域。2021年本土美妆集合店开启创业热潮,话梅、黑洞、调色师等品牌纷纷进入扩张期。但值得玩味的是,美妆集合店创业潮,并未给本土品牌带来真正的红利,反而是国际大牌、大牌孵化的子品牌以及国外小众头部品牌尝到了红利。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妆集合店品牌创始人告诉虎嗅,2021年部分国际大牌加大了“上门推销”的力度,这让她感觉“始料未及”。“2018~2019年,还得找门路去联系这些大牌试图形成合作,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大牌放低了姿态,对本土这些渠道持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

她曾在晚上10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某欧洲二线品牌中华区市场负责人,对方表示想把旗下子品牌的新品免费赠送一部分,到其门店“试卖”。该创始人直言,当时她第一反应是“遇到了骗子”。没想到过了几天,这位市场负责人通过朋友再次联系她,双方最终形成了合作。

“在2021年,为什么很多本土新品牌找不到线下端口?因为国际大牌的产品充斥这里,大牌并非为了定向打击谁,但间接的结果是,给本土新品带来了巨大的渠道压力。”

渠道之争,在线上世界也正在发生 。2021年,优质直播间的坑位变得更为稀缺。一位熟悉天猫的人士告诉虎嗅,在化妆品领域,2021年国际大牌加大了在线上直播间的投放力度,尤其是中腰部主播和头部主播(几大超级主播之外的带货力强的头部主播),而这些主播为了提高自己的“高级感和影响力”,往往会优先和国际大牌合作,在直播旺季甚至部分直播间80%的坑位都被国际大牌或者大牌旗下子品牌“抢占”。“从统计来看,本土新品牌在2021年获得的线上总坑位数是这几年中比较少的。”

“战事”也扩展到了原料和供应链层面。

在咖啡赛道,由于海运价格高企和巴西干旱、霜冻影响,优质咖啡豆开始稀缺且价格持续走高。而雀巢等国际大牌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早早完成了咖啡豆储备。

有熟悉雀巢的人士在2021年告诉虎嗅,雀巢等品牌在中国的库房中储备了充足的原料,并且早已完成来年订单。“上游原料的不确定性,对雀巢这几个超级大牌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本土部分新品牌冲击较大——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海外咖啡豆资源的新品牌。”

该人士表示,由于雀巢有着世界顶级的采购量,当全球咖啡豆进入稀缺周期时,供货商也会优先考虑雀巢的订单,甚至会因为考虑到未来长期合作,而适当“维持价格”不会过度坐地起价。

但是对于本土品牌,解决咖啡原料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告诉虎嗅,一方面本土品牌需要加价获得海外优质咖啡豆,这增加了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咖啡豆减产,一些中小本土品牌拿不到豆只能退而求其次更换品种——这导致口味改变,让品牌面临更多C端的不确定性。

而在化妆品和玩具等领域,供应链端的压力在代工厂端最为明显。以玩具为例,广东拥有世界最大的玩具代工基地,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部分海外订单搁置,这让本土潮玩品牌获得了难得的“代工产能空白良机”。而在2021年,随着部分海外订单恢复和几大国际玩具巨头加大亚太市场的渗透,广东产能开始向国际品牌倾斜。

马明在东莞拥有一家中等规模的玩具代工厂,他告诉虎嗅2021年部分本土潮玩品牌屡屡出现“断货”问题,正是因为“代工产能不足”。“由于玩具代工是一个需要品牌方和代工方长期磨合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代工厂都乐于和已经多年合作的国际大牌继续深度绑定,本土品牌在疫情期间拿到的产能是偶然现象,但这种偶然转化为持续必然是很难的。”

面对国际大牌在三个维度发起的挑战,众多本土品牌已经开始思考,大家都想弄明白“大牌攻势潮”背后的底层逻辑。也不乏先知先觉者,他们在数年前已经料到了这一幕,只是现实来的更迅猛。

