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关于一头麋鹿走过森林(外一首)
大概五年前我写过一首诗,
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我隐约记得,
写的是存在与虚无——
在潮湿幽暗的原始森林里,一头麋鹿在走动,
它金黄的皮毛偶尔照到阳光,
显得异常醒目。
它缓步走动,
完全是森林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就像模特走秀。
它嘴里不停地咀嚼嫩叶和青草。
时而低头
饮水,时而抬起头来警惕地张望。
但它主要是很安闲地踱步、吃草,不慌不忙。
对于我来说,它是一堆会移动的物质,没有思想,看不出欲望,
它只是没有到消亡的一刻,它本能地咀嚼,从这里走到那里。
但每一个瞬间它都在呈现自己,
比如它的健美的身体,以及色彩,
每走一步,我都可以看见它翻动的皮毛下,
大块肌肉有节奏地松弛、绷紧、用力,
那是一种美,显示出另一种鲜活和力量。
走一步,这种美就显现一次,
再走一步,这种美就再显一次。
这头麋鹿,在森林里某个潮湿的地方鲜艳地缓步移动着,
没过一会儿就不见了,只是,
在湿地上留下一串动物新鲜的蹄印,
不久蹄印也随着光阴渐渐看不见了,
然后这地方和麋鹿没来时,一模一样。
是的,现在这里,
与麋鹿来到之前没有什么不同,
仿佛真的不曾有麋鹿来过。
是的,
我有点恍惚,它来到这里,其实和没有来,
有什么区别?我开始怀疑,它其实根本就没来过。
如果它真的来过,也仅仅是某种秩序的一次呈现,
是麋鹿在这个世界的一个投影……
五年前我写过这样一首诗,现在找不到了,
渐渐我有点吃惊,感到有点诡异,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
真的写过这样一首诗?
这样的诗,写过和没写又有什么区别?
因为即使写了,对麋鹿的来与不来,
没有半点影响。
而写这首诗的人,他现在活着,
其实也只是一个虚幻的投影。
忧伤的黑麋鹿看见了一只坛子
忧伤的黑麋鹿看见了一只坛子
从隐瞒了事实真相的年代中呈现
在梦中,在我疲惫万分的时辰
像是从梦中飘来了玉米的芬芳和爱慕
忧伤的黑麋鹿看见了一只坛子
它们从令人不安的风暴中出世
在凋零过还来不及复苏的旷野里
黑麋鹿来回地巡视着,想看见坛子的过去
坛子像祷文一样明朗地出现
仿佛刚刚被鸟的羽毛清洗过身体
它内部的生活已接近腐烂
而在它的外型上,仍旧可以看见花纹在绽放
忧伤的黑麋鹿看见了一只坛子
被我渴慕已久的泉水,就在它内部开始涌动
黑麋鹿的午夜生活
在漆黑的笼子里,黑麋鹿终于闭上了双眼
旁边的溪水开始奏乐,那些吟唱的唇
晶莹的麦管,替代了长箫插入了星空
从黑麋鹿的皮草衣中散发出身体的味道
黑麋鹿的午夜生活开始于四蹄触角
从黑漆漆的旷野伸展出去
此刻,它的触角多么温暖,多么欢悦
夜晚多么空旷,它的触角就有多空旷
黑麋鹿的午夜生活必须筑于荒野之上
在黑漆漆的丝网之中,幽魂们互相触抚、厮打
那些早已荡然无存的历史突然由夜游者和亡灵人开始吟唱
噢,黑麋鹿的眼角突然涌出冰凉的泪水
泪水濡湿了一只黑麋鹿的眼眶
我看见或者说我看不见了这个世界的夜色弥漫
山谷与麋鹿
长满丰美的记忆
有一只麋鹿
曾经为记忆驻足停留
是谁的蹄声
叩醒山谷的寂寞
又是谁的月色
拥抱了鸣叫声中的孤独
今夜,月明星稀往事如昨
记忆的微笑风中飞
谁的心事在为谁枯萎
谁的眼泪在为谁零落成溪
一朵盛开的遗憾里
你,是那片
再也找不到的山谷
而我,成了那只
再也回不去的麋鹿
《自题 时为翰林学士》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
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
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
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
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
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
吴地麋鹿考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观了南通、无锡等地的博物馆,馆内均展示着大枝的鹿角化石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试想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前,江南一带该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呢?而主宰这片土地的大型动物会是哪些呢?似乎这枝鹿角化石说明了一切……
那么当时生活在长江下游水网地带的会是哪一种鹿呢?翻阅国家保护动物名单,我国所产18种鹿中有4种鹿属于一类保护动物,即白唇鹿、麋鹿、梅花鹿和海南坡鹿。
白唇鹿生长在青藏高原,坡鹿只在海南岛有,再排除生长在山林里个体较小的梅花鹿,古代栖息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鹿种会不会就是名扬天下的麋鹿呢?答案是肯定的。
长江三角洲正是麋鹿的主要栖息地,这也是吴地文化形成过程中最初的原生态。
一、千年沧桑话麋鹿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
它善游泳,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范围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野生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鼎盛。
因麋鹿的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域大体相同,随着人口增长,麋鹿的生存空间被挤占破坏,为了获取食物,人们还常常捕杀这种肉质肥美的非进攻性物种,大约从3000年前开始,麋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长江口附近沿海成为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
汉朝末年几近绝迹。
元朝皇家把仅存的野生麋鹿从东南沿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围猎,从此自然界就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身影了。
