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鸵鸟: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 ,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颈长,头小,脖子长裸,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腿长,脚有力,善于行走和奔跑。雌鸟灰褐色,雄鸟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
中文学名: 鸵鸟
二名法: Struthio camel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鸵鸟目
科: 鸵鸟科
属: 鸵鸟属
种: 鸵鸟
分布区域: 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的非洲东部沙漠地带和荒漠草原
英文名: Ostrich
鸵鸟 鸟纲 鸵鸟目鸵鸟科 鸵鸟
学名:Struthio camelus 英文名:Ostrich (非洲鸵鸟)Emu(澳洲鸵鸟) 中文名:鸵鸟(tuó niǎo) 日文:だちょう。 繁体:鸵鸟 A rhea(美洲鸵) 语源 Middle English 鸵鸟
中古英语 from Old French ostrusce, ostrice 源自 古法语 ostrusce, ostrice Medieval Latin ostrica 中世纪拉丁语 ostrica both from Vulgar Latin avis str¿½} 都源自 俗拉丁语 avis str¿½} Latin avis [bird] see awi- 拉丁语 avis [鸟] 参见 awi- Late Latin str¿½} [ostrich] see struthious 后期拉丁语 str¿½} [鸵鸟] 参见 struthious 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产于非洲和美洲。 属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nidae。
外形特征
黑毛的是雄鸵鸟
头(Head)小,宽而扁平,颈(Neck)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Thighs)通常呈淡粉红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Eyes)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Eyelashes)。 后肢甚粗大,只有两趾(Toes)(第Ⅲ、Ⅳ趾),与一般鸟类有三~四趾不同,是鸟类中趾数最少者,内趾(第Ⅲ趾)较大,具有坚硬的爪(Claw),外趾则无爪。后肢强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还可向前踢用以攻击。 翼(Wings)相当大,但不能飞翔,主要是因为胸骨(Sternum b)扁平,不具龙骨(Keel b)突起,锁骨(Clavicle b)退化,且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毛蓬松而不发达,缺少分化,羽枝上无小钩(Barbs),因而不形成羽片,显然,这样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温。 成熟的雄鸟(Adult cock)体高175~275公尺,体重60~160公斤。 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为白色,且呈美鸵鸟的图鉴(10张)丽的波浪状;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衬托着黑色的羽毛,让雄鸟在白天时格外显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来求偶。 雌性(Hens)毛色大致与雄鸟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鸟那麼艳丽。幼鸟(Chicks)羽色棕灰斑驳,须经数次换羽,至两岁时才能达到成鸟的羽色。此毛色主要是为了便于伪装。两性幼雏长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轻的鸵鸟也相差很少,到目前为止仍无法从外貌分辨雌雄,只能从性器官去区别。 鸵鸟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鸵鸟具交配器,在交配季节,成熟雄鸟的睾丸(Testis)有人的拳头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会萎缩,直到下一个繁殖季才又会膨大。 鸵鸟之骨盆为封闭形,左右耻骨(Pubis b)在中线形成愈合。值得注意的是,鸵鸟的排尿和排粪是分开的,这与其他鸟类不同。 卵大,颜色似鸭蛋,蛋长15~20公分,重达1400克,是鸟蛋中最大者,卵壳甚坚硬,可承受住一个人的重量。
基本分类
鸵鸟(Ostrich)为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的总称,属于今鸟亚纲(Neornithes)中的平胸总目(Ratitae,又称为古颌总目(Palaeognathae));平胸总目除了鸵形目之外,还有美洲鸵鸟目(或鶆 目(Rheiformes))、澳洲鸵鸟目(或食火鸡目(Casuariiformes))以及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均属于无飞行能力的鸟类。 鸵鸟因受地理隔绝而形成六种可加以区别的品系:
一、S c camelu
S c camelus,北非鸵鸟(North Africa ostrich),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种类,最鸵鸟蛋的图鉴(8张)早被发现于北非 撒哈拉沙漠南部,但目前在原产地已绝迹,其栖息地及数量仍在减少中。雄体头冠具有一裸露的头盖,为北非鸵鸟与马赛种(S c massaicus)最大的区分。
二、S c spatzi
S c spatzi,Stresemann,在西元1926年在Rio de Oro这本书中被描述,它的分类依据在于其蛋特小与蛋壳结构的不同,目前可能已灭绝。
三、S c syriacu
S c syriacus,阿拉伯鸵鸟(Arabian ostrich),Rothschild,分布于叙利亚与阿拉伯的沙漠中,是分布最北的驼鸟。此品种曾是为数最多的种类,但已经于西元1941年绝种。
四、S c molybdophane
S c molybdophanes,蓝颈鸵鸟、索马利鸵鸟(Somali ostrich),Reichenow,分布在位于坦纳河(the Tana River)的Somaliland及Gallaland。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泛蓝的灰色,颈部有银灰色的毛覆盖,在颈背基部的羽毛呈白色,背部则为黑色,具有微红色的光辉;喙暗红色,顶端为**;头顶为暗**坚硬的平板结构;小腿前侧为暗红色或橙红色,在接近脚趾处则为**。
五、S c massaicu
S c massaicus,马赛鸵鸟(Masai ostrich),Neumann,分布于肯尼亚(Kenya)与坦干伊喀(Tanganyika)东部。雄成体与非洲鸵鸟(S c camelus)相似,但雄体不具裸露的头盖;此种与索马利种异于其他品种的特征在于蛋呈深紫色,具有微小的孔。
六、S c australia
S c australia,南非鸵鸟(South Africa ostrich),Gurney,分布于南非的Cunene River和Zambesi River以南。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铅灰色,有细毛覆盖,雄体亦不具裸露的头盖;喙灰黑色,上颚基部及边缘呈暗红色,繁殖季节则颜色变明亮;小腿为暗灰色,繁殖季节转为暗红色。据说在安哥拉(Angola)及西南非的北部仍可发现。
分布范围
鸟类学家发现,根据各地鸟类的特色,可将全世界分成六大地理区,每一区有独特的鸟类,且同一区内的鸟类有普遍的相似性,这是演化和适应环境的结果,其中鸵鸟分布于伊索匹亚区和非洲区(Ethiopian or Afrofropical Realm)。 鸵鸟广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干燥地区。在新生代第三纪时,鸵鸟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著名的北京人产地——周口店不仅发现过鸵鸟蛋化石,还发现有腿骨化石。近代曾分布于非洲、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但现今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上的鸵鸟均已绝迹;它们的分布是萨哈拉沙漠往南一直到整个非洲,而澳洲则于西元1862~1869年引进,在东南部形成新的栖息地。
生活习性
鸵鸟写真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 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阀、长而灵活的颈子以及准确的啄食。鸵鸟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故觅食时不时得抬起头来四处张望。 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来不及逃跑,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身体蜷曲一团,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伪装成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就很难被敌人发现啦。另外,鸵鸟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疲劳。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过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样,沙子会把鸵鸟闷死的。 雄鸵鸟在繁殖季节会划分势力范围,当有其他雄性靠近时会利用翅膀将之驱离并大叫,它们的叫声宏亮而低沉。
食物特性
鸵鸟的营养来源很广,主食草、叶、种子、嫩枝、多汁的植物、树根、带茎的花、及果实等等,也吃蜥、蛇、幼鸟、小哺乳动物和一些昆虫等小动物,属于杂食性。公园里人工饲养的鸵鸟,用合成饲料喂养。鸵鸟在吃食的时候,总是有意把一些沙粒也吃进去,因为鸵鸟消化能力差,吃一些沙粒可以帮助磨碎食物,促进消化,且不伤脾胃。