有迹可循和始料未及

三顿半创始人吴骏在2020年告诉朋友:大牌对本土品牌的围堵是早晚的事。当时吴骏的判断是,大牌尚需“2年”左右的时间“反应过来”。

一切来得比预料的早。

2021年10月,雀巢和星巴克合作推出了首款精品速溶咖啡——全新星巴克随星杯超精品速溶咖啡。这是一款速溶、外装可回收、采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冻干产品。(虎嗅注:2018年雀巢以715亿美元永久买断星巴克全球范围内“门店以外的咖啡及其他餐饮产品销售权”,此类产品营收计入雀巢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在咖啡“线上世界”,雀巢·星巴克和三顿半的角逐已经“白热化”。以电商渠道零售额排名为例,雀巢虽然稳坐第一,但第二名三顿半与之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而在双十一期间,三顿半和雀巢分列天猫平台第一名、第二名。

推出精品速溶咖啡类产品,被圈内视为“雀巢进军三顿半等本土新品牌腹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咖啡行业分析师告诉虎嗅,三顿半、永璞、隅田川这三个本土品牌,在最近几年从国际大牌手中“分食”到了相当可观的咖啡市场份额。“他们的策略都是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类,并成为其头部。而雀巢等大牌目前的策略是,直接进军这个品类,换言之:正面开战。”

感觉大牌来早了的,还有化妆品圈。

孙来春说,自己最早的预测是,在疫情过去后的一两年,大牌彻底恢复元气后,才会展开“俯冲攻势”。由于韩国和日本都有山茶花产区,林清轩内部一直“担心”日韩大牌会率先进军山茶花品类,但他们的调查员迟迟没有看到日韩大牌的动作,就在“略微松一口气”时,香奈儿先来了。

“疫情期间,我们元气大伤,就好比刚打完一场恶战,没有彻底休息恢复,就迎来了一个超级对手。”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告诉虎嗅,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大公司的销售预算和库存,为了清销库存和解决中国电商渗透率高问题,2020年开始部分大牌给中国市场提供了特殊的“价格线”。而在以往,这些品牌是不允许在任何情况下“破价销售”,在破价的基础上,这些品牌从2020年双十一开始销量猛增,而同样的事情延续到了2021年。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商平台负责人指出了大牌“俯冲攻势”的另一个原因:在中国市场,部分国际大牌在2019年已经出现的增速疲态。一方面是新崛起的本土Z世代,开始对新品牌有更强的尝新兴趣,另一方面是本土新品牌以“低价平替”之姿强势分食了部分市场。

一个关键细节是,在2020年和2021年,部分咖啡和化妆品巨头采用低价策略后,其增速勉强维持在2018年之前的水平,换言之如果没有降价红利,这些品牌很可能继续面临“增长疲态”。

“2020年到2021年,多个国际大牌更换了中国市场的高管团队,两个因素非常关键,首先中国市场已经是疫情期间大牌不可或缺的可增长活力市场,另一方面总部对于品牌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态势不满意。”上述人士告诉虎嗅,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有“常态化”趋势,所以国际大牌提前改变策略,开始从2020年大刀阔斧强化中国市场的变革——这导致本土品牌提早面临强竞争。

提早出现的强竞争,让本土品牌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在破价策略下,国际大牌从2020年开始在电商平台上展现出强势,以护肤品为例,在年度销量前十榜单中,2020年~2021年两年期间内平均每年有8个名额被国际大牌和其子品牌占据。

不能忽视隐性的压力。由于海运价格和石油价格高企,2021年大部分品牌都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这导致本土品牌的利润空间被不断蚕食。而国际大牌凭借更大的体量、 历史 优势形成的资源网络具备更强抗压能力, 这意味着当国际大牌大打降价战、赠品战的时候,本土品牌只能维持原价保守防御

“而且本土品牌担心降价会影响品牌力,3~5年苦心经营形成的品牌形象,可能因为降价而灰飞烟灭。”