十九世纪末,仅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剩下二三百头,而它们的命运几乎就是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1865年秋,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无意中发现了这些麋鹿,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群在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种。
他以20两纹银买通猎苑守卒,搞到了两只麋鹿并制作成标本。
一年后,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是从未发现的新种,且是独立的一个属。
随后列强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从皇家猎苑弄走数十头麋鹿。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围墙,许多麋鹿逃散,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被劫掠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绝迹。
麋鹿从此踏上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海外之旅。
那些流落于异国他乡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种群规模缩小,越养越少。
这时一位使麋鹿绝处逢生的英国人贝福特公爵出现了,从1898年起,他出重金将原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18头麋鹿悉数买来,放养在英国伦敦以北70公里,占地121平方公里的乌邦寺庄园内。
有报道说:那些寄人篱下的麋鹿如同害了思乡病,整日无精打采地呆立在湖边水畔,拉长着“脸”,神情呆板。
然而这座水草丰美、林木葱郁、曲径绕湖的美丽庄园,毕竟是它们唯一能正常繁衍的地方。
光阴荏苒,随着伟大祖国的日益强盛,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早日回家。
1985年8月24日,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回到故土——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实现了百年回归的夙愿。
英国原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把麋鹿的重返家园与香港问题的解决同列为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
原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风趣地用中文说:“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会再迷路!”麋鹿这段扑朔迷离的身世,已作为爱国主义教材载入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之中。
后来有人曾建议把麋鹿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以此带动湿地生态复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
如今位于江苏盐城(古称鹿城)的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最大的麋鹿繁殖基地。
二、吴地考古寻麋鹿
考古发现,吴地文明源远流长,江南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有上千处之多,最早的为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500年左右;接下来是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以新入选“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为代表,还有2002年度全国六项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宜兴新街骆驼墩遗址;而遗址最多、规模最大、特色最明显的是良渚文化,距今5200-4100年,以1998、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的昆山赵陵山遗址和无锡高城墩遗址为代表,还包括苏州的草鞋山遗址、昆山的少卿山遗址、常熟的罗墩遗址等;再加上较晚的马桥文化,其中全国文保单位昆山绰墩遗址就囊括包括了以上四个文化层。
在1万年至4000年前的长江流域中下游已见的人类遗址中,都曾经出土过大量的麋鹿角和骨骼,其数量大致与家猪骨骼数量相当。
著名的南通青墩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带卦属带占卜形式的麋鹿角刻纹,有专家认为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有“东方第一卦”之称。
《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政良教授的一篇论文,文中指出:“1979年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发掘,出土骨角栖和鹿角枝上有易卦刻文八个,例如三五三三(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兑下,震上,归妹)。
其所使用的数目字有二、三、四,为前举三十二条考古材料所无,说明它的原始性。
这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无论其绝对年代早晚如何,在易卦发展史上应属早期形式,可以据此探寻易卦起源地点问题。
”说明麋鹿不仅是长江流域古代先民的主要食物之一,同时还可能是重要的祭祀物品。
如果说野外考古发现的鹿科骨骼是物质遗产,那么民间歌谣流传就属于非物质遗产。
先民们对早期狩猎麋鹿的记忆是深刻的,其狩猎的过程也是十分愉快的,集中体现在中国远古时期一首叫《弹歌》民歌中,向人们再现了一幅古代江南先民狩猎的生动画面,歌中唱道: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歌词中的“肉”字,读音可通“鹿”,歌词虽然简单,但是它比《诗经》更古老,这是我国迄今为止留下的最最古老的一首诗歌。
歌中仅有八个字,或许读者都想了解这首歌应该怎么来唱?有着民歌活化石之称的张家港河阳山歌,保留了这首歌曲的原有风貌,河阳农民在劳作时唱的《斫竹歌》是这样的:
杭唷,斫竹,嗬哟嗨!杭唷,削竹,嗬哟嗨!杭唷,弹石,飞土,嗬哟嗨!杭唷,逐肉,嗬哟嗨!
如果删除歌中的衬词,就剩下“斫竹,削竹,弹石,飞土,逐肉”10个字,内容与《弹歌》大体一致,再现了先民们载歌载舞的狩猎场面。
三、吴地文献记麋鹿
从远古时期的岩画、先秦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瓦当中鹿的形象来看,鹿在人们生活中十分普遍。
在古代汉语中,鹿多含吉祥之意,成语有“逐鹿中原”,寓意胸怀大志、事业有成,“群雄逐鹿”指各路英雄豪杰奋勇当先,何以逐鹿?皆为“问鼎”而来,金庸的名著《鹿鼎记》即取此意。
“禄”取“鹿”的谐音,指加官进爵、高官厚禄,古代中国人则以“福禄寿”作为晚年幸福的主要标志。
在老百姓心目中麋鹿最是祥瑞,在民间俗称“四不象”,其面象马非马,其角象鹿非鹿,其蹄像牛非牛,其尾象驴非驴,怎么招也说不上它的名儿,所以就直接管它叫“四不象”。
封神榜里姜太公的坐骑不就是叫“四不象”的神兽吗?
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有关麋鹿的最早的记录在《礼记》,其中《月令》记载:“是月也,日短至。
……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文中提到麋鹿在冬天解角,关于这个问题,乾隆皇帝一开始有不太理解,因为其它鹿种都在夏天解角,后来专门派人到皇家猎苑考察之后,才了解麋鹿确实在冬天解角,证明《月令》记载是正确的,于是乾隆写了《“麋角解”说》一文,镌刻在从南苑海子拣回来的麋角上,这支珍贵的麋角如今陈列在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内。
《孟子•梁惠王》中有:“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就有专门驯养麋鹿地方,而雄踞江南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亦有同好。
对春秋吴越历史记载最完整、最权威的,就是约2000年前东 袁康、吴平编著的《越绝书》,该书卷二中有:
巫门外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
文中提到的“麋湖西城”是春秋时期第一次出现直接以麋鹿来命名的地名,地点在苏州城巫门外,即现在的平门以北,今苏州市相城区一带,是越国宋王建造的城池。
再有:
麋湖城者,阖庐所置麋也,去县五十里。
这一条更为明确,说“麋湖城”就是春秋霸主吴王阖庐的一座城邑,主要用于驯养麋鹿,麋湖城位于麋湖西城东面,离苏州25公里左右,地点在现苏州阳澄湖以东一带。
还有一则记载:
吴东徐亭,东西南北通溪者,越荆王所置,与麋湖相通也。
这一条直接告诉人们麋湖的具体方位,苏州城的东面叫“徐亭”,就是现在的“唯亭”,也作“夷亭”,是越国荆王建造的,与唯亭相通的就是“麋湖”,而唯亭以北的大湖就是现在的阳澄湖。
因此,环绕阳澄湖一带曾经是春秋吴越诸王建造城邑驯养麋鹿的地方。
明代昆剧巨匠、诗人梁辰鱼《慧聚寺上方和孟郊、张祜韵》诗云:
古堞屯野色,虚窗引湖光。
西望吴王宫,空作麋鹿场。
梁辰鱼创作的昆剧开山之作《浣沙记》,亦称《吴越春秋》,主要反映了春秋吴越争霸的历史。
当作者登临马鞍山(在昆山市玉山镇),面对眼前古村野景、湖光水色,远眺苏州灵岩山,想起吴王夫差的馆娃宫已成废墟,而吴王曾在这个山脚下豢养麋鹿的城邑也早已荡然无存,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该诗兴亡之叹与《越绝书》的记载史实完全对应。
成书于北宋绍熙年间的《云间志》记述:“秦始皇驰道,在县(今上海市松江区)西北,昆山南四里。
相传有大堽路,西通吴城,即驰道也。
”显然这一遗迹,在宋代仍为通衢大道。
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缅怀故迹,赋诗道: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可以想见,秦始皇当年游历江南时,一路之上,麋鹿在弛道边成群结队,何等优哉游哉。
南宋的《玉峰志》是一部著名的地方志,该志的“城社”一章中说:
西鹿城,即今土山。
山下有卜将军庙,墓碑云:“死,葬于西鹿城。”
这是关于昆山别称“鹿城”的一则最早记载。
清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十五“冢墓下”中有:“南京兵部侍郎王悼墓在太仓麋场泾左。
”这里提到的“麋场泾”也是以麋鹿为名的地名,现在太仓市。
此外,张家港现在还保留鹿苑镇、白鹿乡(现张家港市杨舍镇)等五六处以鹿来命名的地名。
有读者会问,这神奇的麋鹿长啥样子啊?去哪里能看到呢?
现在想要看麋鹿的话,您可以去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如果运气好的话就有机会跟野生麋鹿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不过,还得看麋鹿对您是否感兴趣了……
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a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象“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 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有人说是我们的祖先受到风吹斗笠、树叶的启发,有人说是受帆或帐篷的启发,也有人说是受了飞鸟的启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却是国际风筝界一致的公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墨翟(公元前 468-376年)居鲁山(今山东潍坊青州西南部一带)时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别具匠心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后来,墨翟把制造木鹞的方法传给他的学生公输班(又称鲁般、鲁班),公输班又加以改进,用竹 为材料制成“竹鹊”,能在空中飞三日之久。公输班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把风筝用于军事。早期的风筝还被用于传远消息、测量风力等。据<<独异志>>记载,太清 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被叛军侯景困在南京附近的台城,简女献计作纸鸢藏诏于中,飞空传书,以谋援军,因风筝被敌方射下来而不果。 风筝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大约从唐代开始。