繁殖情况
鸵鸟繁殖期的时间随地区而有不同,在北非及东非则大多在旱季(七月至隔年一月)筑巢,雄鸟在其领土内摩擦出许多小浅坑,鸵鸟在繁殖期内为一雄多雌,但雄鸵鸟与其中一只(the "Major" hen)维持不严谨的单一配对关系(pair bond),此雌鸟会找其中一穴产卵,通常每二日产一枚,数日内共可产卵多达10~20枚;约有六或更多只雌鸟(the "Minor" hens)会在同一穴产卵,但不负责孵卵,一窝蛋少则30枚,多则如马赛种(Masai race)50~60枚。雄鸟夜间孵卵,白天则由雌鸟担任。孵化温则约为968~976。F。 像这样去照顾其他个体的卵,在演化上是较易受淘汰的,但在其他种类的鸟中,有部分确实如鸵鸟般愿意去照顾。卵大而易招天敌的觊觎似乎是使此特征存留下来的主要原因。鸵鸟蛋虽是所有鸟类中最大的,但与其身体比例来说亦是所有鸟类中最小的,故一只鸵鸟可以覆盖大量的蛋。孵出的鸵鸟雌雄比例约为1只雄性对14只雌性,且鸵鸟巢极易受天敌之破坏,此二者都意味着有许多雌鸟无巢可供产卵,显然如果有其他地方供它们产卵是有好处的。而对于Major hen来说,有额外的蛋在它的巢里亦是好事,因它自己的蛋可以免于受到破坏;通常,若巢中的卵多于Major hen所能覆盖的范围,它可以辨认出自己的卵,而将其他多馀的卵滚到巢四周任其毁坏。 沙漠上有许多的掠食者喜欢偷食鸵鸟蛋,故无成鸟看守的巢很容易受到天敌的光顾,例如埃及秃鹰(Egyptian vulture)会将石头丢向卵藉以打破厚达2mm之卵壳;即使是有成鸟看守的卵,亦有土狼(Hyena)、胡狼(Jackal)等天敌,故在为期三周的产卵期及约为六周的孵化期中只有不到10%的卵会孵化。 雏鸟为早成鸟(Precocial bird),由雄雌成鸟共同抚育,数巢雏鸟常形成一大群,由一至两只成鸟护卫,但只有其中的约15%可长至一岁大,此时它们已经长到成鸟高度了。雌鸟二年达性成熟,雄鸟较晚,约三~四年,寿命约30~40年。
演化关系
鸟类自从侏罗纪开始出现以来,到白垩纪已经作了广大的辐射适应,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水鸟及陆鸟,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进入新生代以后,由于陆上的恐龙绝灭,哺乳类尚未发展成大型动物以前,其生态地位多由鸟类所取代,例如北美洲始新世的营穴鸟(Diatryma),为巨大而不能飞的食肉性鸟类,填补了食肉兽的真空状态;恐鸟(Phororhacos)是南美洲中新世的大型食肉鸟,不会飞行,也填补了当时南美洲缺乏食肉兽的空缺。 其实鸵鸟的祖先也是一种会飞的鸟类,那么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模样的呢?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鸵鸟是一种原始的残存鸟类,它代表着在开阔草原和荒漠环境中动物逐渐向高大和善跑方向发展的一种进化方向。与此同时,飞行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非洲鸵鸟的奔跑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它的足趾因适于奔跑而趋向减少,是世界上唯一只有两个脚趾的鸟类,而且外脚趾较小,内脚趾特别发达。它跳跃可腾空25米,一步可跨越8米,冲刺速度在每小时70公里以上。同时粗壮的双腿还是非洲鸵鸟的主要防卫武器,甚至可以致狮,豹于死地。 此外,还有几种不会飞的鸟类常被归为「走禽类(Ratites)」,在各岛屿或特殊地区,填补了缺乏哺乳类的空位,有名的例子包括在新西兰的恐鸟(Dinornis)、澳洲的奔鸟(Dromornis)和马达加斯加岛的象鸟(Aepyornis),它们不幸都在人类出现后绝灭。不过还有一些较幸运的走禽,如非洲的鸵鸟、澳洲的鸸鹋 (Emu)和食火鸡(Cassowary)、新西兰的几维鸟(Kiwis),以及南美洲的鶆 (Rheas),迄今仍幸存。 这些走禽的最大共同特征是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起;然而,在此飞行能力逐渐消失的演化过程中,飞行用的强健胸肌以及其附著的部位变得不再需要。不过,这些走禽是否都有相近的血缘关系,仍有待足够的化石证据来探求。 附带一提的是,渡渡鸟也是不会飞的陆鸟,但它不是走禽的近亲,而是鸠鸽类的一员,因此它没有像走禽类那种善跑的特性。
历史记载
“安息国贡大雀。雁身驼蹄,苍色,举头高七八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其卵如瓮,其名驼鸟。”——郭义恭 广志 “吐火罗,永徵元年献大鸟,高七尺,黑色,足类骆驼,鼓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铁,俗谓驼鸟。”——唐书 吐火罗传
市场开发
鸵鸟业大起大落
其实论野生鸵鸟,沙特、埃及、苏丹,都比南非多得多,但要论养鸵鸟的历史和用鸵鸟生财的本事,就 鸵鸟 非南非人莫属了。南非人养鸵鸟始于1826年,最初鸵鸟的数量很少,后来由于西方王室贵族流行穿用鸵鸟羽毛制作的服装,鸵鸟一时间身价百倍,一只成年鸵鸟一年只能产1公斤羽毛,而一件最简单的鸵鸟披肩也需至少15公斤羽毛,南非农场主们纷纷饲养鸵鸟。到1913年,鸵鸟存栏数竟突破100万只。然而一战后,欧洲王室逐渐没落,鸵鸟毛需求大幅减少,鸵鸟业者纷纷转行,一些聪明的农场主留下了那些品种最优良的鸵鸟,等待新机会的到来。
在“鸵鸟之都”过把瘾