或可从 历史 上窥探出整个剧情的走向:据李丰分析,在2000年前后,中国曾出现过一次“大牌平替”潮,也出现了一些本土品牌,这些品牌多分布于日化和日清领域。但好时光并未长久,2003~2004年日化巨头宝洁在中国市场开始降价,降价战略持续到2006年。而作为结果,2007年的市场上,很多2000年前后出现的本土品牌已经消失不见了。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几年中石油价格在持续走高,甚至涨幅达到三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土品牌遇到了影响命脉的两大挑战:原料成本持续走高+降价空间被大牌抑制住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和韩国市场。孙来春告诉虎嗅,在20世纪七十年代,日韩市场出现了一批本土品牌,他们迅速崛起并且以更高性价比从国际品牌手中抢走了一部分市场。当时国际大牌也开始在日韩市场“俯冲攻击”,但像雪花秀这类品牌挺住了,并最终活了下来,逐渐发展为了本土大牌。“我们现在面临的故事几乎一样。如果我们这些本土品牌扛不住,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被国际大牌重新占据,如果我们能够活下去,那么中国就会逐渐诞生一批源自本土的国际大牌。”

三年生死战?

一位在2017~2021年专注投资新消费项目的投资人告诉虎嗅, 2022~2025年会是本土品牌的“生死考验期” ,但他并不乐观,他认为过去几年诞生的本土品牌中,会有超过80%的项目最终死掉。

那些一味靠营销的品牌,会迅速死去 ,因为资本圈已经不会砸钱了。”这位投资人表示,2021年开始资本圈对新消费快消类项目的热度已经降温。2019~2020年的消费投资热是偶然因素带来的“短周期”:一方面在流量端,2018~2019年淘系改革和抖音崛起让市场上出现流量红利;另一方面疫情因素下,基础日常消费成为不确定中的较大确定性,吸引了热钱。

“这股热潮其实在2020年下半年已经在降温,资本圈也在回归理性。”该投资人认为,回归理性的一个关键点是: 大家意识到,这一波投资的“边界所在” ——你不会投出下一个欧莱雅,只能找到某新品类的头部,“ 让欧莱雅诞生的不仅是资本,更是时间 。”

“在19~20世纪,消费品领域出现了几次大周期。有一些共性规律是本土新品牌应该体会并学习的。”刘彬认为, 本土新品牌在2022年首先应该稳守基本盘——守住在细分品类的优势地位,并强化品类心智 ,“无论是三顿半、花西子还是泡泡玛特,都需要暂时放下更大的多元化扩张野心,踏实回归基本盘。”

这也是 历史 上宝洁、雀巢、欧莱雅的发展规律。以宝洁为例,从1837年创立后,这家公司就一直生产香皂(和蜡烛),并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让自己成为了“香皂之王”——当人们想到香皂时,会第一时间想起宝洁。从今天的视角看,宝洁开创并守住了自己的品类。值得注意的是,在创立近120年时,宝洁才开始逐渐多元化扩张,而在扩张过程中,宝洁一直恪守基本盘几乎没有离开基本盘的“近亲半径”。

从韩国雪花秀的发展史上,也能看到相同的故事,而雪花秀对本土品牌的借鉴意义或许更大——在崛起史上,它也曾遭遇国际大牌的俯冲攻势。在创立后的将近10年里,雪花秀一直稳守“人参基护肤品”这一基本盘,实际上 这种坚守细分品类的发展战略,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了下来 :国际品牌进军韩国市场并推出同品类时,雪花秀已经在“人参基护肤品”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用户心智护城河。

未来三年,不是比拼扩张,而是比拼守成 ,在守成的同时还能稳步增长的,就是成功。”上述投资人表示,2022年很多品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将是钱荒。

一位在2019创业做胶囊类饮品的创业者告诉虎嗅,他的项目在2021年已经难以融资。“投资人要求先展现出变现能力,他们更愿意支持具备造血能力的项目。”

造血能力,成为了2021年以来消费创投圈的“高频词汇” 。但赚钱正在变得更难,有人向虎嗅提到了关键命脉问题——2021年至今,消费者的消费力普遍增速放缓,甚至部分消费者出现消费力下降的情况。在这样的前提下,国际大牌的破价战略迅速分食了消费者的消费力,从基本面来看,2022年本土品牌面对的市场,已经是“消费力有限”的市场。

而在过去几年中, 很多本土品牌的发展模式高度同质化 ——这会让本土品牌在争夺有限的消费力时,更为激烈残酷。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本土新品牌尚未从疫情导致的“元气大伤”中彻底回复,这会让新品牌持续承压:以完美日记和花西子为例,由于疫情导致的口罩效应——整个美妆圈都深处寒冬,而在短期之内美妆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口罩带来的“关键痛点”。