公元713年,唐玄军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宋代的<<宣和风筝谱>>有多处记载着帝王贵族玩赏风筝的情况。由于造纸述的出现,风筝改用纸糊,大大降低了费用,很快传入民间。此后,随着国际交往,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风筝列为汉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恰如一位外国风筝专家所说的:“中国人民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这是举世公认的。风筝引起人类飞向天空的遐想,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飞机的发明。” 时代的进步使得风筝的作用也随着发生的变化。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经有过多次的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曾提到:汉将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的放飞线长度来计算到未央宫的距离之事。在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公元559年,齐文宣帝下令让囚犯乘坐风筝,从八丈(大约26米高,今残台高12米)高的金风台上向下飞行,能够飞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各乘纸鸱以飞”。结果,中有一个叫黄头的死囚乘风筝滑翔成功,安然飘到城外一个叫紫陌的地方,但后来又被捕,饿死在狱中(见《北史 卷十九 献文六王传》)。 据此传说可以推测,唐代前的风筝可能多为尺寸比较大的风筝,可以进行载人飞行,成功与否另当别论,只能推测放飞的技术已经成熟。 〈新唐书 田悦传〉又记,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将张丕被叛军田悦的军队困在临名,情况危急,张丕“急以纸为风鸢”,其上书有“三日不解,临名士且为悦食”之言,风鸢升空后“高百丈,过悦营上”,田悦命善射者射之,竟不能及,求救书终于由风筝送达援军,因而解围。到了唐代中期,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能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使得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开始使用纸张。风筝走向民间,风筝的类型也多了起来。中唐诗人元稹(公元779-831年在他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 纸鸢〉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有关全文详见参阅风筝诗词栏目)。其他一些诗人也在唐诗中多次写有咏风筝诗词。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看出盛唐时期的风筝活动情况。 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宋徽宗便是一位风筝的热心倡导者。他除了自已在宫中放飞风筝外,据说还曾主持编撰了一本,〈宣和风筝谱〉。因有文人的参加,象形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风筝已成为儿童们的普通玩具。小儿竞放风筝已成为春天郊外的一景。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使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另外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放风筝的职业人”赶趁人”。在当时,许多画家也乐意取放风筝的题材入画。宋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郭忠恕的画很受人们的欢迎。 而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由于年代距今不是太远,有不少的文献资料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明清风筝的装饰手法上也较过去丰富。风筝和各种民间工艺开始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时的年画作坊还用木版年画来印刷风筝纸,民用纸扎艺人所用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也多样化起来:有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在音响装置上也有发展,除过去的响弓外,“又以竹芦贴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气播响,曰‘鹞鞭’”,在沿海一带,还有用葫芦、白果壳做成哨子,个数、大小不一地装在风筝 上,发音雄浑,周围几里均能听到。明清时代,许多文学家、画家还以风筝为题材,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佳作。明代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晚年时画了许多风筝画,并题了许多风筝画诗,据后人统计有30多首。在杨家埠和杨柳青年画中也有以放风筝为题材的。当时,许多文人也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朋友,并认为这是件极风雅的一事。这其中以文学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琴最具代表。他在其作品〈南鹞北鸢考工志〉对风筝进行了极为详尽的介绍,据传在这部书中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制技法。 近代,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普及,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促进了风筝这项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家中来。
婉似“空中交响乐”。据说哨口有30多种型号
1 关于赞美襄阳的诗句
关于赞美襄阳的诗句 1赞美家乡襄樊的诗词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煞山翁醉似泥。