二战后,鸵鸟市场开始回暖。南非人吸取教训,开始多方面经营鸵鸟生意。他们制作了鸵鸟蛋壳工艺品,还把养鸵鸟的农场开放,吸引游客参观。许多鸵鸟农场主还联合起来成立了农业联合体,由它来统一负责鸵鸟产品的市场营销。 在被称为“鸵鸟之都”的奥茨霍恩市,游客不仅能品尝到鸵鸟肉、鸵鸟蛋,还能过一把骑鸵鸟的瘾,甚至可以参加“骑鸵鸟比赛”。
鸵鸟肉
鸵鸟肉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品质优于牛肉。突出特点是: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加之鸵鸟无疫情侵害,鸵鸟肉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绿色健康食品。 譬如一般的牛、羊、鱼肉均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和脂肪,为了避免肥胖症和产生心脑血管疾病,一些人不得不控制吃肉。 鸵鸟肉则相反。每百克鸵鸟肉的胆固醇含量是牛肉的6分之1,是鸡肉的18分之1。脂肪含量是牛肉的3分之1,是鸡肉的6分之1。钙含量是牛肉的3倍,是鸡肉的7倍。铁含量是牛肉的5倍,是鸡肉的7倍。锌含量是牛肉的3倍,是鸡肉的6倍。 如今鸵鸟肉不仅汉族人可以食用,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也可以食用了。北京市天安门东42公里的大厂回族自治县环宇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就已经经营起了精分割的清真鸵鸟肉。
鸵鸟皮
比牛皮韧度多5倍-鸵鸟皮1、皮质柔软,韧度却强过牛皮五倍之多,有耐揉不裂纹之优点。2、鸵鸟皮具有凸出的小图粒,那一颗颗的图粒以不规则排列构成美丽悦目的唯一图案,没有两幅是完全相同的。而每一张鸵鸟皮的优劣分别,是由皮面的毛细孔颗分布面积是否达到水平,以及毛细孔颗粒分布是否均匀、皮面是否曾受伤有瑕疪来区分。3、鸵鸟皮革制品轻软、透气、柔韧、美观、耐用、且富手感,可适用于靴鞋、皮带、大衣、手袋、公事包、装饰品及名贵家具的制造材料,且因透气,常穿鸵鸟皮做成的皮鞋不易得香港脚!4、鸵鸟皮因富含胶原蛋白,所以也可食用,不过因为皮单价高,很少人知道这等美味。5、因富含高品质胶原蛋白,可取代猪皮做为胶原蛋白化妆品的原料。
鸵鸟蛋
1、鸵鸟蛋一般长达15公分,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相当于30枚鸡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蛋。一粒鸵鸟蛋,可供24人享用。蛋壳厚而坚硬,完整的鸵鸟蛋可以承受90KG 的重量而不破。
2、鸵鸟蛋中的营养极高,每百克含2254克tnt,80毫克的金质,403毫克银质。煮熟后,蛋白晶莹剔透,口感滑嫩有弹性,鸵鸟蛋做成的冰激淋也非常可口。 3、蛋壳是不可多得的工艺品之天然材质,可雕刻或绘画成各种精巧、高贵的装饰摆设工艺品。 4、鸵鸟蛋壳含有丰富的天然碳酸钙,易于人体吸收。
鸵鸟羽毛
1、雏鸟到12月龄间,所生长出的雏羽可加工成保暖用品,如羽毛衣、睡袋等。 2、鸵鸟成鸟的羽毛,特别是翅膀末端的白羽,质地高雅绚烂,可制成华丽的羽饰品。在欧洲上流社会,早就将鸵鸟羽毛做为头饰,或将它们缝在衣裙上,用来作装饰用品,而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歌舞剧女郎的羽毛装饰也都是使用鸵鸟羽毛。 3、鸵鸟羽毛是不带静电的羽毛,其抗静电的特性已应用在电脑、电子产品的工厂里。
鸵鸟精神
比喻逃避 ,不敢面对现实,不肯正视困难和危险的人。这个意思来缘于每当鸵鸟遇到劲敌追赶无法脱身的时候不是战斗,而鸵鸟艺术形象(5张)是把头深深的埋进土里,不敢面对危险,所以人们就把那些遇到危险只想逃避的人的行为叫做鸵鸟行为。这就是所谓的“鸵鸟心理”,但是事实上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的说法,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误解。鸵鸟生活在炎热的沙漠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强烈,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平时鸵鸟总是伸长脖子透过薄雾去查看,而一旦受惊或发现敌情,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身体蜷曲一团,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伪装成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就很难被敌人发现。另外,鸵鸟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疲劳。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过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样,沙子会把鸵鸟闷死的。
菜肴
三色鸵鸟蛋饼
制作: 1 分别在菠菜碎、土豆碎和金枪鱼中加入鸵鸟蛋液和适量盐,调成汁。 2 炒锅中放入适量色拉油,用洋葱丁炝锅后,三种蛋汁分别淋入锅中,摊成蛋饼,将三张蛋饼摞在一起。 3 吃时切成三角状即可。
竹筒鸵鸟
原料及制作 鸵鸟肉100克。碘盐5克,鲜味汁6克。 1、鸵鸟肉切成25厘米见方的丁后出水去异味。 2、枸杞子泡好,鲜竹叶洗净消毒后入竹筒底部后,下入主辅料及调料。 3、清汤调好味后,倒入竹筒中蒸45分钟。