在更激烈的江湖中,人才还变得更为稀缺。

不只一家本土品牌创始人告诉虎嗅,自己的中层或骨干员工在2021年被国际大牌延揽。“在化妆品、饮料、鞋服等领域,国际大牌于2021年大肆扩招中国本土人才。”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HR告诉虎嗅,三个因素导致了这个局面:首先,国际大牌都意识到需要让更懂中国市场的人,掌握实权——这也是为何2021年多家国际大牌的中华区管理层中,中国本土管理者的权重被加大,随之而来的变化是本土人才在中层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占比持续走高。其次,疫情影响下,国际大牌都把深耕中国市场视为自己的发展关键,随着中国市场优先级提高,人才扩招和培养储备成为了必经之路。以及,国际大牌迫切需要招揽一批年轻的人才,以方便自己更好地读懂中国Z世代乃至00后消费者。

“对本土品牌而言,Z世代和00后是一线生机,对国际大牌而言,这是巨大的增量市场,有待开发。”刘彬分析认为中国Z世代消费者和美国同龄年轻一代有着明显的消费差异:中国Z世代开始对国货更感兴趣、更愿意对新品牌尝鲜;而美国年轻一代正在对海外爆品、跨文化产品、欧洲轻奢大牌充满兴趣。

有创业者表示,未来3~5年,也是一场本土品牌和国际大牌争夺中国年轻一代的比武。

“好消息是,这代年轻人对本土品牌更宽容。”孙来春认为十年前发生这样的竞争时,本土品牌难有还手之力,而今天本土品牌起码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但年轻一代绝非“容易糊弄”的一代。

在抖音和小红书平台,大量95后消费者会对不满意的品牌“直言不讳”,而圈层社交逻辑下,她们对身边人有着“质变”影响力,这意味着那些想活下去的本土品牌只能回归产品本身,并通过产品谋求生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工匠之心、产品主义、用户至上,现在它变为生死线摆在了面前——去做的人,生;玩噱头的,死。这可能是我们这代消费创业者的宿命。”一位消费赛道连续创业者如是说。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近几年来, 百雀羚 这家中国本土老牌化妆品公司“老树新生”,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中成功实现逆袭,无论从品牌认知还是销售收入皆成为了中国本土化妆品牌的新霸主,也是 天猫平台上排名第一的国货品牌

但是背后的推手壹网壹创却显得尤其名不见经传

今日,壹网壹创终于熬出头。 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内一声鸣锣声响,杭州壹网壹创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网创)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A股化妆品电商代运营第一股, 也是继4年前宝尊登陆资本市场后的又一匹黑马

壹网壹创成立于2012年4月 ,主营业务是为国内外知名快消品品牌提供全网各渠道电子商务服务,通过全方位提供线上服务,帮助品牌提升知名度与市场份额。

其中,提供 品牌线上营销服务的品牌 主要是百雀羚、三生花、露得清;提供 线上管理服务的品牌 主要是百雀羚、伊丽莎白雅顿、欧珀莱、沙宣、大宝、宝洁、OLAY、达尔肤、雅芳、美肤宝、毛戈平、AUSSIE、佳洁士、杨森; 线上分销的品牌 则涵盖伊丽莎白雅顿、赫妍、兰芝、吕、艾碧诺、雪花秀、梦妆、露得清。

说到壹网壹创不得不提到它的 创始人,林振宇 是一名阿里巴巴集团的前员工 曾和聚美CEO陈欧同时被列入化妆品行业十大80后企业家榜单

80后的他,家世不显赫,学历不高,只有职校学历的他,据说是在一家咖啡馆做服务员时,遇上了阿里集团在招聘市场人员,才有机会进入了阿里集团。

他和众多阿里巴巴的中高层离职创业不同,直到2010年从阿里离职,林振宇依然只是阿里集团数以万计的普通员工之一。

出自阿里让林振宇深谙电商平台发家之道 ,林振宇离开阿里两年后,2012年拿下了百雀羚在淘宝电商平台的销售代理权,开始“开网店”卖货,从此开始了人生的逆袭。 利用买卖产品赚差价收益、代理品牌收取服务费,让壹网壹创迅速发展