鹭鸶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 金鞍骏马唤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 晋朝羊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 襄王云雨今何在,江水东流猿夜色。
送李尚书赴襄阳 (唐)韩愈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 剑挂星摇动,旗分兽簸扬。
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 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
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 纵猎雷霆速,观棋玉石忙。
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 宝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襄州春游 (唐)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
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 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襄阳乐 (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 (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清汉滨。 语言轻清微带秦,南通交广西峨嵋。
罗纤丽药物珍,枇杷相桔荐清樽。磊落金盘烂 , 槎头缩项昔所闻。
黄橙 齑香复辛,春雷动地竹走根。锦苞玉荀味争新,风杯花发南山春。
掩映谷口藏山门,楼台金瓦碧鳞鳞。岘山高亭倚浮云,汉水如天泻云云。
夕阳返照白鸟群,两岸桑柘杂耕耘。文王遗化已寂寞,千载谁复思其仁。
荆州汉魏以来重,古今相望多名臣。叹尔乐哉襄阳人,道旁白发扶幼孙。
远迎刘侯朱两轮,刘侯年少气甚淳。诗书学问若寒士,樽俎笑谈多佳宾。
往时刑名峨善政,至今遗爱留其民。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樊 城 (清)顾文炜 荒城一角抱江湾,仲氏遗封指旧关。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
兴亡天老孤筇外,今昔情余两屐间。残碣尚留羊杜迹,浪痕枯处鸟蛮。
隆中山 (宋)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隆中山 (宋)曾巩 志士固有诗,显然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此管乐贤。
人才品自异,自得岂虚传。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公。 回棹诗 (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汉江漾舟 (唐)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往来,操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 联句鹦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怀古 (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登岘山 (唐)张九龄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寥,佳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慨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尝,留叹此岩阿。 岘 山 (宋)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 。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登鹿门山 (唐)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鸟近方识,浦树遥莫辩。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偎蹇。
控讨竟永穷,回艇夕阳晚。 过鹿门山 (明)薛瑄 西来汉水侵山根,舟人云此是鹿门。
峭壁苍苍石色古,曲迳杳杳藤萝昏。 乱峰幽谷不知数,底是庞公栖陷处。
含情一啸江风清,双橹急摇下滩去。 大堤曲 (唐)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浆声咿哑满中流。 大堤曲 (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万 山 (宋)曾巩 万山临汉 ,峰岭颇秀发。
王粲旧居处,荒草久埋没。 解佩盖已幽,沉碑终自伐。
最宜北城望,正值雾霭歇。 飘缈出烟云,清明动毛发。
留连至归时,长见西林月。 春日登万山怀古 (明)曹嶙 晓日迟迟。
2关于赞美襄阳的诗句
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
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
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
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
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
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3关于五词四行赞美襄阳的古诗
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
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
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
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
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4有没有关于赞美襄樊的诗词