1、可能是老化的角质层,也就是俗称的茧,治疗的方法,首先要减少穿高跟鞋或比较挤脚的小的鞋子,鞋子以合脚舒适为佳,只有这样才不会去掉角质层后不会再反复。这样的状态你可以多用热水泡脚,然后用一些脚部的去角质层产品。或则去洗脚房请专业的修脚师帮你处理。
2、如果是伴随红肿疼痛,则应该是该处的软组织或骨关节有发炎的状况,如果时间持续较长,建议去医院看看。如果是刚开始或偶尔这样,可以采用热水浸泡,并轻柔按摩,帮助血液循环,同时可以外敷一些阵痛的药。
3、不管有没有出现这样的症状,高跟鞋尽量的少穿,脚的脚趾部分集中了人体12经络中的3条。长期挤压会导致这些经络不通引起其他症状。所以建议非必要不要穿高跟鞋。
用曼秀雷敦的她家的洗面奶刺激都比较少妮维雅我没买过男生的不过用女生的皮肤洗过很紧绷用过两次后来我当沐浴乳用了曼秀雷敦的我送过男朋友他说效果还不错欧莱雅的话听他们说吴彦祖代言的用起来一般我没试过不好评论选洗面奶的话一般你去买东西BA会告诉你你适合买哪种一般要买可以去痘消炎收缩毛孔的比较好|||曼秀雷敦的活碳男士的用起来挺不错,除了洗脸还要做好保湿工作,夏天建议自制个保湿喷雾,我给男友从家乐福买的依云的补充装,装在小喷壶里,感觉十分方便,补充了水分,脸就没那么油喽o(∩_∩)o|||你要不在乎价钱的话,建议用碧欧泉的,很好用!就是价位高|||油性的,脸上有点粉刺和黑头。曼秀雷敦比较适合!!!|||曼秀雷敦男士洗面奶好用些,不贵,用起来也舒服,我男朋友用过一次后就成忠实的顾客了。|||曼秀雷敦好一些更适合亚洲人的皮肤去油可以用这个nid去角质摩斯,不过是女孩用的,但超好用你是男孩你可以偷偷买~~偷偷用推荐nid日本的去角质洗面奶,保你洗一次就去油白嫩,超好用买的时候推销员说的神奇,也不贵,买了,居然真是那么神奇,上瘾了超级好用,以前夏天脸上洗完一会儿就觉得油,用这个洗完特别嫩白,而且一天都不出油,效果能保持2天,超级超级好用!我虽然很恨日本人,但是他们做的东西可真是让人无法抗拒。注意要买真品|||首先妮维雅是不能和那两款比的。技术和价格都差的很远。妮维雅最好的是手纸!!!曼秀雷敦的因为有活炭,所以味道很不好闻,而且感觉很稀,老有快没了的感觉。而且是黑色的,视觉也不好。欧莱雅的味道很好的,而且有两款,磨砂的是白色的,啫喱的是水晶蓝色的,都很爽的,而且啫喱型的也有曼秀雷敦的清爽功能,劝你用欧莱雅,反正有时候曼秀雷敦的还会烧皮肤(可能是个人情况),磨砂型的去黑头很粉刺效果更好些。|||妮维雅更适合些|||曼秀雷敦吧~!这个牌子在男性护肤方便是比较好的~~
雄孔雀的尾巴 吸引注意力
响尾蛇的尾巴 警报器
食猫鼠的尾巴 发出毒气
狗摇尾巴 表示亲热
猴子的尾巴 调节体温
袋鼠的尾巴 当凳子
对动物来说,尾巴必不可少。一旦它们失去了尾巴,就会给它们带来许多麻烦和灾难。
游泳用的尾巴鱼的各种游泳动作,是依靠鳍的运动。如果断了胸鳍,鱼就前沉;若把背鳍切除,鱼便后沉。假如把尾巴,即尾鳍割去,鱼便失去方向,不能前进。这说明鱼体是靠尾巴推进转向的。
飞行用的尾巴鸟的尾巴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在短短的鸟尾巴上,丛生着又长又宽的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向。
平衡用的尾巴在澳洲,袋鼠种类很多,它们都有一条粗壮而有力的尾巴。平时,袋鼠的前肢不落地面,它常用肢和尾巴支撑身体。在跳跃时,尾巴就像“称杆”,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袭击用的尾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体长5米,重约1吨,尾巴又长又粗,这是相当危险的“重型武器”。当非洲鳄见到猎物在河边饮水时,只须用尾巴一扫,就把猎物打落水中,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警告用的尾巴美洲的响尾蛇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蛇,其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蛇尾有一条条角质的环纹,这些角质环纹膜围成了一个空腔,当其尾巴晃动时,在空腔内就有气流振动,发出声响。这声响是用来警告敌人和引诱小动物的一种捕食方法。
捕食用的尾巴蝙蝠白天栖息在较暗的地方,晚上才出来捕捉昆虫。有些蝙蝠,尾巴可以自由卷缩,和后肢之间的皮膜构成一个吊篮形。蝙蝠为什么要装成吊篮形?因为它依靠这个“隐身秘法”,可以捕捉身旁较大的昆虫。
干性皮肤和混合性半个月去一次吧,油性两周去一次吧。其实我觉得也不要太过于去去角质,不然会变成敏感性肌肤,会看得见红血丝的那种。我是混合性的,我一般一个月去一次,建议不要过分的去,平时用面膜和洗面奶还有化妆水都有软化角质的功能,所以还是不要太平凡的好。至于选择什么产品,我觉得要看年龄的。还是选择温和的吧,不要颗粒状的。我21岁 用的是东洋之花,才20多块钱,挺好用的。还有相宜本草也不错。建议不要用外国货,又贵又起不到实际作用。我冬天夏天的频率都是这样的,呵呵 只是一点建议而已!!!!
中文名称:日本 NID弱酸性素肌去角质洗面粉+起泡棉
规格:25g+起泡棉
产地:原产进口
外观:全新、有盒
物品介绍:
日本NO1药妆NID!
此洗面粉蕴含酵素配方,能有效去除过厚的角质层,残余面上的黑色素亦会淡化,并且增加肌肤的透明感。洁面后肌肤达至水油平衡的健康 状态,带动涂搽的护肤品有更佳的渗透效果,提升整体肌肤吸引力。
使用方法:
· 清洁双手后将起泡海绵浸满水。
· 将适量的洁面粉均匀倒于海绵上。
· 加水在海绵上并慢慢将海绵搓起泡沫。
· 用手将泡沫轻轻揉擦面部以清除污垢,再用温水清洗便可!
