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制的时间不够。
炎热干燥的天气容易引发上火、咽喉发炎、嗓子干疼、咳嗽。此时养生重在去燥,可以吃点梨膏糖,消燥润气,平和中气,对调理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止咳化痰很有帮助。
挑选新鲜的梨,洗净,去核。挑选7种或7种以上的中草药,手工熬制,轻拢慢捻,经过数小时的熬煮,方可成膏。
梨膏糖做法
备好材料:梨1000克、贝母30克、百部50克、前胡30克、款冬花20克、杏仁30克、生甘草10克、制半夏30克、冰糖500克、橘红粉30克、香檬粉30克。
先将梨切碎,中草药放入药罐中,加水煎煮20分钟,取出汤汁,再加水煎煮取汤汁,连续四次。将汤汁大火熬煮,汁液浓缩时加入冰糖,再小火熬煮,黏稠后加入橘红粉和香檬粉,成拉丝状之后,可以停火。将汁液倒入涂过熟菜油的搪瓷盘内,晾凉后切块,用纸包起即可。
梨膏糖总归是药物,脾胃虚寒者、孕妇、糖尿病患者等不要吃,生理期的女子也最好不要食用。食用梨膏糖之后,最好不要再吃螃蟹,否则可能引发腹泻、腹痛。
上海的老城隍庙里有一种出名的土特产:梨膏糖,距今已有1 5 0多年的历史了。
旧社会的梨膏糖是有所谓的本帮、苏帮、杭帮、杨帮之分的,也有文卖武卖之别的。上海老城隍庙的梨膏糖均为本帮。
上海历史上最早的卖梨膏糖的是城隍庙里的“朱品斋”,创建于清成丰五年。据传朱家拥有祖传秘方,而且用料地道、精心配制,所以“朱品斋”开设以后,生意一直十分兴隆,其梨膏糖和药梨膏深受大众欢迎。起初,“朱品斋”由朱老太坐镇,她能根据顾客的咳嗽声来判断病情,对症下药,配售梨膏糖。后来,“朱品斋”的生意由她儿子朱慈兴接手,注册了“朱老太”商标。朱慈兴为了迎合当时上海大都市消费者的需要,他开始研究专制高级梨膏糖。此种梨膏糖里除含有止咳化痰药料外,另外再加入人参、鹿茸、玉桂、五味子、刺五茄、灵芝等贵重补品,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他还接受定制,每剂以25斤为一料,以定制为主,专为公馆帮服务,对症下药,电话联系,送货上门,也可作为礼品送人。当年京剧名家裘盛戎、李慕良等特爱吃“朱品斋”的梨膏糖,一买十几盒,成了“朱品斋”的老主顾,使梨膏糖、药梨膏成为集礼品休闲治病为一体的高档食品。
最具有本帮卖梨膏糖经营特色的是当时在老城隍庙晴雪坊的“永生堂”梨膏糖店,其创办于清光绪八年。“永生堂,’出售各类梨膏糖,并且店主张银奎父子还开创了现做现卖的卖糖方式,行话称为“挫木”,又叫“文卖”。他们在糖摊前放只炭炉,炉上放一只熬制梨膏糖的大紫铜锅,卖糖者左手拿一根长竹爿,不断地在紫铜锅内搅动,使锅内的糖不粘底,右手拿一把尺把长的扁铁挫,将药料用铁挫挫成药末,一堆堆地堆在一小木盘中,待锅内的糖熬到一定的程度,便将药末倒入锅内,搅拌熬制成药梨膏糖。
还有一家有名的梨膏糖店是坐落在老城隍庙北面的“德蛀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其店主曹德荣原是“永生堂”的学徒,后来自己开店,为不忘“永生堂”恩典,取名“德牲堂”,专研中医,改良梨膏糖的配方。
1956年老城隍庙内的三家梨膏糖店合并为上海梨膏糖商店。梨膏糖这一颇有特色的土特产风味食品,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成就了今天上海梨膏糖的美名远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