一翦梅 杨佥判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拓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襄阳楼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朝中措 完颜仲实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
梦到凤凰台上,
山围故国周遭。
登望楚山最高顶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大堤曲 李白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5关于赞扬襄樊的诗词谁知道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煞山翁醉似泥。
鹭鸶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 金鞍骏马唤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 晋朝羊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 襄王云雨今何在,江水东流猿夜色。
送李尚书赴襄阳 (唐)韩愈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 剑挂星摇动,旗分兽簸扬。
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 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
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 纵猎雷霆速,观棋玉石忙。
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 宝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襄州春游 (唐)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
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 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襄阳乐 (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 (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清汉滨。 语言轻清微带秦,南通交广西峨嵋。
罗纤丽药物珍,枇杷相桔荐清樽。磊落金盘烂 , 槎头缩项昔所闻。
黄橙 齑香复辛,春雷动地竹走根。锦苞玉荀味争新,风杯花发南山春。
掩映谷口藏山门,楼台金瓦碧鳞鳞。岘山高亭倚浮云,汉水如天泻云云。
夕阳返照白鸟群,两岸桑柘杂耕耘。文王遗化已寂寞,千载谁复思其仁。
荆州汉魏以来重,古今相望多名臣。叹尔乐哉襄阳人,道旁白发扶幼孙。
远迎刘侯朱两轮,刘侯年少气甚淳。诗书学问若寒士,樽俎笑谈多佳宾。
往时刑名峨善政,至今遗爱留其民。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樊 城 (清)顾文炜 荒城一角抱江湾,仲氏遗封指旧关。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
兴亡天老孤筇外,今昔情余两屐间。残碣尚留羊杜迹,浪痕枯处鸟蛮。
隆中山 (宋)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隆中山 (宋)曾巩 志士固有诗,显然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此管乐贤。
人才品自异,自得岂虚传。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回棹诗 (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汉江漾舟 (唐)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往来,操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 联句鹦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怀古 (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登岘山 (唐)张九龄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寥,佳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慨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尝,留叹此岩阿。 岘 山 (宋)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 。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登鹿门山 (唐)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鸟近方识,浦树遥莫辩。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偎蹇。
控讨竟永穷,回艇夕阳晚。 过鹿门山 (明)薛瑄 西来汉水侵山根,舟人云此是鹿门。
峭壁苍苍石色古,曲迳杳杳藤萝昏。 乱峰幽谷不知数,底是庞公栖陷处。
含情一啸江风清,双橹急摇下滩去。 大堤曲 (唐)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浆声咿哑满中流。 大堤曲 (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万 山 (宋)曾巩 万山临汉 ,峰岭颇秀发。
王粲旧居处,荒草久埋没。 解佩盖已幽,沉碑终自伐。
最宜北城望,正值雾霭歇。
1 赞美“苏州美女”的诗句有哪些
1: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出自《红楼梦》
释义嘴巴不画口也红的漂亮,眉毛不用描也很直美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国风·周南·关雎》
释义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清平调》