现今已知鸟类约有9000余种,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古鸟亚纲以始祖鸟为代表,见于距今145亿年前的晚朱罗纪地层中。今鸟亚纲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化石鸟类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三个总目: 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一、 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羽枝不具羽小钩,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是鸵鸟或称非洲鸵鸟。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一般成小群(40~50只)活动,奔跑迅速。一步可达8米,每小时可跑60千米。食植物、浆果、种子及小动物。雌雄异色,雄鸟背翅色黑。鸵鸟繁殖期为一雄多雌,雌鸟把蛋产在一个公共穴内,每穴可容10-30枚。卵乳白色,重约1300g。孵卵期为6周,白天雌鸟有时孵卵,夜间则由雄鸟担任。平胸总目的其他代表还有美洲鸵鸟及澳洲鸵鸟。此外在新西兰还有几维鸟,是仅产在此区有限岛屿上的稀有鸟类。
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有鳞片状羽毛,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地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游泳快速。分布仅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分布在南极边缘地区,可深入到内陆数百km处集成千百只大群繁殖。繁殖以后可沿海北上至非洲南部。每产一卵,置于冰上,孵卵期约为56天。孵卵为雄鸟担任。雄鸟将卵置于脚上,并以下腹部的袋状皮褶将脚面覆盖。企鹅繁殖期配对是在南极黑夜季节下进行的,待白昼到来前,卵已产出。当雄鸟孵卵时,雌鸟已经长途跋涉到海边生活,2个月后再返回。雄鸟在此期间全不进食,靠消耗脂肪维持。所以,企鹅是深入南极冰原最远的脊椎动物。企鹅虽步行笨拙,但遇警时可将腹部贴地,双翅快速划雪,后肢快蹬,滑行甚速。
企鹅的主要事物是磷虾、鱼和乌贼等,在极地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转中占重要地位。其所排出的粪便,是极地苔藓、地衣等的主要肥料来源,在土壤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35个目,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骨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
我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
鸊鷉目 仅有鸊鷉科(Podicedidae),共6属22种,我国有2属5种(即小鸊鷉属的小鸊鷉和鸊鷉属的赤颈鸊鷉、凤头鸊鷉、角鸊鷉、黑颈鸊鷉)。鸊鷉目, 中等大小的游禽,善于潜水。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细直而尖;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体的後部,跗骨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在水面以植物茎叶为营浮巢。早成性。鸊鷉分布广泛,除两极和大洋中的岛屿外,几乎遍及全球。
(二)鹱形目 鹱形目的鸟是中、大型海鸟。嘴强大具钩,由很多角质片覆盖;鼻呈管状,故又名管鼻类。两翅长而尖,善于飞行,几乎终日翱翔海上。尾呈凸尾或方尾状。前趾具蹼,後趾甚小或不存在。在远岛的地面或岩崖上营巢。雏鸟为晚成性。所有鹱形目的鸟以鱼、墨鱼、海蜇或其它海生动物为生。
本目共有4科,中国有3科:Procellariidae - 鹱科 ;Diomedeidae - 信天翁科 ;Hydrobatidae - 海燕科 ;Pelecanoididae - 鹈燕科 。常见种有短尾信天翁和黑叉尾海燕。
(三)鸮形目(Strigiformes)其起源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最早的化石是属第三纪古新世的古鸮(Ogygoptygidae 科名)。鸮类中最大的是雕鸮,长达75 cm,最小的是小鸺鹠,仅长12 cm,比麻雀还小。这类鸟眼睛一般都很大,向前平视,上眼睑能自由活动,瞬膜极发达。眼周的羽毛向四周呈放射状,加上多数有耳羽,这样使它们的头看上去显得比较大。鸮形类羽色很暗淡,混在环境中不易被发现。它们中的少数为夜行性鸟类,飞羽边缘有很细的羽丝,这使得它们和其它鸟类有很大的区别,在飞行时悄然无声。
鸮类是典型的森林鸟类,除雪鸮和姬鸮等极少数外,一般都生活在有大片树林的地方,因此它们在林地生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鸮类以啮齿类动物为食,也有少数食虫和小型鸟类的。
(四)雁形目(Anseriformes)本目的鸟在中文种通常被称为“鸭”或“雁”,包括了人们通常所说的鸭、潜鸭、天鹅、各种雁类等鸭雁类(或雁鸭类)的鸟。本目的鸟都是游禽,在世界分布广泛。体型大小不一,大者如天鹅体长可达15米,小者如棉凫体长仅30厘米。 头较大。有的种类具有明显的冠羽,喙多为扁平形,尖端具有嘴甲。大多长颈。翅长而尖,适于长途跋涉,初级飞羽10-11枚,次级飞羽缺第5枚。大多数种类的次级飞羽色彩艳丽,具有抢眼的金属光泽,被称作翼镜。大多数种类的尾巴很短,但也有个别种类具有异乎寻常长的中央尾羽如针尾鸭。绒羽发达。 脚短,多着生于身体的中后部,跗跖前侧覆盖网状磷,三趾向前,有蹼或半蹼相连,一趾向后,较其它三趾为短。 多雄雌异色,部分种类如天鹅雄雌同形同色。