2015年壹网壹创为百雀羚提供品牌线上营销服务,像之前 百雀羚推出的《四美不开心》、宝洁的《“头”等大事》 等营销案例均由壹网壹创在幕后运作。有一次母亲节时候, 百雀羚推出的长图广告《一九三一》获得了500多万的阅读量,成为美妆营销的经典案例

从2015年接手百雀羚业务, 连续4年,获得“双十一”天猫全网美妆类目的第1名的业绩 ,霸主地位至今仍无人撼动,也成功拉动壹网壹创的业绩大幅飙升。

在七年后,林振宇的壹网壹创将以383元的价格发行2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25%,以此推算其发行市值约30亿。

林振宇上市前共持有壹网壹创6605%股权,即便股权稀释后, 这个曾经的“阿里小兵”身家将达到十亿量级

林振宇在上市仪式上致辞,未来任重而道远,壹网壹创将通过深化现有业务,拓展创新业务,提升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积极树立资本市场上的优异形象。

我们也坚信,壹网壹创定将创造出更加优异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回报 社会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6203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17
下一篇2023-12-17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润唇膏好不好,妮维雅唇膏孕妇能用吗

    由于唇部的角质层比较薄,在秋冬季节时期,大家的嘴唇容易出现干裂脱皮的现象。在唇部护理这一方面,大部分的消费者会采用润唇膏来解决嘴唇干裂脱皮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在孕期的准妈妈。但由于孕期是特殊时期,无论是在吃的还是用的方面都需要注

    2024-04-15
    52700
  • 娇兰和雅诗兰黛哪个好?雅诗兰黛哪些产品好用?

    雅诗兰黛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他家的气垫BB,粉底液,口红,眼霜和精华都挺出名的,价格也适中,很多人都能接受。但是,娇兰是贵妇级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以香水起家,护肤品和彩妆都很出名,其中一个黑兰面霜八千多块,并不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的。1、娇兰和雅

    2024-04-15
    56400
  • 妮维雅中性、混合型的洗面奶为什么洗了之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啊?

    任何一种护肤品都不能100%保证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过敏有可能是最近气候的问题或者你的抵抗力下降机体就会发生反应的也有可能是皮肤压根不能用这种产品,如果总是过敏最好能去医院做下过敏源的测试,以后就清楚含什么成分的东西不能碰了所以呢,如果不舒服建

    2024-04-15
    52900
  • 藏红方养生项目可靠吗?

    藏红方养生项目不可靠。有网友投诉藏红方利用招商加盟的外衣,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召开技术交流大会,老客户带新客户返还高额佣金等手段,骗取加盟商的财物。当加盟商认清产品,发现产品功效并没有公司介绍的那么“神奇”,发现被忽悠时,销售人员却

    2024-04-15
    38400
  • 妮维雅洗面奶臭臭的正常吗

    妮维雅洗面奶有臭味是正常的吗?这是一个关于妮维雅洗面奶的疑问。我想强调的是,产品是否有臭味可以因个人感知而异。每个人的嗅觉敏感度和对气味的接受程度都不同。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妮维雅洗面奶有臭味就是正常的或者异常的。每个人都可能对同一种

    2024-04-15
    47400
  • 唇膏品牌的十大排行榜

    排名在前十的唇膏品牌有:资生堂MOILIP修护润唇膏、伊丽莎白·雅顿经典润唇膏、NIVEA妮维雅天然型润唇膏、Blistex百蕾适小蓝罐、Burt'sBees伯特小蜜蜂润唇膏、曼秀雷敦天然植物润唇膏、Vaseline凡士林玫瑰润唇

    2024-04-15
    37500
  • 性价比最高的面霜有哪些?

    现代女孩子越来越注重护肤这件事情,女为悦己者容,除了化妆打扮之外,肌肤本身的状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女孩子想要看起来面色红润,肌肤光滑有弹性,是显气色显年轻的关键。护肤品的涂抹分数个步骤,而早晚的步骤也不是完全一样的。面霜则是护肤期间非常重要的

    2024-04-15
    44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