释义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出自《李延年歌》
释义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
5: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释义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6: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出自《陌上桑》
释义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自《长恨歌》
释义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8: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出自《西宫秋怨》
释义芙蓉再美都不及美人的妆容,水殿上一阵风吹来带着美人珠翠的香气
9: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出自《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释义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娇软无力,微笑地倚看东窗下的白玉床。
10: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出自《佳人》
释义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2 形容苏杭美女的诗词“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关于苏州诗句1、《横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2、《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4、《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5、《正月三日闲行》(唐)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6、《乌栖曲》(唐)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8、《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扩展资料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排名第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江震泽、吴江黎里、吴中甪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
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平望,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陆巷古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参考资料 ——苏州
4 赞美苏州的诗句关于苏州的诗句(一)《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送人游吴》唐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正月三日闲行》唐 白居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青玉案》宋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关于苏州的诗句(二)《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5 赞美苏州的诗句那年你从三月出发
走出浪淘尽英雄的苏州
回望苏州太小,小如玉佩
小如文化古国佩戴的徽
月下洞庭西壁景致极佳
借苏子当年夜游的舟子
你轻轻一点篙
往上水就上了长江三峡
再稍稍一使桨
往下水就到了上海滩头
上水的河道很曲折
况且传说美如珠链
黄鹤飞去,编钟依旧
伯牙在琴台抚琴弹奏
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太湖风光上龙幡高悬
让天下龙舟有了魂魄
昭君浣衣的美色香溪
捣衣声声流淌脉脉诗韵
还有高峡出平湖的奇迹
让洞庭的痴男怨女
断了天涯路
下水的河道很妩媚
况且都有江南的韵味
过了一座石桥又是石桥
坐热一爿茶馆又是酒馆
江南的石板街韵味很足
横进斜阳再也拐不出来
江南的柳枝是折不尽的
如江南少女青藤般的手臂
把你的心,缠绕成那支
笛短箫长的江南味的曲子
那年你从三月出发
我把三月的锦绣苏州
和苏州秀丽的三月送你
太湖桥头的暮色很浓
你背着小小诗囊与我告别
转身的姿势我至今难忘
苏子来苏州时心情很抑郁
桂花开了他的眼界
而你也这样豪迈地走了
让太湖从此独饮如寡水
你说你出远门从不带伞
反正你的朋友很多
他们星罗棋布地分布在
凡是你想去的地方
你会对朋友讲起小小苏州
讲起一个叫苏州的哥们
然后站在地图一角看苏州
小小苏州不过是华夏一点
哥们所写的,也不过是
中国文化史的一部断章
6 关于美女诗句大全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李白《怨情》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李白《长相思·其一》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 李白《妾薄命》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 白居易《后宫词》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李白《越中览古》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王昌龄《西宫秋怨》
7 与苏州有关的诗句1、《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白话译文:
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
饮宴上的吴歌楚舞一曲未毕,太阳就已经落山了。
金壶中的漏水滴了一夜,吴王宫山的欢宴还没有结束,吴王起身看了看将要坠入江波的秋月。
天色将明,仍觉余兴未尽,就是天亮了,又可奈何我乐兴未艾哉!