善于游泳,部分种类精于潜水。尾脂腺发达,分泌的油脂通过喙涂布到羽毛上,以达到疏水来保持体态。 食性多样,大部分种类常在繁殖季节以鱼虾,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而在迁徙和越冬时以水草等植物性食物果腹。
隼形目(Falconiformes)最早出现在第三纪初,距今7500万年,是最古老的今鸟鸟种之一。细分起来这一目的猛禽可分为新域鹫、鹭鹰、兀鹰、鹗、隼等五个科。为了便于将脑袋伸进腐烂动物的身体,这类鸟的头羽基本退化或干脆没有。鹗科仅有一种,但除了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兀鹰科中除旧大陆秃鹫外都是些凶猛的捕食者,一般有鹰、雕、海雕、鵟、鸢等。雕类一般比鹰的个体要大一些,在我国比较易见到是白肩雕。金雕我国也有分布,这是种飞行速度极快的鸟,其俯冲时的时速可高达每小时300公里,为飞行速度仅次于尖尾雨燕而居鸟类第二的大型猛禽。隼科的猛禽都是些较小的鸟,它们中的大多数为候鸟。隼科中最小的是菲律宾小隼,比麻雀稍大一点,以食虫为生,也食两栖类和小型爬行动物。
(六)鹤形目(Gruiformes) 除少数种类外,概为涉禽。眼先被羽或裸出;翅大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 2枚短;尾短,有12枚尾羽。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脚趾一般细长,后趾不发达或完全退化,存在时位置亦较高;趾间无蹼,有时具瓣蹼。不具真正的嗉囊,盲肠较发达。现存8亚目12科约189种。其中鹤科(Gruidae)和秧鸡科(Rallidae)为世界性分布,鸨科(Otididae)遍布东半球。其余各科的分布有局限性:秧鹤科、喇叭鹤科( Psophiidae)、日鷉科(Eurypygidae)和叫鹤科(Cariamidae)为新大陆或新热带界的固有科;拟鹑科 (Mesoenatidae)为非洲热带界特产;领鹑科产于大洋洲;日鷉科分布于南半球;鹭鹤科仅产于大洋洲的新喀里多尼亚。
(七)鹃形目(Cuculiformes)鹃形目为中小型攀禽。头骨的跗盖型为索腭。嘴形稍粗厚,微向下曲,但不具钩。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8~10枚。脚小而弱,足呈对趾型,即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羽无副羽。雌雄大都相似。大多不自营巢,在其他鸟类巢中产卵。分2亚目:蕉鹃亚目和杜鹃亚目。世界性分布,约有150种。中国仅有杜鹃科。
(八)鹦形目 有鹦鹉科(Psittacidae)与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
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嘴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多种情侣鹦鹉(love bird)。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其中紫蓝金刚鹦鹉是是最大的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最美丽和最独特的鹦鹉。其中澳洲的虎皮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等是人们最熟悉的鹦鹉。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大型鹦鹉,而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则进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倾向,啄羊鹦鹉也是分布最高的鹦鹉之一。大洋洲种类繁多的吸蜜鹦鹉则属于最美丽的鸟类,比如斐济的蓝冠吸蜜鹦鹉。鹦鹉是人们喜欢饲养的宠物,其野生种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胁,很多种类都成为了濒危物种。我国原产的鹦鹉只有6种,全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九)夜鹰目 Caprimulgiformes Ridgway夜鹰,又称蚊母,古作蟁母,音义相同。本目现存共5科24属102种。
头骨为索腭型或裂腭型,嘴短弱,嘴裂阔;嘴须甚长;鼻孔呈管状或狭隙状。翼长而尖,具10枚初级飞羽,第二枚通常最长;缺第五枚次级飞羽。尾呈凸尾状,尾羽10枚。脚和趾大小居中或稍弱,跗跖短,被羽或裸出;外趾仅具4枚趾骨;中爪具栉缘。尾脂腺裸出或退化。眼形特大。体羽柔软,色呈斑杂状。雌雄无甚差别。通常栖于山林间,为夜行性鸟类,白天大都蹲伏在多树山坡的草地或树枝上,有时至洞穴中,黄昏出动。食物以昆虫为主(少数以果实)。卵产在地面或岩石上,常仅2枚。雏属晚成性。
现除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南部及某些大洋中的岛屿之外,几遍布全世界。但油鸱科仅分布于南美热带地区,蟆口鸱科仅分布于东洋界和澳洲界,林鸱科仅分布于澳洲。
(十)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成员体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
嘴长或强直,或细而稍曲,有时具盔突,盖均为索腭型。中国有翠鸟科、蜂虎科、佛法僧科。中国佛法僧目的鸟类中,以犀鸟体型最大,体重达1750克,翅长约306毫米。最小的是翠鸟,重33克左右,翅长约70毫米。脚短小,趾前3后1,并趾型。羽色艳丽,有时具金属辉亮,或是黑白斑驳状;雌雄相似,或差异极少。多数种类喜栖息在近水域的林区。善于攀木。绝大部分种类吃昆虫;雌雄共同筑巢,用嘴在河岸、堤坝等处啄成隧道状洞穴;也有的利用树洞、墙洞、断崖和天然洞穴,或强占鹊巢。雏为晚成性。
