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西风起,郊外公园的湿地又多了一道风景:芦花“枝枝摇浪花”“一派苍茫似雪飞”,这是深秋郊野最壮观的风景。
江南水乡,湖泊湿地、荒滩浅水,曾经芦苇四布,浩浩荡荡。这芦苇春来从水中探出头,鲜嫩的苇尖翠绿清新,芦芽似笋甘脆可食。到夏天芦苇荡成了青纱帐,这芦苇茂盛,浓郁,又狂野。此时,鸟在芦上出没,鱼在苇下里戏水,其乐融融,生机勃勃。秋来芦花怒放,“江上芦花似飞雪”,芦花是芦苇最后的美丽,美丽得温和、柔软、洒脱,也有点萋苍。
芦苇,芦花入诗入画,美不胜收,自古至今,也数不胜数。在文人墨客赞美的同时,许多人认为芦苇长在荒芜地,却很少人惦记芦苇对生态的贡献。《沙家浜》里有一句台词“到阳澄湖里捕鱼捉蟹”,因为阳澄湖有广阔的芦苇荡,芦苇荡里鱼蟹又多又肥。芦苇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水质好水生物有了丰富食物链,水族丰衣足食,自然生长,又促进了水质的净化。芦苇荡是鸟类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华亭鹤唳”的华亭鹤,是珍贵的鹤类,鹤声优美动听,白居易从江南归洛阳时还带了一只华亭鹤。因为华亭有三泖九峰,大量的芦苇滩涂和林地,生态环境好,为迁徙的鹤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后来随着芦苇生长地滩涂的减少,华亭鹤和许多鸟类也逐步消失了。人们惦记着珍贵鸟类的远去,从不留意芦苇生长地的缩小,是芦苇的平凡,还是人们认识的肤浅。
芦苇的根是甜的,小时候在芦苇荡里摸鱼捉蟹,嘴巴干了就挖芦根吃,爽口得很。乡间还传流着一句“拼死吃河豚,连夜挖芦根”,芦根是鱼毒的良药。芦苇的叶是清香的,村里有的人家到了五月端午就采苇芦叶子裹粽子,新鲜又省钱。冬天人们割芦苇来编结帘子,可以用来盖房子,晒棉花。以前在乡村看到过老人穿的芦花鞋,是用芦花编织的,似灰鹅的羽绒,穿着十分暖和。听村里的老人说,芦苇还能挡浪固堤,河滩江岸,只要有芦苇生长的地方,很少见到有塌方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要填饱肚子,只能向自然要粮。特别是南宋以后江南人口增长迅速,人们围圩成田,许多沼泽地、芦苇荡逐步改造成为水田。“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也体现了古人为了生存的农耕智慧。芦苇、荷花、水稻,无论是夏季,还是秋天,形成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观。夏日炎炎,江南的田野一片碧绿清凉,苇叶是绿的、荷叶是绿的、稻叶也是绿的,绿成了江南的秀色。还有荷花映日,万绿丛中别样的红。秋风扫落叶,荷花残了,芦苇枯黄,稻谷正值飘香,荒寒之美与丰收之美一起出现,“秋云漠漠烟苍苍,芦花初白莲叶黄。钓船尽日来往处,南村北村秔稻香”,这般壮丽,只在江南。
近年发展起来的郊野公园,湿地普遍,芦苇丛生,很有蒹葭苍苍的意境。你若有兴致在荒滩浅水旁逗留,“闲与芦花立水边”“枫叶芦花一片秋”,停步一望,秋思无穷。(稼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