2、唐·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
原文选段: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释义: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3、宋·苏舜钦《过苏州》
原文选段: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释义:
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旨意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凡夫俗子们看轻。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4、唐·杜荀鹤 《送人游吴》
原文选段: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释义: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5、宋·姜夔 《姑苏怀古》
原文选段: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释义: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6、唐·张继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原文选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释义: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乌栖曲》诗的开头两句,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勒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使人们隐约感受到笼罩着吴宫的幽暗气氛 ,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
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之意。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含蓄隐微。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乌栖曲》
8 来自苏州的古代女子沈寿 女,初名云芝,字雪君,后名寿,晚署雪宦。吴县人。生于苏州一个古董商家里。7岁随姐沈立学刺绣。十六七岁在当地已负盛名。光绪十六年(1890),即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十九年与余觉结婚。余能诗善画夫妻画绣相辅。沈寿开始研究刺绣针法,创造出近10种新的针法。二十九年,沈寿吸收绘画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创造出仿真绣法,成为欣赏性绣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70寿辰,沈寿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通过在农工商部供职的苏州人单束笙进献。慈禧见寿屏,赞为绝世神品,书"福""寿"两字,分赠余觉、沈寿夫妇俩。农工商部颁发双龙宝星等勋章,并由尚书载振奏准设立女子绣工科,任命余觉为总理,沈寿为总教习,专门培养刺绣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翌年1月回国,即在北京建校,内设国文、图画、刺绣三课程。8月,在苏州设福寿绣厂,翌年停办。沈寿吸收日本刺绣和西洋画的长处,以新意运旧法,使绣品更生动逼真,有立体感。所绣英女王维多利亚半身像,获世界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宣统二年间(1910)初,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沈寿奉命专责审查绣品。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余、沈去天津创办自立女工传习所,办学3年。民国3年(1914),应张春之聘,沈寿担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继续传授刺绣技艺。所绣意大利皇帝、皇后像在意宫廷引起轰动,在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又获金质大奖。6年,沈寿多病,张謇恐其艺法不传,请沈寿详讲绣法,张作笔记,每天一二条,或二三天一条,数月后成《雪宦绣谱》一书,总结18种刺绣的基本计法。9年10月,南通绣织局落成,沈寿任局长。10年6月8日沈寿病逝,终年48岁。葬南通黄泥山之东南麓。苏州博物馆藏有其《济公像》等绣品。沈寿姐沈立,又名鹤一,刺绣技艺堪与沈寿媲美,妹妹长期合作。沈寿出嫁前即已合绷共绣,以后仍与沈寿一起去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沈寿逝世后,沈立接任南通刺绣局长。她的自绣作品有《马》、《神女》、《虎》等。
赵飞燕、赵合德(赵飞燕本名赵宜主):两人均是江苏苏州人。赵飞燕、赵合德的母亲是西汉江都王的女儿,嫁给了中尉赵曼,却暗中与舍人冯万金私通而生下二女,赵曼病逝后母女三人相依为命,赵氏姐妹从此也备尝艰辛,从江南姑苏一直流落到京城长安。赵氏姐妹被汉成帝刘骜看中而入宫,姐妹两人深受宠爱,不久汉成帝又废黜皇后许夸立赵飞燕为后。
真娘: 江苏苏州人,天资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吴门才貌双全的绝色女子
苏小小: 江苏苏州人,钱塘名妓,美貌绝伦,喜吟诗作画,才空士类,深得各界仰慕,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薛素素: 江苏苏州人,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多才多艺,棋、诗、书、琴、萧、绣等,无不工绝,有"十能"之称,是位有才气的女子
沈九娘: 江苏苏州人,端庄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艺过人,后为唐伯虎之妻
王翠翘:江苏苏州人,秦淮名妓,吴侬软语,柔媚无比,而性格中又有一点坚毅与直率,后逃往嘉兴,在嘉兴南湖,遇到了桐城富家子弟罗龙文,嫁给了罗龙文为妾,之后多次遭遇磨难事故,最后跳海而死。
周玉凤:江苏苏州人,周玉凤是明崇祯帝朱由检的皇后
柳如是:江苏苏州人,十三岁便进了青楼,不过老鸨慧眼识人,培养其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之间,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赛金花(原名傅彩云):江苏苏州人, 她的父亲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流寓苏州,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先生一女赛金花,后生一男。赛金花曾作为公使夫人出使欧洲四国,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中国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