佛法僧目有9科,很多科分布局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它科则分布比较广泛,我国有5科。
(十一)鴷形目(Piciformes)
中型攀禽。嘴强如凿,适于凿木。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为平尾或楔尾,羽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攀树时起支架作用。脚短而强,呈对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雌雄相似。善攀树干。舌长而能伸缩自如,舌尖具逆钩,用以钩取树干中的蠹虫为食。
此目可分为鹟鴷亚目和鴷亚目。鹟鴷亚目包括须鴷科、响密鴷科、鵎鵼科等;鴷亚目只有啄木鸟科。此目约有400种;除大洋洲及南极外,分布于全世界。中国只有须鴷科8种和啄木鸟科29种。在自己凿成的树洞中营巢。雏鸟为晚成性。
(十二)雨燕目(Apodiformes)
小型攀禽。体型非常小而飞行技术极其高超的鸟类,嘴形短阔而平扁,或细长成管状;两翅尖长;尾大都呈叉状;跗骨短,大都被羽,足大多呈前趾型。雌雄相似。本目可分为两个亚目:蜂鸟亚目,仅有蜂鸟科,不产于中国;雨燕亚目,下有2科,雨燕科,国内有4属8种,如楼燕;凤头雨燕科仅有1属1种,即凤头雨燕。雨燕飞时张口,易于捕食空中飞行的虫类,如蚊、蝇等,是益鸟,应予保护。营巢时用自己唾液混合所取得的材料,甚至完全用唾液造成,这就是市场上所售的名贵“燕窝”。
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绝大多数产于热带地区。共有3科,我国有2科。
(十三)咬鹃目(Trogoniformes),只有咬鹃科(Trogonidae)1科,是热带森林中的攀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都有分布。咬鹃的脚趾与其它鸟类均不相同,1,2趾向后,3,4趾向前,为异趾形。咬鹃是色彩鲜艳的鸟类,通常有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鲜艳羽毛。咬鹃中最美丽最著名的种类是生活在中美洲山地雨林中的凤尾绿咬鹃(格查尔鸟),凤尾绿咬鹃是咬鹃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长着长长的尾羽。在古代玛雅文化中,凤尾绿咬鹃被认为是羽蛇神(格查尔神)的化身,享有神圣的地位,现在则被列为危地马拉的国鸟。咬鹃有9属35种,我国有1属3种。
(十四)鼠鸟目(Coliiformes)是鸟类中种类最少的一目,只有1科(Coliidae)1属6种,唯一的产地是非洲大陆,也是今颚总目中唯一分布限于一个大陆并且不产于我国的一目。鼠鸟是小型鸟类,大小似雀,构造有些象蜂鸟,头上有羽冠,其羽毛质感和爬行的动作都有些似鼠。鼠鸟社会性强,喜群居,很贪食,食植物的花,芽和果实。鼠鸟常悬在树枝上,有时甚至双腿悬挂在不同的树枝上。在悬挂时腿上升至“肩膀”的高度
(十五) 潜鸟目
嘴直而尖;两翅短小;尾短,被复羽所掩盖;脚在体的後部,跗骨侧扁,前3趾间具蹼。分布于北极圈、地中海、里海、北美南部及中国沿海。在岛上或水边的沼泽地营巢。雏鸟为早成性。大型种类大鸨的体重可达18千克,为世界上能飞翔鸟类中最重者。栖息于水域附近的沼泽草地或草原,涉水或奔走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蠕虫、软体动物、昆虫以及植物的嫩芽和种子,较少飞翔。繁殖期常有复杂的求偶炫耀,尤以鹤类和大鸨最著。两性共同筑巢。大型种每窝产卵2~3枚,小型种产卵4~10枚。卵的形状和色泽多种多样。雌雄共同孵卵,但以雌鸟为主。小型种类孵卵 期为10余天,大型种类28~36天。早成性。已离巢的幼 鸟尚需亲鸟饲喂数天至1个月。多成家族群聚活动,直至迁徙。
仅含潜鸟科(Gaviidae),共1属5种,我国有4种。潜鸟既擅长潜水又不失去飞翔能力,但在陆地上走路则很笨拙。潜鸟广泛分布于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南迁。
(十五)雀形目(Passeriformes;perchingbirds)
体型一般较小,外部形态极为多样。鸣肌发达,大都善于鸣叫,该目种类很多,占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体型不一;喙、翼变化甚大,腿较细短;嘴全部被角质,嘴基无蜡膜;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足趾均在一平面上。大多巧于在树木上或灌丛间营巢。雏鸟为晚成性。本目为鸟类中最高等的类群。在中国,雀形目共有28科,约650种。
鹳形目(Ciconiiformes)大中型涉禽。栖于水边,涉水生活,嘴、颈及腿均长。胫部裸露。趾细长,4趾在同一平面上。雏鸟晚成。
我国常见的有两类,即鹳和鹭。它们外形很相似,但前者中趾爪内侧不具栉状突,颈部不深曲缩成“S”型。我国常见种类有黑鹳及东方白鹳。在高树或岩崖缝隙内营巢。东方白鹳在我国东北繁殖,为世界著名的珍禽。
鸡形目(Galliformes)适应于陆栖步行,腿脚健壮,具适于掘土挖食的钝爪。上嘴弓形、利于啄食植物种子。嗉囊发达。翼短圆,不善远飞。雌雄大多异色,雄鸟羽色鲜艳,繁殖期间好斗,并有复杂的求偶炫耀。雏鸟早成。
鸡形目为重要的经济鸟类,除肉、羽以外,还有很多种类为著名的观赏鸟,其中有不少是我国特产。我国鸡形目种类十分丰富,而且大多是留鸟,为很多国家及地区所不及。在我国东北北部的雷鸟和榛鸟是北方类型的代表。褐马鸡为我国特产的稀有鸟类,限产于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的局部山林中,是重要的保护对象。 鸡形目中还有一些小型短翼种类,常见的有鹌鹑、鹧鸪、石鸡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